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默寫題的分類及解題技巧
近幾年,背誦默寫題已成為各地中考語文考試的必考內容。分析近幾年的中考試卷,可以發現每張試卷的默寫題分值少則6分,多則10分,能不能拿穩默寫題的分數,也是決定語文成績好壞的一個主要因素。為了能牢牢拿住默寫題的分數,除熟讀、背誦大綱規定的有關課文段落外,還應了解試題題型、熟悉考查內容,掌握解題技巧。這樣才能增強應試能力,提高應試水平,才能在答卷時做到得心應手,運用自如。 中考古詩文的默寫大多是填空題,但內容有深淺,層次有高低,難易有梯度。分析其特征,主要有以下三大類: 一、“空前絕后”類,也即識記類默寫 此類題從形式上看主要有:有前句無后句;有后句少前句;有兩頭缺中間。從內容上看考查的主要是名言、警句、對偶句、排比句等。例如: 1. 明月別枝驚鵲, 2. 醉翁之意不在酒, 3. 人生自古誰無死, 4. “ ”,剛起頭兒,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二、“循規蹈矩”類,也即理解類默寫。 此種題型考查考生在記憶的基礎上審清題意,弄清要求。由于有條件限制,有目標導向,所以要“循規蹈矩”。根據考查內容的不同,又可分為以下五類: (一) 點出句子中心,寫出課文原句。 6.《捕蛇者說》中引用孔子的一句話是: 7.《醉翁亭記》中描寫瑯邪的春夏景色的語句是: 8.《沁園春·雪》中由寫景過渡到評論的詞句是: , 。 9.《陳毅市長》中陳毅引用劉禹錫《陋室銘》中的名句來形容齊仰之居室的環境,這兩句是: , 。 (二) 聯系上下文,寫出相代內容。 10.《岳陽樓記》中“進亦憂”指的是“ ”,“退亦憂”指的是“ ”。 11.《捕蛇者說》中“吾嘗疑乎是”一句中“是”指代“ ”。 12.《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中“此事古難全”里的“此事”是指“ , 。” 13.《曹劌論戰》中曹劌所說的“忠之屬也”指的是 , , 。 (三) 由此及彼,寫出聯想比較的句子。 14.由“四面湖山歸眼底,萬家憂樂到心頭”這副對聯,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陽樓記》中的這兩句: , 。 15.由“時人莫小池中水,淺處無妨有臥龍”。你會聯想到劉禹錫的《陋室銘》中的兩句: , 。 16.寫出與下列詩句反向立意的相應的古詩句。 例句:滿目青山夕照明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 。 17.《諸葛亮集》有這樣的話:“賞不可不平,罰不可不均。”這與《出師表》中的“ , ,”兩句意思一致。 (四) 點旨明志,寫出畫龍點睛的句子。 18.《沁園春·雪》中起畫龍點睛、點明主旨的詩句是 , , 。 19.《岳陽樓記》中表達作者遠大政治抱負的語句是: , 。 20.《捕蛇者說》中作者用“苛政猛于虎”引出了全文的主旨,是“ ”。 21.《馬說》中提出全文中心論點的語句是: , 。 (五) 隱含修辭、創作藝術的句子。 22.《有的人》中巧妙化用“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詩句是, , 。 23.同寫雪景,各有特色。毛澤東《沁園春·雪》中化靜為動,氣勢奔放的句子是 , 。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以花喻雪,聯想美妙 的句子是 , 。 24.“叫囂乎東西”的互文句是: 三、“移花接木”類,也即運用類默寫。 此類題型常常先敘說一段現在的某個事突,然后讓學生用一兩句意思相同的古詩名句來填空,它主要考查學生在對古詩文理解的基礎上,進行欣賞辨析。 25.季潔的爸爸在商場瀕臨倒閉時,被上級任命為總經理,人們都說季潔的爸爸是“ , 。”(用《出師表》中的名句作答)。 26.9月11日美國遭受恐怖襲擊,傷亡損失巨大。之后,以拉登為首的恐怖主義分子遭到許多主持正義國家的強烈譴責,真是“ , 。”(用《〈孟子〉二章》中名句填空) 27.新市長上任兩年,全市面貌大變,干群同心,社會安定,各項建設事業蓬勃發展,真是“ , , 。”(用《岳陽樓記》中兩個相連的四字短語填空) 28.美國在聯合國大唱人權高調,真是“ ”,意在干涉別國內政。(用《醉翁亭記》中的原句填空) 以上是考試中默寫題的常見類型,對于這類題目的解答,我們一般采取以下辦法: “空前絕后”類題目簡單明確,只要平時按要求背誦,答題時借助記憶,結合前后句提示,就能迅速默寫作答。 “循規蹈矩”類題目:我們在解答時,應在熟練掌握背誦內容的基礎上,注意審清題目要求,問什么答什么,答案也就自然而然地出來了。如第6題只要對《捕蛇者說》這篇課文熟悉,就會馬上回答出文中引用孔子的一句話是“苛政猛于虎也”。 聯想比較類,它不但要你對所出示的詩名進行理解,而且對課文的內容要比較熟悉,這樣才能找出兩者有相互聯系的句子,如第14題只要扣住詩句中的“憂樂”二字,就會想到在《岳陽樓記》中和它關聯的詩句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移花接木”類,一般已知文字較多,解答時一定要耐心閱讀前面的題干和后面的提示,做到瞻前顧后,縝密思考,找出其“相通點”,然后答題,切不可憑直覺妄填。具體說來,必須注意以下三點: (一) 細讀題干,把握句意。 這種題型,一般是在題干部分提供了一個課本之外的具有時代氣息的句子,要求從某一課文中找出一個與之意思貼近的語句,因此細讀題干,準確地把握題干部分的意思,成了從課文的眾多語句中尋找答案的標準。而有的題干部分意思較明顯,如第16題;有的題干部分意思則較隱含,這就要求我們要認真琢磨句意,充分發掘其隱含信息。如第27題從“全市面貌大變,干群同心,社會安定,各項建設事業蓬勃發展”可知新市長“政績斐然”,第25題從季潔“拯救瀕臨倒閉的工廠”可知季潔廠長是“臨危受命”。 (二) 扣住提示,篩選語句 題目中的提示語既明確了語句的出處,又縮小了我們篩選語句的范圍。若忽視這一點,就成了在眾多課文中或某一課文的所有語句中尋找答案,這既浪費了考試時間,又分散了我們的精力。為此我們在答這類題時,不僅要注重“瞻前”一些,還應注意“顧后”一點,這樣才能達到迅速解題的目的。如第27題就變成填寫《岳陽樓記》中能概括一個人“政績斐然”的兩個相連的四字短語,答案自然是“政通人和,百廢具興”。第25題則變成填寫《出師表》中體現一個人“臨危受命”的名言,答案只能是“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 三、反思檢驗,抓好“三查”。 這類試題評分要求很嚴,稍有疏忽,便成“白勞”,因此做完之后,必須再回過頭檢查一番,這可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1)查連貫,看所選語句與上下文是否貫通,如題27用概括滕子京政績的語句來稱贊新任市長的政績,題25用諸葛亮臨危受命的語句來評價季潔廠長,話題一致,卯榫相投;(2)查標點,若所填各分句后標點符號與原文嚴絲合縫,一般說來,不會出錯;(3)查文字,主要檢驗是否錯、漏、多寫了一個字,如題1中“具”不要寫成“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