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亮的瓶子》教案(通用6篇)
《漂亮的瓶子》教案 篇1
課 題
第4課:漂亮的瓶子(1)
教學時間
3/14一(2) 3/15一(1)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和感受活動,了解瓶子藝術的造型特點和美化方法。 2、掌握瓶子對稱特點的折剪方法,能較順利地剪出一個大小合適、造型好看的瓶子, 并能對其進行美化與裝飾。 3、通過折折、剪剪、畫畫、玩玩,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學生對美術活動的興趣, 體驗創造成功的快樂。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1、瓶子特點及其藝術魅力感受,使學生創作一個造型別致,圖案、花紋、色彩好看的瓶子作品。 2、剪對稱瓶子時,如何使瓶子的大小及外形美觀。裝飾瓶子時,如何使瓶子上的花紋、色彩美觀。
教學準備
瓶子造型完成作品,示范畫一幅,16開紙若干張,剪刀一把。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
組織教學 組織學生整齊擺放好學習用具。 激趣導入 1、今天,老師帶來一個新朋友。(出示圖)他是誰?--藍貓兒來到了我們班!(繼續出示)他來我們班干什么呢?--開花瓶店賣花瓶。這些瓶子給我們留下一個什么樣的印象呢? 2、揭示課題--漂亮的瓶子。(板書課題) 好看的、漂亮的。 創設游戲的情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發學生的興趣。 新課講授 藍貓開個瓶子店,請同學們做顧問,你喜歡哪個瓶子?能說說原因嗎?為什么喜歡它呢? 2、發現,解決 老師發現這些瓶子有兩個共同之處。折起這些瓶子,發現--左右重合,大小一樣,通過這樣的發現,誰能找出一個可以快速剪出瓶子的辦法呢? 教師示范(故意剪錯對折線,剪出兩個半邊的瓶子)發現問題,請同學們“幫忙”解決請學生示范剪出完整的瓶子,并大家一起評析。 欣賞、觀察讓學生暢所欲言,激發興趣,懂得從細處去觀察。同學回答,對折的剪法 (讓同學們發現,要依靠對折的線描畫出半個瓶子的造型,這樣,就連起來成了一個整體的瓶子造型) 學生表現 1、作業布置:藍貓在我們班開了一個瓶子店,想把送我們同學們的。可是現在我們只有五個瓶子,我們班人又多瓶子也不夠啊。沒有瓶子怎么送?同學們你們能想到好辦法嗎? 2、講解步驟與方法: a:對折紙,畫出半個瓶子造型 b:剪出造型教師巡回輔導。 (我們同學們幫藍貓做瓶子) 3、學生制作, 在教師的引導下開展討論交流式的學習活動,了解對稱折剪和美化裝飾的方法。 課堂小結: 小朋友們,今天我們學會了用對折后再剪的方法,剪出了一個個造型優美的對稱的瓶子,下節課我們再來用花紋和色彩進行裝飾,好嗎?
板書
漂亮的瓶子 a:對折紙,畫出半個瓶子造型 b:剪出造型 c:用圖案和花紋進行裝飾
課 題
2、漂亮的花瓶(2)
教學時間
3/17一(2) 3/18一(1)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和感受活動,了解瓶子藝術的造型特點和美化方法。 2、掌握瓶子對稱特點的折剪方法,能較順利地剪出一個大小合適、造型好看的瓶子, 并能對其進行美化與裝飾。 3、通過折折、剪剪、畫畫、玩玩,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學生對美術活動的興趣, 體驗創造成功的快樂。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1、瓶子特點及其藝術魅力感受,使學生創作一個造型別致,圖案、花紋、色彩好看的瓶子作品。 2、剪對稱瓶子時,如何使瓶子的大小及外形美觀。裝飾瓶子時,如何使瓶子上的花紋、色彩美觀。
教學準備
瓶子造型完成作品,示范畫一幅,16開紙若干張,剪刀一把。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
組織教學 組織學生整齊 擺放好學習用具,坐端正 復習導入 1、小朋友們,上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用對折再剪的方法剪制了一個個造型好看的瓶子。出示優秀的作品展示,并表揚。 2、但是,老師覺得光有漂亮的造型還不夠,與藍貓花瓶店的花瓶相比,我們還不夠漂亮,下面,我們再來欣賞一下花瓶店里的漂亮花瓶。課件展示各種漂亮的瓶子。這些瓶子給我們留下一個什么樣的印象呢? 3、為什么比我們剪的花瓶好看呢? 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給我們的瓶子裝飾美麗的花紋。 好看的、漂亮的。花瓶上有漂亮的花紋、好看的顏色。 通過觀察討論,了解瓶子的基本特點和美化方法。欣賞優秀美術作品,豐富藝術感受,增加表象積累。 新課講授: 1、欣賞、觀察藍貓開個瓶子店,請同學們做顧問,你喜歡哪個瓶子?能說說原因嗎?為什么喜歡它呢? 2、討論:(1)這些瓶子美在哪里?(2)用了哪些方法進行美化?(3)你覺得還可以用什么方法來美化?(4)你最想畫上什么花紋和圖案? 學生暢所欲言,激發興趣,懂得從細處去觀察。分別請四、五位學生就兩個沒畫出花紋的瓶子進行聯想和想象,各抒己見,談談怎樣美化瓶子。 激發學生的表現欲望,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 學生作業 欣賞幾件優秀的學生作品,比一比,誰設計的瓶子最美?誰的瓶子最新奇、富有創意? 教師巡視指導及時表揚并展示構思好、有創意的作業。 學生表現 借鑒同齡人的經驗,增強表現的信心。 小結,講評 請學生將作業展示在黑板上, 學生評出:外形美觀的瓶子;有創意的瓶子。 學習審美評價,提高審美能力。 課堂延伸 老師這里還有許多用各種方法與材料創作的瓶子,請你們想一想,老師是用什么材料和方法創作出來的?回去試一試,下次交給老師來欣賞好嗎?(展示各種材料創作出來的瓶子范作。) 學生思考 拓寬學生思維,為學生提供更寬的創造空間,引導學生開展課外探究活動。
板書
花紋圖案 教學后記本課設計包括課前收集→欣賞→探究→創新→實踐。學生在收集、欣賞、自主探究中生發現了美術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同時傳遞了一種文化傳承的信息,開闊學生的視野,鍛煉學生思維,使學生創新能力得到培養提高。通過本課學習,我們可以看到學生的想象力竟是如此豐富,學生對美術的熱愛是如此濃厚。
課 題
第4課 漂亮的瓶子
學情分析 低年級學生十分喜歡上美術課,他們的表現欲望極強,并且對瓶子并不陌生,他們在生活中接觸過各種外形、各種類型的瓶子,對瓶子具有一定的生活經驗,有的學生已具備了一些制作能力,他們思維十分活躍,好奇心強,有著極強的創新意識,(我要比你、比老師創作的作品不一樣,并且更好看!)敢于挑戰,樂于表現自己的想法創作。
教材分析 本課要求在欣賞中外瓶子藝術的基礎上,能運用剪貼和描繪的方法創作一件紙工藝品,增強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表現能力。要求通過學生的自主觀察和實踐,感受瓶子的造型特點和對稱形的折剪方法,并嘗試用自己喜歡的圖案和色彩進行裝飾美化,并表現出欣賞中的一些藝術感受。教學目標1、通過欣賞與感受活動,了解瓶子藝術的造型特點及其美化方法。2、掌握瓶子對稱特點的折剪方法,能較順利地剪出一個大小合適、造型好看的瓶子,并能進行美化與裝飾。
課時安排 2課時
《漂亮的瓶子》教案 篇2
漂亮的瓶子
教學目的:
通過欣賞和感受活動,了解瓶子藝術的造型特點和美化方法。培養他們對美術活動的興趣,體驗創造成功的快樂
教學重、難點:
瓶子特點及其藝術魅力感受和瓶子對稱造型剪法,使學生創作一個造型別致的瓶子。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材料:
教師用具:瓶子造型完成作品五幅,示范畫一幅,16開紙若干張。剪刀一把。
學生用具:常規作業 紙,剪刀一把,水彩筆,油畫棒,固體膠水。
教學過程 :
一、組織教學:
組織學生整齊擺放好學習用具,做端正。
二、激趣導入 :
1、今天,老師帶來一個新朋友。(出示圖)他是誰?--藍貓兒來到了我們班!
(繼續出示)他來我們班干什么呢?--開花瓶店賣花瓶。
這些瓶子給我們留下一個什么樣的印象呢?--好看的、漂亮的。
2、揭示課題--漂亮的瓶子。(板書課題)
三、新課講授:
1、欣賞、觀察
藍貓開個瓶子店,請同學們做顧問,你喜歡哪個瓶子?能說說原在嗎?為什么喜歡它呢?
(我喜歡瓶子,它里面有樣的花紋,色彩點綴得很漂亮)
(我喜歡······)
讓學生暢所欲言,激發興趣,懂得從細處去觀察。
2、發現,解決
老師發現這些瓶子有兩個共同之處。
(1)折起這些瓶子,發現--左右重合,大小一樣,通過這樣的發現,誰能找出一個可以快速剪出瓶子的辦法呢?
(請同學回答,打出對折的剪法)教師示范(故意剪錯對折線,剪出兩個半邊的瓶子)發現問題,請同學們“幫忙”解決(讓同學們發現,要依靠對折的線描畫出半個瓶子的造型,這樣,就連起來成了一個整體的瓶子造型)請學生示范剪出完整的瓶子,并大家一起評析。
(2)瓶子的花瓶都很漂亮
分別箐四、五位學生就兩個沒畫出花紋的瓶子進行聯想和想象,各抒已見,談談,你會怎樣美化瓶子。
四、學生表現:
1、作業 布置:
藍貓在我們班開了一個瓶子店,想把送我們同學們的。可是現在我們只有五個瓶子,我們班人又多瓶子也不夠啊。沒有瓶子怎么送?同學們你們能想到好辦法嗎?(我們同學們幫藍貓做瓶子)
2、學生剪繪:
步驟如下:A:對折瓶子,畫出半個瓶子造型
B:剪出造型
C:勾邊紋,畫花紋。
教師巡視指導以下幾個情況:瓶子大小?花紋造型?
五、小結,講評
1、選出五幅制作精美的瓶子,送給作者示范的教學瓶子。
2、同學們上臺選購大家所喜歡的瓶子。
3、宣布下課。
《漂亮的瓶子》教案 篇3
課 題
第4課 漂亮的瓶子
學情分析
低年級學生十分喜歡上美術課,他們的表現欲望極強,并且對瓶子并不陌生,他們在生活中接觸過各種外形、各種類型的瓶子,對瓶子具有一定的生活經驗,有的學生已具備了一些制作能力,他們思維十分活躍,好奇心強,有著極強的創新意識,(我要比你、比老師創作的作品不一樣,并且更好看!)敢于挑戰,樂于表現自己的想法創作。
教材分析
本課要求在欣賞中外瓶子藝術的基礎上,能運用剪貼和描繪的方法創作一件紙工藝品,增強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表現能力。要求通過學生的自主觀察和實踐,感受瓶子的造型特點和對稱形的折剪方法,并嘗試用自己喜歡的圖案和色彩進行裝飾美化,并表現出欣賞中的一些藝術感受。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與感受活動,了解瓶子藝術的造型特點及其美化方法。 2、掌握瓶子對稱特點的折剪方法,能較順利地剪出一個大小合適、造型好看的瓶子,并能進行美化與裝飾。
課時安排
2課時
課 題
第4課:漂亮的瓶子(1)
教學時間
一(3)、一(4)、3月10-3月16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和感受活動,了解瓶子藝術的造型特點和美化方法。 2、掌握瓶子對稱特點的折剪方法,能較順利地剪出一個大小合適、造型好看的瓶子, 并能對其進行美化與裝飾。 3、通過折折、剪剪、畫畫、玩玩,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學生對美術活動的興趣, 體驗創造成功的快樂。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1、瓶子特點及其藝術魅力感受,使學生創作一個造型別致,圖案、花紋、色彩好看的瓶子作品。 2、剪對稱瓶子時,如何使瓶子的大小及外形美觀。裝飾瓶子時,如何使瓶子上的花紋、色彩美觀。
教學準備
瓶子造型完成作品,示范畫一幅,16開紙若干張,剪刀一把。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
組織教學 組織學生整齊擺放好學習用具。 激趣導入 1、今天,老師帶來一個新朋友。(出示圖)他是誰?--藍貓兒來到了我們班!(繼續出示)他來我們班干什么呢?--開花瓶店賣花瓶。這些瓶子給我們留下一個什么樣的印象呢? 2、揭示課題--漂亮的瓶子。(板書課題) 好看的、漂亮的。 創設游戲的情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發學生的興趣。 新課講授 藍貓開個瓶子店,請同學們做顧問,你喜歡哪個瓶子?能說說原因嗎?為什么喜歡它呢? 2、發現,解決老師發現這些瓶子有兩個共同之處。折起這些瓶子,發現--左右重合,大小一樣,通過這樣的發現,誰能找出一個可以快速剪出瓶子的辦法呢? 教師示范(故意剪錯對折線,剪出兩個半邊的瓶子)發現問題,請同學們“幫忙”解決請學生示范剪出完整的瓶子,并大家一起評析。 欣賞、觀察讓學生暢所欲言,激發興趣,懂得從細處去觀察。同學回答,對折的剪法 (讓同學們發現,要依靠對折的線描畫出半個瓶子的造型,這樣,就連起來成了一個整體的瓶子造型) 學生表現 1、作業布置:藍貓在我們班開了一個瓶子店,想把送我們同學們的。可是現在我們只有五個瓶子,我們班人又多瓶子也不夠啊。沒有瓶子怎么送?同學們你們能想到好辦法嗎? 2、講解步驟與方法: a:對折紙,畫出半個瓶子造型 b:剪出造型教師巡回輔導。 (我們同學們幫藍貓做瓶子) 3、學生制作, 在教師的引導下開展討論交流式的學習活動,了解對稱折剪和美化裝飾的方法。 課堂小結: 小朋友們,今天我們學會了用對折后再剪的方法,剪出了一個個造型優美的對稱的瓶子,下節課我們再來用花紋和色彩進行裝飾,好嗎?
板書
漂亮的瓶子 a:對折紙,畫出半個瓶子造型 b:剪出造型 c:用圖案和花紋進行裝飾
課 題
2、漂亮的花瓶(2)
教學時間一(3)、一(4)、3月10-3月16
教學目標1、通過欣賞和感受活動,了解瓶子藝術的造型特點和美化方法。2、掌握瓶子對稱特點的折剪方法,能較順利地剪出一個大小合適、造型好看的瓶子, 并能對其進行美化與裝飾。3、通過折折、剪剪、畫畫、玩玩,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學生對美術活動的興趣, 體驗創造成功的快樂。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1、瓶子特點及其藝術魅力感受,使學生創作一個造型別致,圖案、花紋、色彩好看的瓶子作品。2、剪對稱瓶子時,如何使瓶子的大小及外形美觀。裝飾瓶子時,如何使瓶子上的花紋、色彩美觀。
教學準備瓶子造型完成作品,示范畫一幅,16開紙若干張,剪刀一把。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組織教學組織學生整齊擺放好學習用具,坐端正復習導入1、小朋友們,上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用對折再剪的方法剪制了一個個造型好看的瓶子。出示優秀的作品展示,并表揚。2、但是,老師覺得光有漂亮的造型還不夠,與藍貓花瓶店的花瓶相比,我們還不夠漂亮,下面,我們再來欣賞一下花瓶店里的漂亮花瓶。課件展示各種漂亮的瓶子。這些瓶子給我們留下一個什么樣的印象呢? 3、為什么比我們剪的花瓶好看呢? 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給我們的瓶子裝飾美麗的花紋。好看的、漂亮的。花瓶上有漂亮的花紋、好看的顏色。通過觀察討論,了解瓶子的基本特點和美化方法。欣賞優秀美術作品,豐富藝術感受,增加表象積累。新課講授:1、欣賞、觀察藍貓開個瓶子店,請同學們做顧問,你喜歡哪個瓶子?能說說原因嗎?為什么喜歡它呢?2、討論:(1)這些瓶子美在哪里?(2)用了哪些方法進行美化?(3)你覺得還可以用什么方法來美化?(4)你最想畫上什么花紋和圖案?學生暢所欲言,激發興趣,懂得從細處去觀察。分別請四、五位學生就兩個沒畫出花紋的瓶子進行聯想和想象,各抒己見,談談怎樣美化瓶子。激發學生的表現欲望,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學生作業 欣賞幾件優秀的學生作品,比一比,誰設計的瓶子最美?誰的瓶子最新奇、富有創意? 教師巡視指導及時表揚并展示構思好、有創意的作業。學生表現借鑒同齡人的經驗,增強表現的信心。小結,講評請學生將作業展示在黑板上, 學生評出:外形美觀的瓶子;有創意的瓶子。學習審美評價,提高審美能力。課堂延伸 老師這里還有許多用各種方法與材料創作的瓶子,請你們想一想,老師是用什么材料和方法創作出來的?回去試一試,下次交給老師來欣賞好嗎?(展示各種材料創作出來的瓶子范作。)學生思考拓寬學生思維,為學生提供更寬的創造空間,引導學生開展課外探究活動。
板書花紋圖案教學后記本課設計包括課前收集→欣賞→探究→創新→實踐。學生在收集、欣賞、自主探究中生發現了美術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同時傳遞了一種文化傳承的信息,開闊學生的視野,鍛煉學生思維,使學生創新能力得到培養提高。通過本課學習,我們可以看到學生的想象力竟是如此豐富,學生對美術的熱愛是如此濃厚。
《漂亮的瓶子》教案 篇4
一、說教材
活動背景
我班的孩子是我從小班帶到大班的,對于每個孩子的性格特點、能力發展我都有比較清楚地了解。在教學活動中,我一直擔任美術領域的教學,通過小中班的積累,進入大班以后,孩子們在美術活動中已經掌握了一定的技能技巧和表現形式,比如:粘貼、泥塑、裝飾等,但是在平時的藝術活動中,從孩子們的作品中我發現,有的孩子想象力很豐富,但技能不足,作品常常達不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有的孩子技能技巧掌握的不錯,但只停留在模仿階段,沒有自己的創意,表現形式單一。前段時間,老師都在進行戶外器械的增補和區角材料的創設,當看到老師將一個個廢舊物品變成了漂亮的器械、教玩具時,孩子羨慕極了,常常圍在老師身邊,也想來一試身手。“老師!這個是怎么做的呢?”“老師!我來幫你做好嗎?”一言一行中表現出了對廢舊手工制作的極大興趣。因此,我以此為契機,根據班上幼兒的實際能力和興趣點,選取了在幼兒生活中也是在區角制作中孩子們最常見、最易收集的瓶子作為活動主要的操作材料,并以促進幼兒在原有美勞創作技能能力基礎上有所提高為目的,設計了本次大班美術活動《漂亮的瓶子》。
《綱要》中藝術領域提出 :“指導幼兒利用身邊的物品或廢舊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藝品來美化自己的生活或開展其它活動。”以及要“引導幼兒接觸周圍環境和生活中美化的人和事,鼓勵幼兒用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大膽表達自己的情感,激發幼兒創造美、表現美的情趣。”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大班上學期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美術發展水平,我為本次活動制定了以下幾個目標:
1.積極參與瓶子的裝飾、改造和制作,體驗自主自由創作的樂趣,同時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
2.能根據自己的情況選用適宜的材料和方式對瓶子進行裝飾,并用語言表達自己創作的意圖,發展動手和動口的能力。
活動重點:
1、學會根據自己的能力選用適宜的材料和方式對瓶子進行“主題式”的裝飾。
2、能用語言表達自己創作的意圖。
在選取材料時,幼兒可能會出現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選擇材料,而忽略了自己自身的能力范圍,比如:幼兒想用卡紙裝飾瓶子,但卡紙的使用需要剪刀的配合,如果剪刀使用不熟練,勢必影響卡紙使用,針對幼兒可能出現的情況,所以我將“能根據自己的能力選用適宜的材料和方式對瓶子進行裝飾”作為了本次活動的重點。作品完成后,讓幼兒用語言表述自己創作的意圖,能增強幼兒總結的能力,強化幼兒在本次活動中技能技巧的掌握。
難點:采用“主題式”的裝飾對瓶子進行裝飾。
在平時的積累中,孩子在藝術活動中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構圖能力和技巧,但很多孩子在創作時還是有主題不鮮明,作品表現內容太零散。作為老師、作為引導者,我們應該在每一次活動中找到一個突破點,讓幼兒的能力得到提升。本次活動中,個別能力強的孩子可能會通過觀察范例發現某些作品中“主題式”的裝飾形式,但更多的孩子可能孩子只是停留在對瓶子進行點綴性的裝飾上,因此,可以通過讓孩子看范例和欣賞同伴典型作品的方式讓孩子了解、學習采用“主題式”的裝飾對瓶子進行裝飾。為了更好地完成活動目標,我做了以下活動準備:
活動前準備:
請家長和孩子一起尋找各種塑料瓶子,并把它清理干凈。幼兒的每一次活動都是建立在安全的基礎之上的,安全是活動順利開展的首要前提,所以在請家長協助準備材料時我特意提出孩子們在操作中所使用的都必須是塑料瓶子,因為塑料瓶子不會破碎,能保證孩子們操作的安全性。
活動中的準備:
1. 各色水粉顏料、棉簽、卡紙、剪刀、膠泥、雙面膠、抹布、廢報紙。
這是一堂幼兒自主自由的美術活動,所以材料的提供不但要考慮孩子實際操作能力,還要滿足全體幼兒的選擇需要。顏料用于繪畫,對瓶子進行平面裝飾;卡紙可以滿足幼兒剪、貼的需要,對瓶子進行立體的裝飾;膠泥可用于對瓶子進行立體裝飾,提高幼兒壓、捏的技能。
2.根據活動內容,我創設了“瓶子變變變”的情景,這樣能給孩子一個暗示,為活動展開做好鋪墊。
二、說教學方法
有效的教學方法能激發孩子興趣,為其更為主動的學習提供了可能。針對活動內容和幼兒的年齡特點,我采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1.情境創設法:幼兒園的孩子,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情景的創設能馬上抓住每一個孩子的視線與注意力,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為后面的活動做好鋪墊與暗示,我創設了“瓶子變變變”的情景。
2.觀察指導法:美術活動幼兒操作環節中,經常說到“教師巡回指導”,因為孩子的注意力容易分散,目標不明確,需要老師的巡視來加以指導,也能增加幼兒操作的安全感,同時也便于掌握幼兒在操作中的隨機信息,然后老師再把這些信息拋給幼兒,讓幼兒說自己如果遇到這樣的情況會用什么方法解決,讓幼兒的實踐操作來解決可能出現的問題,更加突顯老師在活動中引導者的角色。
3.整合教學法:這種方法適應兒童的心理特點,不至于使幼兒學起來枯燥無味,增強教學的趣味性和主動性,活動中以裝飾活動為主線,與在集體面前講述自己的作品的語言活動相融合。
此外,活動還將適時采用交流討論法、賞識激勵法等對活動加以整合,以達到科學性,藝術性,健康性,愉悅性的和諧統一。
三、說學法
活動中,我始終以幼兒為主體,更多的是讓幼兒自己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讓幼兒在對瓶子“看看--想想-做做-說說”的輕松氣氛中掌握活動的重、難點。幼兒運用觀察法、操作法、師生交流生生討論等學習方法。
四、說活動過程
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的特點,結合幼兒園教學工作原則和本次活動的目標,我設計以下幾環節:
一、看一看,激發創作興趣
二、想一想,整理操作思路
三、做一做,動手探索創作
四、講一講,分享交流作品,體驗成功快樂
第一個環節:看一看,激發創作興趣。
這個環節我以一個魔術師的身份出現,通過“瓶子變變變“的魔術游戲,吸引幼兒注意力,通過瓶子前后變化發現瓶子的外觀和作用也隨之發生了變化,這時,老師順勢介紹:“有的瓶子上還藏著故事呢!你發現了嗎?”引導幼兒發現瓶子的主題式裝飾,初步感受到不用的瓶子也可以變成美麗的藝術品,讓幼兒感受瓶子“變廢為寶”的美,激發了幼兒的創作興趣,為下一個環節動手創作做好鋪墊。
第二個環節:想一想,整理操作思路
在欣賞完瓶子前后的變化后,小朋友們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同時被激發出來,他們迫不及待地要求也來嘗試一下。我以:“你想讓瓶子有什么變化?”“你想要什么材料裝飾瓶子呢?“讓幼兒通過講述來明確裝飾的不同方法,為接下來的動手操作整理好思路。
在這個環節中我認為讓孩子們說出自己的創作設想和制作思路,是很非常有必要的,原因有2個,第一,它可以幫助孩子明確主題,為創作提供內容。第二,它可以幫助能力弱的孩子拓展思路,吸納別人的創意的同時,確立了自己的主題。
三、做一做,動手探索創作
《綱要》中指出: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教師要尊重幼兒在發展水平、已有經驗、學習方式等方面的個體差異,用適當的方式給予幫助和指導,使每一個幼兒都能感受到安全、愉快和成功。”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沒有過多地去說教,而是把學習的主動權放給孩子。引導能力強的幼兒,大膽創作出與眾不同的、有個人特色的作品來,在肯定大部分幼兒創作的基礎上,重點觀察指導能力弱的孩子,可以允許他臨摹范例上的有的內容,也可以允許他學習同伴的作品,更多地是教師用語言去幫助他開導思路,“你平時會畫什么,今天都可以畫在瓶子上”“你想做什么?老師幫你做一個形狀,你來添,使它變的更加漂亮。”這個環節,老師要善于觀察操作過程中主題較鮮明創作內容典型的案例同全體幼兒分享,引導幼兒完成作品。
這一環節既包括活動的重點,又含有難點在里面,在教師的細心的觀察和正確的引導下,活動的難點:主題式裝飾,很輕松就可以克服了。
四、講一講,分享交流作品,體驗成功快樂
《綱要》指出“幼兒不會獨享個人的成功,他們總喜歡想方設法與他人分享,讓別人接納并期待別人給予的贊賞。”我們知道,作品是幼兒表現內心世界的載體,是幼兒表達情感的特殊語言,我鼓勵幼兒對自己的作品進行表述:“誰愿意來向大家介紹一下自己的作品呢?”為孩子們搭建了彼此交流展示的平臺,讓幼兒在與同伴共同分享自己的成果中,體驗成功的樂趣和驕傲。
四、延伸活動:
1.在自由活動中,繼續讓幼兒制作,并引導幼兒發現不同材料裝飾后的瓶子具有不同的使用方法。“貼了膠泥的瓶子能做花瓶用,寬口瓶可以當筆筒,用顏料裝飾的瓶子可以放進豆粒做響筒等等“
2.繼續在班中開展各類“變廢為寶”的制作活動。
3、結合活動中幼兒個體能力進行提升,投放各類操作材料在美工區,提升幼兒綜合運用能力,由本次的個人創作過渡到集體創作。
整個活動,我遵循著讓孩子“做得開心,做得自由”的理念為原則,以《綱要》精神為依據,以“來之幼兒,還之幼兒”為突破口,使幼兒的操作能力、創作能力、語言表達力、環保意識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提高。我們不一定能讓每個孩子都成為創造家,但我們一定要讓每個孩子都擁有創造的精神,讓我們人人都愛上創造!
《漂亮的瓶子》教案 篇5
說課就是教師備課之后講課之前(或者在講課之后)把教材、教法、學法、授課程序等方面的思路、教學設計、|板書設計及其依據面對面地對同行(同學科教師)或其他聽眾作全面講述的一項教研活動或交流活動。下面是關于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說課稿《漂亮的瓶子》范文,歡迎借鑒!
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說課稿《漂亮的瓶子》
一、說教材
活動背景
我班的孩子是我從小班帶到大班的,對于每個孩子的性格特點、能力發展我都有比較清楚地了解。在教學活動中,我一直擔任美術領域的教學,通過小中班的積累,進入大班以后,孩子們在美術活動中已經掌握了一定的技能技巧和表現形式,比如:粘貼、泥塑、裝飾等,但是在平時的藝術活動中,從孩子們的作品中我發現,有的孩子想象力很豐富,但技能不足,作品常常達不到自己想要的效果,有的孩子技能技巧掌握的不錯,但只停留在模仿階段,沒有自己的創意,表現形式單一。前段時間,老師都在進行戶外器械的增補和區角材料的創設,當看到老師將一個個廢舊物品變成了漂亮的器械、教玩具時,孩子羨慕極了,常常圍在老師身邊,也想來一試身手。“老師!這個是怎么做的呢?”“老師!我來幫你做好嗎?”一言一行中表現出了對廢舊手工制作的極大興趣。因此,我以此為契機,根據班上幼兒的實際能力和興趣點,選取了在幼兒生活中也是在區角制作中孩子們最常見、最易收集的瓶子作為活動主要的操作材料,并以促進幼兒在原有美勞創作技能能力基礎上有所提高為目的,設計了本次大班美術活動《漂亮的瓶子》。
《綱要》中藝術領域提出 :“指導幼兒利用身邊的物品或廢舊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藝品來美化自己的生活或開展其它活動。”以及要“引導幼兒接觸周圍環境和生活中美化的人和事,鼓勵幼兒用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大膽表達自己的情感,激發幼兒創造美、表現美的情趣。”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大班上學期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美術發展水平,我為本次活動制定了以下幾個目標:
1.積極參與瓶子的裝飾、改造和制作,體驗自主自由創作的樂趣,同時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
2.能根據自己的情況選用適宜的材料和方式對瓶子進行裝飾,并用語言表達自己創作的意圖,發展動手和動口的能力。
活動重點:
1、學會根據自己的能力選用適宜的材料和方式對瓶子進行“主題式”的裝飾。
2、能用語言表達自己創作的意圖。
在選取材料時,幼兒可能會出現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選擇材料,而忽略了自己自身的能力范圍,比如:幼兒想用卡紙裝飾瓶子,但卡紙的使用需要剪刀的配合,如果剪刀使用不熟練,勢必影響卡紙使用,針對幼兒可能出現的情況,所以我將“能根據自己的能力選用適宜的材料和方式對瓶子進行裝飾”作為了本次活動的重點。作品完成后,讓幼兒用語言表述自己創作的意圖,能增強幼兒總結的能力,強化幼兒在本次活動中技能技巧的掌握。
難點:采用“主題式”的裝飾對瓶子進行裝飾。
在平時的積累中,孩子在藝術活動中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構圖能力和技巧,但很多孩子在創作時還是有主題不鮮明,作品表現內容太零散。作為老師、作為引導者,我們應該在每一次活動中找到一個突破點,讓幼兒的能力得到提升。本次活動中,個別能力強的孩子可能會通過觀察范例發現某些作品中“主題式”的裝飾形式,但更多的孩子可能孩子只是停留在對瓶子進行點綴性的裝飾上,因此,可以通過讓孩子看范例和欣賞同伴典型作品的方式讓孩子了解、學習采用“主題式”的裝飾對瓶子進行裝飾。
為了更好地完成活動目標,我做了以下活動準備:
活動前準備:
請家長和孩子一起尋找各種塑料瓶子,并把它清理干凈。幼兒的每一次活動都是建立在安全的基礎之上的,安全是活動順利開展的首要前提,所以在請家長協助準備材料時我特意提出孩子們在操作中所使用的都必須是塑料瓶子,因為塑料瓶子不會破碎,能保證孩子們操作的安全性。
活動中的準備:
1. 各色水粉顏料、棉簽、卡紙、剪刀、膠泥、雙面膠、抹布、廢報紙。
這是一堂幼兒自主自由的美術活動,所以材料的提供不但要考慮孩子實際操作能力,還要滿足全體幼兒的選擇需要。顏料用于繪畫,對瓶子進行平面裝飾;卡紙可以滿足幼兒剪、貼的需要,對瓶子進行立體的裝飾;膠泥可用于對瓶子進行立體裝飾,提高幼兒壓、捏的技能。
2.根據活動內容,我創設了“瓶子變變變”的情景,這樣能給孩子一個暗示,為活動展開做好鋪墊。
二、說教學方法
有效的教學方法能激發孩子興趣,為其更為主動的學習提供了可能。針對活動內容和幼兒的年齡特點,我采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1.情境創設法:幼兒園的孩子,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情景的創設能馬上抓住每一個孩子的視線與注意力,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為后面的活動做好鋪墊與暗示,我創設了“瓶子變變變”的情景。
2.觀察指導法:美術活動幼兒操作環節中,經常說到“教師巡回指導”,因為孩子的注意力容易分散,目標不明確,需要老師的巡視來加以指導,也能增加幼兒操作的安全感,同時也便于掌握幼兒在操作中的隨機信息,然后老師再把這些信息拋給幼兒,讓幼兒說自己如果遇到這樣的情況會用什么方法解決,讓幼兒的實踐操作來解決可能出現的問題,更加突顯老師在活動中引導者的角色。
3.整合教學法:這種方法適應兒童的心理特點,不至于使幼兒學起來枯燥無味,增強教學的趣味性和主動性,活動中以裝飾活動為主線,與在集體面前講述自己的作品的語言活動相融合。
此外,活動還將適時采用交流討論法、賞識激勵法等對活動加以整合,以達到科學性,藝術性,健康性,愉悅性的和諧統一。
三、說學法
活動中,我始終以幼兒為主體,更多的是讓幼兒自己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讓幼兒在對瓶子“看看--想想-做做-說說”的輕松氣氛中掌握活動的重、難點。幼兒運用觀察法、操作法、師生交流生生討論等學習方法。
四、說活動過程
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的特點,結合幼兒園教學工作原則和本次活動的目標,我設計以下幾環節:
一、看一看,激發創作興趣
二、想一想,整理操作思路
三、做一做,動手探索創作
四、講一講,分享交流作品,體驗成功快樂
第一個環節:看一看,激發創作興趣。
這個環節我以一個魔術師的身份出現,通過“瓶子變變變“的魔術游戲,吸引幼兒注意力,通過瓶子前后變化發現瓶子的外觀和作用也隨之發生了變化,這時,老師順勢介紹:“有的瓶子上還藏著故事呢!你發現了嗎?”引導幼兒發現瓶子的主題式裝飾,初步感受到不用的瓶子也可以變成美麗的藝術品,讓幼兒感受瓶子“變廢為寶”的美,激發了幼兒的創作興趣,為下一個環節動手創作做好鋪墊。
第二個環節:想一想,整理操作思路
在欣賞完瓶子前后的變化后,小朋友們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同時被激發出來,他們迫不及待地要求也來嘗試一下。我以:“你想讓瓶子有什么變化?”“你想要什么材料裝飾瓶子呢?“讓幼兒通過講述來明確裝飾的不同方法,為接下來的動手操作整理好思路。
在這個環節中我認為讓孩子們說出自己的創作設想和制作思路,是很非常有必要的,原因有2個,第一,它可以幫助孩子明確主題,為創作提供內容。第二,它可以幫助能力弱的孩子拓展思路,吸納別人的創意的同時,確立了自己的主題。
三、做一做,動手探索創作
《綱要》中指出: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教師要尊重幼兒在發展水平、已有經驗、學習方式等方面的個體差異,用適當的方式給予幫助和指導,使每一個幼兒都能感受到安全、愉快和成功。”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沒有過多地去說教,而是把學習的主動權放給孩子。引導能力強的幼兒,大膽創作出與眾不同的、有個人特色的作品來,在肯定大部分幼兒創作的基礎上,重點觀察指導能力弱的孩子,可以允許他臨摹范例上的有的內容,也可以允許他學習同伴的作品,更多地是教師用語言去幫助他開導思路,“你平時會畫什么,今天都可以畫在瓶子上”“你想做什么?老師幫你做一個形狀,你來添,使它變的更加漂亮。”這個環節,老師要善于觀察操作過程中主題較鮮明創作內容典型的案例同全體幼兒分享,引導幼兒完成作品。
這一環節既包括活動的重點,又含有難點在里面,在教師的細心的觀察和正確的引導下,活動的難點:主題式裝飾,很輕松就可以克服了。
四、講一講,分享交流作品,體驗成功快樂
《綱要》指出“幼兒不會獨享個人的成功,他們總喜歡想方設法與他人分享,讓別人接納并期待別人給予的贊賞。”我們知道,作品是幼兒表現內心世界的載體,是幼兒表達情感的特殊語言,我鼓勵幼兒對自己的作品進行表述:“誰愿意來向大家介紹一下自己的作品呢?”為孩子們搭建了彼此交流展示的平臺,讓幼兒在與同伴共同分享自己的成果中,體驗成功的樂趣和驕傲。
四、延伸活動:
1.在自由活動中,繼續讓幼兒制作,并引導幼兒發現不同材料裝飾后的瓶子具有不同的使用方法。“貼了膠泥的瓶子能做花瓶用,寬口瓶可以當筆筒,用顏料裝飾的瓶子可以放進豆粒做響筒等等“
2.繼續在班中開展各類“變廢為寶”的制作活動。
3、結合活動中幼兒個體能力進行提升,投放各類操作材料在美工區,提升幼兒綜合運用能力,由本次的個人創作過渡到集體創作。
整個活動,我遵循著讓孩子“做得開心,做得自由”的理念為原則,以《綱要》精神為依據,以“來之幼兒,還之幼兒”為突破口,使幼兒的操作能力、創作能力、語言表達力、環保意識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提高。我們不一定能讓每個孩子都成為創造家,但我們一定要讓每個孩子都擁有創造的精神,讓我們人人都愛上創造!。
《漂亮的瓶子》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喜歡漂亮的瓶子,感知瓶子的色彩美、圖案美、造型美。
2、 對操作活動感興趣,能細心地裝飾。
教學準備:
課件、水彩筆、油畫棒、一個礦泉水瓶子、剪好的瓶子圖形每個幼兒一張
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律動
2、觀察瓶子的外形
出示礦泉水瓶子問:這是什么?是什么形狀?見過其它形狀的瓶子嗎?
出示課件讓幼兒觀察瓶子,問:這些瓶子哪些地方不一樣?
二、基本部分
(一)欣賞瓶子,梳理感性經驗。1、了解對稱的特點和基本的制作步驟
2、古今中外作品欣賞
1)主題式的裝飾
2)圖案、顏色間隔的裝飾
3)瓶口、瓶底對應的裝飾
三、觀察裝飾好的瓶子,激發制作欲望。
四、幼兒動手嘗試制作。
“今天欣賞了這么多漂亮的瓶子,張老師也作了幾個不一樣的瓶子,但是沒有給它穿漂亮的衣服,請小朋友給它們穿漂亮的衣服,好嗎?
1)鼓勵幼兒用學過的點、線、幾何圖形等進行裝飾。
2)教師逐一指導每個幼兒,鼓勵幼兒想法和別人不同。
五、共同布置瓶子展,相互欣賞、評價。
你喜歡哪個瓶子?為什么?”
活動延伸:幼兒用廢舊瓶子進行裝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