蕎面河漏[圖]
蕎面河漏是北方面食三絕之一,與北京抻面、山西刀削面齊名。蕎面分白蕎面和黑蕎面,是承德特別是壩上地區的傳統作物,用它為原料作成的面食滑潤筋道。其作法是,先把蕎面用淡堿水和好,然后用一種特制的工具--河漏床子,把面團壓成長條,下入鍋中煮熟,加蒜末、香油、醋等佐料即可食用。-蕎面河漏[圖]
蕎面河漏是北方面食三絕之一,與北京抻面、山西刀削面齊名。蕎面分白蕎面和黑蕎面,是承德特別是壩上地區的傳統作物,用它為原料作成的面食滑潤筋道。其作法是,先把蕎面用淡堿水和好,然后用一種特制的工具--河漏床子,把面團壓成長條,下入鍋中煮熟,加蒜末、香油、醋等佐料即可食用。-張家口地區的柴溝堡是個塞外古鎮。相傳清朝乾隆年間,有個名叫郭璽的廚師在這里開設了一個熏肉鋪,馳名京包線一帶。他制作的熏肉皮爛肉嫩,表里一致,色澤鮮艷,味道醇香,肥不膩口,瘦不塞齒,不僅風味獨特,營養豐富,而且具有開胃、去...
始創人楊庭珍曾在山東濟南給一家德國老板馬斯薩茲制作火腿腸的手藝。1932年,楊庭珍與人在天津合開“勝利腸子鋪“。1941年“勝利腸子鋪“遷至北戴河海濱,從那時起“楊腸子“即作為楊庭珍的藝名而名揚四方。
相傳明朝將領戚繼光率領以浙江人為主力的“戚家軍“鎮守山海關,北方粗糧較多,戌邊士兵生活艱苦,因此有人利用每年五月長城沿線餑欏葉鮮嫩時機,制成餑欏餅,粗糧細做,改善生活。據說這種食品已經傳到日本。
酸酸的、甜甜的,樣子很可愛,就像滄州的招牌菜——笑口常開。這道菜是用金絲小棗和白糖制成,先把棗核去掉,再把和著面的糖塞進去蒸熟。吃起來,糖是甜的,棗是甜中 略酸的,混在嘴里的感覺一如初戀,發自內心的甜蜜,可吃到后來卻有一絲...
烙糕是承德人用當地所產谷米磨成面,再經烙制而成的具有濃厚香土氣息的傳統風味食品。它與年糕、豆包、煎餅一起被譽為“吉祥四糕”每當臘月農閑季節,承德山區百姓便家家戶戶做烙糕。做好的烙糕外焦內嫩、味香適口。
宣化作為張家口的一個地區并不大,但街道古樸,車穿行在有明代建筑的鼓樓大街,灰城樓,磚墁地,長街老樹舊鋪面,與北京繁華都市景觀相比,另有一番風韻。來到一家大號“雜糧館”的餐廳,十分潔凈。臨窗而坐,古城市井畫卷近在眼前。
河北省懷安縣亦名柴溝堡,柴溝堡熏肉是有名的熟肉制品,已有200多年的歷史。制作方法:1.備料:選用膘肥約3厘米的二級豬肉50千克,切成16~17厘米見方的大塊,厚度一般在1.6厘米左右。
承德地區盛產黍米,承德叫黃米,性粘。“驢打滾”就是用黍米做成的一種大眾化小吃,在承德已有200多年的歷史。 “驢打滾”是用黃米夾餡卷成的長卷,因卷下鋪黃豆面,吃時將長卷滾上豆面,樣子頗似驢兒打滾,因此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