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振梁的傳奇人生
何振梁是中國杰出的體育外交家,參與了新中國體育對外交往的多次重大事件。他是北京兩次申辦奧運會的主要參與者之一,親歷了我國從申奧失敗再到成功。有人稱他為“中國申奧之父”,但他自己更喜歡的稱謂是“中國年齡最長的奧運志愿者”。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于何振梁的傳奇人生的文章,歡迎大家閱讀。
何振梁曾經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運動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奧委會秘書長、副主席、主席。中華全國體育總會顧問,中國田徑協會主席,中國賽艇協會主席,亞洲賽艇聯合會主席。國際奧委會執委會委員、副主席。奧林匹克團結委員會委員,奧林匹克運動委員會委員,大眾體育運動委員會副主席,種族隔離和奧林匹克主義委員會委員,奧林匹克勛章委員會委員,第十二屆奧林匹克大會籌備委員會成員,百年奧林匹克大會——團結大會研究委員會委員,文化委員會主席。北京20xx年奧運會申辦委員會顧問。
國際奧委會稱何振梁是“偉大的奧林匹克人”。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要求國際奧委會旗幟為其降半旗3天。國際奧委會隨即發表聲明,表達“巨大的悲傷”。
何振梁,江蘇省無錫市人,體育外交家、新中國體育先行者、新中國體育歷史的見證者。何振梁兩次參加北京申辦奧運會,兩次擔任申奧投票中方陳述人,是北京申奧由失敗到成功的標志性人物。他在國際奧委會的地位、威望和影響,他的經驗和出色的語言能力,他在暮年所付出的巨大身心勞動,為北京申辦20xx年夏季奧運會成功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何振梁是新中國體育走向世界的見證人,曾被外國體育刊物評為全世界最有影響的十大體育領導人之一。
他,1950年大學畢業后到團中央對外聯絡部工作。1952年曾作為中國體育代表團成員,參加在芬蘭舉行的第15屆奧運會。1955年開始正式從事體育工作,在當時的國家體委從事國際聯絡工作。
精通法語,成毛澤東翻譯
12月29日,何振梁出生在無錫運河邊吳橋田屠里,父親是浙江上虞人,母親是無錫前洲人。1938年何家搬到上海法租界,他轉到離家近的中法學校就讀。好學的何振梁在中法學校上初級班時,曾跳過3次班,在中法學校7年的學習為他日后的法語打下了扎實的基礎。隨后,他經過繼續深造又精通了英語等多國語言。
新中國剛剛成立時,由于大量外事活動需要翻譯,共青團中央到上海選調外語干部,何振梁被相中。就這樣,他從上海到了北京。
用薩馬蘭奇的話來說,何老是體育界里的文化人。由于何振梁年輕時學習并精通法語,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我國主要領導人接見法語系外國代表團時,多數由何振梁做翻譯。他也為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等國家領導人多次做翻譯。其中有一次,在1956年毛主席接見外賓前問何振梁叫什么名字,何振梁回答說:“振作精神的振,棟梁的梁。”毛主席高興地說,“振作精神,很好。”
“陰差陽錯”走上體育之路
說來令人難以置信,將畢生心血奉獻給體育事業的何振梁,最初對于組織安排他到國家體委工作,“很不情愿”。多年之后,何振梁用“陰差陽錯”來形容自己走上體育之路的原因。
1952年7月的一天,何振梁臨時接到出國通知,要他作為翻譯參加在芬蘭赫爾辛基舉行的第xx屆奧運會。在此之前,他還不知“奧林匹克”為何物。當時新中國成立還不到三年,由于國際奧委會內部反華勢力阻撓,一部分委員拒絕邀請中國參加第xx屆奧運會,經過艱難斗爭,直到奧運會開幕式當天下午,中國才收到參加奧運會的邀請。根據周恩來“在奧運會上升起五星紅旗就是勝利”的指示,一個由團中央書記榮高棠擔任團長的40人體育代表團,連夜趕往芬蘭。由于時間倉促,大部分運動員都未趕上比賽,只有游泳運動員吳傳玉參加了100米仰泳預賽,可惜遭到淘汰。
這是奧運會歷史上第一次升起五星紅旗。當時的何振梁未曾料想,此次芬蘭之行竟成為后來他一生結緣體育事業的開始。
1955年,何振梁被當時主持體育工作的賀龍副親自“點將”從二機部調入國家體委。這個消息讓何振梁十分沮喪:“讓我到一個只有蹦啊跳啊的部門,我的確不太愿意。那時我剛入黨不久,講服從組織命令,我不得不勉強地來到國家體委。”就這樣,何振梁與體育結下不解之緣。
從1964年起,何振梁歷任中國體操協會副秘書長、中國乒乓球協會秘書長、中華全國體育總會秘書處主任、中華全國體育總會副秘書長、中國奧林匹克委員會副秘書長、國家體委司長、中國奧委會執委、中華全國體育總會等職。
何振梁先生兩次參加北京申辦奧運會,兩次擔任申奧投票中方陳述人,是北京申奧由失敗到成功的標志性人物。他在國際奧委會的地位、威望和影響,他的經驗和出色的語言能力,他在暮年所付出的巨大身心勞動,為北京成功申辦20xx年夏季奧運會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何振梁是新中國體育走向世界的見證人,曾被外國體育刊物評為全世界最有影響的十大體育領導人之一。
1981年,當他當選為國際奧委會委員并莊嚴地宣誓——他愿意竭盡所能為奧林匹克運動服務——的時候,我心中升起了一個愿望,就是看到奧林匹克運動會能在我的祖國——中國舉行。
何振梁對發展國際體育交往,恢復中國在國際奧委會的合法席位做了大量工作。1981年,他當選國際奧委會委員。4年后他擔任國家體委副主任,黨組副書記,并當選國際奧委會執委。1989年,何振梁當選中國奧委會主席,并當選國際奧委會副主席。
他的命運與我祖國的命運緊密相連。他少年時,有過苦難的歲月。進入青壯年后,經歷過艱苦的磨煉,也享受過取得成就的歡樂。中年后,改革開放迎來了祖國和他個人新的前景。
天妒英才,何振梁沒有等到北京申辦冬奧會揭曉的時刻,讓人唏噓不已。作為一名最具資歷和影響力的國際奧委會中國委員,何振梁未能留下一部專著,也著實可惜。到了晚年,老人卷入一場功過是非之爭,在中國特色的技術體系與行政體系的對峙中糾結憋屈。何振梁帶著遺憾西去。但作為一名自稱“北京奧申委最年長的志愿者”,何振梁把一生貢獻給了奧林匹克事業,并動用自己的全部能量為北京申辦奧運會成功立下首功。看到五環旗在中華大地上飄揚,看到奧林匹克主義、奧林匹克理念作為全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被中國人點贊和傳承,何振梁夢想成真,夫復何求!
兩個月前,何振梁已經臥床,但他仍關注著北京申冬奧的情況。何老堅信北京一定會申辦成功,這也是何老的一個理想,希望北京在舉辦過夏季奧運會后還能再舉辦一屆冬奧會。
4日下午3點50分,何老去世了,人們悲痛欲絕。從1990年亞運會前夕跟隨何振梁,20xx年了,何老將奧林匹克理想傳遞給我們,又和許多熱愛奧林匹克的人民把奧運會帶到中國。沉痛哀悼敬愛的何振梁主席逝世,人民永遠懷念您!我們以萬分悲痛的心情來哀悼這位從無錫走出去的“奧運老人”。
斯人已去,風范長存!人們敬重和緬懷何振梁,大概緣于他身上蘊蓄的理想光輝、遠見卓識、原則性、直言不諱、認真、國際范兒在當今社會屬于稀缺資源。因為失去才會懷念!回顧何老一生,他堪稱新中國體育先行者、新中國體育歷史的見證者,也曾被外國體育刊物評為全世界最有影響的十大體育領導人之一。
85載歲月悠,60余年奧運緣。何老走了,居功至偉,很是悲痛傷心,但是他帶走了奧林匹克的榮耀。何老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