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的給孩子制定規矩
專家點評:
雖然只是幾塊小小的餅干,聰明的媽媽卻能借此和寶寶一起學習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體諒和理解他人。
立規矩技巧5:獎罰分明
案例五
甜甜跟媽媽去購物,一進超市就開始亂翻貨架,到處亂跑。在結賬的時候,又非要把扔進籃子里的零食全買下來。看著在地上耍賴打滾的女兒,甜甜媽媽只好一邊付錢,一邊恨恨地講:“下次再也不帶你來了。”
錯誤:沒有立刻指出寶寶的錯誤
在飯店里或者電影院里,經常能聽到父母們氣急敗壞地抱怨:“在家說得好好的,可一到外面就發瘋。下次再不帶你出來了!”可實際情況呢?下次還是會帶出來,而寶寶還是會繼續不守規矩。寶寶根本沒有時間概念,所以絕對不會因為顧忌“下次”,而在“這次”收斂一下。幼兒教育
規矩法則5:獎罰分明
從帶寶寶去超市的第一天起,父母就應該明明白白地告訴寶寶:超市是選購商品的地方,不是寶寶的游樂場。要跟寶寶約法三章,不能隨意翻貨架,拿東西要經過爸爸媽媽同意。超市的商品,一定要等爸爸媽媽付過錢后,才能拆開包裝。
如果寶寶很守規矩,那么作為獎勵,可以讓寶寶在超市自由挑選一份自己喜歡的商品。對大一些的寶寶,不一定非要用物質獎勵。請3-4歲的寶寶幫媽媽找出需要購買的商品,比如說在食品區找出面粉,在水果區找出葡萄。5歲以上的寶寶,請他自己拿著錢比如10元或者5元,去買回如牛奶、醬油醋等簡單商品。這些都會令寶寶非常自豪和高興。
如果寶寶在超市里發脾氣耍賴,父母一定要沉得住氣。最好的辦法就是把寶寶強行抱離現場,讓寶寶哭夠后,再慢慢跟寶寶講道理。同時,一定要立刻采取相應的懲罰措施,比如說,取消原本購物后去看電影的打算。
專家點評:
獎罰分明是讓寶寶明白“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最好辦法,獎勵和懲罰都應該是寶寶最在乎的東西,比如說晚間睡覺前的故事、每天的動畫片等等。
立規矩技巧6:防微杜漸,規矩要從小立起
案例六
園園3歲半,媽媽第一次聽她說“他媽的”時,愣了一下,接著忍不住大笑起來。看到媽媽的反應,園園一遍遍地重復這3個字。等幼兒園老師向媽媽反映園園說臟話時,媽媽才發覺,園園說這3個字已經成習慣了。幼兒早教
錯誤:媽媽的反應助長寶寶的錯誤
寶寶有許多不良習慣其實是大人無意中養成的。比如說覺得好玩,就慫恿小寶寶打人,或者讓小寶寶叫大人的名字,而不是禮貌的稱呼。像園園這樣的年齡,通常并不理解“臟話”是什么意思,她只覺得,只要說這3個字,媽媽就會笑,就會特別注意自己。
規矩法則6:防微杜漸,規矩要從小立起
對于3歲以下的寶寶說臟話,媽媽們應該冷處理,裝作沒聽見,或者只當這句話和平常話沒什么兩樣。寶寶很可能在一兩天之內,自己就把臟話都忘了。
如果寶寶一直喜歡說臟話,媽媽們就應該告訴寶寶,臟話是很不好的話,媽媽聽寶寶說臟話非常不高興。如果寶寶還是說,就應受到懲罰。早教網
專家評點:
好習慣一定要從小培養。如果樹苗已經長成大樹,再想修枝就晚了。
巧立規矩實用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