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總復習的幾點思考
2005年荊州地區中考作文復習思考一、對余映潮先生作文理念的思考
余映潮先生作為一名學者,全國語文特級教師,為荊州中考出語文試題近二十年,早已有了自己的風格與理念。2005年的中考即將來臨,3月11日,余先生在“市初中語文第九屆研究會”上對今年的中考作文作了重要的指導講話。讓我們對中考的作文復習與指導有了一個明確的方向。
1、今年的中考作文題型:
依照以往中考作文反饋的情況,余老師確定今年的中考作文題型是:(1),話題作文;(2),半命題作文。
余老師認為,話題作文雖是當今的一種熱門題型,但通過2004年本地區中考歷年來唯一一次話題作文的考試情況來看,不容樂觀。話題作文對于初中生來說,一是太泛,學生不容易把握,二也是因為太泛,考生很容易抄或者套。而半命作文既有命題作文的范,又有話題作文的活,所以余老師更偏向于半命題作文。
2、余老師對2004年中考作文的評價
2004年的中考作文,余老師的評價是不容樂觀。提出了兩點,歸納出八大硬傷。
兩點:(1)、優秀作文不多。(2)、作文的思路窄、不清晰。
八大硬傷:(1)、套。(2)、假。(3)、舊。(4)、泛。(5)、盲。(6)、怪。(7)、傻。(8)、抄。
套,是指內容或者是結構上套用已有的模式;假,是指編造的事件假,表達的感情假;舊,是指選擇的材料舊;泛,是指表達指向不明確,不集中,也是立意不明確,寫作很隨意;盲,是指寫作很盲目,沒有確立一個中心,也就是沒有立意;怪,是指主觀上想出奇制勝,而客觀上卻形成了不倫不類;傻,是指在選材布局和語言表達上犯了一些低級的錯誤;抄,當然就是指照抄一些刊物或優秀作文上的現成作品。
3、余老師的作文理念
從這么多年來余老師講課,作文指導,以及中考作文的出題走向來看,余老師的作文理念可以用四個字來概括:規范美文。
(1)規范。這里的規范并不是說有一種條條框框加以限定,并不是所謂的“八股文”,而是說你所寫出來的作文,從結構布局上看給人的感覺應該是均衡的、完整的、合理的,從語言表達上看應該是可以讓人領會的、讓人接受的,從主題思想上看應該是一種善意的、美好的、積極向上的。總之,你的作文無論怎樣的出奇靈活,都應該給人一種整體上的完整,閱讀上的美感。
(2)美文。這應該是從結構、語言、感情、思想等方面來說的。
結構美,是指在布局上出奇制勝,多用一些手法,比如對比、呼應、卒章顯志、小標題、題記、日記體等等。這些東西只要運用得當,會令人耳目一新,收到奇效。
語言美,是指語言的表達上要生動形象,最好是要有一點文學性。這樣的文章更具有表現力和感染力。這就需要我們在文章語言中多用一些修辭手法,多用一些雅詞,盡量用文學的語言來表達。
情感美,是指文章所表達的感情要真實,有恰當。這樣才能打動人、才能感動人,這樣的文章才能給人一種感情上的美感。
思想美,是指文章所表現的作者情感傾向應該是美好的。也就是要贊頌真、善、美,抨擊假、丑、惡,積極向上。這才是我們人類所共同追求的方向。
4、荊州地區歷年來中考資料上的作文訓練方式
2003年的中考指導上的作文訓練是分“個人成長類”、“親情友情類”、“社會生活類”、“吟詠暢想類”,四大類進行指導訓練的。可是,當落實到實際的訓練時,這些類只不過是一些概念性的東西,最后的實際指導也就是“題目與要求”、“寫作指導”兩大塊。學生真正受到的訓練也就是“對文題的認識”和對該文題下的作文的“寫作思路”。
2004年的中考指導上的作文訓練換了一種提法,提出了“規范、有序、緊湊、集中、新鮮、生動、細膩、靈活、深刻、創新”。這些概念的確細致了許多,也具體了許多,可是這些東西都是從整篇作文上來說的,很適合于那些作文能力相對較強,語言能力很強的學校或學生,而這樣的學校和學生畢竟很少,所以用起來也是很難推廣。并且,最后的訓練落實也只是“文題”、“寫作提示”,有的也就只是一個文題而已。
今年的中考指導上的作文訓練干脆就換成了“作文構思指導”,雖然缺乏新鮮,卻也是實在。于是,也就實實在在地做成了“文題設計”、“文題分析”、“構思指導”三大塊。
從2003、2004、2005這三年的荊州地區中考資料上的作文訓練題型設置中,我們不難看出其核心就是:(1)文題設置。(2)文題分析。(3)寫作思路。
對于一個達到了新課標要求的或者說是從小學到初中都是經過正規系統的規范的訓練了的初三學生來說,這的確是夠了。因為這樣的一分析,學生對本文題下的選材、布局、剪裁、立意等都有了一個較為清晰的把握,并且還可以向深處挖掘一些東西。可是,對于我們這種農村中學的學生來說,這卻是空中樓閣。原因很簡單,我們的學生你就是把思路全部給了他們,他們也無法用語言來表達。沒有語言,無源之水。并且,本校的很多學生,對文章的選材、布局、剪裁、立意等一般性的作文技法都不甚了了。
二、現狀與復習思考
1、現狀
對于一 就農村中學來說,初中學生的作文能力的確不敢樂觀。當然,現在語文教育中的作文本來就是一個難點,也是公認的少慢差費之一,一個農村中學也就可想而知了。
以本校 就本班而言,能夠用比較準確而有條理地用語言表達一個明確的中心的學生的確太少了,一個八十人的班,也就三五個人,實在是少都可憐。更不要說其它的文章技法的運用了。另一個現狀就是我們作為老師的沒有什么訓練作文的思路。當然,全國都沒有一個好的作文訓練思路,也正因為此,我們有好多的老師也就干脆不思考作文訓練的思路了。很多老師的訓練思路就是讓學生寫,寫了一篇又一篇,然后在班上念幾篇優秀作文,而這樣的作法對學生的啟發并不大,因為這種作法太粗,學生很難落實使自己增強能力。最多也就訓練成眼高手低者。
2、復習建議
(1)要有思路、有方法。
現狀不容樂觀,但,訓練我們還得做,而且還應想出更有力的措施、更科學的方法,也許沒有多大的用,但一定比沒有措施與方法好得多。
本人思考對于農村中學的學生是否可以按下面的專題思路訓練復習:
A、選好材。B、立好意。C、擬好題。D、布好局。E、敘好言。再在此基礎上可以訓練學生用一點表現手法。這些東西應該說在初一初二就應該訓練,具備,再拿到初三來訓練是否淺薄,可是,我們的學生的確差這些東西。
另外,我們知道,現在的潮流是創新,對于作文也是全方位的創新,可是,本人認為,農村中學學生的基本作文能力都不敢說強,還要去寫什么劇本、童話等等之類,那是那么好寫的嗎?先還是多訓練一些基本的作文能力,才是實際。
(2)從大處著眼,從小處著手。
作文訓練著眼于基本的技法,但,訓練要具體,要有操作性。
例如訓練“選好材”,本人先為學生歸納出選好材的五點:即“抓住感情的觸發點”、“抓住事理的感悟點”、“抓住生活的興趣點”、“向歷史、文學作品中挖掘”、“關注時事、社會熱點”。讓學生對選材有一個方向性的認識,然后再在每點中舉出我們初中課本中的例文,如“抓住感情的觸發點”選《荔枝蜜》,“抓住事理的感悟點”選《敬畏生命》等,這樣就讓學生有了一個具體的認識,最后出一些作文題訓練選材,再互評。(見《中考作文之 選好材》)
(3)加強語言訓練
語言的訓練首先是準確與條理,這樣才能保證清楚敘述。然后才是語言的生動,具有相當的表現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