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民間主題活動2:我愛京劇
三、分析與反思:
初次讓幼兒收集信息,除一幼兒問奶奶,知道京劇有生旦凈丑四個行當外,其余幼兒全說忘了或沒時間等,都沒有帶資料。教師根據此情況,引導幼兒開展討論:“沒有時間怎么辦?”“沒有錢怎么辦?”“媽媽不給買怎么辦?”“不會上網怎么辦?”通過討論一方面是培養幼兒不怕困難和挫折的意志品質,另一方面也是提高幼兒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幼兒的反思力,幫助他們發展對自己學習過程的監控,促進幼兒對自己的努力程度和學習績效的反思,學會為自己的學習的成效承擔責任,逐漸成為自律的學習者。
唱腔的感受由于采取與平時唱歌相比較的方法,讓幼兒感知體驗,故而幼兒易感知其相異處。通過讓幼兒模仿、練習,增加了幼兒的感性體驗和直接經驗,同時也初步知道京劇我們也是能學會的,不是高不可攀的。幼兒主動用動作來表現唱腔的旋律譜,非常形象,可以讓幼兒用圖畫出,,讓幼兒看圖譜唱,并創編自己唱腔譜。
由于在幼兒對唱腔已有感知體驗和經驗表象基礎上,來將幼兒唱腔動作譜轉化成圖譜。進行自然提升,將流動聽覺表象轉成穩定圖譜表象,更有利于幼兒對唱腔感知。同時,又生成讓幼兒創編不同的唱腔,使幼兒感知,唱腔也是可以發展創新的。存在問題,由于這些唱腔都是高難度,且唱詞不一定懂,應選擇出利于幼兒完整學習唱段磁帶或vcd并將其放在區域中,便于幼兒反復感知。
幫助幼兒重點解決遇到困難怎么辦?既有針對性又幫助幼兒解決實際困難,更重要的使幼兒對困難采取開放的觀念,知道有多元解決問題渠道和方法。幼兒帶來的資料不多,可待下周一幼兒資料帶來多以后再解決此問題。幼兒已觀看、欣賞了vcd中演員的演唱,應增加幼兒親身感受、親身聆聽演員的演唱、親眼觀看其表演,讓幼兒感受到京劇是在人們身邊可及、可學、可賞的。
幼兒對京劇中的歷史人物很有興趣,不停的向教師和化妝師提問了解有關欣賞臉譜中典偉、包公等人物的事情。因此,教師可介紹一些歷史人物的故事,激發幼兒了解歷史及歷史文學作品的興趣。
通過游戲方法練習走龍隊 ,幼兒一點也不覺得是在學習,而是在活動中自然的練習并掌握了京劇走龍隊的方法和策略,更重要的是體驗了集體合作的重要性。可生成體育活動龍隊競賽走等。聽鼓聲速度變化行走速度或變成不同的隊形等。
幼兒在作結束的亮相動作的意識較淡漠。原因是:⑴部分幼兒的注意力集中在保持動作一致性上,注意力分配不夠。⑵結束前的鼓聲變化不明顯,不能夠引起幼兒的注意。應與亮相前的鼓聲有所區別并告訴幼兒在此處就是要準備做亮相了。使其能夠提前做好心理預備。可引導幼兒欣賞京劇鼓點的豐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