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特色的O2O成功之道
而在另一方面,美國的零售業方式較為多樣,而在中國零售環節多、效率偏低、輻射范圍很小。
美國傳統商業發展的速度與互聯網差距并不大,許多的電商巨頭本身就是傳統零售企業,包括沃爾瑪、史泰博都在美國十大電商之列。相反在中國,線上與線下的差距很明顯,O2O的大部分板塊幾乎被互聯網企業囊括。
大機遇與市場快速增長并存,回過頭看百度的外賣業務,只針對白領用戶,所以在外賣業務上百度并沒有頭腦發熱,而是較為理性的。
中國特色的O2O成功之道:關于泡沫一說
從O2O開始興起到現在,一直有業內人士認為O2O市場是一個巨大的泡沫,其實比喻成泡沫不如說成是危險與機遇并存。
盲目的融資并不代表有市場,但相反能夠很好的利用資本去玩轉市場,份額就會越來越大。
李彥宏也在近日表示,“今天的O2O仍是技術含量相對匱乏的一個市場,大都是‘我砸錢’‘我發紅包’,非常同質化。而事實上,無論是互聯網公司的自身發展,還是互聯網公司對傳統產業的改造與合作,技術才是更加長久的競爭力。”
O2O的本質是在服務當中去除中介,服務商本身與用戶直接進行鏈接溝通,而服務同樣也是O2O的根基。但目前仍有很多人認為O2O是巨大泡沫,這是由于對很多企業來說,燒錢來擴大用戶規模是首選,這從根本上歪曲了O2O本質。
當然整個行業本身發展得過快,留給大家停下來真正去思考的時間并不多,不理性地砸錢逐漸形成惡性循環,許多企業也算是身不由己,泡沫一說的大部分原因也都歸結于此。
中國特色的O2O成功之道:請把目光放遠一點
美國本土公司股價出現波動的例子也不少,例如蘋果、微軟、谷歌歷史上都出現過股價震蕩的現象,但多年過去了,這些公司的價值遠遠不是其股價漲跌能夠衡量的,就像蘋果改變了人們移動端的使用習慣、微軟引領了數字化革命、谷歌帶領人們探索未知的未來,百度也在做著類似的事情,改變人們的生活習慣。
資本市場一直以來的通病,對于股價、收益等十分敏感,波士頓研究公司Dalbar總裁路易斯S.哈維(Louis S.Harvey)曾說過,“投資者只看眼前,希望抓住市場時機的時候,表現都不會很好。”
換言之,百度是一家具有時代價值的企業,目前在講著一些美帝無法理解的未來,對于股價的震動百度并不是很在意,因為它確信自己已經找到了正確的方向。
有一句話說的很好,“無論如何都要活在當下,但投資要著眼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