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孩子動作的敏感時期(親子早期教育指導)
現在的小孩子們整體的智力逐漸的在提高,但是想要達到父母們所期望的水平似乎還不夠呢,那么在日常的生活之中,家長們應該如何抓住孩子們的一些敏感時期,提升孩子們的智力呢?
兩歲的孩子已經會走路,最是活潑好動的時期,父母應充分讓孩子運動,使其肢體動作正確、熟練,并幫助左、右腦均衡發展。除了大肌肉的訓練外,也要注意小肌肉練習,即手眼協調細微動作的教育,這樣不僅能養成良好的動作習慣,也能幫助智力的發展。
動作敏感期時間:動作發展主要包括兩個大的領域,一個是身體運動,如走路;另一個是手的動作。走路的敏感期是1~2歲,手的動作敏感期是1.5歲~3歲。
動作敏感期表現:孩子在邁步到學會走路這個過程中,是非常愿意走路的,而且不愿意讓成人拉著走,手的動作是伴隨著走路而發展的,孩子走到哪里,手就抓到哪里。
動作敏感期作用:孩子的學習都是通過手來進行和獲得的。手連著大腦,手的活動又受到大腦的支配。
寶寶出生后,媽媽就可經常給寶寶捏一捏手指腳趾,這樣能刺激大腦的發育。隨著寶寶的長大,盡量多讓寶寶觸摸不同質地(如木質、塑料、布等)、不同形狀(圓形、長形)、不同溫度(涼水、溫水)的物品。
1歲的寶寶喜歡自己用他的小手來感知世界。這時你不僅可以把他抱在懷里,數數手指頭,還可以讓他的手上下舞動,這時你的口令要配合上:“一二三四,上下左右”。隨著寶寶一點點長大,他會越來越喜歡自己握住湯匙和懷子,把東西往嘴里填,別急著阻止他。讓孩子的手充分動起來,對他的大腦發育會很有好處。
幼兒教育小編總結:現在的孩子都是父母心中的寶,平時做什么事情都由父母們代辦,其實想要養育聰明的寶寶,僅僅書本上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生活之中的小事情上也更加能夠鍛煉寶寶智力的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