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教學中努力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筆者認為,“說”是語文最基本的實踐,“說寫結合”是語文最基本的綜合。建構“先說后寫”的習作模式,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讓作文更輕松。
一、說選材,打開思路。
學生習作最大的困難是不知寫什么,因此,激發學生的寫作欲望,開啟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有話可說是習作教學的關鍵。人總是先學會說再學會寫的,習作教學中,教師遵循這一規律,讓學生從說到寫,打開思路,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小學習作的難點之一——寫讀后感。教師不加引導,許多學生就容易寫成“讀后抄”。讓學生先說后寫,這一現象就能得到明顯改觀。例如學生讀了“我的戰友邱少云”一文后,筆者讓學生在四人小組里談自己的體會,再讓各組代表到班上說。有的學生說被邱少云嚴守紀律的精神所感動,聯想到自己紀律性不強影響了學習實在不應該;有的學生說被邱少云堅強的意志所感動,聯想到自己的脆弱而慚愧;有的學生說被邱少云勇于獻身的精神所感動,聯想到自己的自私自利而羞愧……大家交流之后再不覺得無話可說了,而是覺得心中有很多話要說,不吐不快。
二、說構思,學會寫法。
學生有話可說,還要讓他們有話能說。解決學生心中有話說不出來的問題,教師要適當引導,讓學生互相說自己是如何構思的,在交流中學會寫法。
1.說題目,比新穎。為了寫好文章,我們必須給文章擬定一個好題目。題目是文章的眼睛。大家比一比,看誰擬定的題目新穎?說說你為什么擬這個題目?引導學生多角度命題,給學生充分的習作自由,拓展習作的空間,減少習作的束縛。
2.說開頭,做到吸引人。萬事開頭難,有好的開頭就成功了一半。怎樣寫好文章的開頭呢?讓學生結合電影、電視說,結合自己的習作說。什么樣的開頭別人才想看呢?引導學生懂得習作開頭要略寫,寫出簡潔、有吸引力的開頭。
3.說中間,學會寫具體。文章的中間是習作中最重要的部分。怎樣寫好中間呢?讓學生結合平時的習作體會說。讓學生各抒己見,弄明白如何寫具體、清楚。引導學生通過交流總結出,要抓住事情的經過寫,抓住細節寫,抓住人物的外貌、神態、語言、動作、心理活動寫,等等。
4.說結尾,讓人回味。有好的開頭和中間,還要有好的結尾,才算是一篇比較完美的好文章。怎樣寫好文章的結尾呢?讓學生暢所欲言,學會結尾要略寫,可以照應開頭,給人啟發、思考,讓人回味無窮。
三、說后起草,自我消化。
學生懂得了寫什么、如何寫,教師可以讓各組派代表到班上說。比一比,看誰說得具體,看誰說得詳略得當。讓每個人都有機會說,有時間說好。
說后起草習作,怎么說就怎么寫,邊寫邊自我消化。如寫一件事情,說的時候可能用口頭語言較多,寫的時候就要把它變成書面語言;有的也可能說得還不夠清楚、明白,老師和同學提出了意見或建議,可以有選擇地接受;說的時候還可能比較注意事情的全過程,用概括語言多,細節注意不夠,寫的時候就要突出細節描寫,給讀者身臨其境的感覺;還可以改變說時單一原因和結果去寫,寫出自己的特色和個性。總之,由說到起草,是一個去粗求精的過程,把有用的留下,把沒有用或不夠恰當的去掉,其實是一個選擇、組織材料的過程。
四、說修改,學會表達。
一篇好的習作離不開反復的修改,學生寫好草稿后,讓他們自己讀自己的習作,認真進行修改。
學生修改好習作后,讓他們先在四人小組里說自己原來是怎樣寫的,是怎樣修改的,為什么要這樣修改。其他學生聽后提出問題,提出不同的修改意見。接著,學生間互相進行修改。之后,各組派代表到班上說進行了哪些修改,為什么這樣修改。大家聽后,有什么問題就提出來,說的學生先回答,回答不滿意,其他學生補充。也可以提出不同的修改意見,大家討論意見是否合理。充分交流后,學生再次結合同學提出的修改意見認真修改習作。學生修改好習作后,認真謄寫。
實踐證明,讓學生先說后寫,能激發學生習作興趣,有效降低習作難度,讓學生輕松地作文,愛寫作文,更快地學好作文,寫好作文。筆者現在任教的班級,所有學生作文水平都在原來的基礎上有了較大的提高,有50多人次參加全國各級各類作文比賽獲獎,有40多人次在全國各級報刊上發表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