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生活情境化禮儀教育研究》課題總結
傳承禮儀是中華民族優良傳統文化的需要,養成禮儀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開展禮儀啟蒙教育是推進幼兒素質教育的需要。開展禮儀啟蒙教育是推進幼兒素質教育的需要。禮儀美德是立身處世的基本要素,也是個體文明的重要體現,更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對幼兒進行禮儀教育,有助于糾正幼兒的不良行為,對幼兒今后的學習和整個人生的發展將產生積極的作用,尤其對幼兒的個性、社會性及道德品質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于是,我園確定以禮儀養成教育為突破口開展《幼兒園生活情境化禮儀教育 研究》,xx年12月課題立項,我們力圖通過此項專題研究,有針對性地對全園幼兒進行幼兒基本禮儀、幼兒園禮儀、家庭禮儀、公共場所禮儀、節日禮儀教育的養成教育,讓幼兒從小養成遵循文明禮儀行為準則和交往規范的良好行為習慣。課題開展半年多以來,文明禮儀養成教育活動在我園已有跡可循,園所發生了很多的變化:園所里亂丟紙屑的孩子越來越少了,孩子們越來越有禮貌了,爭搶玩具的少了,孩子們遇到老師問好的越來越多……全園文明和諧的良好環境越來越和諧。在各位領導的指導及關心下,我們根據計劃不斷的進行實踐和探索,在奮進的路上也收獲了一點的成績,現就課題研究開展情況作以下總結。
一、加強領導,構建并完善了組織網絡。
我園建課題專項研究小組,由我主要負責。制定了切實可行的課題行動計劃和實施方案。大家齊抓共管,狠抓落實,使文明禮儀養成教育在我園扎扎實實、有聲有色的開展起來!敖逃裏o小事”,我們高度重視工作中存在的小問題,如:一日生活環節中喝水、進餐、洗手、入廁、上下樓梯等“小事件”,觀察、反思這些“小事件”中老師的教育與要求是否能確保幼兒安全?是否符合禮儀教育的本質要求?是否有更好的組織方式?力求讓我們的禮儀教育既符合社會的規范又適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實現“規則與自由”的高度統一。如上下樓梯的安全,禮儀教育中有這樣的規則“上下樓梯靠右行,輕聲慢步有秩序”。在這里:規則不僅僅是為了確保幼兒的身體安全,更是為了幫助幼兒掌握保護自身安全的方法,同時,也是為了讓幼兒從小學習“做社會的人”、“做文明的人”、“做快樂健康的人”。
二、創設環境,營造氛圍,發揮了環境潛在的教育作用。
首先,積極營造和諧優美的園所物質環境,努力讓園所每一處都成為教育的場所,使每一堵墻都發揮潛在的教育作用,為幼兒文明禮儀養成教育提供環境支撐。第二、對園所的人文環境作精心規劃與設計,讓園所的宣傳櫥窗、幼兒畫廊等園所環境的每個細節都無聲的、靜態地傳達著文明禮儀知識。比如:在活動室創設了學做能干寶寶的操作區域,既激發了孩子動手的積極性,又無形中教育孩子們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圖書區張貼上文明閱讀規則兒歌,既給孩子們創設了自由閱讀的空間,又提示孩子們要學會愛惜圖書,文明閱讀。
三、細化教學內容,確保文明禮儀養成教育的效果。
1、從教學內容上來看
為使幼兒得到全面的禮儀啟蒙教育,我們對教學內容進一步進行了細化,將生活禮儀分為用餐禮儀和儀容儀表禮儀,促使幼兒學會正確的用餐姿勢;注意保持桌面、地面、碗內的干凈與整潔;初步學會與別人共餐時的禮節。在儀容儀表禮儀上,學會用正確的姿勢坐、站、走;能養成保持身體和服裝整潔、衛生的習慣。在交往禮儀的教育中,引導幼兒在與人交往中,養成使用禮貌用語的習慣,初步學會與人交談的禮節;初步學會做客的禮節;能尊重父母、長輩,會根據具體情況與他們打招呼;在公共場所活動時,能謙讓,會尊重和原諒別人。在學習禮儀的教育中,引導幼兒在活動中做到會舉手、會聽,服從活動的規則;在活動室內做到三輕:走路、說話、搬桌椅輕輕;學會商量,能尊重別人的意見,能保持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