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四年級語文《濫竽充數》經典教材教案(通用12篇)
小學四年級語文《濫竽充數》經典教材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幫助學生正確地理解《濫竽充數》這則成語故事的內容,讓學生懂得:沒有真正的才干,混在行家里充數是*不住的。
2.能結合生活實際理解寓意,并體會成語的用法。
3.能展開合理的想象,擴寫故事。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
1.成語,同學們已經掌握了一些,誰能隨口說出幾個?
學生說后教師敘述(成語是人們長期以來習用的、簡潔精辟的定型詞組或短句,大多有4個字組成,一般都有出處。)
2.讀題:成語故事三則 就是什么?成語故事三個,成語故事三篇
3.誰能來讀讀這三則成語故事的題目?
4.這節課,我們重點學習其中的第二則:濫竽充數。這個成語是什么意思呢?我們先來讀課文。
二、初讀課文
1.昨天請大家回去預習了課文,今天我們先來齊讀課文,看看有沒有濫竽充數的南郭先生在內。
2.指名齊讀中讀得不認真的來讀課文,指出不足。
3.誰來說說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4.請同學們回到課本中,快速朗讀課文,看看文中哪句話說的是濫竽充數的意思。
出示:有個南郭先生,從來不會吹竽,也混了進來。齊讀句子。
你能結合這個句子來說說濫竽充數的意思嗎?
竽:古時一種簧管樂器。可看圖理解,順勢點撥“竽”
濫竽:吹不成調的竽。(結合南郭先生不會吹竽說)
充數:湊數。
說整個詞的意思。
三、理解課文
師口述出示的句子,板書:混
1.看到這個“混”,你能聯系上下文,談談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嗎?
讓學生談:(1)混入之前有什么表現?
打聽情況:總是叫許多人一齊吹給他聽。感到有機可乘 (外部環境)
跟隨別人一起 蒙混進去 可談談南郭先生的心里想法 (本人心術不正)
(2)混的情況:每當演奏時,他就鼓著腮幫,按著竽眼兒,裝出會吹的樣子。
學生做做樣子,用詞來形容:裝模作樣 裝腔作勢
還會有什么表現?
(3)混的結果:得到了和別人一樣多的俸祿。理解:俸祿:封建時代官吏的薪水。
(4)混的時間很長,
2.混得像模像樣的南郭先生,和別人拿一樣多俸祿的南郭先生當時肯定很 ,你能用這種語氣讀好這一部分嗎?
3.可世事難料,齊宣王死了。南郭先生還能“混”嗎?請讀讀下文,用一個字來說說?(生讀、交流后板書“逃”)
或:南郭先生一直混得這樣幸福嗎?他最后怎樣?(板書“逃”))
對于這個“逃”,讀了文章,你有話要說嗎?
(1)逃的原因:一個一個地單獨吹 (外部環境不適合“混”了)
其他人為何沒“逃”呢?
(2)想象逃之前會有些什么表現?會想些什么?
4.“混”得像模像樣的南郭先生最后不得不逃之夭夭,從他身上你明白些什么?
四、指導行為
1.在我們周圍有沒有類似濫竽充數這樣的事呢?指名說
生活中:假冒違劣商品 害人還影響聲譽
校園里:聽課不專心,作業不認真,害人又害已
師說明:一個學生不好影響的是他自己和一個班級,一個班級不好影響的是一個學校,一個學校不好影響的是整個教育和社會的聲譽,社會不好影響的是整個國家。
2.你愿意做南郭先生這樣的人嗎?那么我們應怎樣做?
3.理解“濫竽充數”的另一種用法
出示句子:李強擅長打乒乓球,當大家推選他參加區乒乓球隊時,他說:“我只不過是濫竽充數罷了。”(表示自謙)
五、齊讀課文
過渡:濫竽充數這則成語故事使我們受到了啟發教育,南郭先生這個人物形象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們一齊來讀好這則故事,我想這一回再也不會有濫竽充數的人了。
六、拓展延伸
師:結合我們這堂課,你能讓濫竽充數這則故事的情節更生動,人物形象更豐滿嗎?
擴寫故事:展開合理的想象,插入人物的動作、語言、心理活動等,讓故事更生動。
小學四年級語文《濫竽充數》經典教材教案 篇2
教學目的:
1、能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準“竽眼兒”“齊閔王”等詞的字音。
2、了解課文內容,體會故事所蘊涵的道理。
3、能讀通古文,能對照課文初步理解對應的古文。
4、能讀懂含有“濫竽充數”的句子,并能用濫竽充數造句。
教學重點:
能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準“竽眼兒”“齊閔王”等詞的字音。能理解課文內容,并能讀懂含有“濫竽充數”的句子,能用濫竽充數造句。
教學難點:
理解寓意,懂得做人要有真才實學。
教學設想:
通過教師的講解和引導,使學生理解課文的內容;通過教師的指導朗讀,使學生感受人物的心理活動;通過練習題的拓展延伸,使學生掌握濫竽充數的幾種意思,從而把課文學透。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出課題
1、師: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寓言二則》中的第一篇《掩耳盜鈴》,誰說說掩耳盜鈴是什么意思?。
2、師:什么叫寓言?
3、師:列舉你們所知道的寓言故事?
4、師: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寓言二則》中的第二篇《濫竽充數》
(師板書課題:濫竽充數)
二、初讀課文,檢查詞語
1、請同學們打開書用你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注意讀的要求)
2、檢查字詞掌握的情況。
3、理解詞語“竽眼兒”。
4、再次讀詞語。
三、細讀課文,理解內容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1、老師讀,學生思考課文中都講了誰,他們有什么喜好?
2、指名讀第一自然段。思考這一段講了什么?(理解詞語“排場”)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1、男生齊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思考:南郭先生是怎樣吹竽的?
2、看圖,圖中哪位先生是南郭先生,你們覺得他的樣子可笑在哪?
(不會吹、裝腔作勢、照樣子學、作假)
3、隨機問:南郭先生是怎樣的一個人?
4、南郭先生不會吹竽,為什么還要裝腔作勢的混在隊里充數?(女生讀課文)
5、你們想象一下是什么樣的待遇?
6、一個不會吹竽的人,卻能得到很高的待遇,而且還混過了一次又一次,都沒有被人發覺這是為什么?
(會作假、在三百人的樂隊里、齊宣王選拔人才時制度不嚴格)
7、這樣一個不學無術、沒有真才實學的人能永久的混下去嗎?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1、男生讀課文。
2、南郭先生為什么混不下去了?
(四)學習第四自然段
1、教師范讀。學生思考:南郭先生很會作假,又能獲得高待遇為什么還要偷偷地溜走?
2、理解詞語“只好”。
3、你能把“偷偷”換個詞嗎?
4、教師小結:像南郭先生這樣一個不學無術、沒有真才實學的人,只能混得了一時,卻混不了一世。當真相暴露時,他只好夾著尾巴偷偷地溜走。
5、指名讀最后一自然段。
6、全班齊讀最后一自然段。
四、揭示課題,理解寓意
1、理解“濫竽充數”
2、用“濫竽充數”造句。
3、全班齊讀。
五、拓展練習,升華寓意
1、我會說。
2、我會提。
3、我會選。
六、了解出處,古今對照
1、寓言學懂了,你們知道他出自哪嗎?(介紹韓非子)
2、我們這節課學的課文就是根據這段古文編寫的。自己試著讀一讀。
3、跟著教師讀,學生找相應的段落。
4、教師讀,學生找相應的段落,然后指名讀。
七、布置作業,發揮想象
南郭先生偷偷溜走后會怎樣?
板書設計:
濫竽充數
齊宣王 愛聽合奏 混
南郭先生
(沒有本領)
齊閔王 愛聽獨奏 溜
小學四年級語文《濫竽充數》經典教材教案 篇3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238
鏈接古今文化 構建立體語文
——寓言《濫 竽 充 數》教學設計
浙江奉化市實驗小學 郭昶
教學背景
本課是郭昶老師在XX年7月全國“注音識字,提前讀寫”教學改革20周年教學競賽活動中獲得特等獎的一節課。由于課文簡短而寓意深刻,在本課教學中,教師以課文為中心,開展課內拓展閱讀等豐富而生動的語言實踐活動,使學生在感受寓言魅力的同時,獲得語言的發展。
教學目標
1、讀通課文,讀準“竽眼兒”“齊湣王”等詞的字音。
2、通過對課文前后描述的對比理解寓言的寓意。
3、能對照課文初步理解相對應的古文,并能根據古文復述故事。
4、能讀懂含有“濫竽充數”的句子,并能用濫竽充數造句。
教學方法
從寓言本身的文化特性出發,鏈接古今文化,構建立體語文,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展示寓言學習的特質,讓學生感受寓言的魅力,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獲得語言的發展。
教學流程
一、看圖寫詞
1.在祖國的語言寶庫中,成語是一顆閃亮的珍珠。通過幾年的學習,同學們一定掌握了為數不少的成語,下面我們就來“看圖寫成語”。請同學們準備好本子,等會兒出示的每幅畫面只停留10秒鐘,同學們得仔細看圖,認真思考,然后快速地寫下來。
2.(課件逐幅出示相關畫面)學生看圖寫成語。
3. 交流。(出示答案:驚弓之鳥 狐假虎威 畫蛇添足 濫竽充數)齊讀成語。
4. 學生較對并訂正。(采訪全部正確的學生,說說是怎樣學會沒學過的成語的。)
二、揭題解“竽”
1. 揭題。會寫“濫竽充數”并不等于真正掌握了這個成語,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這個寓言《濫竽充數》(板書課題)
2. 理解“竽”。“竽”指的是什么?
學生猜想,教師簡介。(出示“竽”圖,播放用竽吹奏出的《鳳凰展翅》片段)這就是竹做的樂器——竽,我們聽到的就是用竽吹奏出來的名曲《鳳凰展翅》的片段。
3. 設疑。那么“濫竽充數”是什么意思呢,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課文,注意把字音讀準確。讀完一遍后把手舉起來繼續讀。
三、初讀課文
學生自讀課文,檢查交流。
1. 指名分段讀課文。(隨機指導讀準“竽眼兒”“齊湣王”的讀音。理解“竽眼兒”。竽有眼兒,還有什么樂器有“眼兒”?“眼兒”就是小孔)
(第一范文 www.jcsycorp.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關鍵字:充數)
2. 再讀課文。課文雖然簡短,但要真正讀通也不容易。請同學們再讀一遍。并且思考提出不懂的問題。
3. 交流問題。(預測學生可能不懂的問題:課文寫誰濫竽充數?南郭先生怎樣濫竽充數?隨機理解復姓“南郭”。)
四、學文明意
1. 找重點句。課文中哪句話寫南郭先生在“濫竽充數”?
出示重點句:每次吹竽,他也鼓著腮幫捂著竽眼兒,裝腔作勢,混在隊里充數。(學生齊讀)
2. 理解重點詞。這句話中哪個詞語最能說明他濫竽充數?(裝腔作勢)
換詞理解。請給“裝腔作勢”換個詞。(裝模作樣)
3. 看錄像練說。
1)看錄像。你能想象他是怎樣裝腔作勢、怎樣充數的嗎?我們來看一南郭先生第一次吹竽的情景。(播放錄像)
2)說話練習。請你根據課文中的描寫,根據剛才看到的畫面來說說南郭先生是怎樣裝的?怎樣充的?
3)指導朗讀。小結:同學們,“濫竽充數”指的就是像南郭先生那樣不會的充會的,不懂的裝懂的,以次的充好的。
4. 明寓意。
這樣做會有什么結果呢?指名讀描寫結果的段落。
請你對南郭先生說幾句。(南郭先生最后是落荒而逃,不走的話還會被判個欺君之罪,看來沒有真本領,不懂裝懂、以假亂真是不行的,即使混得了一時,也混不了一世。)
五、古文鏈接
1.看注釋,了解出處。
讀懂了寓言,你知道這寓言的出處嗎?(提醒學生注意文下的注釋“選自《韓非子》”。)
關于《韓非子》你有哪些了解?(教師簡介:韓非子是戰國時期的思想家,他的名字叫韓非,子是對他的尊稱。就像我們聽到過的孔子、孟子一樣。《韓非子》這本書是后來人收集他的言語、論著編寫而成的)
小結:“注釋”部分的字很小,但它卻像是我們學習大道上的指路牌,這么一指,就讓時光倒流到多年前了。下面就讓我們追根溯源,來看看《韓非子》中的《濫竽充數》是怎樣寫的。)
2.讀古文,復述故事。
出示文言文: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悅之,廩食以數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1)教師范讀古文。
2)師生對讀。我們的課文就是根據這段古文編寫的,我們來讀一讀課文與它是怎么對應的。(教師逐句讀文言文中的句子。學生說說相對應的段落,并相機理解“悅之”、“廩食”“好”的意思)
3)學生齊讀。
4)看古文說故事。(學生自由練習,指名說。)
小結:這個生動的故事在文言文中只用了44個字,可見寓言的語言相當精煉,這也是文言文的特點。)
六、成語運用。
這則寓言流傳了兩千多年,這個成語也被人們廣為運用。運用至今,意思也比當時有所發展。我們來看看現在是怎樣用的。
1. 讀句,你讀懂句子中“濫竽充數”的意思了嗎?
1)同學們說《佳作精選》中的文章都很好,我讀后卻發現《紅蘋果》這篇文章是濫竽充數。
2)學校舉行合唱比賽,冬冬還沒學會這首歌,但他卻濫竽充數地排在了隊伍里。
3)林老師的球踢得很好,他卻謙虛地說自己水平不高,不過是濫竽充數。(自我謙虛)
2. 寫句。在生活中,我們也不難發現以次充好、不會裝會的或者自謙一番的,請同學用“濫竽充數”寫幾句話,寫一寫不好的現象,也可以提醒別人在做事時不要這樣做。(交流中引導學生說具體。)
小結:我們讀懂、會用這個成語,就可以算是在詞語庫中真正擁有這個成語了。老師還希望我們同學中不要有南郭先生,生活中少一些南郭先生。)
七、拓展閱讀
1. 在成語中還有這個成語的意思相近,那你知道“濫竽充數”的近義詞嗎?
2. 閱讀《魚目混珠》
從前,有個叫滿愿的人買到一顆珍珠,把它珍藏起來。他有個鄰居叫壽量,非常羨慕滿愿有顆名貴的珍珠。一次,他在路上撿到一顆魚眼珠以為是珍珠,也把這個珍珠收藏起來。一天,有個人生病了,醫生看后說需要用珍珠和在藥里才能醫治。于是,滿愿拿出珍藏的珍珠,壽量拿出珍藏的魚目,魚目和珍珠很相似,結果把它當成珍珠和在了藥里。這個成語故事出自《玉清經》,用來比喻以次充好,以假亂真。
3. 簡單說說“魚目混珠”的意思。在文中再找出兩個近義詞。
4. 推薦“成語故事連環畫”網站。
本課設計著力構建“鏈接——拓展”式語文教學,以學生原有知識經驗為基礎,簡化頭緒,削枝強干,以原來2/3的時間完成教材教學,建構以習得語言為主要目標的課堂教學模式。重視以點輻射,利用精簡的時間開展與課文有聯系的豐富的鏈接拓展性語文實踐活動,以此形成新的知識增長點,情感深化點,技能遷移點,使閱讀教學從狹小的一隅走向廣闊的天地。
1、鏈接已有知識,激發學習興趣。課始,讓學生看圖猜成語,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勾起學生的知識記憶,在“看——想——寫”的系列活動中有效檢測了學生平時的成語積累,并使學生快速進入寓言學習這一主題,有效地形成良好的學習心理。
2、鏈接視頻材料,活化文本語言。教學中,學生對“裝腔作勢”的想象是理解寓意的關鍵。在文本閱讀理解的基礎上,通過播放相關視頻材料,讓學生對文中的“裝腔作勢”有一個直觀的感受,并內化為語言的傾吐,這一手段的有效運用,既豐富了學生的語言與想象,又為理解寓意作了很好的鋪墊。
3、鏈接寓言原文,感受“文白”特點。以“注釋”為引發點,鏈接文言文的閱讀是本課教學的亮點。在教學中以發展語言為目標,開展“對應——理解——復述”等學習活動,學生在接觸文言文的同時,更扎實地掌握了本文的語言,使“鏈接”形散神不散,目標明確集中。
4、鏈接語言材料,切入實際運用。語言學習的最終目標在于運用。在教學中,閱讀理解帶有“濫竽充數”的句子,架起了學生理解寓意與運用成語之間的一道橋梁。這一“橋梁”拓寬了對“濫竽充數”的內涵,豐富古義,也為學生運用成語寫句子起了一個很好的示范,有效降低了運用的難度,從教學效果看,學生用“濫竽充數”所寫的句子用詞貼切,內容具體、豐富。
5、鏈接成語故事,拓寬閱讀視野。從教學時間看,閱讀《魚目混珠》時間不超過五分鐘,從收效看,學生只是又閱讀了一個故事,對故事大概有所感知。然而從課末學生顯示出的良好的學習情緒看,新的閱讀材料給了他們一個有效的刺激,而網站的推薦更使得課堂教學在關上一扇窗的時候打開了一扇通向知識殿堂的門,使課已盡而學未盡。
多途徑的鏈接為學習打開了一扇扇窗,但從中也發現,這些鏈接材料均來自教師的課前預設,雖然學生樂于接受,樂于參與,但學習中的主動性卻不強。如果能讓學生在課前展開預習,開展相關資料的搜集整理活動,在課內進行充分交流,這樣,學生在等量的學習時間內會學得更豐富,學得更主動,使“鏈接拓展”式教學風匯八面,力聚四江,在大容量的學習中有效促進學生的發展。
(本教學設計刊發于《中小學語文教學案例》中)
(第一范文 www.jcsycorp.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關鍵字:充數)
小學四年級語文《濫竽充數》經典教材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學會生字、生詞,理解詞語意思。正確地理解《濫竽充數》這則寓言故事的內容,能夠復述故事內容。
二、過程和方法
抓住重點詞語,討論南郭先生混在吹竽隊里成功以及失敗的原因。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明白沒有真才實學,蒙混湊數是不行的,掌握寓言的寓意,懂得道理,學會做人。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課前預習,查資料。
板書設計:
濫竽充數 濫竽充數成功的原因:齊宣王喜歡講排場,叫三百人一齊吹竽。
南郭先生很會弄虛作假,鉆人家的空子。 濫竽充數失敗的原因:齊湣王喜歡一個一個地聽吹竽。 南郭先生本來就不會吹竽。 說明了什么:沒有真才實學而弄虛作假的人,最終總要敗露的。
教學過程設計:
[導入新課] 同學們,成語故事大家都知道一些,有誰說說你所 知道的成語故事。問題的設置,引出所學內容。運用多媒體課件播放圖片和視頻,以此創設情境,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自然地引入教學主題。
新課教學:
一、揭題解題
1、揭題:濫竽充數
2、教師簡介“竽”,課文出處,寓言簡介。
二、初讀課文
1、請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正確,做到不錯字,不丟字,不添字,不讀破句。畫出不認識的生字、詞。
2、學生反饋:指名讀,齊讀。解釋字詞。
三、問繞問題,自學課文
1、教師朗讀,讓學生回答問題。 南郭先生是怎樣混在吹竽隊里,而又不被發現的?
2、討論問題,理解課文
(1)討論交流:每當演奏時,他就鼓著腮幫,捂著竽眼兒,裝出很會吹的樣子,居 然得到很高的待遇。 齊宣王喜歡聽吹竽,他總是叫三百人一齊吹竽給他聽。
(2)小結:南郭先生濫竽充數成功的原因 齊宣王喜歡講排場,叫三百人一齊吹竽。 南郭先生很會弄虛作假,鉆人家的空子。 過渡:南郭先生這樣濫竽充數能夠長遠的呆在吹竽隊里嗎?
(3)下面請看后面兩段。在文中找找,后來南郭先生為什么偷偷地逃走了? (齊湣王喜歡聽人一個一個地吹。)
(4)請你想象一下當時他的動作、神態和心理活動。四人一小組進行交流。 南郭先生見此景,他想:_____ 于是他_____
(5)小結:南郭先生濫竽充數失敗的原因 齊湣王喜歡一個一個地聽吹竽。 南郭先生本來就不會吹竽。
四、理解寓意
同學們都知道每一則短小的寓言故事背后蘊藏著深刻的道理。《濫竽充數》這則寓言也 不例外,讀完這個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了? 沒有真才實學,蒙混湊數是不行的。
五、課后延伸 作業
續寫故事 南郭先生逃走以后
小學四年級語文《濫竽充數》經典教材教案 篇5
教學要求:
1、了解課文內容,理解寓意。
2、朗讀課文,練習復述寓言故事。
3、培養生字質疑能力和創新思維。
重點:通過理解重點詞句,理解寓意。
教學用具:課件。
教學過程:
師:“濫竽充數”這四個字,“充數”是以前學過的,那么“濫”和“竽”我們該怎樣記呢?
(生思考,沒有舉手。)
師:我提示一下“濫”減去三點水,加上——
(紅筆描“氵”。)
生:“濫”減去三點水,加上草字頭,“藍”,藍天的“藍”。
生:“濫”減去三點水,加上竹字頭,“籃”,竹籃的“籃”。
師:嗯,真不錯,這三個字都是形聲字。誰能說說“竹籃”的“籃”為什么是竹字頭呢?
生:因為竹籃是用竹子做成的。
生:竹字頭表示和竹子有關的意思。
師:哦,是這么回事,既然這樣,那么“竽”為什么也是竹子頭呢?
(生疑惑,想說竽可能是竹子做的,又不知竽是什么,不敢確認。)
師:我們來看課文中有一幅圖,認真看看有許多人在干什么?你就會明白為什么“竽”字也帶竹字頭。
生:圖上有許多人在吹竽。
生:竽就是一種用竹子做的樂器,所以帶竹字頭。
師:你們觀察得真細致,那么“濫”和“竽”這兩個字大家記住了嗎?
生:(齊聲)記住了!
師:好,接下來,我們學習課文一、二自然段,誰愿意讀?其他同學傾聽,想想:故事發生在什么時候?第一、二自然段中有哪些主要人物?
(抽生讀課文,同學傾聽,評價,正音。)
生:故事發生在戰國時候。
生:一、二自然段中的主要人物是南郭先生、齊宣王。
師:戰國時候是什么時候呢?
生:就是古時候。
生:就是很久很久以前了。
生:老師剛才說了,是兩千二百多年以前了。
師:哦,是的,韓非是戰國時期的思想家,離現在有兩千二百多年了。下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一、二自然段,邊讀邊想:你有什么不懂的問題,用筆作上小問號。
(生按要求默讀課文。)
生:“講排場”是什么意思?
師:什么叫“講排場”呢?我們在課文中找一找吧?有沒有哪個詞、句子解釋了“講排場”呢?畫上線,標出來。
生:“他手下吹竽的樂隊就有三百人”,這“三百人”就是“講排場”。
生:“他常常叫這三百人一齊吹竽給他聽”,這“三百人一齊”就是“講排場”。
師:是嗎,“三百人一齊”就是“講排場”那“一齊”和“一起”有什么區別呢?好!大家一起站起來!是一起站起來!
(學生們明白了就站了起來,不明的看別人站起來,也就起來了,最后全班陸續站了起來。)
師:同學們做得真對,這就是一起站起來,下面,聽老師的口令,一齊站起來,一——二——三!
(生恍然大悟,全班“唰”地站起來。)
師:好,坐下,那齊宣王“三百人一齊吹竽”,顯示齊宣王哪——多么
(師做動作。)
生:多么有面子啊!
生:多么有錢啦!
生:多么了不起啊!
師:其實,在我們身邊,有許多人也喜歡講排場,他們是怎么講排場呢?
生:今年過年的時候,我大表哥結婚,找了十輛轎車接新娘,十輛車排成一排,就像一條龍,不過,由于沒有許多客人,有的車沒坐滿,有的車空著,真是太講排場了。
生:我太婆去世了,舅爹爹請人幫忙請客吃飯,吃了三十多桌,客人吃了半下午,都沒吃完,這也講排場。
生:我姨媽的女兒,我表姐考了大學,送禮請客,下館子,吃了二十多桌,也是講排場。
師:講排場真不好,齊宣王只顧了自己面子,請三百人一齊吹竽,就要給三百人“很高的待遇”,供他們吃,供他們喝,還要給他們錢。更為可氣的是,南郭先生不會吹竽,也混在隊里充數。那他不會吹竽,又是怎么吹的呢?從課文中找一個成語回答。
生:裝腔作勢。
師:“裝腔作勢”是什么意思,能用課文中的話回答嗎?
生:鼓著腮幫,捂著竽眼兒。
師:怎樣做的呢?我們看看圖,看誰是南郭先生?
(生看圖找南郭先生。)
師:你學南郭先生做這個動作,同學們看是不是在“裝腔作勢”。
(生做動作,同學們哄笑。)
師:你“捂”得真像,上節課,我們學了一個字跟這個“捂”意思一樣,動作也一樣,是什么?
生:“掩”!“掩耳盜鈴”的“掩”。
師:(做動作)對!“捂”和“掩”一樣,都是提手旁,那“裝、腔、腮、勢”這幾個字該怎么記呢?
生:“裝”是形聲字,上面是裝,下面是“衣”。
生:“勢”是“熱”字去掉四點底,下面加個“力”。
生:腔和“腮”都是月字旁。
師:“腔”和“腮”為什么都是月字旁呢?因為呀,月字旁的字,有一個部分是肉字旁變化而來的,“腔”,“口腔”,“腮”,“腮幫”有肉嗎?
(師指自己口腔,揪腮幫。)
生:(一齊)有!
師:還有什么地方有肉,跟月字旁有關?
(師指自己的臉。)
生:(一齊)臉。
(師跺腳。)
生:(一齊)腳。
(師抬腿,用手指。)
生:(一齊)腿。
(師又手叉腰,扭腰。)
生:(一齊)腰。
師:“裝腔作勢”就是裝出那種聲音,作出那種架勢。生活中,還有誰裝腔作勢地干什么?說一說,演一演。
生:早讀課上,小明正在玩,老師突然來了。小明慌忙拿起書裝腔作勢地讀。
(生表演,其他哄笑。)
師:(笑,用手指著)書都拿倒了。
生:今天早上,我不想吃早飯,媽媽生氣,抄起棒槌裝腔作勢地要揍我。
(生表演,其他哄笑。)
師:(笑)自己兒子,哪里舍得真打呢。
師:南郭先生不會吹竽,沒有真正的本領,他混得了一時,還能混得了一世嗎?我們接著學習三、四段。老師抽一位同學讀,其他同學傾聽、思考:這兩段中多出了哪個主要人物?他和齊宣王有什么不同呢?
(生朗讀,其他同學思考。)
生:多出了一個齊湣王。
生:齊湣王不喜歡聽大家一齊吹竽,他叫吹竽的人一個挨一個地吹給他聽。
師:“一個挨一個”就是“一個接著一個地”,那南郭先生怎么辦呢?他不是不會吹嗎,要是輪到他吹,那不露餡了。
生:南郭先生只好偷偷地溜走了。
師:“溜”是什么意思?誰能用課文中的詞語解釋。
生:“偷偷地走了”就是“溜”。
師:對!“偷偷地走”就是“溜”。下面請同學們自由地讀課文,不過,一定要讀出感情!
(生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師:學完了課文“濫竽充數”,誰能跟老師說說,“濫竽充數”是什么意思?它告訴我們哪些做人的道理呢?
生:不會吹竽的南郭先生混在三百人的吹竽隊里充數。
生:不會吹竽的混在行家里充數,諷刺了那些沒有真本領的人。
生:沒有真本領的人混在行家里充數,告訴我們做人要有真才實學。
師:是啊,做人要有真才實學。那南郭先生沒有真才實學,他溜走以后會干些什么呢?讓我們展開想像的翅膀,大膽地想像,說一說。
生:南郭先生只好回老家種田去了。
生:南郭先生在城里買了一間店鋪,當了老板,做起了大買賣。
生:南郭先生求得名師,學習吹竽,三年后,又回來給齊湣王吹竽。
生:南郭先生聽說趙王也愛聽吹竽,而且要“三千人齊吹”,他跑到趙國又去騙趙王了。
師:同學們的想像真是太精彩了。課后,請大家把“濫竽充數”的故事講給爸爸媽媽、弟弟妹妹們聽。該怎樣講呢?能不能先跟小組的同學講講,再跟老師講講?
課后反思
一、課的導入。
教師深入挖掘教材,靈活地運用教材。根據三年級學生接受能力和中年級文言文教學的要求,巧妙地設計了導入,將文言文恰當地安排在導入新課之中,初步地讓學生接觸文言文,感受這種與平時學習不同的文體,體會中國古代文言文的獨特魅力,激發學生學習祖國語言文字的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自尊心。這種安排恰到好處。多一分則長,對于四年級學生來說,并不要求會讀,更不要求分析理解,三年級學生也還沒有分析、理解文言文的能力;少一分則短,教師和學生如果對教材中的文言文視而不見,很明顯,違反了教材的編寫意圖。四年級學文言文點到為止。
二、識字教學
四年級作為一個中年級,上承識字教學為主的低年級,下接以閱讀教學為主的高年級。識字,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既不可以作教學重點,又不能放手讓學生去自學。要讓學生養成自主識字的習慣,讓學生掌握識字方法,為將來進入高年級自學生字打基礎。本課時,主要采用隨文分散識字的方法。識字方法多樣,比較識字,看圖理解識字,利用形聲字的特點識字,運用原有的知識經驗識字,而且各種識字方法綜合交叉在一起,也加深了學生的記憶。富于變化的識字教學蘊含在閱讀教學之中,使學生永葆積極的學習興趣。不僅如此,這節課的識字加強了本課生字之間的聯系,還加強了與上節課以及以往生字教學之間的聯系,使學生的知識結構系統化、整體化。呈現在學生腦海中的不是單個的生字,而是一張結構嚴密的生字網。
三、閱讀教學。
抓住重點詞語,理解文章內容,有很強的針對性。如果讓學生就詞解詞,絕大部分學生還無法達到這樣的表達能力。讓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找解釋,這樣做,找起來簡單,學生很容易達成。本文重點詞語主要有三個:“講排場、裝腔作勢、溜”。教師讓學生先聯系上下文理解,然后聯系生活實際理解,如“講排場”;還讓學生說一說,演一演,如“裝腔作勢”。課堂充滿了歡聲笑語,學生情緒高漲,興趣更濃了。
四、總結延伸。
這一環節,主要安排了兩項內容:一是想像南郭先生溜走以后,他會干些什么?二是復述課文,將這個故事講給弟弟妹妹聽,先在班里交流。主要培養學生的想像和復述表達能力。想像能力是一種很重要的能力,沒有想像就沒有創造,想像是創造的前提。而復述表達是當今社會人類生存的一個重要方面。人總是生活在某個集體之中 ,不可能遠離社會,獨自生存。要生存,就要學會和別人合作、交流,表達自己的觀點、見解和主張。這兩項訓練為這節課的教學上演了一出精彩的壓軸戲。
小學四年級語文《濫竽充數》經典教材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幫助學生正確地理解《濫竽充數》這則成語故事的內容,讓學生懂得:沒有真正的才干,混在行家里充數是*不住的。
2.能結合生活實際理解寓意,并體會成語的用法。
3.能展開合理的想象,擴寫故事。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
1.成語,同學們已經掌握了一些,誰能隨口說出幾個?
學生說后教師敘述(成語是人們長期以來習用的、簡潔精辟的定型詞組或短句,大多有4個字組成,一般都有出處。)
2.讀題:成語故事三則 就是什么?成語故事三個,成語故事三篇
3.誰能來讀讀這三則成語故事的題目?
4.這節課,我們重點學習其中的第二則:濫竽充數。這個成語是什么意思呢?我們先來讀課文。
二、初讀課文
1.昨天請大家回去預習了課文,今天我們先來齊讀課文,看看有沒有濫竽充數的南郭先生在內。
2.指名齊讀中讀得不認真的來讀課文,指出不足。
3.誰來說說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4.請同學們回到課本中,快速朗讀課文,看看文中哪句話說的是濫竽充數的意思。
出示:有個南郭先生,從來不會吹竽,也混了進來。齊讀句子。
你能結合這個句子來說說濫竽充數的意思嗎?
竽:古時一種簧管樂器。可看圖理解,順勢點撥“竽”
濫竽:吹不成調的竽。(結合南郭先生不會吹竽說)
充數:湊數。
說整個詞的意思。
三、理解課文
師口述出示的句子,板書:混
1.看到這個“混”,你能聯系上下文,談談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嗎?
讓學生談:(1)混入之前有什么表現?
打聽情況:總是叫許多人一齊吹給他聽。感到有機可乘 (外部環境)
跟隨別人一起 蒙混進去 可談談南郭先生的心里想法 (本人心術不正)
(2)混的情況:每當演奏時,他就鼓著腮幫,按著竽眼兒,裝出會吹的樣子。
學生做做樣子,用詞來形容:裝模作樣 裝腔作勢
還會有什么表現?
(3)混的結果:得到了和別人一樣多的俸祿。理解:俸祿:封建時代官吏的薪水。
(4)混的時間很長,
2.混得像模像樣的南郭先生,和別人拿一樣多俸祿的南郭先生當時肯定很 ,你能用這種語氣讀好這一部分嗎?
3.可世事難料,齊宣王死了。南郭先生還能“混”嗎?請讀讀下文,用一個字來說說?(生讀、交流后板書“逃”)
或:南郭先生一直混得這樣幸福嗎?他最后怎樣?(板書“逃”))
對于這個“逃”,讀了文章,你有話要說嗎?
(1)逃的原因:一個一個地單獨吹 (外部環境不適合“混”了)
其他人為何沒“逃”呢?
(2)想象逃之前會有些什么表現?會想些什么?
4.“混”得像模像樣的南郭先生最后不得不逃之夭夭,從他身上你明白些什么?
四、指導行為
1.在我們周圍有沒有類似濫竽充數這樣的事呢?指名說
生活中:假冒違劣商品 害人還影響聲譽
校園里:聽課不專心,作業不認真,害人又害已
師說明:一個學生不好影響的是他自己和一個班級,一個班級不好影響的是一個學校,一個學校不好影響的是整個教育和社會的聲譽,社會不好影響的是整個國家。
2.你愿意做南郭先生這樣的人嗎?那么我們應怎樣做?
3.理解“濫竽充數”的另一種用法
出示句子:李強擅長打乒乓球,當大家推選他參加區乒乓球隊時,他說:“我只不過是濫竽充數罷了。”(表示自謙)
五、齊讀課文
過渡:濫竽充數這則成語故事使我們受到了啟發教育,南郭先生這個人物形象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們一齊來讀好這則故事,我想這一回再也不會有濫竽充數的人了。
六、拓展延伸
師:結合我們這堂課,你能讓濫竽充數這則故事的情節更生動,人物形象更豐滿嗎?
擴寫故事:展開合理的想象,插入人物的動作、語言、心理活動等,讓故事更生動。
小學四年級語文《濫竽充數》經典教材教案 篇7
生自學《買櫝還珠》和《畫蛇添足》,從而達到不待老師講,學生自能讀書的境界。
教學《濫竽充數》我采用三步閱讀教學法,讓創新思維寓于在語文教學中。
第一步:自主學習,埋下“創新”種子。
自主學習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獨立閱讀文本的能力。學生自主學習時,要讀熟課文,要求讀正確、讀流利,讀到朗朗上口為止。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借助字典,聯系上下文,自學生字詞。五年級學生字詞教學雖然不是重點,但是學生提筆忘字,生字回生相當嚴重。在自學生字詞時,學生對一些易錯的字會想出不同的辦法來記住它們,如:“濫”擴成“泛濫成災”、“濫用職權”,“竽”與“宇”與“芋”比較組詞,“裝飾”找近義詞“裝扮”等。學生通過形近字或同音字的組詞、擴詞,換部件或拼部件,找近、反義詞,編故事等方法,既記住了字形,了解了詞義,又積累了詞匯,還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真是一舉多得。學生自主學習,掃除了閱讀障礙,又初步了解了課文內容。
第二步: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想象思維”。
當學生對課文的大意有了初步的了解,再讓學生按照學習單合作學習。
學習單:1、邊讀邊質疑問難。2、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理解寓意,受到什么啟發。學生在質疑問難中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從學生的質疑中不難看出學生的想象思維得到了發展。有學生問:①“南郭先生為什么敢冒著欺君之罪來濫竽充數?能不能說他很勇敢?”②“南郭先生為什么濫竽充數還能得到很高的待遇呢?”等等。要解決這些問題并不難。關鍵要讓學生明白,怎樣從課文中找到答案。我讓學生反復讀課文的一、二兩節,再進行小組討論,要從課文的內容中找到答案。同學們思維活躍,答案很多。最后老師再幫助學生歸納。從課文的第一節中得出①問的答案,是:南郭先生敢來濫竽充數,主要原因是,齊宣王喜歡講排場,吹竽隊就有300人,常叫300人一齊吹,容易混。南郭先生抓住了昏君齊宣王的這個弱點,敢冒欺君之罪來濫竽充數,不能說他是勇敢,只能說他是一個膽大妄為的人。再從課文的第二小節中和聯系上文得出②問的答案是:南郭先生裝得太像了,鼓著腮幫,捂著竽眼,而齊宣王只知道講排場,根本不管誰會誰不會,所以南郭先生混過了一次又一次。這兩個問題解決了,“濫竽充數”的原因和經過也迎刃而解了。學生讀懂了課文,借助課文內容加上豐富的想象對課文理解得很透徹。由此看出學生的知識是要通過學生積極的豐富的想象而獲得。為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我又設疑同時也為概括寓意作鋪墊:你們認為南郭先生是一個怎樣的人?經過討論,一致認為,他是一個不學無術,沒有真才實學,專*欺騙假冒過日子的人。最后再從南郭先生偷偷溜走的結果,學生不難得出這個寓言故事的寓意:沒有真才實學,*欺騙假冒過日子,是長不了的。
小學四年級語文《濫竽充數》經典教材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正確地理解《濫竽充數》這則寓言故事的內容。 2.學生懂得《濫竽充數》的寓意,使學生明白:沒有真才實學,靠假冒過日子是長不了的。3.使學生掌握更多的寓言故事,懂得道理,學會做人。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寓言二則》中的第二則寓言。 2、學生反饋 師:這個故事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寓言《濫竽充數》。讓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個成語。(板書:濫竽充數) 3、師:課前老師已經布置大家預習,不懂的字查字典,結合剛才我們讀的課文,說說你理解了這個成語中的哪幾個字?哪些字難理解? 二.圍繞問題,自學課文。(邊思邊讀,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1、師:接下來,就讓我們回到課本中,請同學們快速朗讀課文,思考老師所給出的三個問題. 南郭先生為什么能濫竽充數? 南郭先生是怎樣濫竽充數? 南郭先生為什么只好偷偷地逃走?2、討論問題,理解課文。(在討論中逐步理解課文,體會南郭先生不會裝會的樣子,揭露南郭先生濫竽充數的丑惡嘴臉。 愛講排場有機可乘,濫竽充數裝腔作勢,不會裝會只好逃走無機可乘 三、閱讀填表,理解寓意。 1、師:同學們都知道每一則短小的寓言故事背后都蘊藏著深刻的道理,《濫竽充數》這則寓言也不例外。今天,老師邀請在座的同學當一回研究員,自己來尋找寓言背后隱藏的深刻的道理。大家有沒有興趣? 師:看來,大家信心十足啊!這一次的活動我們以四人小組為單位,每個小組一張表格,大家要通過研究討論共同完成這張表。好,我們先來看看發下來的表格。
聽竽者 喜歡 南郭先生的做法 南郭先生的結果
師:我們在填表時,要多讀讀課文,多思考,綜合大家的意見,劃找出文中的有關句子用自己的話概括出來填入表中。下面就請同學們以四人為單位自學課文展開討論。 2、學生討論填表 3、學生反饋,教師適機指導朗讀。 4、師: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讀課文。讀完之后請你說說這則寓言給你的啟示。(讀課文,反饋) 師:我們還能從齊宣王身上得到什么啟示? 板書:真才實學嚴格把關 師:這就是同學們通過自己對這則寓言的學習所揭示出來的道理,這是所有研究員踏踏實實學習研究的成果。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讀課文。 四、聯系實際,深化寓意 師:只要同學們留心觀察,你不難發現在我們身邊有許多“濫竽充數”之類的事情,也有象南郭先生一樣的人。你找到過嗎。——說說我們身邊的南郭先生 五、課后延伸。1、 師:這會我可為南郭先生擔心起來了,你想啊,他再也不能濫竽充數拉,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是失業了,下崗了,下崗后南郭先生該干些什么呢,同學們就讓我們大家一起幫他出出主意吧。 題目:南郭先生下崗后 2、請將這則寓言復述給你的家人聽。 教后反思: 《濫竽充數》教學反思 《濫竽充數》是一個成語故事,寫的是戰國時期齊宣王喜歡聽許多人在一起吹竽。南郭先生不會吹,也混在里面充數。后來齊緡王繼位,喜歡一個一個地吹竽給他聽,南郭先生混不下去了,只好逃走了。這個故事比喻沒有真才實學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充數,或比喻拿不好的東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數。 導入環節,先讓學生回憶第一個成語《自相矛盾》進行交流,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第二個環節初讀課文時,我讓學生充分地、自由地閱讀課文,對自己沒有讀懂的地方做上記號,再提出問題,共同歸納出為三點:1、南郭先生是怎樣在樂隊里混的?2、為什么能混過一次又一次而不被人發現呢?3、后來他為什么要偷偷地逃走呢? 然后就圍繞這三個問題展開。根據學習要求,再讓學生充分、自由地閱讀課文,并在有收獲的基礎上到小組中進行交流,抓住由這三個問題引出的重點句子和詞語理解課文。在區別齊宣王和齊湣王喜歡聽吹竽的不同之處時,抓住這樣兩句話:“齊宣王總是叫許多人一齊吹給他聽”“ 齊湣王不要許多人一齊吹,而要一個一個地單獨吹。”在此基礎上理解 “每逢吹竽,他也鼓著腮幫,捂著竽眼兒,裝腔作勢,混在隊伍里充數。”為了讓學生深刻領悟到南郭先生那裝模作樣的丑態,引導學生充分大膽地發揮自己的現象,把自己腦海里浮現出的南郭先生形象描述出來,然后讀出來,這樣將文本語言轉化為形象畫面,課堂效果非常不錯。最后,讓學生通讀全文,弄清“濫竽充數” 的意思,啟發他們練習自己的生活經驗,領悟故事的寓意。 整節課學生能夠大膽發揮想象,積極融入到課文的學習中去,非常積極踴躍地發表自己的意見,學習積極性很高。但是在總結寓意的時候,學生的表達不夠準確、完整。
小學四年級語文《濫竽充數》經典教材教案 篇9
《濫竽充數》說課稿
《濫竽充數》這則寓言講的是戰國時候,不會吹竽的南郭先生假裝會吹竽,混在齊宣王的樂隊里騙取報酬,齊宣王的兒子繼位后他怕敗露,只好逃走的一件事。這個故事諷刺沒有真正本領、混在行家里充數的人。
小學生正處于語言發展的重要時期,訓練學生口頭語言表達能力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在教學《濫竽充數》這則寓言時,我鼓勵學生進行自由表達。設計續編故事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在續編故事時不僅保持原意,諷刺沒有真才實學的南郭先生混在行家里面充數,而且諷刺了一位“濫竽充數”的國王,這是學生在深入理解寓言的含義之后發出來的想象,體現了個性化的閱讀風格。
新課程標準十分注重語文學科人文性特點,強調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重要作用,本課“裝腔作勢”一詞形象地揭露了南郭先生不學無術、混飯吃的丑陋嘴臉,因此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結合上下文,在模仿動作中展現南郭先生做賊心虛的心情,這一段的交流與品讀對于進一步理解寓意起到了較好的鋪墊作用。
課堂上利用教材展開的語文活動有利于促進學生主動、積極地學習,使學生樂于學、樂于嘗試。如表演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調動起了學生學習的最大積極性,反復朗讀使學生體會到了文章中包含的道理,結合自己所學的知識,聯系到生活實際加以運用,加深對寓言道理的理解,使學生學會舉一反三,從中學到寓言學習的方法。
本節課中也有需要改進的地方,例如,學生討論交流時,個別學生積極性不高,參與意識不強。由于授課時學生比較緊張,學生思維受到了局限,不是很活躍,學生沒有很好的發表自己獨創的見解。這些都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學中改進。
這節課使我進一步明確了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在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方面的重要性,今后將使這種方式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中,多為學生創造一些展示自我的機會。
小學四年級語文《濫竽充數》經典教材教案 篇10
教學目的:
1、能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準“竽眼兒”“齊閔王”等詞的字音。
2、了解課文內容,體會故事所蘊涵的道理。
3、能讀通古文,能對照課文初步理解對應的古文。
4、能讀懂含有“濫竽充數”的句子,并能用濫竽充數造句。
教學重點:
能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準“竽眼兒”“齊閔王”等詞的字音。能理解課文內容,并能讀懂含有“濫竽充數”的句子,能用濫竽充數造句。
教學難點:
理解寓意,懂得做人要有真才實學。
教學設想:
通過教師的講解和引導,使學生理解課文的內容;通過教師的指導朗讀,使學生感受人物的心理活動;通過練習題的拓展延伸,使學生掌握濫竽充數的幾種意思,從而把課文學透。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出課題
1、師: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寓言二則》中的第一篇《掩耳盜鈴》,誰說說掩耳盜鈴是什么意思?。
2、師:什么叫寓言?
3、師:列舉你們所知道的寓言故事?
4、師: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寓言二則》中的第二篇《濫竽充數》
(師板書課題:濫竽充數)
二、初讀課文,檢查詞語
1、請同學們打開書用你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注意讀的要求)
2、檢查字詞掌握的情況。
3、理解詞語“竽眼兒”。
4、再次讀詞語。
三、細讀課文,理解內容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1、老師讀,學生思考課文中都講了誰,他們有什么喜好?
2、指名讀第一自然段。思考這一段講了什么?(理解詞語“排場”)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1、男生齊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思考:南郭先生是怎樣吹竽的?
2、看圖,圖中哪位先生是南郭先生,你們覺得他的樣子可笑在哪?
(不會吹、裝腔作勢、照樣子學、作假)
3、隨機問:南郭先生是怎樣的一個人?
4、南郭先生不會吹竽,為什么還要裝腔作勢的混在隊里充數?(女生讀課文)
5、你們想象一下是什么樣的待遇?
6、一個不會吹竽的人,卻能得到很高的待遇,而且還混過了一次又一次,都沒有被人發覺這是為什么?
(會作假、在三百人的樂隊里、齊宣王選拔人才時制度不嚴格)
7、這樣一個不學無術、沒有真才實學的人能永久的混下去嗎?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1、男生讀課文。
2、南郭先生為什么混不下去了?
(四)學習第四自然段
1、教師范讀。學生思考:南郭先生很會作假,又能獲得高待遇為什么還要偷偷地溜走?
2、理解詞語“只好”。
3、你能把“偷偷”換個詞嗎?
4、教師小結:像南郭先生這樣一個不學無術、沒有真才實學的人,只能混得了一時,卻混不了一世。當真相暴露時,他只好夾著尾巴偷偷地溜走。
5、指名讀最后一自然段。
6、全班齊讀最后一自然段。
四、揭示課題,理解寓意
1、理解“濫竽充數”
2、用“濫竽充數”造句。
3、全班齊讀。
五、拓展練習,升華寓意
1、我會說。
2、我會提。
3、我會選。
六、了解出處,古今對照
1、寓言學懂了,你們知道他出自哪嗎?(介紹韓非子)
2、我們這節課學的課文就是根據這段古文編寫的。自己試著讀一讀。
3、跟著教師讀,學生找相應的段落。
4、教師讀,學生找相應的段落,然后指名讀。
七、布置作業,發揮想象
南郭先生偷偷溜走后會怎樣?
板書設計:
濫竽充數
齊宣王 愛聽合奏 混
南郭先生
(沒有本領)
齊閔王 愛聽獨奏 溜
小學四年級語文《濫竽充數》經典教材教案 篇11
執教:江蘇省潭陽實驗小學 張康橋
教學理念:1、游戲就是課堂,課堂也是游戲!
2、建構每個兒童自己的語言,寫出自己想寫的話;反對齊讀,提倡自由讀書,讀出自己的味道與態度,把書讀到臉上!讀到心里!
一:開門見山,導入課題
1、(出示課題)學生書空寫一寫。
2、師講解:濫竽充數既是一個成語又是一個寓言故事,你們還學過哪些成語故事?都有什么樣的特點?(生反饋)
3、講述寓言故事的特點。
二、新課教學
1、生自由讀文。
2、指明讀文。將文章原有的一個自然段分成兩個自然段來讀,并講明理由。
3、同桌交流“鼓著腮幫”、“俸祿”二詞的意思,理解故事中的“鼓著腮幫”和“俸祿”。
4、小組討論:還能將此故事分成幾個自然段來讀?為什么?(小組合作學習)
要求:學生讀書時盡量不要齊讀,要讀出自己獨特的味道來。
5、多媒體出示課文段落,學生練習有感情的朗讀。
理解:戰國七雄
師:通過對課文的學習,說說南郭先生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生1:南郭先生很聰明,因為他本來“緊張、害怕”卻要裝著不緊張、不害怕。
生2:我覺得南郭先生是一個裝腔作勢的人。
生3:是一個混水摸魚的壞蛋!
生4:裝模作樣
6、師再次指導學生讀書
要求:把書讀到臉上、讀到心里,讀出自己的味道與態度
7、師:孩子們,你們想對南郭先生說點什么嗎?(學生自由反饋)
生1:我想對南郭先生說,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自己要有真本事才行。
生2:我想對南郭先生說,騙得了一時,騙不了一世。
生3:我首先很佩服他,因為他很聰明;但是我還是要勸他多學點東西。
生4:我想對南郭先生說,做人要厚道。(師相機指導理解“厚道”一詞)
三、拓展學習
生用自己的話改編自己心中的《濫竽充數》。
小學四年級語文《濫竽充數》經典教材教案 篇12
作者:沈小偉 文章來源:馬小在線
人物:齊宣王[齊緡(min)王]、南郭先生、大臣二人、樂隊8人。
第一場
大殿上
(解說:從前,齊國有個大王叫齊宣王,他特別喜歡聽吹竽,這天早朝,他們又議論起組建吹竽隊的事。)
大臣甲:大王,我們齊國乃是當今第一強國,我們的竽隊應該是天下第一!
大臣乙:對。我建議組建一支百人大樂隊,以顯我大國之風采。
大臣甲:不,一百人太少了,最少也得二百人!
大臣乙: 要這么說,二百人也不足以顯示我齊國之強大,我看,應該再加50人,二百五,多么強大的陣容,多么……
齊宣王:(很生氣)什么二百五,太不像話了! 來人那,宣本王旨意,立即組建一支三百人的竽隊,以顯我大國之威。
眾人齊(磕頭):大王圣明!
(畫外音:大王有旨,為顯我大齊風采,立即組建三百人吹竽隊,有此才能者快來報名啊,待遇從優,名額有限,來晚了可沒有賣后悔藥的呀!)
南郭先生上,邊走邊叨咕:我的名字叫南郭 ,好吃懶作不干活,聽說大王要建竽隊,這可是個大好活。那位說了,您會吹竽嗎?要說吹竽我不會,拍馬吹噓(嘿)還差不多。不過人多容易混,濫竽充數我有轍!怎么個混法,那我可不告訴你……
(拿出竽,往竽眼里塞東西。)
(畫外音:您還別說,南郭先生還真有辦法,這往竽眼里塞的是什么東西呀?)
南郭:嘿!這是誰呀,怎么都給我說出去啦
抱著竽見大臣甲(鞠躬):大人好!
大臣甲(傲慢的):干什么呀?
南郭:我想參加吹竽隊,您看……啊(遞上銀子)
大臣甲 :啊( )…… 啊( )……哈哈哈,行啊行啊,(很神秘的)您一定吹得棒極了,是嗎?
南郭:那當然了!(南郭先生走下)
大臣甲:(洋洋得意的)誰來不是來呀。(回轉身)啟稟大王,三百人樂隊已招齊,請大王御覽。
齊宣王:(高興的)好,好,馬上召見!本王要立即聽他們演奏!
(樂隊九人上,南郭居中)大臣甲:奏樂!(音樂起)(一聲尖利的聲音,十分刺耳)(眾人停,只有南郭仍在裝腔作勢的吹奏。)
齊宣王:(大怒)什么人,吹出如此刺耳的聲音,還不給我拿下!
大臣乙(抓住南郭的脖領)大王,就是他!他用這樣的聲音刺傷您的龍耳,真是罪該萬死!
齊宣王:哼,好大的膽子,推出去,殺!(眾人齊):大王圣明!
南郭(渾身發抖):大……大……大王,小民冤……冤……冤……冤枉!
大臣甲:你欺君枉上,罪該萬死,還有什么冤枉的!快推出去,殺!
齊宣王:慢,讓他說,看他還能說什么!
南郭:大王圣明!大王容稟。剛才小人正在吹竽,忽見大王頭上紫氣東來,祥云繚繞,小人知道這是上天的旨意,預示著我們齊國繁榮昌盛,預示著大王萬壽無疆,小人看了,內心無比激動,再也無法控制對大王的無上敬仰之情,所以才吹奏出如此高亢嘹亮的樂音,以示對大王的無限祝福,祝大王萬歲萬歲萬萬歲!
齊宣王:(疑惑的)果真如此嗎?
南郭:大王您二目放光,明察秋毫,小人怎敢欺騙大王呢?
齊宣王:量你也不敢!
南郭:(指著大臣甲)可是他,竟然同著大王的面,詆毀大王,滅我齊國國運,損我大王威名,小人蒙冤事小,大王威名受損事大,此人不殺,上天不容,上天不容啊!
齊宣王:大膽賊子!竟敢欺騙本王,犯上作亂,來人那,推出去,殺!
大臣甲:小人冤枉,小人冤枉,小人冤枉!
齊宣王:南郭先生,心懷本王,忠信可嘉,賞綢緞十匹,升為竽隊隊長!
眾人齊:大王圣明!
南郭(轉身指揮竽隊,得意洋洋)奏樂!
音樂起,南郭回到隊中,裝腔作勢的吹竽。齊王大聲喊好!
解說)從此,南郭先生步步高升,成了齊宣王眼中的大紅人,可是,幾年之后,齊宣王死了,它的兒子齊緡王當了齊國的大王,這天,齊緡王召見南郭先生,
南郭:大王找我有什么事嗎?哦,我明白了,您一定是想組建一支更強大的樂隊,這是完全應該的,以您的威望,建一支四百人、不,五百人的樂隊,那才合適呢。我馬上就去……
齊緡王:不,我不喜歡合奏,我喜歡聽獨奏!
南郭:*吃驚的)啊!您,您,您喜歡 ……獨,獨奏?啊!獨奏好啊,獨奏清新、悅耳,獨奏最能體現我們齊國的和平、安寧,您真是圣明之君啊!我,我馬上就去叫人……
齊緡王:不必了,你不是竽隊第一高手嗎?你吹給我聽就可以了。
南郭:啊,我,我,我不行啊……
齊緡王:什么?你不行!你怎么了?啊!
南郭:(嚇的坐在地上)我,我,我……
齊緡王:你不是挺能吹的嗎?吹!
南郭:(哆哆嗦嗦的)我,我,我,吹……(抱起竽吹起來)(音樂起,堵塞物紛紛飛出落下)(眾人大笑)
齊王大怒:啊!你這是吹竽嗎?(眾人安靜)你這個不學無術的家伙,濫竽充數,欺騙先王,還敢邀功請賞,實在可惡! 來人哪,推出去,殺!
南郭:大王,您是圣明之君,明察秋毫,小人冤枉,小人冤枉!……
齊緡王:哼,你欺騙先王在前,戲弄本王在后,你還有什么冤枉的?來人,殺!
(面向大家):南郭不學無術,欺上瞞下,死有余辜,希望大家不要學他,我們要實事求是,齊心協力,把齊國的事情辦好!
(眾人齊)大王圣明!大王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