《有趣的報紙》教案(精選2篇)
《有趣的報紙》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了解報紙與人們的關系,發現舊報紙可以再利用。
2. 探索報紙的多樣玩法,鼓勵幼兒吸取別人的經驗,敢于嘗試,勇于挑戰。
3. 樂于參與科學活動,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
1.課前和孩子一起收集各種各樣的報紙。
2.舊報紙,剪刀,單筒望遠鏡圖片。
經驗準備:
知道舊報紙的許多作用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幫助幼兒了解報紙與人們的關系,發現舊報紙可以再利用
難點:索報紙的多樣玩法,鼓勵幼兒吸取別人的經驗,敢于嘗試,勇于挑戰。
活動方法:
直觀教學法、觀察法、演示法等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交流:各自了解到的報紙
老師出示一張報紙提問
1. 師:“這是什么?你們家里有報紙么?哪里來的?”
2. 師:“平時你發現誰最喜歡看報紙?你看過報紙么?”
3. 師:“為什么周圍有那么多人喜歡看報紙?”
4. 小結:報紙上會有……
師:“但是老師拿到的不是今天的報紙,是前天的報紙了,這說明它已經是舊報紙了。”
二、討論:舊報紙的用途
1. 師:“舊報紙有用么?你看見人么是怎么處理的?”
2. 師:“如果你有一張舊報紙,你會拿它來做什么?”
老師小結:舊報紙有很多用途,可以包東西,可以收藏,可以當廢品賣,小朋友用舊報紙可以玩折紙,畫畫,撕紙等游戲。
三、操作:探索報紙的多樣玩法
1. 用舊報紙做單筒望遠鏡
出示單筒望遠鏡圖片
師:“你們看,這是什么?”
師:“我們也來用過期的報紙做一個這樣的單筒望遠鏡,好不好?”
師:“就像這樣卷起來就好,等下請你用一張報紙卷成單筒望遠鏡,卷的越長越好。幼兒每人到桌子旁自由拿一張舊報紙卷,卷好以后老師提醒幼兒和邊上的小朋友互相望一望。
師:“用望遠鏡望望遠,看到了什么?”
引導幼兒比一比誰卷的望遠鏡最長?幼兒舉起來比較,選出最長的望遠鏡。
師:“你是怎么卷的?”
小朋友觀察后嘗試再做一根長長的望遠鏡。
2. 在舊報紙上剪出一根長長的紙條
師:“能不能在這張報紙上剪一根紙條,越長越好。
幼兒自由剪,老師把幼兒建好的粘在黑板上。
師:“這是你們認為剪得最長的紙條嗎?是從報紙哪里剪下來的?
小結:大家都認為最長的紙條是報紙的長邊,那看看老師這根紙條是不是比你們的長
3. 動腦筋想辦法讓報紙的長邊和短邊連起來剪長長的一根紙條
師:“這張報紙的長邊和短邊連起來剪的,如果長邊和長邊連起來會比長邊和短邊連起來更長嗎?教室里過期的報紙很多,下次我們再去試試看。”
四、整理:做紙球引導幼兒整理收拾環境,把多余的報紙團成小紙球。
師:“今天我們用報紙做了望遠鏡,剪了越長條越好,舊報紙可真有用!現在你們看看周圍環境怎么樣?
師:“我們一起來收拾吧!怎樣才能又快又好的收拾呢?”
師:“我們把多余的報紙團起來,團的越緊越好。團城一個小紙球。
幼兒把多余的紙團成小紙球,老師提醒幼兒把地上的紙也團起來。
師:“紙球可以拋,可以拋,可以扔,等下我們一起跑到操場上去玩投擲游戲吧。”
《有趣的報紙》教案 篇2
一、說教材
《有趣的報紙》是大班活動,同時也是結合了課題,是對一個廢舊報紙用途、變化的探究活動。報紙在大家的生活中處處可見,但是報紙有什么特點,過期了的報紙有什么用途,幼兒在這個方面卻沒有細細的探究過?大班科學活動《有趣的報紙》為幼兒解開了這個疑惑,幫助幼兒了解了報紙的特點,廢舊報紙可以變成很多有用的物品的神奇,感受報紙變化的奇妙,激發幼兒探索、發現報紙變化的欲望,豐富有關報紙變化的經驗,體驗探索的樂趣。
二、說活動目標
1. 教學目標
本次活動遵循《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精神,體現幼兒園教育活動以“幼兒發展為本”的原則,符合幼兒愛動手、愛擺弄的年齡特點,基于現代“四二一”的家庭結構及教育上給孩子帶來的負面影響,導致了孩子之間缺乏交流、不懂得協商、合作,什么事情都以“自我為中心”等方面問題的考慮。本人在活動中有意識地創設環節,引導幼兒相互協商、自主分配,互相合作,共同探討、互相交流在探究中的發現,從中滲透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提高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因此,本人預設了以下三個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了解報紙與人們的關系,發現舊報紙可以再利用。
(2)探索報紙的多樣玩法,鼓勵幼兒吸取別人的經驗,敢于嘗試,勇于挑戰。
(3)樂于參與科學活動,體驗成功的快樂。
三、說教學重難點
《綱要》指出:探索是兒童的本能沖動,好奇、好探究是兒童與生俱來的特點,在此次活動中,為了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發展孩子們實際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本人把“幼兒主動參與報紙的操作活動、探索報紙的變化”定位于本次活動的重點。考慮到這是幼兒第一次自主探索報紙的變化,在操作中會異常興奮和忙亂,為了有序地完成操作、發現、記錄這一探究過程,本人把幼兒探索報紙的多樣玩法,鼓勵幼兒吸取別人的經驗,敢于嘗試,勇于挑戰。定為本次活動的難點。
四、說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是為了完成具體活動的目標服務的,同時幼兒是通過材料的相互作用獲得發展的,我給每組幼兒準備了一個放剪刀的盒子,人手一把剪刀和一張報紙。還在最后環節給每個幼兒準備了一個放紙條做成小球放入的框子。準備的每一種材料都是要讓幼兒通過動手使其發生變化,從而獲得啟發,得到發展。
五、說教法、學法
教法:
1. 演示法:
第二環節,觀察老師動手的過程,讓孩子觀察報紙由一張紙到有變化的過程。第二次的演示法是運用在第三環節老師動手剪紙條上,通過直觀教師操作,更好的為孩子做示范,讓他們清楚地感知操作方式方法。同時,演示用剪刀剪報紙的時候,本人只示范一種剪紙條的方法,其他的留給孩子們足夠的想象、探究空間,避免孩子清一色模仿的結果。
2. 談話法:
主要體現于第一環節讓幼兒思考報紙的來源和廢舊報紙的用途。孩子們在討論報紙的用途的時候有的有交流、有的因報紙用途有不同意見發生沖突、有的剪報紙的方法需要商量等等,談話法促進了孩子與孩子之間、孩子和老師之間的交流,從中也圍繞目標滲透了孩子合作意識的培養。
3. 觀察法
在活動第三環節,幼兒動手操作剪報紙,探索報紙的變化時,本人通過觀察,幼兒剪紙之前的討論情況,觀察幼兒的操作和記錄過程,以便及時有效地進行指導和評價。
學法:
1.觀察法
科學活動中的觀察法是非常重要的,在開頭引題激趣環節,幼兒討論了生活中的報紙,思考了報紙從一張紙到很多東西的變化,從而產生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繼而又觀察了教師示范卷紙和剪紙的方法,為幼兒的操作提供了有效的指導依據。
2. 實物操作法:
在活動第三環節,幼兒充分利用教師提供的報紙、剪刀等進行剪紙操作,在剪紙中感知、探究報紙的變化過程,從中獲得有關報紙變化的知識經驗,在活動延伸部分,幼兒又利用自己所剪出的紙條和教師提供的紙箱自制體育紙球,最后在輕松愉悅的活動中把廢舊報紙整理起來,充分體驗操作的樂趣。
六、說活動過程
1. 討論生活中的報紙
我設計討論生活中的報紙目的在于讓幼兒通過談話、思考報紙變化過程從而產生好奇心,激發求知欲。談話特意請個別幼兒回答,有的幼兒能說出報紙的作用,有的幼兒卻說不出來,什么原因呢?報紙可以做多少有趣的東西呢?把疑問留幼兒,讓他帶著疑問進入下一個環節。
2. 幼兒親手操作
通過和老師的談話,孩子們已經躍躍欲試,迫不及待地想動手操作,這時,老師通過直觀的演示法,把操作步驟教給孩子,讓孩子在觀察中得到啟發,同時,老師又沒有面面俱到的把所有問題都幫孩子解決,而是留有一定余地的讓孩子在操作中發現問題,培養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老師卷了報紙的短邊,其他的長度讓孩子自己探索。因為,如果老師把所有的長度都演示出來呈現給孩子,等孩子們自己探索報紙的時候,可能新鮮感就沒有那么強烈了。
3. 談話小結
小結環節是增進孩子們的交流,激發他們表達的欲望,從中滲透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創設濃烈的師幼互動氛圍。同時最后又讓幼兒整理好了自己探究的結果,培養了幼兒整理活動器具的一個好習慣。
七、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過程始終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積極參與其中,教師為主導,積極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讓幼兒在活動中,通過看一看、說一說、做一做等各種體驗,激發幼兒學習熱情,在操作探索中發現報紙變化的神秘,感受報紙變化的樂趣,從而完成預設目標的要求。
我設計的報紙談話非常吸引幼兒,孩子對我投放的這些操作材料也非常感興趣,雖然最后他們的操作結果不是很理想,有的甚至把報紙剪的亂七八糟,而有的由于不能控制剪刀的剪的粗細而影響到剪出的紙條的長短效果,過程也比較忙亂,但讓我感到欣慰的是,在這個過程中我看到了孩子最本能的反應:他們喜歡這樣的活動,他們從活動中學到自己需要的本領,比如說,通過合作他們完成了報紙的剪裁,他們知道了:報紙是長方形的,有一條長邊和一條短邊,長邊和短邊連起來剪可以剪出長長的一條紙條。
他們通過語言交流,獲得自己不會的,但又想要剪出的長度讓自己的報紙變成長長的紙條,就是這樣的過程讓他們懂得遇到問題時如何想辦法解決。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就很需要培養孩子這種解決問題的能力。當然,在活動過程中,也有很多不足和處理的比較粗超的細節都需要我反思的地方,今后還需更加努力學習經驗,提高教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