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的父母如何教育孩子
家長們是通過怎樣的方式教育孩子的?在此過程中有沒有發現什么問題呢,在剛開始得家長會發現有很多的問題,這些問題要如何解決呢,通過下面的內容來詳細的了解一其中的內容吧。
step1
驅除焦慮
焦慮心理的來源歸根結底是怕孩子脫離掌控。被焦慮感驅使的父母往往會給出過分生硬的規定,這些規定有一部分來自他們自己的主觀意愿,一部分來自刻板印象,還有一部分來自和周圍人群的比較。
焦慮心理反映出了父母內心的不自信——無力應對外部世界的變化,故而對孩子嚴加要求,甚至提出過分目標,比如要求孩子“必須”在一個月內背下10首唐詩,或“必須”在期末考試中排位提升5名。事實上這當然不能解決任何問題,背下10首唐詩之后緊接著可能是學會5支鋼琴曲,提升5名之后再提升5名看起來也理所應當——只是永遠無法獲得真正的滿足與自信,反而可能陷入越來越深的焦慮之中。
★ 應對方式:學會等待,享受過程 ★
孩子的學習過程有好幾種可能性:對于某些內容,可能一學就會;對于另外一些,可能需要一段時間;此外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在一段時間里幾乎看不出他有任何進步,直到某一天,他忽然之間學會了。如果父母關注的焦點在結果上,遇到孩子學得慢的情況就難免心浮氣躁;而如果把關注點放在過程上,從中獲得的每一點收獲、每一分樂趣,都是價值所在。克服焦慮心理很重要的一點,是尊重每個孩子的差異。做父母的用不著拿外在的標準來作為評判的依據,也不用將孩子與別人多加比較?朔箲]心理的另外一點,就是不要急于為孩子塑形,不要現在就替孩子的一生下定論。人的一生很長,發展變化的可能性也很大。教養孩子,就要多給他一點空間,容許他犯錯、走彎路,也容許他慢慢勾畫自己的人生藍圖。
step2
超越野心
如今,許多父母都把全部精力和金錢投注到了一個孩子身上,從而形成了“我要他比我好”、“我要他比別人好”的心理預期。懷有此類心態的父母,一定要反躬自問:“在‘愛’的旗號之下,我所做的當真是為孩子好嗎?還是為了滿足自己未曾實現的愿望?”將太多期望強加給孩子的父母往往在自己的人生中早已放棄了努力,不愿承擔奮力拼搏的艱辛和可能的挫折與失敗,而是將這一切都轉移到了孩子身上,這是很不公允的做法。教育網
還有一類父母,本身是成功者,因此特別不能容忍孩子的不成功。在努力滿足父母期望的過程中,在一切都追求最好的過程中,孩子也會逐漸喪失創造力,越來越不知道自己的未來在哪里。
★ 應對方式:讓孩子決定喜歡的畫面 ★
什么是家長想要的?把孩子培養成一個不平凡的人,還是一個快樂健康的普通人?什么又是孩子想要的?擁有一個自由快樂的人生,還是被家長的意愿所主宰?為人父母的想通了這些問題,就能以平和的心態面對孩子的成長。美國作家卡爾·奧諾雷建議父母將培養孩子看成在白紙上作畫,隨著他們逐漸長大,這張畫會慢慢有自己的線條和色彩。他說:“父母們應該盡力站在畫外,讓孩子來決定自己喜歡的畫面。”同時他認為,關鍵在于要意識到:“最大的錯誤是以為存在一條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育兒良策。實際上這是根本不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