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本創業成功勵志故事
由于成本少、風險小、市場進入門檻低,小本創業是創業的首選模式。以下是第一范文網小編分享給大家的關于小本創業成功勵志故事,希望大家喜歡!
小本創業成功勵志故事篇1:
——最牛包子鋪:一年賣出3個億
正如每一個行業都會有顛覆者一樣,一個行業的歷史遺留問題,往往成為挑戰者獲取金磚的跳板。甘其食就是這樣一家包子店,通過自身的模式、品控和品牌建設最終成為餐飲連鎖領域里的一匹黑馬。
甘其食的包子革命
包子業的歷史很長,存在了幾千年了,市場很大。中國從南到北都吃包子,在地方上口味有差別,但是很多包子是具有廣譜性的。很多消費品行業的產品往往火過一陣就消失了。不過包子很難出現這種問題。
面對包子行業蘊藏著的巨大機遇,甘其食又做了什么呢?
總的來講,甘其食做了四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打造一個在包子行業里的全新商業模式。這個商業模式即能體現連鎖的快速擴張滿足效率和標準化的需要,又能符合包子行業的特點保持在C端的靈活及時,發揮零售業服務優勢。
甘其食模式:肯德基+海底撈
1、設立中央廚房和配送隊,采購、生產和配送全部連鎖店所需要的餡料。職能單位:中央工坊和運輸隊;
2、設立統一營銷服務中心,公布每天的量產產品。職能單位:各門店,微博、微信和官網;
3、設立標準化的各個連鎖直營店,規范服務流程,產品終端形態。職能單位:廚房、包子零售店。
甘其食的模式最大的特點就是吸收了肯德基等西式快餐連鎖的對食材的強控制,保證了自己對各個銷售網點的供應鏈控制,從而實現成本控制與品控。但是與肯德基革掉了傳統連鎖店中廚師的命不同,甘其食在C端保留了“手藝人”隊伍,讓這些員工現包現賣,這樣雖然效率不如美式西餐高,但是能夠把包子這種發酵食物的優點發揮出來。
第二件事,定位。甘其食結合整個杭州的飲食文化,主流客戶的需求,制定了品牌建設策略。為了建設好品牌,他們選擇專注于包子。甘其食只做包子,而且未來也不會擴展到其他品類,充分做到將品牌聚焦。甘其食最早有10幾種包子的品種,最后減少到5明星產品+1新品的模式,就是最好的聚焦體現。這種聚焦配合好的差異化市場策略就煥發出驚人的效果。
首先,讓用戶對甘其食有最基本的品牌認知。包括包子的大小和口味。為此,童啟華做了這樣一些事。
狠抓體驗與品質。什么是品質?給用戶的價值就是品質,有了品質才有了和用戶談品牌的基礎。那么用戶需要什么價值呢?
差異化——美味可靠不斷迭代的食物。為了做到這一點,甘其食不亞于一家互聯網公司。甘其食團隊為了研發出適合主流客戶口味的包子,研發第一款包子就花掉了近2噸優質豬肉。這種瘋狂的試驗還在繼續,因為甘其食除了6款常規品種、2款飲品外,甘其食每月還要推出1款新品。
差異化——我的包子是設計師設計的。童啟華很早就給自己的包子做了VI設計,讓包子在外形上呈現出優美的規則曲線感。考慮到包子是發面類食品的特點,甘其食堅持以直營門店的渠道,做到現蒸現賣,直接在經營模式上和速凍食品、非發面食品區別開。
差異化——食材品質和制作流程不一樣
差異化——快捷的購物體驗,甘其食為了做到這一點,在每個門店都做了服務規則的設計,做到了一個客戶12秒的原則,任何交易都要在12秒內完成。消費者心理學認為人群的聚集促成購買,因為人們用雙腿為暢銷品站臺。因此,很多人排隊只會增加銷量,但是因為一些商家雖然生意很好,但是無奈交易速度太慢,客戶體驗太差。甘其食就沒有這個問題。
另外在選址上也很有一套的童啟華則有意識的追求人流量。
童啟華認為他選址沒有別的技巧,就是一個詞”便捷”。哪些地方會符合呢?公交車站、學校、商貿中心等等,它們也會需要甘其食包子這樣便捷的消費品。而天圖資本合伙人張海燕則道出了甘其食選擇上述地點的另外原因,這或許是另外一個甘其食秘訣“甘其食選擇的地段往往是城市的優質商業地段,收益高,容易幫助甘其食快速實現資金回籠。
第三件事,擴張。甘其食采取科學合理地直營連鎖擴張策略。甘其食的市場擴張都是建立在數據和經驗的基礎上。
甘其食團隊一直在做市場調研的工作。甘其食的市場拓展人員會到各個門店,去對顧客群體等數據做一些調研,這些調研數據將會成為甘其食開設新店的參考。這些數據包括:臨近居民客戶群體和其他群體的比例;年齡;在15分鐘之內的步行距離,會有多少人能夠過來購買包子。有了這些數據,甘其食到一個新的地方就會先做一個判斷,這個地方有多少居民,年齡在20-40歲的人群(甘其食的主要客戶人群)有多少,步行的購買時間等等,如果調研結果的數據足夠誘人,那么,甘其食開店就沒有問題。
另外,擴張的過程依靠直營,拒絕加盟。加盟連鎖有加盟連鎖的好處,然而很多對品牌極度敏感的企業家都加盟連鎖都抱有警惕的態度,中國很多的餐飲品牌都是死在連鎖手上。童啟華曾說過,自己之所以現在不接受加盟,愿意犧牲擴張和增長速度的原因是因為發現加盟模式和直營模式是兩套邏輯。加盟模式更強調如何服務好加盟商的利益,而直營更側重如何給客戶創造價值。
童啟華一方面依靠直營不斷擴張企業規模。另一方面加大了人才梯隊的建設速度。普通員工上崗前要接受3個禮拜的上崗培訓。而管理者上崗的時間則更長。
第四件事,讓行業被人尊敬。正如前文所言,餐飲行業的形象不好,工作人員居然不會去愛自己的工作,沒有職業精神,不熱愛自己的工作。而童啟華要改變這種情況。
通過改善工作人員福利和工作生活環境,提升服務體驗。餐飲行業員工流失率高是個不爭的事實,而這對于一家高速成長的公司來說是不可接受的。而留人靠薪酬,甘其食不僅工資比行業平均收入高,同時還提供了一系列的員工福利。因此,他規定每個門店都有距離門店15分鐘步行時間內的公寓住宿條件,床一定要結實,專門定制,不能因為上鋪翻個身,就把員工吵醒。同時,員工有權向公司提出更換公寓的要求,公司一定幫員工找到合適的住處為止。還為員工配備了燒飯阿姨,負責工作服的清洗,宿舍環境的衛生等。讓他們過得和正常的杭州市民沒什么區別。
童啟華認為”我們需要的是尊重:尊重這個行業,也尊重我們的員工,讓我們的員工也尊重我們的顧客,同時,也尊重這個行業。有了這些,我們自然能坦然的面對員工流失。”
童啟華確實在改變整個行業在中國的形象,20xx年時整個杭州包子產業的規模才6000萬元人民幣,而今天僅甘其食一年的營業額就已經3個億。行業與需求一同崛起,賣包子成了小朝陽產業,一個越來越被尊重的產業。
后記:小本創業,餐飲行業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其中面食創業更佳,面食創業上手快、成本低、回報高。了解正確的經營技巧,下一個創造奇跡的就是你。
小本創業成功勵志故事篇2:
戴一副黑框小眼鏡,平頭,皮膚很白,微微有點胖,說起話來慢條斯理。這跟記者想象的太不一樣了!我認為,這個大二開策劃公司,大四成立自己品牌服裝公司的人,說話總應該比凡人快一拍。
高二同學的“男模”
吳立杰,20xx年大學畢業,出生在溫州泰順山區。家到城里隔著好多座山,那條懸崖邊的險路外埠司機根本不敢開,去那個小山村,只能老遠下車,等本地司機來接。
小時候少有機會去城市見大世面,家里又很窮,但是吳立杰愛上了畫畫。隔壁爺爺家墻上的畫讓他如癡如醉,一有空就在家里亂涂亂抹。高二那一年,有個學畫的同學看到吳立杰總是很羨慕地盯著自己,建議他學畫,就從做“男模”開始。
這個同學向吳立杰打開了另一個世界。由于每天畫畫,把成績撂下了,他因外語兩分之差沒考上中心美院,最后進了浙江理工大學學設計。但在浙江這樣一個經濟活躍的地方,吳立杰把藝術和貿易結合起來,找到了最適合他的路。
睡沙發的大學生老板
大學才讀了幾個月,吳立杰就找了兩家服裝公司做兼職。
“上大學的用度都是自己掙的。給兩家公司做兼職,不但給他們做服裝設計,還學面料、進貨等知識,少的時候一個月拿400元,多的時候可以拿3400多元。”
不外,這段時間也讓吳立杰深深感慨感染“為他人作嫁衣”的滋味。一個款式賣得好,廠家可以賺幾十萬元,但是他只能拿到幾千塊。“按這種速度,我在杭州也許一輩子都買不起房。”
大二前,吳立杰還參加了很多海內、國際設計比賽,并在第二屆CCTV腦白金杯、中華杯國際服裝設計大賽上獲獎。學校的櫥窗里,常常可以看到他的獲獎作品。
大二暑假,吳立杰自立門戶,登記注冊了一個服裝品牌策劃公司。
“學校在杭州下沙,公司在中山花園,天天早上六七點鐘從沙發上爬起來,走到杭州大廈四周坐328路公交車到學校上課,上完課馬上趕回公司,工作到凌晨,再爬上沙發睡覺。”
剛成立的公司業務少,吳立杰回憶說,第一筆救命業務,他整整跑了28次才搞定。
為了減少開支,吳立杰每次出去談業務都是擠公交車。“但又不能表現出自己是坐公交車去的,否則人家會看不起你。每次快到人家公司的時候,先盡可能擦去身上的臭汗。”
發展事業,由外而內
成功幫一些客戶做了品牌策劃、推廣后,更多的公司瞄上了他。業務逐漸不成題目,他也能有選擇地幫一些大牌公司做策劃。“那時學了良多東西,包括至公司的運作、進貨、銷售、治理等。做企劃實在很能偷學至公司的精髓。”
通過朋友關系,20xx年,吳立杰的衣飾公司在法國成功注冊,注冊資金150萬法郎。
20xx年,為了迅速打開市場,吳立杰給自己策劃了一場巨大的招商會。他租了錢江大酒店頂樓,兩天時間內向來自全國各地的100多位代辦代理商展示了他們設計200多款服裝。
“之前我自己跑到各地發了400多張邀請函,凡是看到那種裝修豪華、代辦代理品牌衣飾的店,就進去和他們談。招商會的模特,是直接從法國、香港請過來的。我要給人一個印象:你看到的是一個大品牌,不代辦代理就虧了。”
現在,他的公司在全國18個省有代辦代理,還在杭州彭埠有一個1000多平方米的出產基地。
畢業僅2年的吳立杰,又跟朋友合作成立了一家出產皮包的新公司,這回是在英國注冊的商標。這也是他策略的一部門——現在大家不都喜歡洋品牌么!
小本創業成功勵志故事篇3:
——手機QQ賣饅頭,一個可以賣到6元的高價
6元一個也瘋狂
饅頭6元一個也有人買,據說買的還挺多,是什么樣的饅頭有“逆天”的價格?
蘇州這家饅頭店是一位全職媽媽在社區QQ群里開的,每天限量100個,擁有一大群忠實的回頭客。
找到痛點的O2O:賣饅頭走紅
QQ群里開饅頭店,純屬無心插柳柳成蔭。店主人王春紅是位全職媽媽,賣饅頭也純屬偶然。她的創意來自朋友從中國臺灣帶回的幾個堅果饅頭。“原來饅頭可以效仿面包的做法,既有營養,又有嚼頭。”
研究美食的王春紅嘗試著加入松子、核桃、黑芝麻、葵瓜子等堅果,試制了堅果饅頭。原本是試試看的心情,沒想到憑借“健康營養、有嚼頭”的特色,社區QQ群里一炮而紅。
天然O2O工具:手機QQ群
建群優勢,是手機QQ能夠在O2O案例中屢見不鮮的重要原因。如今,手機QQ已經具備創建500人群,200人群(幾乎不限量),甚至1000人群、20xx人群的能力,而且支持地理位置備注和搜索,平臺大、群大,用戶也活躍。應該說,這是交朋友、做O2O創業的好地方。
同時,QQ群還具備獨特的成本優勢。從成本角度考慮,饅頭阿姨和煎餅阿姨的營銷,可稱為“成本控制”的典范。設備只需要一部能上手機QQ手機,500塊就夠了,日常消耗也就是電量和流量,這種需求,在部分地區只需要一個18元的上網套餐就可以滿足!也就是日均營銷成本不到1元。這遠遠低于電商企業所需要的場地、人工。
由于線上交流方便,QQ群不僅成為O2O商戶與客戶之間預約、下單、訂購乃至搶購的主要途徑,更成為群成員之間(尤其是同一社區、同一學校的成員)進行交流的空間;這些舉措無疑更加增添了“堅果饅頭”、“大媽煎餅”的吸引力,使得她們的店越來越興旺。
隨著移動化進程的逐漸深入,關于O2O這一商業模式的案例報道早已屢見不鮮。區別在于,有的案例始終停留在看上去很美、實際比較尷尬的階段,而有的案例雖然小,卻扎扎實實能落地生根。健康而有特色的產品定位,便利而又幾乎零成本的營銷方式,全職媽媽在QQ群里賣饅頭,再次給創業者們提供了一個不錯的思路與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