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在原地等你
他幾乎不敢相信,人人都說孩子是母親的心頭肉,而妻子怎能這么快地放棄她的心頭肉?
德德不是偉偉
兩年后,他租下了水果攤后面的那間店鋪做雜貨店,而外面的水果攤依舊在。他知道,兒子一定不會忘記水果攤,只要水果攤在,他就能迅速地找到自己的家。
希望,每一天都落空了。
妻子又懷上孩子。他心中的感覺很奇妙,有欣喜,有盼望,但更多的居然是排斥。他看著歡天喜地幸福極了的妻子,本能地覺得,小寶寶一旦降生,妻子就會完全地忘記牛偉了。他覺得妻肚子里的孩子,是他與妻聯合起來對牛偉的背叛。
孩子生出來的時候,他終于憤怒了:他居然長得與牛偉那么像,男孩,微黃而柔軟的頭發,小小黑亮的眼神。這是孩子丟了后他第一次掉淚。
但醒過神來,他依然去醫院照顧妻子,只是不抱新生兒。妻子讓他給新生兒取名,他取了一個“德”。“得”字的音。尋得,找到。
是他內心對偉偉的承諾。
德德一天天長大了,越來越像偉偉。他對德德是父親的嚴肅,不太親近,偶爾間觸著他柔軟的頭發,心神便會飄到遙遠的地方,偉偉現在長成什么樣子了?他是在受苦還是過得幸福?他忘記了自己、忘記了這個城市嗎?
妻子不滿意他對德德的疏遠,這成為他們之間再次的爭吵點。妻子問他為什么不喜歡德德,他卻大聲地喝罵妻子是個沒良心的女人,就想再生一個德德,然后就可以放棄偉偉!妻子的臉色煞白,抱起兩歲的德德就回了娘家。
他一直在歲月的荒原里東奔西突,一直希望除了自己外,還有一個人也在等待著偉偉。然而妻是真的不想提起偉偉了,她只想忘記傷痛,安安靜靜地過日子。德德4歲的時候,妻恨恨地與他離了婚。他將家中的舊房子留給了妻與德德。而他自己經營著雜貨店。
每個人都默許了那個水果攤的存在
2004年,長興路所在的區域改建。離婚后的幾年間,世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有了互聯網,互聯網上不斷有尋找孩子的求助帖,手機也開始普及。
他學會了上網,學會了發帖,當一字一句地敲出那個帖子時,他忍不住淚如雨下,這是第一次,他向人傾訴他的遭遇,傾訴他對偉偉的思念。
帖子發出去,他得到了許多人的關注,也得到了一些似是而非的信息。而這些信息,讓他再次回到了當初尋找偉偉的日子。經常有一通電話打來,也許是在同一個城市,也許是在幾千里之外的南方,但他都毫不猶豫地奔去,結果卻一次又一次地失望。
長興路改建的時間是一年,開始的幾天,他每天看著長興路的舊建筑以摧枯拉朽的方式灰飛煙滅時,不由得心急如焚:如果偉偉回來了,他還認識這里嗎?
他做了一個被人嘲笑的舉動,他在新建筑工地上,再次搭了一個水果攤。老鄰居們都笑話他,說他想賺錢想瘋了。
他在自己發的帖子里寫道:偉偉,爸爸擔心你認不出家,所以在正在建設的長興路北端擺了一個水果攤。如果你一回來,就會認出,那是你5歲時每天都跑來跑去玩耍的水果攤,而水果攤上的那個男人,就是你的父親。
他的故事引起了無數人的關注,每天上網,都有熟悉的人紛紛向他打招呼。而本市的一些網友,則紛紛繞路去長興路北端那地兒買他的水果。
他沒有再婚,網絡成了他的慰藉。有同情理解他的人,有尊敬他的人,有分享他心情的人,有無數人在關心著、惦記著偉偉。這就是他想要的。
改建后的長興路成了高層的住宅區,第一層是商鋪。他得到這一消息到房地產公司要買下自己當初租的那間鋪面時,卻被房產公司告知,鋪面已經被某個大老板全部買走了,他只能租。
再回來返租鋪子的老鄰居看不下去了,偷偷地告訴了老板關于偉偉的故事。老板無比動容,破例將那間鋪面以原價賣給了他,以便他在有生之年一直等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