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小路》教案(精選3篇)
《冬天的小路》教案 篇1
(立體課程)
活動目標:
1. 認識雪天的特征。
2. 能根據不同動物的動作特點,理解推、鏟、扒、掃等動詞所表示的
不同動作。
3. 理解故事《冬天的小路》,懂得做好事利人利己。
活動準備:
課件《冬天的小路》。
活動過程:
一. 說一說:下雪
1. 播放課件【視頻欣賞】。
教師:你見過下雪嗎?下雪是什么樣子的?
2. 幼兒自由討論、回答。
3.小結:下雪以后,地上都是雪,很容易摔倒。所以,我們就要把地上的雪都掃干凈,才可以行走。
二. 學習故事《冬天的小路》
1. 幼兒欣賞課件【故事欣賞】。
2. 教師【提問】:故事里都有哪些小動物?他們為什么要掃雪?小動物們都是怎么掃雪的?(利用多
媒體材料進行回顧)
3.教師點擊【提問】中的四幅畫面,畫面分別放大,根據畫面引導幼兒學習"推"、"鏟"、"扒"、"掃"
等動詞。
4. 教師:小動物們掃完雪怎么樣了?如果你是他們,你愿意一起去掃雪嗎?為什么?5. 總結:小動物們一起
把雪掃干凈了,這樣,自己可以從小路上安全地走過去,而且其他的小動物也
都不會摔跤了。他們方便了自己,也為別人做了一件好事。這樣的事情,小朋友們也一定愿意做。
延伸活動
歌曲【掃雪】。
附錄
故事:冬天的小路
下雪啦,下雪啦。雪花飄呀飄,飄到大樹上,大樹好像穿上了羊皮襖,飄到屋頂上,屋頂好像蓋上了大
棉被。雪花落到小路上,小路不見了。
大肥豬一搖一晃過來了,"撲通"滑了一跤,急得嗷嗷叫;小鴨子搖搖擺擺走來了,"吱溜"滑了一跤,痛
得嘎嘎叫;小花狗蹦蹦跳跳的跑來了,"撲通"滑了一跤,抬起頭來汪汪叫;小松鼠在樹上,急得吱吱叫,"
糟糕,真糟糕。小路不見了,大家快來把雪掃。"
大肥豬用鼻子推呀推,小鴨子用嘴巴鏟呀鏟,小花狗用爪子扒呀扒,小松鼠用尾巴掃呀掃,不一會兒,
就把雪掃得干干凈凈。啊,小路出來了。
"嗯,嗯,累得我直喘氣。"大肥豬晃晃腦袋。
"嘎,嘎,我心里真高興。"小鴨子拍拍翅膀。
"汪,汪,誰也不會再摔跤。"小花狗又蹦又跳。
"我們一起跳個舞好不好?"小松鼠轉轉圈子。
太陽出來了,小路曬干了,他們手拉著手,高高興興地跳起舞來。
《冬天的小路》教案 篇2
尊敬的領導、老師大家好!
我今天執教的教育活動是幼兒園中班上學期教材主題六《快樂的冬天》里的一節語言活動:冬天的小路。天氣越來越冷了,寒冷的氣候給幼兒的生活帶來了很多的不便,同時冬季又是感冒多發的季節,那么增強幼兒的體質提高幼兒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尤為重要。冬天又是美麗的季節,冰雪會給幼兒帶來許多的新奇和驚喜。《冬天的小路》這個故事就是講述了小動物們不怕寒冷、團結合作、助人為樂的事情,故事情節生動有趣,教育意義深刻,幼兒在欣賞感受雪景美的同時,來體驗冬日里活動的樂趣。
一、《幼兒園教育指導剛要》指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就是要創設一個能使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大膽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根據教材的設計,這節活動的主要目標是語言領域,其次是社會領域,作為以語言領域為主的教學活動,主要的就是偏重于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來設計教學過程。因此本節活動確立的目標有三個:
1、了解雪的特點,感受雪景的美。
2、理解故事內容,能嘗試表演出動物的不同特點。
3、豐富并理解詞匯:推、鏟、扒、掃。
本節活動緊緊圍繞這三個目標,以“問題”為主線引導幼兒大膽設想、猜測,表達自己的想法,講述畫面內容,描述故事過程,從而發展他們的語言能力。
二、活動重點
讓幼兒理解小動物們團結合作、不怕寒冷,用自己獨特的方式來清掃小路的過程。
三、活動準備
是為活動目標服務的,為了能讓幼兒直觀的感受欣賞美麗的雪景,我特意為幼兒準備了《冬天的小路》課件,讓幼兒在欣賞的同時還能了解小動物們是怎樣掃雪的。依據故事角色的形象,我又準備了動物頭飾,在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后表演故事,鞏固故事情節,提高幼兒的言語表達能力。
四、活動過程
是實施教育目標的過程,這次活動我共設計了五個環節:
第一個環節是活動前談話導入,以請來了四個小動物為由出示課件,引導幼兒說說畫面上的小動物,然后請幼兒傾聽我講述故事。
第二個環節是出示課件第二幅畫面,引導幼兒觀察并講述畫面的內容,提問:
這里怎么樣了?什么時候會下雪?下雪了,周圍的樹林、房子變成什么樣了?地上是什么樣子的?然后小結一下冬天的特點,經過欣賞景物被雪覆蓋的情景后提出:小路為什么不見了。
第三個環節是出示第三幅畫面,這個環節是活動的重點。通過小動物們的形象特點和怎樣摔倒的過程來讓幼兒鞏固認識小動物們身體的不同特征,運用故事角色的對話提問:都是誰摔倒了?小松鼠是怎么說的?這個環節也是實現第二個目標的過程。
第四個環節是繼續出示第四幅畫面,讓幼兒了解小動物是怎么掃雪的,都用身體的那個部位,用什么方法掃的,并讓幼兒著重學學“推”、“鏟”、“扒”、“掃”等動作。這也是活動的重點,也是實現第三個目標的過程。在幼兒理解故事以后,我請幼兒給故事起一個合適的名字,引導幼兒說出《冬天的小路》借助幼兒給故事起名字的熱烈氣氛,再完整的講一遍故事,然后以提問的方式小結出:這么厚的雪一只小動物掃得快還是四只小動物掃得快?為什么?引導幼兒了解故事中小動物不怕寒冷,團結合作,助人為樂的精神,同時教育幼兒也要像小動物學習,堅持到幼兒園來上學。
第五個環節是表演故事。我想,如果時間允許的話,就請幼兒戴頭飾,采用分組表演的形式來鞏固本次活動的目標,然后帶幼兒出活動室結束活動。如果時間不允許,就把此環節放到活動延伸里去完成。
我的說課完畢,有不足的地方請領導老師批評指正。謝謝!
《冬天的小路》教案 篇3
下面是第一范文網小編為你帶來《冬天的小路》教案及反思,歡迎閱讀。
《冬天的小路》教案一、活動目標
感知冬天雪景的美妙,感受小動物熱心、聰明的美好心靈。
理解和學說動詞:"推、鏟、扒、掃等。"
二、重點與難點
感知小動物掃雪動態,形象化地理解不同動物的典型特征學說相關動詞。
三、材料及環境創設
1、課件
2、制作道具:豬鼻子,象鼻子,鴨嘴巴,松鼠尾巴,狐貍尾巴等。
四、設計思路
作品描寫了美妙的雪景和美好的心靈,巧妙地將動物各自的特征與動物掃雪的自動態融為一體,既能使兒童感受大自然的美景,又能認識動物的不同特征,更
能領略小動物們熱心、聰明的美好心靈。
第一,本設計首先以故事為藍本,觀察圖片,展開討論,對重點部分適當擴充內容以強化感知。
第二,結合小班認知特點,運用道具在活動中通過形象化的動作來體會動詞的含義如鏟、推、扒、掃等
第三,在理解大意的基礎上欣賞故事,提高幼兒對語言的感受能力。
五、活動流程
談話--游戲--欣賞--擴展
談話:
(1)觀看課件
教師提示:一天早上,小動物走出家門一看,都感到很奇怪,小路怎么沒有了?小路到哪兒去了?
(2)設問:小動物怎么啦?怎么會摔跤的?然后可插入孩子們和小動物對話。例如:"小豬快爬起來,不要哭"等。
(3)討論:他們是怎么掃雪的?然后學說動詞:鏟、推、扒、掃。
2、游戲
引導孩子學小動物掃雪。
可讓孩子自選道具,如豬鼻子,鴨嘴巴,松鼠尾巴,狗抓子,學著小動物掃雪,游戲結束后,說說怎么掃雪的。
《冬天的小路》反思此活動共設計了四個環節,第一環節是談話環節,這一環節使幼兒回顧了通天的基本特征以及雪的特征和雪的樣子。
第二環節是學習故事。通過問題“故事里都有哪些小動物?”“它們為什么掃雪?”“小動物都是怎么掃雪的?”等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在這一環節中,我引導幼兒通過對小動物的模仿,調動了幼兒學習的興趣,并逐漸在引導的過程中使幼兒明白小動物掃雪的原因:雪把小路蓋上了,小動物們看不到路了,它們走在雪路上,都被雪滑倒了。并且幼兒都能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講述被雪滑倒是件很危險的事,還產生了如果下雪了要主動去掃雪,不讓爺爺奶奶摔倒等關心、幫助他人的想法。
第三環節是學習動詞。在學習“推”、“鏟”、“扒”、“掃”等動詞時,我主要是讓幼兒按自己的理解進行肢體語言模仿的方式,在動靜結合的過程中孩子們學會了這四個動詞,同時也在模仿的過程中,使幼兒了解了小豬——鼻子、小鴨——嘴巴、小狗——爪子、小松鼠——尾巴的明顯特征。
最后環節是小結部分,主要是讓幼兒知道小動物們把雪掃干凈了,非常的高興,這不僅自己走在小路上安全了,方便了自己,同時也為別人做了一件好事。我發現這一環節應調整放在第二環節中,這樣可以幫助幼兒在理解故事的同時,也鼓勵、表揚了那些已經產生下雪主動掃雪幫助他人想法的幼兒,肯定他們這種想法是正確的,其效果會更好,而且對幼兒還有一種激勵的效果。
這一點是需要我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慢慢去體會,逐漸把握,也是經驗的逐漸積累,來提升教學的靈活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