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正能量勵志短文
作為21世紀當代職人,我們都應該經常抽空看一些職場正能量勵志短文,并學會從這些職場勵志短文中學點什么,那么職場正能量勵志短文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職場正能量勵志短文:為什么無法突破職場瓶頸?
為什么有的人能在一年獲得你十年的工作經驗?不是因為他們膚白貌美顏值高而是能有看清自己“未來”的超能力,在每個關鍵時刻合理規避風險或巧妙抓住機遇。所以十年后的你是會成為獨霸一方的商界精英還是在辦公室里渾渾噩噩?
小編今天就為你占卜一卦,閱讀到本文最后,不僅有幫助你走出職場瓶頸的獨家秘籍,還有為你量身打造的酷炫時光機!
“為什么我覺得自己生活中的某個領域已經完全陷入僵局了呢?”實際上,我們所有人都在和這種“被困”的焦灼感做著斗爭。因此,我們不斷掙扎,哭喊,呢喃,對自己滿腹牢騷。
但是,當我們因為恐懼、焦慮與打擊而在生活面前完全手足無措時,我們要如何如何踏出改變那一步呢?我們要做些什么才能突破瓶頸呢?
以下這六點就對“為什么我們會陷入瓶頸”這個問題給出了解釋,而我在其后也逐一寫出了要如何打破僵局的方法,不止是女性還適用于所有職場人士:
職場秘籍第一式:人脈都是“麻煩”出來的
從小我們經常聽到這句話:“沒事別麻煩別人。”所以很多人,什么事情都自己處理,不敢也不愛請別人幫忙。但是,他們的“人脈”,卻往往少的可憐,因為他們缺少了建立關系的緣由。
《圍城》里講最好的談戀愛的方式是“借書”,有借就有還,再借不難,一來二往就是“交往”了。
所以“人脈”都是麻煩出來的。你首先要愿意說出自己需要別人幫助些什么,才會在之后有機會真正獲得這些東西。
職場秘籍第二式:自責只會讓你更懶惰
如果我們不幸做了一個糟糕的選擇或決定,那么一般最刻薄的指責一定來自我們自己:我們會一遍又一遍地責怪自己搞砸了一切,我們也唯恐別人在知道我們干了什么后還會指指點點,再來將我們批判一番。
不要總那么苛責自己。因為羞愧而自責,會讓我們把做不到的原因歸結為自己的人格特質。
我連早起都做不到,果然就是懶
我連減肥都減不掉,果然意志力太弱了
我連800米都跑不完,實在堅持不了別的
緊接著我們會讀起《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并開始“鍛煉我的意志力”。
聽起來這是一個特別完美的反省。但是當我們說自己“就是這樣一個人”時,實際上給了自己一個繼續退縮、繼續偷懶的好借口:我就是懶惰啊,就是沒辦法一下子改掉啊,明天再改嘍。
職場秘籍第三式:走出虛假朋友圈
有個很火爆的話題叫做你朋友圈里逼格最高的人是誰?從BAT大佬到各國領導人紛紛上線。仿佛大家都是和馬云、喬布斯稱兄道弟的精英人才。
交朋友不是聊幾句加個微信號就行了的,這樣出來的朋友圈往往龐大而不無用,大多數時候我們都處在一個錯誤的交際圈中。對于我們來說,盲目的“拓展人脈”主要體現在這兩個方面:
第一:重視廣度而非深度。
第二:高估自己的自身實力,越級發展。
認識不是認可,你需要提升自己的水平才能融入更高level的朋友圈。
職場秘籍第四式:拒絕“高收入,低付出”
如果你發現你和別人的相處方式是這樣的:總是你在給予別人建議、金錢、時間、以及精力,但當你有需要的時候這些人卻紛紛對之視若無睹。那么,你就進入了高收入-低付出互動模式。
一味付出只會導致畸形有害的人際關系。這些人會從你身上榨取利益,提出各種不切實際的要求;這樣的關系是絕對不會持久的,他們會把我們的付出視為理所當然,認為根本無須珍惜。
職場秘籍第五式:犧牲不會帶來收獲
女性總是容易將自己的成就與一些小收獲看的太輕,同時卻把自己的失敗無限放大。但是,當我們放棄慶祝成功帶來的喜悅,轉而去壓抑本該有的成就感時,我們其實也澆熄了自己設定并追逐更遠大目標的動力。
我們之所以常常妄自菲薄,是因為我們不敢正視自己的才華,也不敢去面對與這些才華對等的未知挑戰。。我們有無限次失敗的經驗,因此對之早已駕輕就熟;但對于“害怕失敗”的這種感覺,我們卻遠還沒有習慣。每次成功完成一樣新的事物后,我們心中都會生成一些新的恐懼:我們不敢將自己暴露在他人面前,甚至不敢讓自己看到自己有多脆弱。
職場秘籍第六式:沒有被“浪費”的時間
你看過的書,上過的課,在電視或電腦上看過的節目,以及一起消磨時光的朋友——他們都構成并塑造了你。你在這些事物上投入的精力與成本是否給你帶來了豐沛的收益呢?你上一次看書(本文以外的其它文章)并由此獲得生活啟示是什么時候呢?
一個人內在的重量能告訴你,他平時把時間花費在生活的哪個地方了。
因為時間具有排他性,構成一個人實質的就是他的時間。當他選擇了把時間花費的去向,他就會得到相應的談吐、氣質、生活方式。
但是我必須要說,這六條建議只能是你突破瓶頸的助推器,真正打破僵局更需要你抓住機遇、合理規劃人生的能力。過去每一步扎扎實實的努力,都是在為你正在繪制的新藍圖助力。
當二十年后的你回首往昔,也許會感激當下的你任何一個看似不起眼的決定。一雙慧眼未必能看穿眼前的泥沼,可當你回望自己的職業生涯,步步僵局意味著步步機遇。
就比如……
小編剛剛從未來穿越回來,沒想到20xx年后,身為互聯網精英的小編在事業停滯不前之時,重振旗鼓,成為了“炒疙瘩店店主”,從市場經理到副總裁,卻最后把事業成功賭注放在了一塊疙瘩上。
多說都是淚,湯都煮不熟的小編要去和奶奶討教疙瘩的秘方了,未來我一定要做副總裁里疙瘩捏得最好的!
如果你正在遇到或是擔心遇到職業上的瓶頸職業,不妨也來生成一份你的職業報告,也許你能看到新的可能呢。
職場正能量勵志短文:“錢多、事少、離家近”的工作
作者:但云是黑的
說起來有趣,工作多年,見過無數畢業不久的職場年輕人,每次問及他們:你們理想中的工作是什么樣的?大多都會回答“錢多、事少、離家近”的。
你問我,“錢多、事少、離家近”的工作有沒有?
有,不多,并且不屬于你。
這個話題這讓我想起那個著名的金扁擔的笑話。一個平民每天都去挑水,一天,他突然想,皇帝用什么挑水呢?半餉之后他自言自語:一定是用“金扁擔”。把這個思路挪到職場里,“錢多、事少、離家近”就是普通人眼里的金扁擔。——美好,荒謬且虛無。
因為多數職場新人顯然弄錯了“我”和工作的關系:不是什么樣的工作讓你去做,而是你自己需要做什么樣的工作。只有把關注點放在“我”自己身上,而非在對職位的價值判斷上,你才能更清楚地了解自己。
我有個師妹,985大學建筑系畢業,專業水平不錯。可在工作上卻非常不順利。她畢業之后進了上海一家大型設計院,薪水在應屆生里算很不錯。然而這份工作她只干了三個月就主動辭職。問起緣由,她說,雖然待遇不錯,但是這個工作事情實在太多了,不僅要負責方案設計,還要負責制圖,而且是單休。她想找個更清閑一點的工作,于是就辭了。
接著她又找了個雙休的工作,活兒比前一個工作少很多,每天還有時間上上網看看視頻,很清閑。但閑了兩個多月,她又受不了辭了職。她說雖然這個工作沒那么忙,但是工資只有前一個的一半多,她還是覺得不合適。
就這么一直兜兜轉轉,一次次的跳槽,她一直都沒有找到理想中“錢多、事少、離家近”的工作。半年前,她來找我訴苦,我跟她說了一句話:“這樣好像是工作在挑你,而不是你在找工作。你被你所謂的理想工作標準給束縛住了。”
差不多認清現實吧,你我都是普通人,沒有那么多“錢多、事少、離家近”的工作來敲你的門。在現代商業社會中,社會的總資源就那么多,蛋糕就那么大,它不會無緣無故往你身上靠。如果說社會資源長了腳,它們只會流向可以駕馭它們的人。
換句話說:所有“錢多、事少、離家近”的工作,就算給你去做,你也未必能做好。就好像把皇帝的金扁擔送給你,你也不一定能承受得起。
所以,請忘記那根“金扁擔”吧。先關注自己,認清自己的現狀,在有限的資源之戰中,提高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工作可以改變,但是只有核心競爭力才是一直屬于你,不離不棄的。
我師妹在明白這個道理之后,就從了解自己的現狀和需要開始,不再把時間精力花在判斷工作好壞以及跳槽上面,而是認真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這一次,她真正把自己當成了主角。現在,她已經簽約了一家實力雄厚的建筑公司,并且清楚地知道了自己想要什么。
王家衛在《東邪西毒》里說,每個人都會經過這個階段,見到一座山,就想知道山后面是什么。
我也想告訴職場新人們,你們也曾一次次地換工作,一次次地翻山越嶺,尋找你心中“錢多、事少、離家近”的那座大山,但是結果發現山后面什么都沒有,回望之下,可能會覺得前一座山更好。為什么?因為你還沒有能力看見什么,你還沒有那雙看見大山的眼睛。而這雙眼睛,就是你的核心競爭力。
有了核心競爭力,就等于腳踏七色云彩。無論在哪里,你都將是團隊里不可替代的角色。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做到極致,爾后那些“錢多、事少、離家近”都只不過是你應得的附屬品了。
就像那句老話說的:追求卓越,成功自然就會尾隨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