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觀念:讓孩子做選擇
當我們買一個新手機時,往往還要在網上泡幾天的論壇,了解、對比手機的性能、功能、用戶體驗、注意事項等。然而很多做父母的直到孩子出生都沒有仔細了解應該如何照顧孩子,學習如何在家庭里面教育孩子。如果每個父母都能在生孩子之前學習這門課,就必定少走許多的彎路,減少許多的痛苦,對孩子而言,必定對他們形成良好的身心健康帶來莫大的益處。可惜大學里沒有教,在社會上也沒有這樣的父母學堂,除了醫院里講解的那點育兒知識。 我國著名的幼兒教育家陳鶴琴講過“幼稚時期是人生最重要的一個時期,什么習慣、言語、技能、思想、態度、情緒都在此時期打下基礎,它是決定將來人格、體格的重要因素!倍鴮⒆佣,0-3歲基本都是在家里度過,3-6歲雖然開始了幼兒園的學習,但是每周2/3的時間還是跟家人在一起的。孩子受家人的影響是非常深刻和長遠的,俗話講“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真是不錯的。學了這個課程就了解到對幼兒的教育不能專注在知識方面,除了知識以外還可以教什么,其實是很多的,而重點應該在培養孩子身體和心理的健康、基本能力、習慣方面,再提升一些就是品格和價值觀的培養,這些是孩子可以終身受用的。第一任也是最重要的老師就是父母了。只有父母成為專家型父母,孩子才能夠不落于平庸,孩子的起跑線是在父母這里的。 有了正確的目標,學會科學教育的原則和方法,才能使家庭教育不走錯方向,使孩子一方面擁有快樂的童年,一方面又為一生發展打好基礎,也使父母可以越來越輕松,真是一石幾鳥的好事情。另外,了解了孩子不同階段的身心發展特點,父母遇到各樣事情就不再手忙腳亂、不知所措。而是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并施加正確的引導,給予充分的支持。父母在孩子心中也可以形成良好的形象,不僅是父母,更是良師益友。特別到孩子青春期的時候,雖然有叛逆心理,但仍會覺得父母是可以信賴的人。 許多實用技巧的稍加使用就會成為父母跟孩子關系的潤滑劑。有位老師講到一個提供選擇的例子——假如你兩歲半女兒不肯穿衣服,你可以說:“你是先穿上衣,還是先穿褲子?”假如你正拜訪一位朋友,到該告辭的時候了,而你一歲半的兒子玩興正濃,他說:“不回家!”你抱起他,他開始大叫:“放我下來!放我下來!”你可以說:“你想要我抱著,還是讓我拉著?”我就在自己女兒身上嘗試,她經常不愿意刷牙,我就準備了兩個牙刷,問她:“你要用黃色的牙刷還是綠色的?”或者讓她選擇坐著刷還是站著刷。她就很樂意了。另一方面,對孩子的一些行為我也不是總是進行限制了。比如前幾天回到家,看到她手里拿著一個eps泡沫板,用手指扣著,泡沫就掉得滿地都是,她自己還很開心。我本來準備制止她,想了一下這樣不一定有好的效果,這也是孩子的一個學習過程,于是就對她說:“寶貝,你玩這個好像很開心啊!但是你看你扣下來的泡沫搞得到處都是,地板都臟了。爸爸允許你玩這個,但是你要答應爸爸在玩好之后,把底板打掃干凈。而且必須在吃晚飯之前打掃干凈,否則就不能吃飯喲!”結果女兒就答應了。但是玩過之后就忘記打掃了,我就把掃把和簸箕塞到她手里請她打掃。經過一番掙扎和我的幫助之后,地板就干凈了,我們都很開心。 讓孩子自己做選擇的好處是可以同時建立他們的責任意識,知道承擔所做事情的后果,有助于形成自強、自立的個性,在未來可以勇敢的面對各種挑戰,同時可以更好的對人生中許多重要事情做出正確的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