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案例:讓孩子快樂享受每一天
二、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精神教師“應以關懷,接納,尊重的態度與幼兒交往,努力接納幼兒的想法與感受-------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應。敏感的察覺他們的需要,及時以恰當的方式應答,形成合作探索式的師生活動!本V要著重提出了教師應對幼兒尊重、理解,體驗、感悟幼兒行為的要求。
教師首先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質,高尚的情操,能理解尊重幼兒,有寬容友愛的態度,有適當的感情表現,積極合理的語言動作等,使幼兒對老師充分信任,主動和老師接觸,樂意聽從老師的要求,以積極的態度培養自控能力。同時要形成民主、熱忱、歡迎的班級氣氛,創設良好的與同伴、老師交往的環境,滿足幼兒內在的心理需要。實踐證明,規范幼兒園教師的教育行為,為孩子創設良好的心理環境,不僅有利于激發幼兒參加活動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而且有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相反則有可能給孩子的心里留下陰影,使孩子向著不正確的方向發展。 三、教師滿足幼兒的心理需要。
在活動過程中發掘各人的長處,在得到同伴。老師的贊許和尊重的同時,感受到自己的集體中的位置,當幼兒心理需要得到滿足后會產生積極情緒,激發其主動積極地學習.教師要重視滿足幼兒的情感需要,特別對性格內向、膽小、活動能力和交往能力較差的乖孩子更不能忽視。
你期望孩子快樂嗎?給他一個空間,讓他自己往前走;給他一個時間,讓他自己去安排;給他一個條件,讓他自己去鍛煉;給他一個問題,讓他自己找答案;給他一個困難,讓他自己去解決;給他一個機遇,讓他自己去抓;給他一個沖突,讓他自己去討論;給他一個對手,讓他自己去競爭;給他一個權利,讓他自己去選擇;給他一個目標,讓他自己去努力。當你挪開雙手,把孩子能做的事情還給孩子時,你會發現:獨立的孩子很快樂! 此案例的成功之處—把愛的教育融入、滲透到日常生活中,引導和鼓勵孩子們用觀察的眼睛發現“身邊的愛”,用細膩的心靈體驗到“愛與被愛的快樂”,記得有這樣的句話——“教育是人與人心靈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觸”,“是生命與生命交往與溝通的過程” 花有花的光彩,葉有葉的榮耀,根也有根的感受。做一名班主任,讓我快樂。 做班主任很累,但我為每天能與這么多活潑的心靈接觸而高興,為每天能在不同程度上與那么多富裕思想的生命溝通而激動,為每天都能提升自己而興奮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