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音樂《石頭碰碰響》
設計意圖:“加油干”是一首產生并應用于勞動的民間歌曲,大家熟悉的勞動號子,歌曲簡短有力度,很適合培養幼兒感知和表現歌曲速度和力度變化:曲調明快簡單,易學易唱;節奏是四二拍子,強弱分明;氣質風格上直爽、豪邁、熱情、高昂;語言方面簡單明了,富有節奏。非常適合中班幼兒嘗試和表現。所以我設計了這節音樂課《加油干》,《加油干》的勞動場景來源于幼兒周圍的生活,使本次歌唱教學活動因貼近生活變得更加親切。如果活動中教師從感受歌曲的旋律入手;以圖譜的輔助讓幼兒熟悉歌曲內容;在幼兒復習歌曲的同時結合手部動作,更加讓幼兒體會到歌曲“加油干”的有力特點 ,運用打擊樂器對該節奏樂活動進行演奏,不僅能充分體現雄壯有力形象的藝術作品所帶來的精神振奮的愉悅情緒,還能讓幼兒對打擊樂的參與和創作性更深一步的加深。
活動目標:
1.在感受音樂明快、有力的基礎上,嘗試看指揮學習用石頭、勺子打擊歌曲的節奏。
2、體驗與同伴合作配樂器演奏的樂趣,激發對節奏樂活動的愿望。
活動準備:
1.幼兒人手兩塊鵝卵石、二把勺子。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節奏譜。
2.音樂磁帶《加油干》。不同節奏的課件。
3.在音樂伴奏下學習用石頭和勺子敲擊簡單的節奏。
活動過程:
一.運用已有經驗,感受表現歌曲。
1.引入:"小朋友,還記得《馬蘭花》的故事嗎?這個故事里有誰?你喜歡誰?為什么?在我們生活中還有很多勤勞的人,(觀看錄像邊唱歌)我們一起來幫他們加油吧!" 復習歌曲《加油干》
師: 這首歌很好聽,我們除了唱出來,還可以用什么來表演這首歌呢?
2.用身體動作來表示《加油干》
a對,我們還可以用身體的各個部位做動作來表示這首歌曲。里面有兩個不同的節奏,我們一起來看看,怎么來拍?分別出示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用拍手來拍出節奏。
b想一想,嗬嗨可唱這句時要用力,那就用有力的動作表示。四分音符我們可以用什么身體動作表示。
c對,借助圖譜,我們聽著音樂完整的用身體動作來一下。
3.石頭、勺子碰碰響
(1)師:"小朋友,老師在你們椅子下面準備了小石頭和小勺子,請你們來玩一玩,待會兒請你來說一說你發現了什么?"
(2)幼兒自由操作,教師個別指導,引導幼兒互相交流。
(提醒幼兒把小石頭和小勺子物歸原處)
教師小結:小石頭和小勺子親一親的時候都會發出很好聽的聲音,如果配上節奏譜會有什么效果呢?
二.借助圖譜,學習用石頭、勺子為音樂配節奏!
1.出示圖譜,感受歌曲的力度。
(1)師:我們先來看看這些節奏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
教師小結:紅色需要用力敲擊,那我們來試一試(聽著音樂)(全部用石頭敲)
(2)師:我們先來看看這些節奏下面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
教師小結:紅色需要用力敲擊,那我們來試一試(聽著音樂)(全部用勺子敲)
2.分層次打擊
(1)師:瞧,節奏譜有變化啦,是誰來做游戲啦?(石頭)
(2)師:又有誰來做游戲啦?(石頭和勺子)那我們再來試一下,。
(3)師:接下來我們的游戲要進入最難的一關了,三分之一孩子用石頭和勺子,三分之一用石頭和石頭三分之一孩子用勺子敲石頭分聲部表現歌曲。
三.總結評價,鼓勵幼兒用樂器繼續表現樂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