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物——松下幸之助
在返家的火車上,松下坐在窗戶旁邊閉目沉思,思緒里縈繞著的是宗教的種種情形。今天所看到的盛況,真是壯觀。那種一絲不紊的經營(說經營也許用詞不恰當。可是,松下認為它的作風和做法,可以算是一種經營),實在很了不起。那么多人快快樂樂地工作著,并且十分地認真、用心,不但自己快樂,也要別人一同快樂,實在是令人敬佩。他慢慢地想把這種使人樂意盡全力工作的經營方式,轉移到自己所經營的事業上來。回到家之后,思緒仍然不斷。到了三更半夜,他還是繼續思考著。將二者相較,宗教的事業重點乃在于開導有煩惱的人,令他們心安,是一種神圣的事業。而企業的事業是:生產人們生活上的必需品,所以這也是神圣的事業。企業的工作是“無中生有”,消除貧窮、創造財富,畢竟是一種很現實的工作。俗語說:“窮病最苦”。消除貧窮,可以說是最有意義的工作。為此而刻苦耐勞,生產再生產,便是企業的事業。我們人類的生活,必須是物質和精神并重,兩者缺一不可。就象車輪一樣,左右輪子缺哪一邊都不行。松下覺得,我們的事業,正如某宗教的事業,都是神圣的事業,并且也都是人類不可缺少的事業。想到這里,松下的腦海中便出現了一股靈感:“我們的經營、我們的事業,可以把它經營到比某種宗教更為神圣、更為旺盛的境地。我們的事業絕對不能關閉或是縮小。若是關閉、縮小,那一定是因為事業經營不得當。經營不得當的經因是:有私心、脫離正軌、只為賺錢、因經茍且。我們一定要避免這些不正規的經營方式。那么,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神圣的經營方法呢?那就是:“自來水”。加工過的自來水是有價值的,今天偷竊任何有價值的物品,都會遭受處罰,這是人人都知道的常識。盡管自來水是有價值的東西,但是如果有一個乞丐打開水龍頭,痛痛快快地暢飲一番,大概不會有人去處罰他。這是什么道理呢?因為自來水很豐富,只要它的量豐富,偷取少許,可以被經諒。這個事實告訴我們:生產業者的使命,就是要把生活物質變成如自來水一般的無限豐富。無論多么貴重的東西,只要把量增多,價格便會低到幾乎等于是免費。做到這樣的地步,貧窮才可以消除,因貧窮而產生的煩惱,也會消失得無影無蹤。生活的苦悶,更會減少到零。以物質作為中心的樂園,再加上宗教的力量,獲得精神的寄托,人生就可以無憂無慮,逍遙自在了。真正的經營方法,是由今天的參觀獲得的啟示中發現的。松下反省道,到目前為止,他的的經營完全依照商業習慣,而且一直都沒有發現有什么不對。從今以后應當依照真正的使命去經營。松下電器經營的光明大道,便是如上述所述,走向消除貧窮之路。在得到了這個結論以后,松下突然感到雄心萬丈。松下對自己的事業充滿熱情,他常因有新的創意,或是突破了經營逆境,而有一股興奮和驕傲的喜悅。然而,直到今天才了解真正的使命,心情便更加激動,這種心情是以前所沒有的。
松下幸之助獨特的經營之道
松下認為,經營的第一理想應該是貢獻社會。以社會大眾為企業發展考慮的前提,才是最基本的經營秘訣。企業如同宗教,是一種除貧造富度眾生的事業。松下幸之助曾經直言不諱地說:“賺錢是企業的使命,商人的目的就是贏利”。但他同時又聲言,“擔負起貢獻社會的責任是經營事業的第一要件”,他甚至把企業當作宗教事業來經營。這種從表面文字上看來是矛盾的經營理想,在松下的人生、經營實踐中,卻是高度統一的”。如果作一簡單的解釋就是:正因為把自己的企業、事業納入到整個社會的發展中,才要不折不扣地強調賺錢、贏利,只有這樣才是對社會的貢獻;相反,不賺錢,虧損,社會也必將“虧損”。反過來說,如果組成社會的團體、個人都虧損,何來社會的“贏利”?社會何以發展?賺錢贏利與貢獻社會的矛盾,是不難解決的,困難的是樹立服務、貢獻社會的信念,并把它付諸行動。
松下是基于怎樣的認識樹立起貢獻社會的企業信條的呢?他是基于對人、人生的認識。松下幸之助的成功,不僅在于他是賺錢的好手,是優秀的企業家,也在于他是一個真正的人、偉大的人。他的許多經營理念,實質上是基于他對人和人生的認識的。松下認為,人幼時需父母的撫養、社會的培育,所以應有所回報;企業也應如此。這就是松下經營理想最簡明的邏輯。經營企業和經營人生從本質上說是一致的。松下認為,“一個小公司,其存在雖不能裨益社會,但最少不能危害社會,這是它被允許存在的最基本理由。如果公司成長了,擁有數百名或數千名員工,把不危害社會作為存在的唯一理由就不夠了。它不但不能危害社會,還應該在某種方面受到社會的喜愛和歡迎,這才是基本的經營方針。公司大到有員工幾萬人,它的舉手投足都可能對社會造成很大的影響,相應地,就應該對國家社會有很大的貢獻,經營方針也當然地應與此適應。松下還指出,貢獻社會不僅應該是經營的理想,也應該是理想的經營方法,是有靈魂的經營方法。原因很簡單,企業的存在和發展都要依賴和仰仗社會。只為自私,不作任何回報的公司,怎么能夠在社會中存在和發展?我們在前面已經了解到,松下把宗教事業和企業經營聯系在一起,那是他在參觀了一個宗教團體的總部后回程途中的聯想。他認為,宗教的宗旨是指導人們解脫精神煩惱,享受人生幸福,是指向精神的;企業經營的宗旨是無中生有,除貧造富,是指向物質的。企業經營可以幫助人類社會趨向富裕與繁榮,同宗教一樣,也是神圣的事業。松下認為,使產品像自來水那樣充足而廉價,這應該是思想每一個經營者追求的目標,也是經營者的義務和使命。實業家的使命就是在克服貧窮,造福社會,為人民建立幸福的樂園。
松下和公司工會的關系,一直是比較融洽的。但是,有一次工會機關報刊登的一篇文章,卻讓松下大為惱怒。起因是報上刊登了一篇文章,嘲笑松下制造物美價廉產品以服務社會的自來水經營理念,否定了公司的經營宗旨。盡管遭到了這樣的抨擊,但松下依然不改初衷。“自來水經營哲學”是松下電器公司最基本的經營理念,相當于憲法中的總綱。這是松下根據自己的人生體驗,受到自來水的啟發而總結出來的。他的經營信念即在于此:“如果一切東西都像自來水一樣,能夠隨便取用的話,社會上的情形就將完全改變了。我的任務就是制造像自來水一樣多的電氣用具,這是我的生產使命。盡管實際上不容易辦得到,但我仍要盡力使物品的價格降低到最便宜的水準。1932年5月5日,在松下電器公司的創業紀念日上,松下向全體員工表明了自己的這種信念,并把它確定為公司的經營哲學,要求全體員工遵照執行。松下在演講辭中講道:“大抵生產的目的,不外乎豐富人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以充實生活的內容。這也是我生平最大的愿望。“松下電器公司要以達成這些使命為我們的目標,今后更要全力以赴、更上層樓,期待早日完成使命。我殷切希望諸君能深刻體察這一目標和使命,并共同努力達成之。松下體會到,以透明、公開的方式,讓干部和員工了解企業的目標和目前的狀況,建立互相的了解、信任,可以加強責任感、提高工作熱情,達成既定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