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巖茶
產于福建崇安縣武夷山。武夷巖茶屬半發酵茶,制作方法介于綠茶與紅茶之間。其主要品種有“大紅袍”、“白雞冠”、“水仙”、“烏龍”、“肉桂”等。武夷巖茶品質獨特,它未經窨花,茶湯卻有濃郁的鮮花香,飲時甘馨可口,回味無究。18世紀傳入歐洲后,倍受當地群從的喜愛,曾有“百病之藥”美譽。
武夷巖茶
產于福建崇安縣武夷山。武夷巖茶屬半發酵茶,制作方法介于綠茶與紅茶之間。其主要品種有“大紅袍”、“白雞冠”、“水仙”、“烏龍”、“肉桂”等。珠茶,亦稱圓茶,原產浙江省平水茶區。浙江平水產茶,歷史已很悠久,遠在一千多年前,平水茶區包括紹興、嵊縣、蕭山、諸暨、天臺、奉化等十余縣市,境內山嶺盤結,峰密起伏,云霧繚繞,溪流縱橫,氣候溫和,適于茶葉生產。
婺綠是指江西婺源的綠茶,婺源建縣于唐開元二十八年(740年),建縣后一直屬于徽州(上溯屬歙州、新安郡)管轄,至1934年從安徽劃入江西,1947年又重劃回安徽省,1949年復劃歸江西省至今。
福建茉莉花茶選用上等綠茶為原料,配窨天然茉莉鮮花精制而成,產品芬芳濃郁,醇甘鮮爽,水色明凈,葉片嫩綠,又稱香片。福州傳統窨茶工藝,制作茶葉香、味和色澤均佳。明清時代便銷往華北各地,遠銷海外。
產于湖北恩施。湖北產茶歷史悠久,早在唐代就已很著名,現仍是我國的重要產茶省份。恩施玉露是我國保留下來的為數不多的一種蒸青綠茶,其制作工藝及所用工具相當古老,與陸羽《茶經》所載十分相似。
岳陽自古以來為游覽助勝地。其產北港茶在唐代就很有名氣。北港發源于梅溪,全長2公里余,因位于南港之北而得名。岳陽市康王鄉北港湖一帶,是現今的北港毛尖產地。
堡散茶因原鄉產于廣西蒼梧縣大堡鄉面臨是名,已有200多年的生產歷史。現在六堡散茶產區相對擴大,分布在潯江、郁江、賀江、柳江和紅水河兩崖,有蒼梧、賀縣、橫縣,恭城、鐘山、富川、貴縣、三江、河池、柳城等20~~30個縣生產六堡散茶。
越紅工夫茶系浙江省出產的工夫紅茶,產于紹興,諸暨嵊縣等縣。越紅工夫以條索緊結挺直,得實勻齊,鋒、苗、顯,凈度高的優美外形稱著。越紅工夫條索緊細挺直,色澤烏潤,外形優美,內質香味純正,湯色紅亮較淺,葉底稍暗。
白琳工夫產于福、鼎縣大姥山白琳、湖琳一帶,茶樹根深葉茂,芽毫雪白晶瑩。白琳工夫系小葉種紅茶,條索細長彎曲,茸毫多呈顆粒絨狀,色澤黃黑、內質湯色淺亮,香氣鮮醇有毫香,味清鮮甜和,葉底鮮紅帶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