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巧
原名巧食,源自農歷七月初七民間婦女向織女星“乞巧”的風俗。麻巧采用優(yōu)質面粉、蔗糖、豬油、食鹽、蘇打等原輔料,經調制成舌形,撒以芝麻,烘烤而成。溫州市面包食品廠生產的麻巧,1983年獲取浙江省商業(yè)傳統最佳產品獎。-麻巧
原名巧食,源自農歷七月初七民間婦女向織女星“乞巧”的風俗。麻巧采用優(yōu)質面粉、蔗糖、豬油、食鹽、蘇打等原輔料,經調制成舌形,撒以芝麻,烘烤而成。溫州市面包食品廠生產的麻巧,1983年獲取浙江省商業(yè)傳統最佳產品獎。-去古城紹興旅游的理由似乎很多:光著腳丫去踩一趟青石板鋪就的古仄古韻的小橋,悠悠地坐上烏篷船走一趟魯迅先生筆下的“周莊”;要不,穿梭于迷離的小巷,尋訪名人故居,沾一身的竹布青衫味,在街口立成另一種文化象征…… 煙雨里的紹興,...
選用進口精白面粉經發(fā)酵后作皮,用鮮豬前腿肉、肉皮凍(或用豆沙或用麻心或用青菜)等作餡包成后上大籠用急火蒸成。一般500克面粉只能做9只大包。它吸取南北方各種包子的特點,由于它無宗派,故稱迷宗大包。
用野生石蓮子制成,清涼爽口,為薄凍狀冷飲。東清大荊山民每年夏天都有上山采摘石蓮子的習慣。90年代初,大荊每年有數百人帶石蓮子進京,在北京街頭開設石蓮糊冷飲店攤,生意不錯。
干菜脆餅相傳始于明清時的縣學府試場,是生意人為考生準備的填肚小吃。至今已有200多年歷史,現在仍是金華古城最普遍的一種小吃。制法:(1)豬夾心肉切成小丁,與蒸軟切碎的雪里蕻干菜拌勻漬一會。
選用優(yōu)質糯米浸透瓊干炊熟。加相當于糯米重量1/13的去皮白芋頭,在石臼中乘熱搗勻,做成條狀,曬干,刨切片狀,入鍋油炸,拌以糖漿即成。-...
1930年前后,樂清人陳立標在市區(qū)鐵井欄口經營餛飩,注重質量,餛飩皮薄,用堿得當,餡心新鮮,蓋料講究,有紫菜、蛋絲、肉松、酒浸蝦米等。所煮餛飩,湯清見底,形似花朵,美味爽口。因他個子很高,人稱長人餛飩。
印糕是圓形小塊,表面呈黃色,甜而松酥,糕面印有各種圖案,是寧式糕點,價格較廉。由于耐保藏,也適于作旅行的干糧用。原料配方:炒粳粉10公斤砂糖粉2.5公斤飴糖625克麻油250克冷開水約500克黃松花粉(防止粘模用)適量制作方法:砂糖粉、...
色香味:香味濃,風味獨特 主料:白鱔一條(約1斤重)輔料:榨菜1/2個、蔥白2條、姜數片、芫荽1棵(切碎)、鹽1/2茶匙、胡椒粉少許、油1/2湯匙、麻油適量; 制作:1)鱔魚宰后洗凈,氽水片刻,取出除去滑膩,洗凈抹干,斬件,加鹽、胡椒粉拌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