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孩子出露才華時
趙忠心“捧殺”就像是一把“軟刀子”
有的孩子,智力發(fā)達,聰明過人,在很小的時侯,就在某個方面表現(xiàn)出非凡的才華,成為引人注目的早慧兒童。比如,識字早,識字多,文章、詩歌寫得好,或毛筆字寫得好,或畫兒畫得好,或鋼琴彈得好、歌兒唱得好、舞蹈跳得好,等等。在各種各樣的比賽中連連獲獎。
當(dāng)今,在我國社會上,浮躁的現(xiàn)象處處可見。在兒童教育上的一個重要表現(xiàn)是,“小書法家”、“小鋼琴家”、“小畫家”、“小作家”、“小詩人”、“小歌唱家”等等,高帽子滿天飛。這些在某一方面暫露頭角的孩子,所到之處,都是掌聲、鮮花、榮譽。如此過譽,究竟會給孩子稚嫩的心靈上打上什么樣的烙印?在思想上造成什么樣的影響?很值得家長冷靜思索。
小孩子的心靈很脆弱,不堪一擊。不論是面對突如其來的壓抑、打擊,還是過譽、吹捧,都缺乏承受能力。有的經(jīng)不住過譽的考驗,開始流露驕傲自大、目中無人情緒,故步自封、不求進取,心靈受到了污染。有的“自命不凡”,小小年紀(jì)就滋長了“名人的脾氣”。
這類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恐怕是善良的人們所始料不及的。“捧殺!”就像是一把“軟刀子”懸在頭上,正在威脅著那些才華初露的孩子們!
孩子還沒怎么著,家長先“飄飄然”起來
孩子身上出現(xiàn)這類問題值得關(guān)注,但并不可怕。因為畢竟還是孩子,尚有很強的可塑性。只要發(fā)現(xiàn)得早,及時加以引導(dǎo),不會走太大的彎路。
可怕的是,有些孩子的父母,面對“捧殺”的危險,失去了應(yīng)有的警覺。孩子還沒有怎么樣,父母卻先“抗”不住了,飄飄然起來,就像宋朝神童方仲永的父親那樣。
宋朝王安石有一篇著名的散文《傷仲永》,說家鄉(xiāng)有個孩子叫方仲永,相當(dāng)?shù)穆斆鳌K沂来鷦?wù)農(nóng),家族中沒有讀書人。可他四五歲時,卻神奇般地能寫出非常好的詩,“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時人感到非常驚訝,甚至不可思議。但到十二、三歲的時侯,寫的詩就大不如以前了。到二十歲時,甚至就完全“泯然眾人矣”,跟普通人沒有什么區(qū)別了。什么原因呢?
面對初露才華的孩子,方仲永的父親不是馬上延請名師,有針對性地培養(yǎng);而是得意忘形,樂不可支,把方仲永當(dāng)成“搖錢樹”,帶領(lǐng)孩子到處去給有錢人家表演做詩,以求得賞賜。錢倒是賺了不少,結(jié)果,卻把一個很有才華孩子扼殺在搖籃里。
過分地吹捧會把孩子的才智扼殺在“搖籃”里
家長要把眼光放遠一點,清醒地認識到:孩子僅僅是“才華初露”,與真正成材還有相當(dāng)大的距離,必須不斷進取,繼續(xù)努力,更上一層樓。要時刻提醒孩子,正確認識、估價自己,戒驕戒躁,永不滿足,才能達到事業(yè)的頂峰。父母要當(dāng)好孩子思想上的“哨兵”、“警衛(wèi)員”、“領(lǐng)航員”。要是沾沾自喜于孩子的“一得之功”而不能自拔,那對孩子是最大的威脅,弄不好會前功盡棄,毀于一旦。比如,方仲永的父親就是“罪魁禍?zhǔn)?r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