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扮靚我們的作文
中考中,數以萬計的考生同時面對同一作文題,在選材、立意上難免有“撞車”現象。倘若我們能在作文形式上開動腦筋,讓自己的作文形式給閱卷老師耳目一新的感覺,那我們的作文就可能脫穎而出,大放異彩。
那么,我們的作文形式可作哪些創新呢?
㈠ 分列標題式。如,2002年四川省廣安市一考生在《母親陪我長大》一文中,選擇了“童年鍛煉”、“戀愛風波”、“考前放松”充滿生活氣息的情節,讓我們看到“母親”對子女的信賴和良好的家教方法。小作者在行文中,以“鍛煉”、“信賴”、“減壓”三個小標題展開文章,不但在形式上有所創新,而且條理清晰地把主要內容顯示出來了,能達到吸引讀者的目的。評分時,這樣的文章往往比同類文章高3~4分。
㈡ 附加題記式。就是在正文前先援引他人或自撰幾句蘊涵哲理的話,或展示主體內容,或提示作品內涵,或闡述寫作緣由,讓閱卷老師從中透視到作品的亮點,觸摸到情感的脈搏,從而激起他們的興趣。如,2003年江蘇省淮安市一考生在《“鼓勵”自傳》一文中精選了一中一外兩個典型事例闡述了鼓勵的作用。小作者在正文前加了這樣的一段話:
鼓勵,是學海中劈波斬浪的槳,總在洶涌波濤中給予你無窮力量;鼓勵,是人生中相互依持的拐杖,總在低谷中增強你的自信!
——題記
開頭的“題記”提綱挈領,點明中心,再加上兩個代表性的事例,以及揮灑自如的語言,這篇文章得到了59+2分的高分。
正文前的“題記”也可換為“前記”。或在正文后添加“后記”可起同樣的作用。
㈢ 文學劇本式。將作文寫成劇本,不失為一種結構文章的好形式。2002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要求以“善良”為話題寫一篇文章。其中一考生采用獨幕話劇的形式,通過四個具體場景的描述:善良巧遇金錢——善良巧遇地位——善良巧遇權利——善良巧遇時光老人,深刻地揭示了“人們需要善良,善良是人世間最寶貴的東西”這一主題。不僅立意深遠,而且構思獨特,令人拍案叫絕。
㈣ 鏡頭組合式。蒙太奇是法語建筑上的術語,意思是裝配、構成。把它借用到電影電視上,就是把不同的鏡頭,按照一定的順序有機地組接在一起。中考作文也可借用蒙太奇的手法,通過鏡頭組合、畫面切換的形式來展示豐富的內涵。如,以“生命”為話題,寫一篇文章。其中一學生采用了這一方法,他將“解剖青蛙”,“酸、堿、鹽實驗”,“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三個鏡頭組合到一起,闡述了從生物、化學、物理實驗中獲得的生命的感悟。
鏡頭組合式作文,可以減少不必要的過渡語;有利于集中筆墨,敘述事件,刻畫人物,從而使文章主題集中,節奏明快。
㈤ 段落排比式。一篇文章中有三個以上的段落形成排比,排比段之間是并列關系或者是遞進關系。這樣的文章氣勢磅礴,有利于抒發強烈的感情。如,2002年江蘇省淮安市一考生在《生活好比一杯……》一文中,以“生活的杯中總是裝著辛勤的汗水”、“生活的杯中總是裝著晶瑩的淚滴”、“生活的杯中總是飄散出濃濃的奶香”各為第一句,構思了三個排比段,多角度落筆,抒發了對生活的熱愛和贊美之情。該文獲得38分(總分40分)。
㈥ 應用文體式。中考作文若能巧妙借用日記、書信、倡議書、合同等應用文體,往往能收到出奇制勝的效果。如,2002年湖北省襄樊市一考生在以“信任”為話題的作文中,采用了日記體的形式,通過母親和女兒的幾篇日記,展示了事情發展的全過程,表現了“信任在長輩和小輩之間的重要性”這一主題。該文獲得了滿分的好成績。
㈦ 解答題目式。就像做某種學科題目的行文結構。可以如語文政治學科的問答式,可以如代數學科的求解式,可以如幾何學科的證明式,等等。如,一考生在以“少年愁”為題一文中,通過自己在假期中的幾道耐人尋味題目的講解,展露了當代少年在應試教育下的無奈。現出示一題:
已知:數學試卷3張,語文試卷2張,化學試卷4張,政治試卷1張要背誦。
求:能否在“眼皮打架”之前做完。
解:不能。
設做完一張數學試卷需要1小時,一張語文試卷1小時,一張化學試卷1小時,一張政治試卷的背誦需2小時,則h總=1小時/張×(3張+2張+4張)+2小時=11小時,一天24小時-睡眠時間-吃、喝、拉、撒所耗時……唉,所剩無幾!還有……還有中考復習……哇!我好困!
批閱:你這樣叫苦怎行?沒有幾天就中考了,再熬一熬吧!
批閱者:媽媽。
答:媽媽說得對。我該努力復習,準備迎考。繼續復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