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樹葉》說課稿(精選3篇)
《小樹葉》說課稿 篇1
一、設計意圖:在傳統的音樂教學活動中,歌曲教學一直被認為是比較枯燥的、最不容易出彩的教學活動,只要教師會唱,...
一、設計意圖:
在傳統的音樂教學活動中,歌曲教學一直被認為是比較枯燥的、最不容易出彩的教學活動,只要教師會唱,幼兒自然會跟著模仿。而今,在認真貫徹新《綱要》的過程中發現,新歌教學并非像以往單一的“老師唱一句,幼兒跟一句”,只將幼兒是否能夠完整地把歌詞唱出來為教學目的,而應是讓幼兒喜歡參加藝術活動,并能大膽的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同時,幫助他們提高表現的技能和能力。這便是我設計這個活動的初衷。
二、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小樹葉》是一首ab段式的歌曲,是富有情感教育意義的音樂教材。歌曲表現了兩種不同的情感體驗。歌曲的第一段主要講樹媽媽看到樹葉娃娃們飄走了,心里很難過,音樂緩慢憂傷;第二段主要寫小樹葉變勇敢了,樹媽媽很高興。音樂歡快跳躍,與第一段的音樂形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引起幼兒情感上的強烈共鳴,幼兒容易感受、理解和表達。而且大班幼兒對“喜怒哀樂”已有一定的生活體驗,通過學習歌曲,可以讓幼兒獲得不同的情感體驗,豐富幼兒的內心情感。
(二)教學目標
大班幼兒對音樂的感受能力,對嗓音的控制能力有所提高,對音樂的再認和記憶能力也逐漸增強。在對教材有了充分的分析后,根據大班幼兒在音樂技能技巧和認知、常識等方面的實際水平,結合我對新《綱要》的理解,從情感態度、知識和能力的角度出發,我確立了以下目標:
1、引導幼兒感受歌曲《小樹葉》第一段和第二段音樂中所表達的不同情感。 體驗音樂活動的樂趣。(重點)
2、在感知和理解音樂形象的基礎上,初步學習用不同的歌聲(輕緩連貫、歡快跳躍)、表情、動作等來表現音樂的內容。(難點)
以上目標的制定,體現了藝術教育由傾聽—感受—表達的審美過程。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藝術教學過程應該是在教師引導下,幼兒積極主動地體驗與感悟藝術美的過程。因此我將本活動的教學重點定為:充分調動幼兒的聽覺視覺,去感受歌曲所表達的不同情感,體驗其中的樂趣。
難點:由于幼兒已具有一定的音樂記憶和再現能力。學唱一首新歌對于他們來說并不難。但是在對歌曲有了自己的內心體驗后,如何把自己內心的體驗通過音色、節奏、音量、情緒、動作等表現出來,這對于他們來說,將是一個挑戰。所以我把它列為整個活動的難點。
(四)教學準備:
1、引導幼兒觀察各種樹的姿態及樹葉飄落的情景(豐富幼兒的感性認識,為理解歌詞做好鋪墊)。
2、兩棵“大樹媽媽”,若干片“小樹葉”(幼兒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運用這些材料來創設秋天的情境,引起幼兒情感上的呼應,同時為最后的表演環節提供材料)。
3、多媒體課件《小樹葉》(這是作品欣賞的重要媒介,它將作為一個載體,向幼兒呈現完整、感性的視聽覺的藝術形象。創設意境,幫助幼兒更深刻地理解作品)。歌曲磁帶及錄音機。
三、說教法和學法
(一)教法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個體在認識過程中開放的感知通道越多,個體對認識對象的體驗也就越細致,越豐富,理解也就越全面,越深刻。在本活動中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啟發引導法和示范法。其中,通過啟發引導法,教師提出開放性問題,啟發幼兒發散性思維,充分表達自己的見解和想法;而情境教學法貫穿活動始終,充分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讓幼兒在身臨其境中感受音樂,表現音樂,為幼兒享受藝術,表現藝術提供了機會,激發幼兒的藝術表現欲。
(二)學法
日本音樂教育家鈴木認為:“兒童學習音樂,首先應該學習聽完整的優秀音樂,而且需要學到能聽出這些好的音樂中的一切細微變化及獨特情趣,并能對這些音樂及其細微變化熟悉到能夠做出直覺反應的程度。”根據這一教學理論,在活動過程中,欣賞法、對比法和游戲法是幼兒主要的學習方法,這兩種學習方法的綜合運用,為幼兒提供了充分感受音樂、自由表現的機會,同時肯定和接納幼兒獨特的表現方式,體現了幼兒的主體性和教師的主導作用。
四、說教學程序
教學程序遵循了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在活動過程中,將充分為幼兒營造一個民主、平等、輕松愉快的藝術氛圍,促進幼兒的藝術能力和良好個性的發展。
(一)律動進場,調動情緒
老師和孩子們一起表演活潑詼諧的《小毛驢》進入課堂,通過老師的主唱,幼兒用彈舌等方法與老師進行互動,營造了一種活潑、寬松的活動氣氛,調動幼兒參加活動的熱情。
(二)練聲
1、氣息練習
調整幼兒氣息,為練聲做好準備。
2、練聲曲
有助于練習幼兒的音準、節奏。練聲曲里包含了兩種不同風格的唱法,非常有趣,為幼兒領會歌曲《小樹葉》兩段輕緩連貫、歡快跳躍的不同旋律風格做好鋪墊。
(三)學習歌曲
1、設置情境 感受旋律
教師與幼兒一起隨著音樂做樹葉從樹上飄落下來的樣子,以及樹葉在風中飄舞的情景。目的在于引發幼兒對秋天落葉情景的聯想,激發他們的興趣。同時,也讓幼兒初步感受《小樹葉》的音樂旋律,并由此而導入故事《小樹葉》。
2、欣賞童話 理解作品
在此環節中,我運用了欣賞法、示范法、啟發引導法,通過提開放式的問題(你們聽到故事里講了什么?你們傷心時會怎樣呢?等等),給了幼兒一個較大的思考空間,讓幼兒回憶自己傷心和快樂的情感體驗,從而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更深刻地理解作品,并巧妙地將老師的范唱溶入到童話欣賞中,讓幼兒初步感受音樂作品。為下面理解歌曲《小樹葉》做了一個很好的鋪墊。該環節使各領域相互滲透,體現了課程多元化的整合。
3、整曲欣賞 感受音樂
此環節采用了多媒體教學法和整曲欣賞法。課件將生動的畫面與歌曲《小樹葉》完美地結合在一起,一下子就將幼兒帶入歌曲的情境中,呈現了完整的藝術形象,使幼兒在視覺和聽覺上得到了藝術美的享受。在這里采用整曲欣賞法,是因為幼兒正處在整體模式識別階段,大腦總是不加思索地選擇自己熟悉的對象進行完整地攝取,所以讓幼兒整曲欣賞,可使幼兒對曲子獲得更加完整的審美享受。
4、分段感受 加深理解
此環節借助了多媒體課件,以分段欣賞的形式,引導幼兒對比作品中兩種不同的音樂情緒。運用啟發引導法,通過層層遞進的提問,幫助幼兒了解小樹葉、樹媽媽的內部心理活動,探索思考什么樣的歌聲適合體現該段歌曲,進一步體驗音樂情感的直覺性,體現了積極的師生、生生互動,營造了輕松、自由、平等的課堂氣氛。突出了重點,為解決難點做好準備。
5、學唱歌曲
旋律和節奏是歌曲的靈魂,首先利用多媒體課件引導幼兒朗誦歌詞,接著用單音“啦”來哼唱旋律,進一步熟悉旋律線條,最后,幼兒完整學唱歌曲。教師通過引導幼兒自我評價,自我調整,在尊重幼兒想法的基礎上,幫助幼兒提高表現的技能和能力:把自己內心的體驗通過音色、節奏、音量、情緒等表現出來。這樣,有效地突破了難點。
(四)自由表現 體驗樂趣
此環節是本活動的結束部分,所有的幼兒與老師一起手拿小樹葉扮演樹葉娃娃,與所設置的場景產生積極的互動,讓幼兒置身于角色中,隨著《小樹葉》的音樂自由表現,起到了首尾呼應的作用。
《小樹葉》說課稿 篇2
一、設計意圖:秋天的到來,葉子一片片都變黃了,秋風一吹,就像是翩翩起舞的美麗蝴蝶飛落下來,美麗的意境和歌詞內容,貼近著學生的生活又為學生所喜愛。通過本次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藝術體驗,在拍手、律動、歌唱等環節中感受音樂的不同速度和情緒,體驗不同的情感內涵,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提高學生表現音樂的能力。說教材:(一)教材分析《小樹葉》是蘇教版第一冊音樂教材第五單元內容歌曲,是一首ab段式擬人化的、富有情感教育意義的歌曲。一問一答的歌詞,把大樹比作媽媽,樹葉比作孩子,充滿了童趣和溫情,唱出了樹葉飄零的不舍和企盼來年春天歸來的樂觀心情。兩段歌詞用不同的速度處理,強調了第一段的緩慢憂傷和第二段的歡快樂觀,給了學生強烈的情感對比和體驗。(二)學情分析:一年級學生具有好奇、好動、模仿能力強的特點。在適逢秋天的季節,斑斕的色彩和豐富的物產給學生無限的歡樂和遐想。這首歌在幼兒園就很熟悉甚至已學過,熟悉的歌曲和歌曲的本身內容給了學生更強的學習熱情。(三)教學目標:1、指導學生學習演唱歌曲《小樹葉》,用連貫、柔和的聲音表現秋葉飄零,略帶傷感的情緒,用稍斷、有彈性的聲音表現小樹葉勇敢、樂觀,期盼春天歸來的情緒。2、能跟著音樂做與音樂節奏吻合的簡單律動。豐富學生的音樂體驗,提高學生的歌唱表現力。3、在歌曲學習的過程中引發學生對美好大自然的熱愛,并從小豎立起保護自然與自然和平共處的良好意識。(四)教學重難點:重點:學習演唱歌曲《小樹葉》,引導學生用不同的速度和聲音表現不同情緒。難點:1.引導學生用不同的速度和聲音表現不同的情緒。2.對比把握音準:3 3 3 2 | 1 5 | 3 3 3 3 | 2 — |(五)教學準備:1.教師準備樹葉的相關圖片和音樂資料制作成課件,為學生的欣賞和學習創設情境和直觀、感性的視聽效果。2.讓學生通過欣賞樹葉貼畫、秋信、拿著小樹葉律動等活動,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提高學生表現音樂的能力。三、說教法和學法(一)教法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個體在認識過程中開放的感知通道越多, 個體對認識對象的體驗也就越細致,越豐富,理解也就越全面,越 深刻。在本課中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示范法。其中,通過啟發引導法,教師提出開放性問題,啟發幼兒發散性思維,充分表達自己的見解和想法;而情境教學法貫穿活動始終,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讓學生在身臨其境中感受音樂,表現音樂,為他們享受藝術,表現藝術提供了機會,激發他們的藝術表現欲。(二)學法 日本音樂教育家鈴木認為:“兒童學習音樂,首先應該學習聽完整的優秀音樂,而且需要學到能聽出這些好的音樂中的一切細微變化及獨特情趣,并能對這些音樂及其細微變化熟悉到能夠做出直覺反應的程度。”根據這一教學理論,在教學過程中,欣賞法、對比法是幼兒主要的學習方法,這兩種學習方法的綜合運用,為學生提供了充分感受音樂、自由表現的機會,同時肯定和接納學生獨特的表現方式,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四、說教學過程:教學過程遵循了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運用對比引導學生理解情感,把握歌曲,在綜合多樣的活動過程中,給學生兒營造一個民主、平等、輕松愉快的藝術氛圍,促進學生的藝術能力和良好個性的發展。(一) 導入1、游戲《請你跟我這樣做》2、導入:小朋友們好!炎熱的夏天過去了,秋姑娘悄悄的來到了我們身邊, 還帶來了一樣特殊的禮物,你們想看看嗎?(出示一封樹葉信)秋姑娘:小朋友們你們好,在這金色的秋天里,我想介紹幾個好朋友給你們認識,好嗎?3、節奏練習第一個給大家介紹的是小雞(嘰嘰 嘰嘰 嘰 嘰嘰 嘰嘰 嘰)第二 小羊( )第三 小貓( )第四 小鴨( )學生跟讀節奏(為學生創設故事情境,營造了一種活潑、寬松的活動氣氛,調動學生參加活動的熱情,同時對歌曲的節奏進行練習。)師:秋姑娘帶來了這么多的好朋友,還帶來了金色的秋風,秋風輕輕唱著歌,把小樹葉一片一片染成金黃。想知道秋風是怎么唱的嗎?仔細聽一聽。(此環節采用了多媒體教學法和整曲欣賞法。課件將生動的畫面與歌曲《小樹葉》完美地結合在一起,一下子就將學生帶入歌曲的情境中,呈現了完整的藝術形象,使學生在視覺和聽覺上得到了藝術美的享受。)(二)發聲練習1、師示范演唱wu—(出示圖片)2、師用wu范唱。師:請小朋友們跟著音樂和秋風一起唱一唱。(有助于練習學生的音準、節奏。練聲曲里包含了兩種不同風格的唱法,非常有趣,為學生領會歌曲《小樹葉》兩段輕緩連貫、歡快跳躍的不同旋律風格做好鋪墊。)3、聽賞歌曲師:小朋友們唱的真好聽,小樹葉也被吸引過來了,它也唱了一首歌,歌的名字就叫《小樹葉》。(設置情境 ,感受旋律,讓學生初步感受《小樹葉》的音樂旋律。)(三)學唱歌曲第一段1、朗讀第一段歌詞師:原來啊這首歌的第一段是一封秋姑娘寫給小樹葉的信,聽老師把這封信念一念。(出示歌詞,師跟著節奏朗讀第一段歌詞)朗讀第一段歌詞師:小朋友們,你能學著老師樣子跟老師一塊讀讀這封信嗎?2、律動第一段師:小樹葉飄呀飄呀,你們能學學小樹葉飄落的樣子嗎?小朋友們做的真棒,老師也想和小樹葉一起跳舞,請小朋友邊聽音樂邊跟老師做跳舞的動作。(在律動中,用肢體的動作去感受音樂得特性,并控制自己的聲音在讀歌詞、唱歌詞中去進一步體驗和表現。遵守循序漸進的原則,發展學生的感受、學習和表現的能力。)3、學唱歌詞(1)師:小朋友跳的真棒!下面我們一起來唱唱秋姑娘的信吧。還記得秋風是怎么唱的嗎?(wu—)老師唱一句,你們唱一句。師:下面我們把wu連起來唱。(2)師:下面請小朋友跟老師學唱歌曲,老師唱一句,你們唱一句。師:老師下邊把歌曲連起來唱,請小朋友們在心里唱,聽一聽你心里唱的和老師一樣嗎?師:你們和老師唱得一樣嗎?可以唱出聲來。(旋律和節奏是歌曲的靈魂,首先利用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朗誦歌詞,接著用單音“wu”來哼唱旋律,進一步熟悉旋律線條,最后,學生完整學唱歌曲。教師通過引導,幫助學生提高表現的技能和能力:把自己內心的體驗通過音色、節奏、音量、情緒等表現出來。這樣,有效地突破了難點。) (四)學唱第二段歌曲1、朗讀第二段歌詞師:小朋友們,秋姑娘在信中問小樹葉離開媽媽你害怕嗎?如果你就是一片小樹葉,你會怎樣回答呢?讓我們來聽聽小樹葉的回答吧!(聽第二段歌曲)按節奏朗讀歌詞(出示第二段歌詞)2、加入聲勢動作朗讀歌詞師:小樹葉可真勇敢,讓我們為小樹葉鼓掌加油吧!第一行拍手,第二行拍腿,跟著老師一起做。3、學唱歌詞(1)師:剛才我們用掌聲為小樹葉加油,那下面我們再用歌聲來贊美勇敢的小樹葉吧。(2)學唱第二段師:我們把第二段歌詞連起來唱。引導學生用堅定、有力的聲音演唱第二段。(對比第一段的歌曲,感受前后不同的速度和情緒,用雷同的方法學習第二段歌詞,學生很輕松的把握歌曲。)(五)完整的演唱歌曲1、師:秋姑娘的信和小樹葉的回答連起來就是一首非常好聽的歌曲《小樹葉》請我們大家再完整的聽一遍(出示歌譜)2、師:下邊老師唱藍色的部分(秋姑娘的問),你們唱紅色的一部分(小樹葉的答)秋姑娘的聲音輕柔、抒情、稍慢,小樹葉的歌聲堅定、有力、稍快。(學習后的鞏固是為了學生更好的把握歌曲的音樂節奏,扎實學習歌曲,發展音樂的能力,為表現作準備。)
(六)律動師:小朋友們,下邊請你們跟老師邊唱邊表演。(七)拓展1、欣賞秋姑娘的信師:秋姑娘不光給小樹葉寫了信,還給許多朋友寫了信,你們聽。2、欣賞樹葉貼畫師:秋姑娘用小樹葉寫了信,小朋友你們能用樹葉做什么呢?老師這有一些畫,你們看,3、律動《小樹葉》師:小樹葉的本領可真不小,拿起你的小樹葉,讓我們一起來打扮樹媽媽吧。(此環節是本活動的結束部分,所有的學生與老師一起手拿小樹葉扮演樹葉娃娃,與所設置的場景產生積極的互動,讓學生置身于角色中,隨著《小樹葉》的音樂律動,大膽的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同時,幫助他們提高表現的技能和能力。)八、小結師:秋天是個多彩的季節,每個小朋友的心中都有自己的秋天。就請小朋友們把自己的秋天唱出來跳出來,畫出來吧。
小樹葉房村鎮新莊小學 張穎教學內容:唱《小樹葉》 動 歌表演《小樹葉》教學目標:1、能區別并運用柔和、連貫和斷頓、跳躍的聲音來演唱歌曲。 2、能跟著音樂做與音樂節奏吻合的簡單律動。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小樹葉圖片教學重點:1、唱準歌曲節奏 2、唱好兩段歌曲中的不同情緒教學過程:一、 導入1、游戲《請你跟我這樣做》2、導入:小朋友們好!炎熱的夏天過去了,秋姑娘悄悄的來到了我們身邊, 還帶來了一樣特殊的禮物,你們想看看嗎?(出示一封樹葉信)秋姑娘:小朋友們你們好,在這金色的秋天里,我想介紹幾個好朋友給你們認識,好嗎?3、節奏練習第一個給大家介紹的是小雞(嘰嘰 嘰嘰 嘰 嘰嘰 嘰嘰 嘰) 第二 小羊( ) 第三 小貓( ) 第四 小鴨( )學生跟讀節奏師:秋姑娘帶來了這么多的好朋友,還帶來了金色的秋風,秋風輕輕唱著歌,把小樹葉一片一片染成金黃。想知道秋風是怎么唱的嗎?仔細聽一聽。二、發聲練習1、師示范演唱wu—(出示圖片)2、師用wu范唱。師:請小朋友們跟著音樂和秋風一起唱一唱。3、聽賞歌曲師:小朋友們唱的真好聽,小樹葉也被吸引過來了,它也唱了一首歌,歌的名字就叫《小樹葉》。三、學唱歌曲第一段1、朗讀第一段歌詞師:原來啊這首歌的第一段是一封秋姑娘寫給小樹葉的信,聽老師把這封信念一念。(出示歌詞,師跟著節奏朗讀第一段歌詞)朗讀第一段歌詞師:小朋友們,你能學著老師樣子跟老師一塊讀讀這封信嗎?2、律動第一段師:小樹葉飄呀飄呀,你們能學學小樹葉飄落的樣子嗎?小朋友們做的真棒,老師也想和小樹葉一起跳舞,請小朋友邊聽音樂邊跟老師做跳舞的動作。3、學唱歌詞(1)師:小朋友跳的真棒!下面我們一起來唱唱秋姑娘的信吧。還記得秋風是怎么唱的嗎?(wu—)老師唱一句,你們唱一句。師:下面我們把wu連起來唱。(2)師:下面請小朋友跟老師學唱歌曲,老師唱一句,你們唱一句。師:老師下邊把歌曲連起來唱,請小朋友們在心里唱,聽一聽你心里唱的和老師一樣嗎?師:你們和老師唱得一樣嗎?可以唱出聲來。四、學唱第二段歌曲1、朗讀第二段歌詞師:小朋友們,秋姑娘在信中問小樹葉離開媽媽你害怕嗎?如果你就是一片小樹葉,你會怎樣回答呢?讓我們來聽聽小樹葉的回答吧!按節奏朗讀歌詞(出示第二段歌詞)師:你們能學著老師的樣子讀一讀嗎?2、加入聲勢動作朗讀歌詞師:小樹葉可真勇敢,讓我們為小樹葉鼓掌加油吧!第一拍手,第二拍拍腿,跟著老師一起做。3、學唱歌詞(1)師:剛才我們用掌聲為小樹葉加油,那下面我們再用歌聲來贊美勇敢的小樹葉吧。(2)學唱第二段師:我們把第二段歌詞連起來唱。引導學生用堅定、有力的聲音演唱第二段。五、完整的演唱歌曲1、師:秋姑娘的信和小樹葉的回答連起來就是一首非常好聽的歌曲《小樹葉》請我們大家再完整的聽一遍(出示歌譜)2、師:下邊老師唱藍色的部分(秋姑娘的問),你們唱紅色的一部分(小樹葉的答)秋姑娘的聲音輕柔、抒情、稍慢,小樹葉的歌聲堅定、有力、稍快。六、律動師:小朋友們,下邊請你們跟老師邊唱邊表演。七、拓展1、欣賞秋姑娘的信師:秋姑娘不光給小樹葉寫了信,還給許多朋友寫了信,你們聽。2、欣賞樹葉貼畫(機動)師:秋姑娘用小樹葉寫了信,小朋友你們能用樹葉做什么呢?老師這有一些畫,你們看,3、律動《小樹葉》師:小樹葉的本領可真不小,拿起你的小樹葉,讓我們一起來打扮樹媽媽吧。八、小結師:秋天是個多彩的季節,每個小朋友的心中都有自己的秋天。就請小朋友們把自己的秋天唱出來跳出來,畫出來吧。
《小樹葉》說課稿 篇3
設計意圖:
秋天的到來,葉子一片片都變黃了,秋風一吹,就像是翩翩起舞的美麗蝴蝶飛落下來,美麗的意境和歌詞內容,貼近著學生的生活又為學生所喜愛。通過本次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藝術體驗,在拍手,律動,歌唱等環節中感受音樂的不同速度和情緒,體驗不同的情感內涵,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提高學生表現音樂的能力。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學習演唱歌曲《小樹葉》,用連貫,柔和的聲音表現秋葉飄零,略帶傷感的情緒,用稍斷,有彈性的聲音表現小樹葉勇敢,樂觀,期盼春天歸來的情緒。豐富學生的音樂體驗,提高學生的歌唱表現力。
2在歌曲學習的過程中引發學生對美好大自然的熱愛,并從小豎立起保護自然與自然和平共處的良好意識。
教學重點:
學習演唱歌曲《小樹葉》,引導學生用不同的速度和聲音表現不同情緒。
教學難點:
1。引導學生用不同的速度和聲音表現不同的情緒。
2。對比把握音準:
3 3 3 2 | 1 5 |
3 3 3 3 | 2 — |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樹葉的相關圖片和音樂資料制作成課件,為學生的欣賞和學習創設情境和直觀,感性的視聽效果。打擊樂器若干。
2引導學生觀察各種樹的姿態及樹葉飄落的情景傾聽樹葉發出的"沙沙"聲,共同討論小樹葉離開大樹媽媽的心情。(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為理解歌詞做好鋪墊)。
教學過程:
教學程序遵循了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運用對比引導學生理解情感,把握歌曲,在綜合多樣的活動過程中,給學生兒營造一個民主,平等,輕松愉快的藝術氛圍,促進學生的藝術能力和良好個性的發展。
一導入新課
1老師提問:
(1) 現在是什么季節 (秋天)
(2) 秋天的樹葉有什么變化呢 (變黃了)
2導入:今天我們來欣賞一首關于秋葉的歌,歌名就叫《小樹葉》。
簡單的交流直接點入今天的學習主題。
二學唱新歌《小樹葉》第一段
1播放范唱錄音,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緒。
要求學生隨老師跟著音樂節拍劃線條律動。在律動中對比感受兩段音樂速度和情緒的不同
2請小朋友說一說歌曲內容,說說小樹葉帶著怎樣的心情落下來
借助擬人的歌詞,引導學生討論和理解小樹葉落下來的心情,帶著疑問和思考為下一步的學習作鋪墊。
3教師隨音樂伴奏范唱歌曲《小樹葉》第一段。老師引導學生用動作來體驗小樹的心情。提示學生延長音處作一個雙手向外打開的動作。[借助身體的動作體驗速度和情緒的特點,加強學生的豐富感受。]
在律動中,用肢體的動作去感受音樂得特性,并控制自己的聲音在讀歌詞,唱歌詞中去進一步體驗和表現。遵守循序漸進的原則,發展學生的感受,學習和表現的能力。
4引導學生進一步把第一段歌詞演唱好,用連貫,柔和的聲音表現秋葉飄零,略帶傷感的情緒。
學習后的鞏固是為了學生更好的把握歌曲的音樂節奏,扎實學習歌曲,發展音樂的能力,為表現作準備。
5播放錄音,有感情的歌唱,到第二段聽老師唱并拍一拍!想一想,有了什么變化。
在過程銜接中,鋪設環扣相接的鋪墊,帶著任務學主動學習,培養能夠良好的學習能力。
三學唱歌曲第二段
1討論歌曲的演唱速度:在改變,第一段慢速,第二段快速。
2完整欣賞歌曲范唱。說說怎樣處理歌唱:速度與情緒。
3指導學生學習用連貫,柔和的聲音表現秋葉飄零,略帶傷感的情緒;用稍斷,有彈性的聲音表現小樹葉勇敢,樂觀,期盼春天歸來的情緒。
對比第一段的歌曲,感受前后不同的速度和情緒,同雷同的方法學習第二段歌詞,學生很輕松的把握歌曲。
四綜合表演
1播放伴奏帶,一部分學生唱歌,一部分學生伴奏,老師指揮。
2學生自己點評表演。
3延伸:采集秋葉,制作成書簽,賀卡或其他作品送給好朋友。
4老師總結,并組織下課。
在音樂的實踐中推向學習的高潮,用學生個性的選擇和合作表現,進一步感受,表現歌曲的情緒和內容。發展學生綜合的音樂能力。最后在小結中結束一堂愉快而有效的音樂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