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發閱讀理解答案(通用2篇)
白發閱讀理解答案 篇1
擺一擺腦袋,頭上花發來回一晃,宛如搖動一片秋光中的蘆花。下面由第一范文網小編整理關于白發的閱讀答案,希望對您有幫助!
白發閱讀材料
人生入秋,便開始被友人指著腦袋說:“呀,你怎么也有白發了?”
聽罷笑而不答;偶爾笑答一句:“因為頭發里的色素都跑到稿紙上去了。”
就這樣,嘻嘻哈哈、糊里糊涂地翻過了生命的山脊,開始漸漸下坡來。或者再努力,往上登一登。
對鏡看白發,有時也會認真起來:這白發中的第一根是何時出現的?為了什么?思緒往往會超越時空,—下子回到了少年時——那次同母親聊天,母親背窗而坐,窗子敞開著,微風無聲地輕輕掀動母親的頭發.忽見母親的—根頭發被吹立起來,在夕照里竟然銀亮銀亮,是—根白發!這根細細的白發在風里柔弱搖曳,卻不肯倒下,好似對我召喚。我第一次看見母親的白發,第一次強烈地感受到母親也會老,這是多可怕的事啊!我禁不住過去撲在母親懷里。母親不知出了什么事,問我。她用力想托我起來,我卻緊緊抱住母親,好似生怕她離去……事后.我一直沒有告訴母親這究竟為了什么。最濃烈的感情難以表達出來,最脆弱的感情只能珍藏在自己心里。如今,母親已是滿頭白發。但初見她白發的感受卻深刻難忘。那種人生感嘆,那種凄然,那種無可奈何,正像我們無法把地上的落葉拋回樹枝上去……
當妻子把一小酒盅染發劑和一枝扁頭油畫筆拿到我面前,叫我幫她染發時,我心里一動,怎么,我們這一代生命的森林也開始落葉了?我瞥一眼她的頭發,笑道:“不過兩三根白頭發,也要這樣小題大做?”可是待我用手指撩開她的頭發,我驚訝了,在這黑黑的頭發里怎么會埋藏這么多的白發!我竟如此粗心大意,至今才發現才看到。也正是由于這樣多的白發,才迫使她動用這遮掩青春衰退的顏色;可是她明明一頭烏黑而清香的秀發呀,究竟怎樣一根根悄悄變白的?是在我不停歇的忙忙碌碌,侃侃而談中,還是在我不舍晝夜的埋頭寫作中?是那些年在大地震后寄人籬下的茹苦含辛的生活所致?是為了我那次重病內心焦慮而催白的?還是那件事……幾乎傷透了她的心,一夜間驟然生出這么多白發?
黑發如同綠草,白發猶如枯草;黑發像綠草那樣散發著生命誘人的氣息,白發卻像枯草那樣晃動著刺目、凄涼的,枯竭的顏色。我怎樣做才能還給她一如當年那一頭美麗的黑發?我急于把她所有變白的頭發染黑。她卻說:
“你是不是把染發劑滴在我頭頂上了?”
我—怔。趕忙用眼皮噙住淚水。不叫它再滴落下來。
一次,我把剩下的染發劑交給她,請她也給我的頭發染—染;這一染,居然年輕許多!誰說時光難返,誰說青春難再.就這樣我也加入了用染發劑追回歲月的行列。誰知染發是件愈來愈艱難的事情.不僅日日增多的白發需要加工,而且這時才知道, 白發并不是由黑發變的,它們是從走向衰老的生命深處滋生出來的;剛染過的頭發看上去一片烏黑青黛,但它們的根部又齊刷刷冒出一茬雪白。任你怎樣去染,去遮蓋,它還是茬茬涌現。人生的秋天和大自然的春天一樣頑強。擋不住的白發啊!
開始時精心細染,不肯漏掉一根。但事情忙起來,沒有閑暇染發,只好任由它花白,染又麻煩,不染難看,漸而成了負擔。
這日,鄰家一位老者來訪。這位老者閱歷深、博學,又健朗,鶴發童顏,很有神采;他進屋,正坐在陽光里。一個畫面令我震驚——他不單頭發通白,連胡須眉毛也一概全白,在強光的照耀下,蓬松柔和,光亮透明,宛如銀絲,真是美極了!我禁不住說,將來我也修煉出您這一頭漂亮瀟灑的白發就好了,現在的我,染和不染,成了兩難。老者聽了,朗聲大笑,然后對我說: “小老弟,你挺明白的人,怎么在白發面前糊涂了?孩童有稚嫩的美,青年有健旺的美,你有中年成熟的美,我有老來恬淡自如的美。這就像大自然的四季——春天蔥蘢,夏天繁盛,秋天斑斕,冬天純凈。各有各的美感,各有各的優勢,誰也不必羨慕誰,更不能模仿誰,模仿必累,勉強更累。人的事,生而盡其動,死而盡其靜。聽其自然.對!所謂聽其自然,就是到什么季節享受什么季節;哎,我這話不知對你有沒有用,小老弟?
我聽罷,頓覺地闊天寬,心情快活。擺一擺腦袋,頭上花發來回一晃,宛如搖動一片秋光中的蘆花。
白發閱讀題目
1.下列對文章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 ) (4分)
A.全文以“白發”為線索,以“我”的心理變化為寫作思路,抒寫了作者對人生的感悟。
B.“黑發如同綠草,白發猶如枯草”,表達了“我”對黑發的贊美和對白發的憎惡,為下文寫自己也參加染發作了鋪墊。
C.“白發并不是由黑發變的,它們是從走向衰老的生命深處滋生出來的”說明人的衰老是無法抗拒的,故不要驚慌、掩飾,而應坦然面對。
D.文章結尾段運用比喻、夸張等修辭手法,生動地表達了“我”困惑解除后坦然、快樂的心里,并與開頭段相呼應。
E.文章語言生動、形象,描寫細膩,是一篇富有哲理性的優美散文。
2.文章寫“我第一次看見母親的白發”的情景,主要用了什么描寫方法?表達了“我”怎樣的思想感情?(5分)
3.“現在的我,染和不染,成了兩難。”作者為什么會這樣說?(5分)
4.文章開始把白發比做“落葉”和“枯草”,后來又把白發比做“銀絲”,這期間反映出“我”怎樣的心理變化?請分條概括。(6分)
5.結合本文和你的感悟談談你對“歲月”的理解。(5分)
白發閱讀答案
1.B、D
B項:“作鋪墊”不正確,應“希望妻子永保黑發和對妻子出現白發的愧疚與傷感”。D項:沒有夸張。
2.運用細節描寫方法。表達了“我”對母親的熱愛、感激和怕失去母親之情。
3.事情忙起來,沒有閑暇染發,只好任由它花白,染又麻煩,不染難看,漸而成了負擔。
4.(6分)看到母親的白發,聯想到地上的落葉,流露出一種驚恐、害怕的心理;看到妻子的白發,聯想到枯葉,流露出驚訝、愧疚的心理;看到老者的白發,聯想到“銀絲”,體現了“我”羨慕、釋然的心理。(少一點2分)
5.略
白發閱讀理解答案 篇2
以上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田野上的白發閱讀答案,僅供各位同學參考和學習,旨在讓同學們更好的把握《田野上的白發》這篇文章的重點內容,并有所啟發和收獲。
田野上的白發閱讀答案
田野上的白發 原文
①母親50歲后,頭發日漸白了。先是兩鬢,后采是額前,再后來滿頭蘆花,讓我們感到心痛。
②父母都不愿離開家,家里有豬雞水牛,有房子和責任田,上高中的小弟還要人照顧,患不治之癥的父親不能勞動,里里外外都是母親一人操持,她頭發還有不白的么?
③4月的一個晚上,我搭同事的便車回老家,想看看父母和小弟。到家時已是晚上11點多了,家里沒人,門上掛了鎖。奇怪,這么晚了,父母到哪去了呢?天氣乍暖還寒,夜風吹過,身上有陣陣涼意。朝遠處田野望去,怎么回事呀?空曠的田野上有燈火閃爍,不時有陣陣敲盆的聲音傳來,我信步朝田野走去。
④到了田邊,我像被人使了定身法一般,呆立在夜色里。只見母親一手提著臉盆,一手握根棒子,敲擊著,發出當當的聲響。母親在田埂上蹣珊地轉悠,田埂角上放著盞馬燈,燈火如豆。田里是平整的秧圃,依稀可見撒下的稻種已經抽出嫩芽。母親身上披了件破棉襖,手里不停地敲擊著。我叫丁聲母親,母親見是我,停丁下采,臉上溢著慈祥的微笑。在母親停下的當兒,有一群黑乎乎的東西沖向秧圃。母親一見,立刻又敲起來,那黑乎乎的便遣散而去。母親說,今年是少有的奇怪,撒下的稻種一個晚上便被老鼠吃得精光。沒有辦法,大家只好日夜在田邊守著。母親告訴我,父親被姐姐接去了,小弟住校,星期天才回,她已經在田邊守了三個晝夜了。
⑤母親和我說話,手里還在敲盆,沿著田埂蹣珊而行。我跟在她后面,心里沉沉的。母親,您該休息了,把田退了吧!您勞作了一輩子,難道不誼享一事福么?我知道,我是勸不動母親的,她離不開她的田野。平時我們勸她,她都說:你們不要管了,這田是不能退的,我做一天算一天,也好照料你爹和你弟。
⑥那個夜晚,我陪著母親在田野上敲盆趕鼠。母親的身影在田埂上晃動著,夜色里,只有母親的白發看得清楚。夜風吹著,母親的白發在田野上飄拂,飄拂,飄拂出我一臉淚花,飄拂出我又一段回憶。
⑦父親病倒時,正是鄉下大忙季節。母親忍著悲痛,半夜里起來拔好秧,運到水田里。一早回家服侍父親吃藥,再趕到田里插秧。一大塊白晃晃的水田里,只有母親孤單的身影在移動。隨著母親身影的移動,水田里嫩綠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來,整齊勻稱,像塊綠色的地毯。母親是高明的織工,織著綠色;母親是勤勞的春蠶,吐著綠絲。
⑧我趕回家幫母親插秧,到田邊時,一塊大田,母親已插完一大半。她太累了,體力不支,已不是彎腰在田里移動,而是雙膝跪在泥水里,艱難地爬行。母親的衣褲沒一處干的地方,渾身是汗漬泥水。母親跪在田里插完一行,又插一行。我含著淚水沖到田里,喊著:媽,您不該這樣拼命!
⑨母親見是我,想站起來,努力了兩次卻未站起。我一把抱起母親,感到母親已瘦得皮包骨頭。母親臉上仍是慈祥的微笑,白發被汗水濕透了,沾在額上臉上脖予上。我為母親拂了拂頭發,一陣風吹來,白發在田野里飄拂起來。母親說:搶季節要緊啦,這秧早插一天,就能多收一成。我沒說話,把母親進回家,就跑到田里,沒命地插起秧來。我累得腰酸背痛,但一想到母親的白發在眼前飄拂,想到母親跪在田里的身影,便覺得不累了,腰也不酸了。我一口氣插完大田的秧,哭了……
⑩母親離開我們三年了,但我忘不了母親的白發。她的青絲變白發,是歲月的辛勞所染。母親的白發,裝點著故鄉的田野,溫暖了我的心靈。
啊,母親的白發喲,還在田野上飄拂么!
田野上的白發閱讀題:
1.簡要說說文中的母親是一位什么樣的母親。(3分)
2.母親的白發,讓“我”“感到心痛”。文中敘述了哪兩件讓“我”心痛的事?(4分)
3.結合語境,對下列句子作簡要賞析。(4分)
(1)隨著母親身影的移動,水田里嫩綠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來,整齊勻稱,,像塊綠色的地毯。
(2)她太累了,體力不支,已不是彎腰在田里移動,而是雙膝跪在泥水量,艱難地爬行。
4.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①段中“后來滿頭蘆花”一句用鄉村常見的蘆花來形容母親的,白發,突出母親頭發斑白的特征,切合母親農婦的身份。
B.③段中“空曠的田,野上有燈火閃爍,不時有陣陣敲盆的聲音傳來”一句看似閑筆,實則為后文的情節發展作了鋪墊。
C.④段中“在母親停下的當兒,有一群黑乎乎的東西沖向秧圃”一句,既寫出了老鼠的猖獗,又側面表現出母親的辛勞。
D.11段中以“母親的白發喲,還在田野上飄拂么!”一句結束全文,言有盡而意無窮,含蓄地抒發了作者濃濃的思鄉之情。
5.本文著力描寫母親的白發,請簡要分析“白發”在文中有哪些作用。(3分)
田野上的白發閱讀答案由小編整理,僅供參考:
第1題概括人物形象,實際上是考查整體把握文本的能力。概括人物形象的前提要把握品讀全文,防止答的不全或流于表面。答題時,可采用如下方法:找出句中能體現人物性格品質的原詞;通過人物的具體事例概括出人物的品質和個性;從對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描寫中整體感受人物形象的特點。然后精心組織,做到言簡意賅,盡量不要重復。參考答案為:吃苦耐勞、堅強、樂觀、慈祥(意思對即可)。
第2題敘述主要內容,考查理解和概括表達的能力。解答這類題時應根據:主要人物在什么時間什么情形下做(或說)什么事(或話),最終結果怎樣;當然,在答題時要視具體情況來確定,有時要素可以有所取舍。“人物”和“地點”要素可舍去,關鍵的要素是“什么事”。參考答案為(1)母親深夜敲盆趕鼠 (2)母親跪在田中插秧(意思對即可)。
第3題考查的是對重要語句的賞析。這題是屬于自選角度賞析題,要求考生針對所給句子,調動品味語言方法的積累賞析句子。需要考生對考題文本的語言深入研讀、推敲,體出其味,品出其妙。然后,找準品“點”。常見的如:1、結合修辭手法,品出生動美。首先要記住常見的修辭手法(比喻、擬人、夸張、排比、對偶、反復、對比、反問),并結合修辭特點和表達效果來賞析,這樣才不會在答題時“舍近求遠”,或者張冠李戴、隔靴搔癢。例如,上面的第3題的第一句可借助修辭手法來品味。參考答案為(1)運用擬人、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水田中的秧苗之美,贊美了母親的勞動成果。或:“立起來”運用擬人的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秧苗的動態之美。2、抓住關鍵詞語,品出精妙美。關鍵詞語一般指勾住自己眼睛的富有表現力的動詞、形容詞,往往具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我們只要抓住這些關鍵詞句進行分析和品味,就能“撥開云霧見青天”。例如上面的第二句就可抓住關鍵詞語“跪”“艱難”進行賞析。參考答案為(2)句中“跪”、“艱難”這兩個詞寫出母親插秧的艱難,突出母親此時體力不支和勞累,表現了母親的堅強。
第4題考查句意理解分析。本題用選擇題考查對文章重要語句的理解和分析,擴大了覆蓋面,為閱卷的公正客觀提供方便。解答此類題時,一定要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也就是文章的整體,仔細體味推敲,透過語言的表象去揣摩領悟其中的深意。另外,選擇題我們還應通過分析、比較、斟酌、排除的形式去選擇最有把握的一個。答案為:D
第5題是綜合分析,初看是對線索的分析理解,實際上還包括人物形象特征,情感基調、文章主題等多方面的理解,是閱讀分析的深層的整體理解,不能留于表面或淺嘗輒止,題目的分值3分實際上暗示應多角度思考。參考答案為:“白發”是全文敘事線索;“白發”是母親的形象特征,作者著力描寫這一特征,突出了母親的辛勞,表達出作者對母親的心疼,對母親的愛和懷念。(意思對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