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蜀道難》的教學反思
2008年十月三十日下午第三節課,我的教學課在2007級九班如期舉行。聽課的老師很多,有十來位,我是沒見過世面的人,這著實嚇了我一大跳,他們都是行家,其中還有專家級別的。說實在的,要是其他學科的人或者領導們去聽課,我怎么講都行,怎么說都有理,這個我有十二分的自信!而這些人太專業了,專業得不容許我有一絲毫的錯誤,所以我的心一直平靜不下來,發揮就可以想象了。
整堂課就這樣,總算過了,下來的時候已是滿頭大汗,雖然那天還下著雨,夾著些微的寒風,但我絲毫覺察不了。背景介紹到此為止,下面言歸正傳。
我最大的成功就是普通話。我是利川人,對“Z、C、S”和“ZH、CH、SHI”是分辨不了,讀不出來的,這是我教學的硬傷,我常常慚愧,覺得對不起學生,可我又有什么辦法呢,我天天在練習,可我天天出錯。這次下來,我的普通話竟然能過關,我心里高興,勝過吃兩根黃瓜。
其次是有激情,上課的時候全身心的投入。我是男人,身強體壯,當然有激情。我要好好利用這一點,我是一團火,我要用百倍的精神去點燃學生學習的激情。這一優點只是時間的優點,我再過幾年就不會有這種激情了,因為我不再年輕,不再強壯,不再這么有精神!想到將來,我很怕!
我最大的不足,就是太過自信,以為我能理解的學生也能理解,換句話說,就是我提的問題讓學生摸不著頭腦。有鑒于此,以后上課的時候就要找學生能思考的問題去提。第二天,我在2007級七班上課的時候,這一問題基本得到解決。雖然這一問題解決了,可是我覺得終究是對不起九班的學生。當初為什么就沒有考慮到這些,以至于九班的學生沒有聽到。我想,假如我有一天真的成了優秀的教師,我的成功也是建立在學生的失敗上的。現在我唯一能做的就是一定好好教學,認真備好每一節課,上好每一節課。這句話每年年終總結我都要寫,但今天的理解最深刻。
最后說一點題外話。這次出的題目是要求老師在一節課里講李白的名篇《蜀道難》,這太難為我們這些教師了。記得在大學的時候,教授古典文學的王老師給我們上《蜀道難》整整用了四節課,還說時間不夠,我們理解不透。現在竟然要我們用一節課來上它,我真的不知道應該達到一個什么樣的程度才能讓出題者滿意。我想,要是我的博客叫王教授看到,他又會作何感想呢?
2008-11-2夜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