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老爸難,還是老媽難
揚長避短:培養出色的寶寶,營造甜蜜的家
有調查研究表明,寶寶5歲前,媽媽對寶寶的影響力高于爸爸近20%;到了小學三年級后,媽媽的影響力就會下降,而爸爸的影響力則逐漸升高;初中以后,爸爸對寶寶的影響力就超過了媽媽的影響力。
為什么會這樣?其實這跟寶寶早期更多需要生活照顧,而漸漸長大則十分需要精神引導有關。
身為女性,媽媽往往從小處著眼,注重細節,顯得更沉靜、更精細,更能處理日常生活中瑣細的事情。加上小肌肉群發展得比男性好,女性做起精細的動作,比如照料寶寶的生活起居等,相對得心應手。
作為男性,爸爸往往更有大局感,更多地從大局看問題,而不十分看重一些無關緊要的細節,這決定了他們在生活小事上往往是“差不多先生”的水平,只要大體ok,媽媽不必要太苛責。而男性的運動能力常比女性強,那么,就讓爸爸負責寶寶的體育鍛煉和外出探險游玩吧。
幼兒教育記者總結 : 在寶寶成長的某一階段,媽媽或是爸爸需要做不同的工作,是十分自然的。當爸爸們和媽媽們停止抱怨,換位思考,就能夠開始理性地去思考各自的長處和短處,進而揚長避短,各顯身手,培養出色的寶寶,營造甜蜜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