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音樂《水族館》(精選7篇)
中班音樂《水族館》 篇1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感知樂曲的ab結構,及樂曲優美輕快地特點
2.嘗試用優美的肢體動作表現音樂的變化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活動
1.師:親愛的小朋友們,你們好!你們看,今天我們來到了一個這么美的地方,在這里我們將一起欣賞一首非常美妙,非常動聽的音樂,你們想不想聽?現在我們一起來聽一下!
二、理解、感受音樂
1.播放音樂,教師做優美的動作
2.播放視頻
3.幼兒模仿小魚游,音樂舒緩時候小魚怎么游,音樂輕快的時候,小魚怎么游。
4.提問:
1)聽到緩慢的音樂時,水草會怎么動呢?
2)隨音樂的變化,音樂變快水草怎么動?
6.小結:這段音樂有時很慢,聽上去很優美,有時很快,聽上去輕松愉悅。優美的音樂表現的是水草慢慢生長的畫面,而輕快的音樂則是各種海底生物游來游去的畫面。
三、播放音樂,結束活動
活動反思:
本節活動之前,我給孩子們豐富了關于海底世界的一些經驗,比如海中有什么,海里的生物怎樣“游泳”等。當孩子們和我一起進入了神奇的水底世界,和水草小魚玩起了快樂的游戲時,大部分的孩子都能不錯的模仿,有的化身“水草”在那自由擺動,有的變成“小魚”來回穿梭,還會不時的冒出幾個小泡泡。但是在活動中,我也發現,雖然孩子們能夠說出很多種海底的生物,但是在模仿上面還是有一定的困難,比如我們班模仿大鯊魚的亮亮,他的大鯊魚就和小魚一樣,沒有可怕的樣子,也沒有鋒利的牙齒,整個一呆萌狀。
中班音樂《水族館》 篇2
《水族館》是二年級的一節欣賞課,我在課中給學生充分的想象空間,讓他們自由的發揮。因為音樂欣賞能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表現力和創造力,如何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積極地描述自已對音樂的感受呢?這是值得我們教師好好動腦筋研究的一個問題。教師要允許學生按自已的“水平”去想象,因為音樂想象決不拘泥于具體的某一事物,而是每一個人在聆聽過程中對作品的再創造。由于這首樂曲逼真的模仿力很容易把學生帶入想象的意境,于是我通過說、聽、猜、創、演等方法展開教學,并根據班級學生的能力,配上道具、樂器,搭建造型等加以渲染和表達,從而很好地對音樂作品進行感受和理解。
由于每個班的孩子存在著不同的差異,因此在教學中我根據班級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并且在每個環節的時間安排上做到了合理、恰當,摒棄了將每個環節都走過場的形勢。尤其是在創編環節中,由于二年級的學生能力有限,不可能一下子就能達到預想的效果,所以我根據學生已有的現狀進行教學,提出了合理的建議,讓他們進一步完善。通過教師的評價,激勵學生將自己的表演更大膽的表現出來,從而獲得愉快的體驗。
中班音樂《水族館》 篇3
活動目標:
1、能用正確的呼吸及歌唱方法,能較流暢的吟唱出歌曲。
2、利用身體動作表現出歌曲中連唱及跳唱的演唱形式。
3、感受優美的旋律,在故事的陪襯中,進入歌曲所表達的音樂情景。
活動準備:
光碟《圣桑》《夢之船》《水族館》
活動重點及難點:
表現出歌曲中連唱及跳唱的演唱形式。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發幼兒學習興趣,進行氣息發聲練習
1、伴隨優美的旋律進入故事情景(幼兒在活動室門口等候,音樂響起)
(教師旁白)在一個幽靜的湖邊,有一只美麗的天鵝帶著她的寶寶們,正在輕輕的拍著她們的翅膀,慢慢的跳著舞,因為這個夜晚實在是太美了。
2、根據提示進行氣息練習
“啊,這的空氣太清新了,讓我們好好享受的深呼吸吧。(三次)
3、示范講解進行發聲練習
重點示范連唱和跳唱的演唱方法。
yo (13531) 這么美麗的景象,我特別想唱歌,你們跟我一起唱,連唱(ya 13531 yo 13531 yi 13531)練習,跳唱(ya 13531 yo 13531 yi 13531)練習。
二、學唱歌曲,借助角色扮演,引出歌曲——《夢之船》,整體范唱歌曲。
“你們看那是什么?”
“我是夢之船,你們愿意上船,跟我到水族館去嗎?”(教師旁白)
“愿意”!
“小天鵝們,夢之船在航行時會遇到水流平穩和顛簸的時候,看看自己能在歌中感覺到嗎?讓我們出發吧!”
@唱歌曲《夢之船》邊唱邊表現水流平穩和顛簸(第一遍)
教師配以身體動作進行范唱。重點學習連唱和跳唱的演唱方法
@分段表現平穩和顛簸(第二遍)
提示幼兒用身體動作感受連唱和跳唱的音樂表現形式
@幼兒集體演唱,重點指導幼兒用不同的聲音表現連唱和跳唱的方法
“夢之船,還要行駛一段就到了,讓我們繼續行駛吧!”(第三遍)
“夢之船,要你們唱出好聽的歌聲才會開門,你們試試吧!”(第四遍)
“門開了”!
三、律動:《水族館》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水族館”(老師旁白)
“我是小水草,我們一起來跳舞吧!”(放音樂—水族館)
四、結束活動
“當-叮當,”“呀,不好了,時間已經到了,夢之船要關門了,我們要抓緊時間回去了。來一個跟著一個上船,唱著《夢之船》離開教室。
中班音樂《水族館》 篇4
第二單元 音樂童話
第四課 聽——《水族館》
教案出處:上海教育資源庫集體備課
【設計思路】
這節課選自上海音樂出版社二年級第二學期第二單元第四課,主要教學內容是聽賞樂曲《水族館》,并用各種方式進行感受、表現,同時簡單了解作曲家圣桑及其《動物狂歡節》組曲。樂曲《水族館》是法國作曲家圣桑的著名管弦樂組曲《動物狂歡節》中的第七段小曲。樂曲采用小行板,曲調平穩柔和,表現出水底世界的奇幻和神秘。
音樂是聽覺的藝術,學生除了學會用自已的心智去聆聽音樂外,還要學會用各種方式積極的表達自己的感受。因此,這堂課中,無論是聽聽、講講、看看、畫畫、奏奏、創創,都給予學生自由發展的空間,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描述自已對音樂的感受,并通過相互交流,用各種方式積極的表達,分享各自的快樂,使思維更活躍、更豐富,以加深對音樂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教學內容】
聽賞:《水族館》
【教學目標】
1.通過聽賞《水族館》,感受樂曲所描寫的水底世界的奇妙幻境,激發學生勇于發現、探索海洋奧秘的情感,同時樹立保護海洋環境的意識。
2.通過聽、講、看、畫、奏、創等方法,啟發學生積極的表達出自己的感受,想象樂曲所描繪的五彩斑斕的水底世界。
3.引導學生聽辨樂器的音色,感受樂曲中不同音色的樂器所描繪的不同意境,并用動作來表現海底動植物的形象。
【教學重難點】
1.聽辨樂器的音色,熟悉樂曲中的音樂主題,感受音樂中不同音色樂器所描繪的各種水中動植物輕盈、透亮、隨波蕩漾的形態。
2.體會主題旋律的特點,并運用各種形式進行表現。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聽音樂律動進教室
2.師生問好
二、聽賞:《水族館》
(一)導入
1.談話法導入(讓學生描述海洋世界看到的各種水底景象。)
2.聆聽樂曲中的音樂主題片斷
讓學生猜猜樂曲中的演奏樂器,并說說其音色特點,感受不同樂器的音色所描繪的不同意境,并即興用肢體動作表現。
(二)感知學習
1.初聽樂曲
讓學生感受樂曲的情緒,用線條或色塊來表示,并展開豐富的想象,聽后進行交流討論。
2.復聽樂曲
(1)讓學生邊看海底世界的圖畫或影視,邊隨著音樂律動,模擬各種水中的動植物,感受音樂所描繪的各種水中動植物輕盈、透亮、隨波蕩漾的形態。
(2)讓學生選一種印象最深的動物或植物畫一畫,然后把它組成一幅海底世界長卷。
設計說明:本環節通過聽覺、視覺和動覺相結合,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讓他們積極地描述對音樂的感受。復聽音樂的環節可以兩者相結合,在聽音樂選一印象最深的動、植物畫一畫的過程中,可根據自己班級的特點,讓班里個別有美術特長的學生進行;也可由教師事先準備一些剪貼畫,讓學生聽聽、貼貼。一定要體現音樂性,不要變成美術課,還要注意學生的常規。
(三)創編
1.學生根據樂曲的旋律,分組自選合適的樂器伴奏或模仿演奏
2.創設情景,配上道具、搭建造型分角色表演
3.有興趣的學生可以為樂曲編上簡單的故事
設計說明:
本環節是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形式,讓學生把對音樂的體驗及所獲得的知識、技能,以新的方式呈現出來,同時培養生生間的合作能力。因此,教師的啟發是關鍵,教師恰到好處的引導,會出現意想不到的效果,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這個環節的創編內容可根據時間有選擇性地進行,在學生分組表演完,可別忘了師生評價這一環節,這是提高學生鑒賞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
(四)拓展
1.讓學生查找、收集有關法國作曲家圣桑的生平、作品,用各種形式來簡單介紹。
2.簡單了解管弦樂組曲《動物狂歡節》
3.聆聽其它描寫海洋世界的音樂作品 如:《水草舞》
設計說明:
通過學生查找、收集有關資料,讓他們了解法國作曲家圣桑及他的著名代表作《動物狂歡節》,聆聽其它描寫海洋世界的音樂作品來拓展學生的音樂視野,開闊他們的眼界。本環節可以作為課后拓展作業,下節課進行交流;也可以是上節課已經布置完成,本堂課進行交流、反饋。
。
三、總結
1.從樂曲的情緒上,或從不同的演奏樂器、不同的音色上讓學生知道能表現出不同的意境
2.從環保的角度考慮,讓學生從小樹立保護海洋環境的意識
3.從激發情感的角度,去鼓勵學生勇于發現、探索海洋奧秘的情感
說明:
總結的方式可由教師按照課的安排自行設計,可以從以上三方面來進行,關于讓學生樹立保護海洋環境意識這點教師可以通過觀看一段影片片斷,啟發學生說一說。
【教學反思】
音樂欣賞能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表現力和創造力,如何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積極地描述自已對音樂的感受呢?這是值得我們教師好好動腦筋研究的一個問題。教師要允許學生按自已的“水平”去想象,因為音樂想象決不拘泥于具體的某一事物,而是每一個人在聆聽過程中對作品的再創造。由于這首樂曲逼真的模仿力很容易把學生帶入想象的意境,于是我通過說、聽、猜、動、畫、創、演等方法展開教學,并根據班級學生的能力,配上道具、樂器,搭建造型等加以渲染和表達,從而很好地對音樂作品進行感受和理解。
由于每個班的孩子存在著不同的差異,我應該靈活的、選擇性的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教學環節中的內容進行教學,在每個環節的時間安排上要合理、恰當,切忌將每個環節都走過場。尤其是創編環節,二年級的學生能力有限,不可能一下子就能達到預想的效果,根據學生已有的現狀提出合理的建議,在下節課中完善;還有在學生跟著音樂進行表演等分組活動中,一定要調控好教學常規,避免學生吵鬧,沒要求的進行活動。
中班音樂《水族館》 篇5
第一次聽《水族館》這首曲子的時候,感覺適合上一節欣賞,因為覺得它的節奏不是很明顯,音樂的段落也是模模糊糊,不適合上韻律活動,但這次聽了兩節韻律活動《水族館》后,我徹底改變了這種想法。 我覺得這兩節韻律活動各有特色, 張老師的《水族館》著重讓孩子通過感受音樂創編各種不同的動作,特別是在孩子自由創編動作的過程中,教師能及時發現孩子的一些新穎動作,并做出正面的引導,讓孩子爭相模仿,激發了孩子創作的欲望。另外教師也用很多的肢體動作來引導孩子理解音樂,讓孩子身臨其境在一個美麗的水族館中。我個人認為教師如果在總結幼兒創編的動作時,可以固定出若干個動作讓孩子在一段音樂中做,另外一段音樂再讓孩子自由動作,這樣整個韻律活動就不會顯得凌亂,孩子聽音樂的次數也可以多一點。 另外一節韻律活動是狄留芬老師上的,我認為狄老師不光是為孩子們上了課,同時也是為我上了一節課,讓我知道原來韻律活動也可以這么上。聽了狄老師的課,首先讓我覺得她對音樂的理解很深,很善于找到樂曲中的規律,其次就是讓孩子聽得很多,使孩子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和理解樂曲。在讓孩子初聽樂曲的階段,狄老師就用自己豐富的肢體語言告訴了孩子這是一個什么樣的情境,接著通過提問通過模仿,讓孩子了解了樂曲中需要表現的東西。在孩子比較凌亂的動作表現后,狄老師幫助孩子細化了小魚吐泡泡的固定動作,這樣在表演的過程中就有有靜有動,有張有弛,使孩子表演的時候象在完成一幅海底世界的圖畫。而孩子也是有條不紊,每次游戲都感覺樂趣無窮! 通過觀摩這兩節韻律活動,我深深感到要上好一節韻律活動,首先就是老師自己要多聽音樂,要深透地去理解音樂,找到樂曲中的規律,用適合孩子表現的動作來讓孩子一起走入樂曲優美生動的情境中去。
中班音樂《水族館》 篇6
設計思路:
本活動選取了與樂曲緊密聯系的水草和小魚作為代表,以小草生長和
小魚探望的情節幫助幼兒學習樂曲結構,以情節交替推進幫助幼兒學習
動作,整個設計渾然一體,結構嚴謹。
活動準備:
1、圖譜、節奏卡
2、光碟、dvd
活動目標:
1、熟悉樂曲的旋律,通過游戲了解樂曲結構和各段音樂的性質;
2、嘗試用身體各部分的扭動和手臂不同方位的動作表現樂曲形象;
3、學習用身體動作及面部表情表達對同伴的關心,體會與朋友交往的
愉悅心情。
4、創想水草和小魚的造型,開心的跳一跳
活動過程:
一、熱身活動(要求教師精神飽滿)
二、問好
三、定向(語言的導入,創設情境,聽到音樂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有什么感覺?是關于誰的故事?)
小朋友們,你們喜歡聽音樂嗎?你聽過什么樣的音樂?今天老師給小朋
友們帶來了一首非常好聽的音樂樂曲,請小朋友們聽一聽.
四、欣賞音樂
五、分享幼兒對音樂的感受
六、熟悉樂曲,感受音樂結構(再定向:出示圖譜、故事引導教材設定
的內容,進行結構分析和感受分析)
1、聽了音樂后你感覺心情怎么樣?你覺得它聽起來是雄壯有力的?還
是輕柔歡快的?
2、出示圖譜,介紹曲名《水族館》,讓幼兒觀察圖中都有什么?
猜一下圖中他們都在干什么?發生了什么事?
3、情境導入: 在水族館里住著一只兇猛的動物,他都很久都沒有吃到
食物了,原來是水族館的小魚和水草成為了好朋友,當它出現了,小魚
就被水草藏起來了
幼兒邊聽音樂,看著圖譜,邊說語詞
4、熟悉樂曲,介紹曲式結構。
七、隨圖譜欣賞音樂
聽音樂指圖,感受圖標和音樂關系
八、解決重難點(節奏曲式結構等)
九、創編動作,自由表現音樂。(分段聽音樂,用動作表演的方法感知
節拍強弱的規律。)
①組織幼兒觀察水草在水中隨波晃動的樣子,引導幼兒用不同的動作表
現水草的姿態,用身體的曲線運動來表現水草在水中優美的舞蹈。
②組織幼兒玩游戲“小魚和小草”進一步幫助幼兒理解,熟悉角色形象和
動作,了解游戲情節,掌握游戲規則:水草動時小魚不動,小魚動時水
草不動
③聽音樂幫助幼兒分辨水草生長及小魚探望的音樂,初步了解樂曲結構
感受a段樂曲的柔美流暢和b段樂曲的纖巧歡快
④分段欣賞音樂聽聽做做,進一步熟悉樂曲旋律、結構,分解練習動作
1、水草慢慢長大,要求動作優美舒緩,鼓勵幼兒做出各種姿態的造型
水草生長時,有一只大鯊魚正在四處覓食。
2、小魚探望水草,啟發幼兒用不同動作表現小魚歡快的游戲
引導幼兒用不同的動作與水草交往,如給水草施肥、摸摸水草、對水草
點頭等,小魚音樂出現時,大鯊魚游走。
3、老師和幼兒一起表演
4、老師和幼兒分角色表演
5、分角色完整的跟著音樂游戲
十、看圖譜集體創編動作
十一、表演創編動作(完整欣賞音樂整體感知音樂,根據音樂結構,用
即興舞蹈的方式表現對音樂的理解。)
十三、幼兒在較大的空間表演
十四、活動結束。
今天小朋友們都表現的很好,現在請你們去邀請客人老師和我們一起跟
音樂做游戲吧。
十五、活動延伸
動畫片《動物狂歡節》
中班音樂《水族館》 篇7
下面是第一范文網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大班音樂活動《水族館》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活動目標
1、通過語詞與律動感應曲式。
2、初步學習看曲式圖譜,運用樂器敲奏。
3、運用塑料袋進行音色探索。
二、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感應曲式
活動難點:音效探索活動
三、活動準備
奧爾夫音樂VCD碟一張、掛圖P2、鼓和吊镲各一個、水中生物圖卡若干、銅碰鐘、飄帶、啦啦彩
球、紗巾、水袖、塑料袋(均與幼兒人數相等)。
四、音樂分析:
這首樂曲選自《動物狂歡節》中的。整首樂曲優美愜意,曲式為A間A間B尾。在主奏樂
器——鋼片琴晶瑩剔透如流水般的音色中,猶如許多海洋生物在游泳、嬉戲。間奏是一組漸漸下行
的音階,猶如魚兒在吐著泡泡玩耍。
五、隊形
幼兒用軟墊半圓形就坐。
六、活動過程
(一)故事引導:正當玩得開心時,滋滋小蜜蜂飛來了,他也想玩泡泡。
(二)肢體造型:泡泡造型
幼兒發表各種泡泡的造型,老師伴奏幼兒隨音樂做泡泡造型的律動。
1、鼓聲:泡泡造型律動/泡泡房子、泡泡車、泡泡蝴蝶、泡泡魚……
2、吊镲:變換泡泡造型。
(三)故事引入:水族館里,魚兒也吐著泡泡玩游戲……
(四)語詞與律動:水底世界
1、水底生物律動模仿扮演。
全班分四組,以各式道具裝扮。飄帶章魚、啦啦球水草、沙巾水母、水袖金魚……
2、語詞與律動
(1)各組隨音樂扮演水中生物練習。
(2)配詞律動:學水中生物游泳、吹泡泡。
①A段語詞:我是一條金魚,我是一條金魚,水中世界多么美麗實在真有趣
②間奏:下行律動/由上而下滾轉雙手。
③B段語詞:泡泡吹得好高~,泡泡吹得好高~吸~吹~,吸~吹~,拍拍拍拍2次。
④最后一句:下行律動/由上而下,站起轉圈,拍泡泡結束。
(五)圖形感應曲式:A---間奏—A---間奏---B---尾奏
1、老師畫出曲式圖譜,并教唱語詞。
(1)A段:畫樂句/隨音樂唱詞畫出短、短、長線條。
(2)間奏:下行泡泡。
(3)B段:旋律高低泡泡。
(4)尾奏:下行泡泡。
2、依序排列圖卡出現順序。
3、銅碰鐘
(1)A段語詞:唱詞并用銅碰鐘敲奏語詞節奏。
(2)B段語詞:同上。
(3)間奏和尾奏:銅碰鐘隨音樂強弱演奏拍子。
(六)音色探索:小魚吹泡泡
1、塑料袋音色探索。如:揉、捏、抓、拍……
2、塑料袋氣球
(1)音樂A段:以塑料袋當魚,舞動游泳。
(2)音樂B段:轉緊封口,以泡泡魚做律動。
(3)間奏和尾奏:模仿小魚游泳律動,感應高低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