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球站穩了》教學設計(通用3篇)
《小球站穩了》教學設計 篇1
一、說活動教材:
球是孩子們在生活中喜歡的玩具之一,他們樂意用自己的身體部位去探索、感知球的各種玩法。在一次活動中,對于球的滾動孩子們覺得好玩,也引起了孩子們對球的探索,于是我就抓住這一教育契機,提供相應的材料,讓孩子們通過眼、腦、手等感官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樣讓孩子們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給孩子充分分折、探索的空間,從而萌發愛科學的情感。
二、說活動目標:
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教育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建構知識的能力,我為本次活動制定了如下三條目標:
1、引導幼兒探索發現小球站穩的多種方法,體驗操作中的樂趣。
2、能用完整的語言講述自己的操作過程。
3、積極動腦筋,解決問題,樂于與同伴分享。
三、說活動重點、難點:
重點:引導幼兒探索讓小球站起來的多種方法。難點:根據幼兒的不同情況培養他們探索和實踐的能力。
四、說活動方法:
為了構建積極有效的師幼互動,讓幼兒在自主狀態下主動建構知識和經驗,體現真正有價值、有意義的學習,以此提高教育的有效性。我有意識運用了以下三種教育方法:一“順”,二“引”,三“助”。
“順”即順應幼兒的活動,為他們提供有關的資料及活動所需的材料,使幼兒按照自己的意愿進行探索。
“引”即用巧妙的方法引導幼兒探索發現小球站穩的多種方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通過觀察思考和設置開放性問題的策略,以玩伴的身份參與到幼兒的活動中,與幼兒有效地互動,讓幼兒在“玩”中學,在學中“玩”。
“助”即教師在適當的時候“助”幼兒一臂之力,對幼兒進行點拔,借助當時的情景、材料,直接地提出主題,把幼兒的學習興趣推向深入。
五、說活動過程:
本次活動共分四個環節:
第一環節:提供玩具,激發興趣。
在本環節中,為孩子們提供各種球,讓幼兒把球放在桌上,引導幼兒發現球會滾來滾去,容易掉下來的現象,激起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
第二環節:提出問題,引發設想。
在本環節中提出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小球在桌子上滾來滾去,有什么辦法可以讓小球站穩呢?”第二個問題:“我們用一張紙來幫助小球站穩,你覺得可以嗎?”這兩個問題層層遞進,激發幼兒積極動腦思考,鼓勵幼兒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
第三環節:動手嘗試,實踐想法。
本環節是活動的重點環節,提供給幼兒球和多種物品,鼓勵幼兒積極動手探索,把自己的想法付諸實踐。
第四環節:積極交流,展示成果。
在這個環節中,鼓勵幼兒用完整的語言表述自己的操作過程,幼兒互相交流、表現、分享,展示成果,分享成功的喜悅。
《小球站穩了》教學設計 篇2
小球站穩了(中班科學)
活動目標:
1.樂于探索生活中的現象,體驗操作的樂趣。
2.探索發現利用輔助材料使小球穩定的方法。
3.能積極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問題。
活動準備:
1、海洋球、紙、積木。
2、幼兒有玩球的經驗,知道球滾動的特性。
活動過程:
一、游戲的方式導入活動:
咦,這個禮包里裝著什么?我們來猜一猜吧。通過讓彩球從幼兒身上滾落,讓幼兒感受球容易滾動的特點,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二、幼兒設想小球站起來的方法
1.師:小球玩累了,我們讓它休息一下吧(小球會在滾,)提示:還是把小球放在你們手里吧。
提出問題:你有什么辦法讓小球站穩不動?
鼓勵幼兒大膽設想,表述自己的想法。
幼兒:抓在手里、放在口袋里、大腿夾住、胳肢窩夾住等
游戲:“小球粘住了”
兒歌:一二三,三二一。小球和小手粘起來(和小腳粘起來、和大腿粘起來等)
2、出示紙和小積木
能不能想辦法就用紙和積木讓小球站穩?
鼓勵幼兒再次大膽設想,并表述自己的想法。
三、動手嘗試
1.幼兒每人自選紙或積木進行嘗試,幫助小球站穩 。
2.教師觀察,幫助幼兒整理講述自己的做法。
四、交流。
1.引導幼兒相互交流自己的做法.
2.請個別幼兒講述自己的做法,
3、展示,幼兒集體欣賞大家的成果.
1. 說教材:
幼兒的世界總是五彩斑斕的,他們會有很多的想法,并會為此去想象和嘗試!皬挠變荷磉呑钍煜さ氖挛锍霭l”是瑞吉歐教育理念之一。球是孩子們在生活中喜歡的玩具之一,他們樂意用自己的身體部位去探索、感知球的各種玩法,在平時的活動中,他們玩過用皮球拍和投籃、用羊角球跳和滾,在海洋球室做翻滾、拋球等各種動作、在教室玩過夾彈子的游戲。這些都為孩子們積累了對球的的一些特征的認識。比如會滾、會彈等,結合孩子的這些生活經驗,我設計了這個活動,并把本次活動定位為科學領域。通過為孩子們創設了自由寬松的活動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從而培養幼兒對科學的興趣。激發他們的探究欲望,并培養幼兒一種探究科學的態度、方法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 活動目標
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教育活動起這導向作用,根據本版的實際情況,制定了以下目標:1、1.樂于探索生活中的現象,體驗操作的樂趣。2.探索發現利用一張紙使小球穩定的方法。3.能積極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問題。
3. 重點難點:
重點:引導幼兒探索讓小球站起來的方法。難點:根據幼兒的不同情況培養他們探索和實踐的能力。
4. 教法學法:
突破重點:豐富幼兒的經驗,讓幼兒對小球有一定的認識;放手讓幼兒自己去進行嘗試,在實際操作中解決問題;建構有效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突破難點:創設寬松的活動氛圍,運用鼓勵表揚、榜樣示范、個別知指導。綱要綱要中指出:方法手段要注重操作性、感受性、體驗性。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
5. 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是為具體活動目標服務的,同時幼兒是通過與環境材料的相互作用獲得發展的。因此活動準備要和活動主題的能力、興趣、需要相適應。物質材料準備:乒乓球和紙。
知識經驗準備:幼兒有玩球的經驗,知道球滾動的特性。
環境準備:體育區角投放的兵乓球。
6. 活動過程
一、游戲的方式導入活動:
咦,這個禮包里裝著什么?我們來猜一猜吧。通過讓彩球從幼兒身上滾落,讓幼兒感受球容易滾動的特點,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一、游戲的方式導入活動:
咦,這個禮包里裝著什么?我們來猜一猜吧。通過讓彩球從幼兒身上滾落,讓幼兒感受球容易滾動的特點,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二、幼兒設想小球站起來的方法
1.師:小球玩累了,我們讓它休息一下吧(小球會在滾,)提示:還是把小球放在你們手里吧。
提出問題:你有什么辦法讓小球站穩不動?
鼓勵幼兒大膽設想,表述自己的想法。
幼兒:抓在手里、放在口袋里、大腿夾住、胳肢窩夾住等
游戲:“小球粘住了”
兒歌:一二三,三二一。小球和小手粘起來(和小腳粘起來、和大腿粘起來等)
2、出示紙和小積木
能不能想辦法就用紙和積木讓小球站穩?
鼓勵幼兒再次大膽設想,并表述自己的想法。
三、動手嘗試
1.幼兒每人自選紙或積木進行嘗試,幫助小球站穩 。
2.教師觀察,幫助幼兒整理講述自己的做法。
四、交流。
1.引導幼兒相互交流自己的做法.
2.請個別幼兒講述自己的做法,
3、展示,幼兒集體欣賞大家的成果.
《小球站穩了》教學設計 篇3
活動目標:1. 引導幼兒探索發現小球站穩的多種方法,體驗操作中的樂趣。2. 能用完整的語言講述自己的操作過程。3. 能積極動腦筋,解決問題,樂于與同伴分享。 活動準備:1.乒乓球、皮球、棒球若干。 2.毛巾、積木、瓶子、沙包、紙、紙卷、茶杯、剪刀、碗、筷子、樹葉、勺子、乒乓球拍子、報紙 、籃子等物品若干;顒舆^程:一、 教師出示球,讓幼兒對玩球產生興趣 。1.教師: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些球,你們認識它們嗎? 教師出示:乒乓球、棒球、皮球 2.幼兒玩球,教師在旁觀察,引導幼兒用不同的方法玩球。教師:現在我們每人拿一個球來玩一玩,在玩球時候,小朋友可以用不同的方法玩球,也可以試一試其他小朋友的玩法,還可以換其它的球玩一玩。3. 幼兒說一說自己玩球的方法。教師:老師發現你們的玩法真多,請告訴大家你是怎么玩球的呀?二、提出問題,引導幼兒動手探索:利用多種物品讓小球站穩。1.通過收球,讓幼兒發現問題。教師:小球玩累了,我們一起把小球放到桌上休息一下吧。教師:剛才在放球的過程中,老師發現一個問題:小朋友的球總是站不穩,會滾到地上去?2.幼兒表述自己讓小球站穩的方法。教師:請你們想個方法,讓小球在桌子上站穩的?3.幼兒動手探索讓小球站穩的方法。(1)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很多物品,請小朋友試一試這些物品能不能讓小球站穩?如果你找到讓小球站穩的方法,你可以先和旁邊的小朋友交流一下,你是怎么做的?教師:誰來告訴大家,你用什么物品讓小球站穩?(2)教師:小朋友想出這么多讓小球站穩的辦法,還有一個物品很少有小朋友用到?看,是什么呀?(幼兒:紙。)教師:我要讓小朋友探索探索,怎樣用這張紙讓小球站穩呢?我們動手試一試,如果你想出好辦法可以和你旁邊的小朋友,說一說你是怎樣做到的?教師:哪個小朋友來說一說自己探索的方法?三、延伸活動教師:今天小朋友通過探索,想到很多讓小球站穩了辦法。我們班小朋友真棒,其實我們身邊還有很多東西能讓小球站穩,下課后我們再繼續尋找,然后把這些方法記錄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