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仙李白 溺斃江中
古今中外,嗜酒的文人墨客,多得不勝枚舉。在唐宋詩人詞人中,愛酒者最為人知的是李白和蘇東坡;武者之中,晉代建威將軍劉伶,成了酗酒者的代表;《水滸傳》里的一百零八條好漢之中,愛酒者可真多了,其中最為人所樂道的是行者武松及花和尚魯智深。
李白是詩仙,也是酒仙,他的一首《將進酒》,就足以道盡這們天才英雄們是如何的愛酒。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將近酒,杯莫停……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古來圣賢多寂寞,惟在飲者留其名?”
“莫使金樽空對月”,金樽是指酒杯。對著皎潔的明月,杯中豈能無酒呢?“會須一飲三百杯”,既要喝酒,就痛快的喝,一喝就喝三百杯。“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顧長醉不復醒”,鳴鐘擊鼓,嘗盡美饌佳肴都不可貴,最好是長醉。
“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這是詩中其中一句千古絕誦,圣人賢人,生前死后都默默無聞,只有喝酒的人名留千古!
李白的詩以高妙清逸著稱。也有的人則以狂放而知名,更以狂飲“留名”。
李白在唐玄宗年代供奉翰林,曾在宮廷里喝醉,使皇上的愛臣高力士幫他脫靴,力士恥之,摘其清平詩句以激楊貴妃,帝欲棄白,妃輒阻止。這是李白生平中的一件妙事。
《將進酒》是李白在他“人生得意須盡飲”時,在他開懷舉杯時寫的。他也在苦悶的時候作詩,如他的一首《宣州謝桃樓賤別校書叔云》,就寫道“昨日之日不可留……今日之日多煩憂……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稍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舉杯消愁愁更愁,有如現在的人所說的“喝悶酒”,越喝,愁悶越涌上心頭,李白用抽刀斷水來比喻舉杯消愁,實在恰當不過了。
只要舉這兩首詩為例,就可知李白開心得意時也喝酒,傷心時也喝酒,根據民間的傳說,李白最終是被酒害死的,有一天,他喝得醉眼昏花,竟然撲身躍進水池去撈“水中月”,結果,一代詩仙就此被溺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