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手阻止核爆炸的人
自從美國在日本廣島、長崎投下“小男孩”、“胖子”兩顆原子
彈之后,人們都為爆炸后的核威力而恐懼。在這次原子彈襲擊中,有
數十萬人喪生,兩座大城市瞬間變成焦土。對這樣一個神秘可怕的怪
物,歷史上卻曾有人把行將爆炸的原子彈掰開過。這聽起來也許十分
荒唐,但確有其事。這位“超人”就是加拿大科學家斯羅達博士。事
情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當時德國人在歐洲用閃電戰吞并了大
半個歐洲,每天都有數以萬計人被屠殺。日本人在亞洲稱霸,侵略中
國和東南亞,還偷襲了美國珍珠港。面對這兩個瘋狂的強盜,各國都
想研制一種新武器來對付他們。
加拿大的科學家也不例外。有一天,著名的核物理學家斯羅達博
士正在實驗室里主持著原子彈引爆臨界試驗工作。他周圍有許多科學
家,也在全神貫注地進行著這項實驗。
臨界狀態是原子彈引爆的關鍵。原子彈平時保存需要安全,用時
要在規定時間內爆炸。核裝料裝置平時要保持亞臨界狀態,以確保安
全;而在爆炸時,又必須使核裝料迅速達到高超臨界狀態,以實現鏈
式裂變反應。科學家還發現,要從亞臨界到高超臨界狀態的轉變,可
以采用兩種方法,一是積木式的拼湊法,比如說把核爆炸裝料分成兩
塊,每塊都小于臨界質量,但如果合起來卻大于臨界質量,平時兩塊
分開放著,每塊都處于亞臨界狀態,不能發生鏈式反應,如果將它們
迅速地合起來,就組成了一塊超高質量的核裝藥,便立即發生裂變。
第二種方法叫壓緊法,利用普通炸彈的爆炸力量把分散的和濃縮鈾積
壓到一塊,使它超過臨界溫度而爆炸。斯羅達博士的試驗,就是在探
索和解決這種引爆的難題。
那天,斯羅達正與同事們研究兩塊被放在軌道上的濃縮鈾對合的
臨界質量。就在這時,一場意外的事故發生了。撥動鈾塊的螺絲刀突
然滑落,兩塊鈾在軌道上相向滑動,就在兩塊鈾即將滑到一起的關鍵
時刻,斯羅達奮不顧身地用雙手把它們阻隔開了。
這鈾就是原子彈的核,只要合到一起,瞬間就會超過臨界狀態而
發生裂變爆炸,斯羅達將鈾分開,避免了一起極其可怕的核爆炸,不
但實驗室的精密儀器設備安然無恙,而且他的助手和同事們都得救了。
可是鈾是一種強放射性物質,斯羅達這位優秀的科學家為了避免
這場核爆炸的災難,受到高劑量的致命輻射,出事之后的第九天,他
就離開了人世。加拿大政府和人民為了表彰這位優秀科學家對人類所
做的貢獻,把他譽為“用雙手掰開原子彈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