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備考的審美積累
芻議——監利縣朱河鎮初級中學 李曉平
“文以載道”,文章為思想而寫。作文是智慧地表達自己思想審美情趣的產物,它與人的知情意行相統一!拔娜缙淙恕保瑢W生的道德修養、文化修養制約甚至決定著其作文的質量。《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語文課程,在培養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等方面發揮應有的作用!敝锌甲魑拿}自覺不自覺地充當檢查的角色。試看2004年荊州市中考作文題:
我們學過的許多課文都表達著、表現著作者對“美好”的“感受”。春的溫馨,夏的熱烈,秋的成熟,冬的純潔,白楊的力爭上游、紫藤的萬花燦爛、鶴群的飛渡壯舉、三峽的奇麗、石潭的清幽、西湖的朝煙夕嵐、滿井的山光水色、魯迅心中的藤野、冰心筆下的紙船、萊蒙托夫的孤帆、瑪麗•居里的信念、張曉風的敬畏生命、畢淑敏的提醒幸福、白求恩的高尚純粹、鄧嫁先的忠誠奉獻……這一切都融入了我們成長的歷程。
現在也讓我們來表達對“美好”的感受吧。請以“感受美好”為話題,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自選內容,自擬文題,寫一篇六、七百字的作文。
顯而易見,試題重在考察“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這一“課程標準”的實施效果。同時,也啟示全體語文教師和考生在作文備考中要重視教材,善于從教材大量的文質兼美的篇目中發掘、積累,提高思想修養、審美情趣的材料。
一、積累人物形象,透視人生真諦
初中階段正是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人生態度的形成階段。語文教材中眾多鮮明的典型的人物形象無一不閃爍著心靈美、性格美和言行美的奪目光彩,在他們身上體現著震撼人心的人格魅力,體現著對生活、對人生的正確認識和積極態度。為同學們提供了營養豐富的精神大餐。
《散步》里的三代人相親相愛,人到中年,自覺地贍老養幼作為應肩負的歷史責任。《背影》中的父親雖境況窘迫,仍故作輕松,拳拳愛心,催人淚下!督瘘S的大斗笠》,雨密情濃,姐弟倆歡樂的笑聲,純真甜美。親情給我們生活的信心,親情給我們生活的快樂,親情給我們生活的關愛。
小說《最后一課》寫韓麥爾先生給學生上最后一堂法語課,散文《藤野先生》寫作者的“棄醫從文”,通訊《誰是最可愛的人》志愿軍戰士崇高精神。無一不詮釋了那些把自己的命運同祖國的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的英雄人物的愛國主義真情。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周敦頤,“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戌輪臺”的陸游,“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钡睦畎。他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光照古今。
親情、友情、愛情、鄉情,愛國主義、英雄主義,幸福觀、價值觀,其善美丑,人生真諦無一不在。教材中栩栩如生,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上得到演繹。在中考備考中有目地的指導學生將這些熟悉的形象歸類、積累,對考生樹立高尚思想道德,提升作文立意可算是一條終南捷徑。
二、積累自然小景,提高審美情趣
俗話說: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美的山水,令人流連忘返;美的音樂,使人如醉如癡。同樣,生動的景物描寫,特別是美的境界往往一下就能迸發學生的美感。積累教材中寫景篇段,不僅是培養其審美情趣,也是提高其駕馭語言文字,寫作技巧的一種重要手段。
散文《春》可謂寫自然景物的經典。朱自清先生簡直把春寫活寫透寫神了!繪春的五幅圖畫,一畫一景一物,勾連映襯,烘托渲染,綠草茵茵,細雨綿綿,山花競放,蝶蝶鬧春。那清亮溫馨的景色,那和平安靜的氛圍,描繪得傳神入化,使人如臨其境,美不勝收。
《海濱仲夏夜》,“在這優美的夜雨中……談話中也充滿了愉快歡樂的笑聲!边@一部分描寫了霞光、大海、星斗、燈光交織的絢麗多彩的夜色,多角度結合,抒發對大海喜愛,對幸福生活著的勞動人民的熱愛之情。
你看:“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紫紅的桑椹”,“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山舞銀蛇,原馳蠟象”,“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蹦懵牐坝万仍谶@里低唱,蟋蟀在這里彈琴”,“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大自然絢麗多彩的世界,為我們提供了無限美的源泉,一篇篇佳作給我們展示了一幅幅瑰麗的自然美景畫卷。充分利用這些內容,引導學生認識感悟美,陶冶美好的情趣,不僅激發學生的熱愛祖國河山的真摯感情,同時,也為學生積貯了許多備考素材。
三、積累精詞雅句,學會語言修辭
文學作品是用語言來再現藝術形象的,它通過生動的語言激發讀者的想象思維,從而獲得愉悅的審美感受。文章精當的遣詞造句,恰切的修辭手法,生動地表達出作者意圖。中考備考,積累教材中精詞雅句,學習語言修辭,對學生作文準確、生動地表達思想感情十分重要。
《紫藤蘿瀑布》是一篇充滿詩意、語言生動、意象美好、思想雋永的好文章。你看那開花的紫藤蘿,“像一條瀑布從空中垂下,觀其發端,也不見其終極,它泛著銀光,響著歡笑,吐著芬,濺著水花,不停地生長著,流動著……”這是開花的紫藤蘿在整體上給作者的美感。從一朵朵小花去看,就又有所不同。你看,那“張滿了帆”的紫藤蘿,“帆”是小小的,“船”是尖尖的!胺鄙蠝\下深,過渡柔和!按摗辟A滿瓊漿,聞之醉人。作者訴諸視覺、聽覺和臭覺成功的描寫,為讀者展示了一個個壯美優、美相結合的有豐厚底蘊的紫藤蘿之“象”。
《濟南的冬天》一文里,不乏修辭絕好的佳句。“……給小山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叫你希望看見一點美的山的肌膚”,“就憑著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那里照個影呢?”景物本來沒有生命,沒有感情的,可是語言大師老舍用擬人的手法,拿它當人寫,從而把濟南的冬天摹狀得秀美動人。
“問渠哪得清如汗,為有源頭活水來!闭Z言課本是一個重要的積累資源。那些文質兼美的文章,有的文辭華美,有的意蘊深刻,在中考作文備考中充分開發利用這些寶貴的資源,指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多背誦名家名篇,摘抄經典名句,從而積累語言,領悟真諦,提高審美情趣,在寫作時達到運用自如,實現從“厚積”到“薄發”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