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生活教育教案(精選5篇)
幼兒園生活教育教案 篇1
設計思路:
陶行知說過:“生活即教育.”我覺得,我們設計的教育的內容應體現其生活化,促使幼兒感受和體驗到探究學習對自己和同伴的意義,幫助幼兒適應現實及將來的社會。所以,我設計的大中班混齡互動游戲與生活巧妙結合.在游戲中,幼兒通過扮演爸爸媽媽和寶寶角色 ,運用自己的技能,賺取相應的勞動果實.這種生活化和情景化的游戲,是幼兒家庭生活的縮影,其中不但滲透了數概念.人際交往.審美情趣. 教師在游戲現場進行的實時引導,更內化了幼兒的分享、合作、謙讓、助人等正向的親社會行為。
活動目標:
1、創設特定的游戲環境,引導幼兒運用已有生活經驗,通過施展本領來獲取相應的勞動果實。初步掌握用貨幣購物的基本常識;
2、通過與大中班幼兒互動,培養大班幼兒的責任感和自信心,激發中班幼兒向哥哥姐姐學習的愿望,在活動中相互獲得愉悅的情緒體驗。
3、在游戲中培養幼兒分享、合作、謙讓、互助等正面親社會行為。
活動準備:
人手一個游戲標志 全新人民幣:1元及1角面值若干,人民幣一套 小錢袋人手一個 游戲區域創設 : (食品加工廠 開心魚塘 溫馨花店 小小建筑師 搬運工 休閑區 )相應材料超市小食物(水果 果凍 糖果 薯條 貼紙 等) 愛心捐助箱 錄音機。
活動過程:
1、 以談話導入活動,激發幼兒的興趣:
1)今天我們中一班來了好多客人,他們是大班的哥哥姐姐,讓我們用掌聲歡迎他們。用你喜歡的方式打個招呼,相互介紹自己的名字,找個地方坐下來。
2)師提問:在我們生活中,你們吃的穿的是從哪來的?錢又是從哪來的呢?請幼兒回答。
3)出示一套全額人民幣,簡單介紹元、角,并引出這些錢有什么用處?怎樣才能得到這些錢這個話題。
4)師:“我們也來學學爸爸媽媽的樣子,賺一些錢買東西,好不好?”角色分配:五名幼兒到各區當店長,其他幼兒自由組合,大班幼兒分別扮演爸爸媽媽,中班幼兒扮演寶寶,每個家庭都在胸前貼上相同的圖形標志。
2、組織游戲部分一:
1)帶領幼兒到各游戲區參觀,介紹它們的功能和玩法:每完成各區規定的任務,就能得到一些以角為單位的真錢。同時要求爸爸媽媽要帶好自已的孩子,共同分工合作完成。游戲中要管好自己的錢。
2)幼兒以家庭為單位到各游戲區開始游戲:
食品加工區:三人合作完成指定的'食品,包糖果,做餅干,剝鵪鶉蛋各6個裝盤,得到5個硬幣。
溫馨花店:三人合作在花籃里插花,造型美觀合理得5個硬幣
開心魚塘:用長釣桿釣魚,每釣上5條得5個硬幣
小小建筑師:三人合作用小推車推大型積木并搭建房子 成功可獲5個硬幣。
巧手坊:用筷子和夾子等輔助工具,夾瓶內物件.成功可獲5個硬幣。
3、組織幼兒集中談話:
“你是怎樣通過勞動賺到這些錢的?”重點引導幼兒講述:自己家庭怎樣賺到這些錢?一家三口是怎樣互助合作的?體驗爸爸媽媽賺錢的不易.
你們家一共賺了多少錢?”讓幼兒以家庭為單位,圍成小圈清點自己家總共獲得多少錢。滲透10角也可稱為一元的數學概念。
“你們打算怎樣花這些錢?”引發討論。(其中滲透父母是怎樣愛自己的孩子?初步滲透家庭理財觀念)
4、組織游戲部分二:
1)介紹超市:老師開了一家小超市,里面有好多好吃和好玩的東西,每個小家庭都可以帶上你的錢到這來消費,這里的每一件東西都有一個標價,記住你有多少錢才能買到這些東西。這里還有一個愛心捐助箱,也可把你賺來的錢捐給災區的小朋友.
2)幼兒家庭為單位到超市自由購買東西,并到休閑區自由食用,教師主要指導幼兒:
與食品標價相應的數量的錢;
在游戲中觀察幼兒分享和謙讓的行為,提出倡儀和指導。
5、播放背景音樂
幼兒在寬松的環境中品嘗食物,體驗勞動成果的喜悅。
結束活動
幼兒園生活教育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認識生活垃圾,知道垃圾應該扔進垃圾桶,初步產生環保意識。
2、認識“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兩種標志,知道分類回收垃圾,使其變廢為寶,保護環境。
3、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活動準備:
和幼兒共同收集塑料瓶、紙盒、包裝袋等廢品,收集幼兒當天做手工后的廢紙、吃點心的包裝紙、水果皮等。
活動過程:
1、出示收集的各種生活垃圾,引導幼兒認識、講述。
提問:這是什么?
它從哪里來的.?
我們應該把它放到哪里去?
小結:在我們每天的生活中會產生很多垃圾,這些垃圾會給我們的環境帶來污染,我們不能亂扔,應該把它扔進垃圾桶里。
2、認識“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兩種標志,知道分類回收垃圾,使其變廢為寶,保護環境。
(1)出示“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兩種標志,引導幼兒認識。
提問:你們認識這兩個標志嗎?
它告訴我們它能回收什么樣的垃圾呢?
(2)討論:什么是可回收垃圾?什么是不可回收垃圾?
小結:有一些垃圾,他還可以回收循環使用,如:紙制品、塑料制品、廢金屬物品、廢舊電池、廢舊衣物紡織品等,都叫做“可回收垃圾”。還有一些垃圾,如果皮、菜葉、剩菜剩飯、花草樹枝樹葉等。這些在自然條件下易分解,不能循環使用,叫做“不可回收垃圾”。
3、游戲:動手樂
幼兒和教師一起將收集起來的垃圾分分類,送進垃圾桶。
活動反思:
在此次活動中,幼兒都知道垃圾要扔進垃圾桶,但是對“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兩種標志并不熟悉。這一點跟生活的環境是分不開的,在孩子們身邊的小區垃圾桶都是不用分類的,上面也沒有分類標志。家長環境保護的意識薄弱,孩子也沒有更多的了解。
基于對這些情況的了解,我采用了多媒體教學,將分類垃圾桶、分類標志呈現在幼兒面前,讓幼兒直觀形象地看到,這樣比沒有圖片一味空談更能讓幼兒接受。幼兒在活動中不僅認識了“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兩種標志,同時還了解了什么是“可回收垃圾”,什么是“不可回收垃圾”。
活動意圖:
幼兒期是每個人生活方式形成的重要時期,因此,從小養成幼兒良好的生活方式,對維護和促進人的健康成長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幼兒教育要重在培養幼兒健康的生活方式。通過有趣的活動,孩子們在學習活動中游戲、探索、操作,拓展了自己的生活經驗,每一個孩子都得到進步和發展。幼兒的健康是每一個師長最為關心的問題。
幼兒園生活教育教案 篇3
(1)小班健康詳案教案《自己穿衣服》含反思活動設計背景
小班幼兒年齡小,生活自理能力較弱,平日生活中大人包辦的又太多,在幼兒園中集中表現為部分幼兒中午起床后不會穿衣穿鞋,經常要老師幫忙,為此,我們有意識的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在娃娃家中提供一些小衣服,讓幼兒給娃娃穿衣服,每天午睡起床后,都要提醒幼兒,先穿毛衣,再穿褲子,最后是外套和鞋子,我們還請家長配合,在家里也堅持讓幼兒自己穿衣服。我們還打算舉行一個幼兒穿衣服比賽,一段時間下來,大部分幼兒都學會了穿衣服。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讓幼兒學習穿衣服的方法,使幼兒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習慣。
2、通過引導幼兒討論、嘗試各種穿衣服的方法,鍛煉幼兒動手操作能力,發展幼兒的小肌肉。
3、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養幼兒健康活潑的性格。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鼓勵幼兒嘗試自己穿衣服,體驗成功的快樂,樹立自信心。
活動準備
1、玩具娃娃、毛衣、外套、褲子、襪子、鞋子。
2、教學圖片。
3、布置娃娃家。
活動過程
1、出示娃娃表演引出課題:
〈1〉表演內容:我是紅紅,今天天氣真好,太陽公公出來了,我也起床了,“媽媽!媽媽!媽媽去哪里了呢?我還沒穿衣服呢!嗚嗚嗚!媽媽快來!媽媽,快來幫我穿衣服!”
〈2〉結合表演引導幼兒分析討論:紅紅做得對嗎?應該怎樣做?
2、看圖片并啟發幼兒討論講述:我們應該怎么樣穿衣服?
3、讓幼兒練習正確穿衣服:
〈1〉娃娃穿衣服。
〈2〉給同伴穿衣服。
〈3〉自己穿衣服。
4、各領域中的滲透:
〈1〉在音樂活動中學習《日常生活模仿動作》。
〈2〉在美術活動中學習涂色:《漂亮的衣服》。
5、生活中的滲透:在日常生活中教幼兒學習穿脫衣服。
6、境中的滲透:在“娃娃家”中提供娃娃及娃娃衣服給幼兒練習穿脫衣服。
7、家庭中的滲透:家長平時要鼓勵幼兒學習自己穿脫衣服。
8、教育活動設計評價結果。
我覺得除了課堂上的學習,更重要的是日常生活中的鍛煉。什么是生活課程?生活課程是生活和教育的有機整和。日常生活是非常重要的.資源,要在組織一日生活活動中滲透教育的因素,同時要挖掘生活的價值。像這類教育內容要體現生活的特點,它是一種日復一日的重復活動,不僅要依靠老師,更要靠孩子自己主動地學。如果我們穿衣服只是在課堂上學習了,生活中不去要求和積累的話,那么小朋友再過幾天他還會自己穿嗎?所以教師要隨機地自然地在相應的生活環節中開展一些生活課程。我國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過這樣一句話:“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讓他自己去做。”這不僅對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自理能力很重要,同時也培養了孩子的責任感,使孩子能對自己的生活、行為負責。這其實是一個很好的機會,我們可以抓住這個關鍵期,鼓勵引導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如吃飯、穿衣、疊被、系鞋帶、整理圖書等,注意從孩子力所能及的事開始培養孩子的獨立自理的能力,培養他的責任意識,而不是一味的包辦代替。
(2)小班健康詳案教案《抹香香》含反思設計思路:
涂面油是生活中很細小的一個環節,但又是每個孩子親身體驗和經歷的事情。冬天天氣寒冷,孩子柔嫩的皮膚需要得到適當的呵護。每天孩子午餐后涂面油,我發現許多孩子在自己涂時,往往缺乏把面油抹開的意識。因此我設計這個活動。考慮到小班孩子的年齡特征,我從面油最明顯的特征——香味導入,激發孩子涂面油的興趣。通過請孩子示范、幫幫老師、一起涂面油這幾個環節,以不同的形式和孩子交流,形成互動、寬松的氛圍,使孩子在愉悅的心情下了解涂面油的簡單方法,并樂意接受與嘗試。本次活動的重點是讓孩子知道臉上的每個地方都應涂到面油,這樣做能夠很好地保護我們的皮膚。
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我還可以進一步引發孩子對涂面油的取量、開瓶等方法進行觀察、討論與操作。生活活動來源于幼兒生活的本身,涂面油只是一種自我服務,對孩子而言,“愿意、樂意做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務”是最重要的,就讓孩子在每天的生活中逐漸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活動目標:
1、了解涂面油的簡單方法:將臉上每個地方都涂到。
2、知道天冷要保護皮膚。
3、了解主要癥狀,懂得預防和治療的自我保護意識。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識。
5、初步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活動準備
1、師一個包裝好的禮物盒、各種香味不一面油(放在桌上)
2、環境創設:活動室周圍擺放若干鏡子、磁帶(自編兒歌配音樂)
活動過程
一、猜一猜:激發涂面油的興趣
導入:新年到,真開心,朋友送我們禮物,想看看嗎?(想)
1、教師神秘地拿起盒子,你覺得里面會是什么東西呢?
2、進一步引導:師夸張地做“聞”的動作“有一股香味,會是什么呢?(鼓勵幼兒隨意猜想)
二、說一說:調動孩子生活經驗
1、出示面油師打開禮物取出來:“看!是什么禮物呀?”(可以夸夸猜對的孩子)
“是粉呀,它也叫面油。你們來聞一聞,感覺怎么樣?“小結:小面油,噴噴香。
2、回憶經驗
涂過粉嗎?家里涂過什么粉?為什么要涂粉?
小結:天冷了,皮膚很干燥,面油涂在臉上會很舒服,能保護皮膚。
三、抹香香:學學涂面油的方法
(一)個別孩子操作
“粉怎么涂的?誰來試一試?”請個別孩子進行操作。
(二)幫幫老師
“我也要涂粉,你們一起幫幫我,好嗎?涂在哪里?”
師邊說邊涂粉:小面油,噴噴香,我要和你做朋友。
蘸一蘸:手指就像戴上了一頂小帽子。
點一點:點在哪里?(臉,額頭,下巴)
抹一抹:在哪里抹開?
“快給我檢查呀,我每個地方都涂到了嗎?哦,每個地方都涂到了,我的臉好舒服。”
(三)一起來涂面油
1、“你們想涂嗎?小鏡子前有粉,你們去挑選自己喜歡的粉試試。”
師巡回指導:“涂好粉照照鏡子,看看粉抹開了嗎?涂完粉,給你身邊的好朋友和老師聞聞、摸摸。香不香?皮膚滑不?
幼兒園生活教育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能積極關注身邊的事物,發現生活中的數字,初步了解它們的不同作用,從中體驗活動的樂趣。
2、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發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5、培養幼兒對科學現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活動重點:
發現生活中的數字,嘗試運用數字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
活動準備:
數字卡片、圖畫紙、水彩筆若干。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師:"今天,小朋友都帶來了有數字的物品,我們去參觀一下,都有些什么物品?這些物品上的數字有什么用?參觀后告訴老師和小朋友。"讓幼兒帶著問題去觀察、去思考,自然地感受數字和它們的作用。
二、基本部分
1、提問:
(1)在觀察時你發現了什么?這些物品上的數字有什么用?
(2)小朋友還在哪些地方看到過數字,它們有什么用?
2、仔細觀察,了解數字的更多作用。
(1)通過說明方式,幼兒交流、討論。
(2)提問:觀察中,哪些地方有數字?這些數字是什么意思呢?
3、利用游戲,升華主題。
游戲《數字排隊》:讓幼兒自由選擇數字,自由進行組合,并充分講述。
三、結束部分:
想象作畫,嘗試用數字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活動反思:
在本課中,我主要以培養幼兒學習數學興趣為主要目的來進行教學,讓幼兒能知道數學和我們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讓幼兒們在活動中去感受數字和我們生活中的關系,來引導幼兒去發現數字中的奧秘,能巧妙的運用數字完成任務。
能通過在教學中的活動,讓幼兒知道我們的生活和數字是分不開,數字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會起到很大的.作用。同時我舉行多種活動能讓幼兒為主體,幼兒們能積極的參與活動,能學習生活中的經驗與知識。讓幼兒們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同時也能很好的完成本課的教學目標,培養了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
設計意圖
清晨,明明一來園就同大家介紹昨天在公共汽車上,媽媽手記被偷,以及眾人幫忙抓小偷的事情。小朋友們聽得非常投入,并自發地加入討論。抓住孩子的這一興趣點,自然就產生了“生活中的防盜”的主題,這個教育內容源于幼兒的生活,又是孩子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既可以滿足幼兒的需要,反映最近發展區的水平,又有助于提高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拓展孩子的視野,具有非常現實積極的意義。
幼兒園生活教育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明白健康的重要性。
2、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3、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識。
4、初步了解預防疾病的方法。
5、學會保持愉快的心情,培養幼兒熱愛生活,快樂生活的良好情感。
活動分析:
1、健康關系到小朋友的成長,是非常重要和關鍵的.方面,健康值得是我們的身體健康和心靈健康;
2、健康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為在我們生病的時候,會感覺到身體難受,沒有體力和精神做事。
活動過程:
1、小朋友都知道哪些健康的生活習慣。
2、制作健康的工作表,然后讓幼兒進行對照。
3、將需加強方面記下來。
4、師幼一起做操。講解具體過程。
5、告訴小朋友平時注意衛生,多做運動,保證自身健康。
活動延伸:
將學過的操回家自己練習,還可以教爸爸媽媽一起做。
活動反思:
“健康生活每一天”不僅僅是一個口號,更是一種觀念,師們從健體和心育兩方面,精心設計各項教育教學活動,讓每一個孩子都喜歡參與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