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渡人的讀后感(通用5篇)
擺渡人的讀后感 篇1
我們都是自己的擺渡人
靜謐的湖水,一葉小舟飄行,頭頂是滾滾的烏云,金色的陽光從云中射下,湖水被映襯著,閃著溫暖的光芒,而陽光的盡頭是烏黑翻滾的水波。這個封面似乎是一個人的心靈或是主人公迪倫的靈魂深處,身處黑暗,卻總有一片光明在牽引著她不斷前行,這片光明便是她心底因愛而生的倔強信念。
初始,迪倫還是個孩子,擔憂早飯的好壞,恐懼同學的嘲笑,尤其是在選擇是否帶上泰迪熊上火車時,幾次拿起,放下,取出,放進,充分展示了一個小女孩心理世界的脆弱、恐懼,猶疑不安。此時,她的內心是一片荒原,唯有愛,可以澆灌它茂密生長。
然而在遇到火車的意外后,她與擺渡人崔斯坦相遇了,在他的幫助下,她安全的通過了荒原,而她也從一開始的依賴變成對崔斯坦的暗生情愫,迪倫那內心的荒漠開始萌發出綠芽。
然而迪倫在穿過荒原后,仍忘不了崔斯坦。在知道可以返回那里后,是去是留,她有點猶豫不決,如果再度折返,她很有可能再次死亡,徹底魂飛魄散。但一想起那雙鉆藍色的眼睛及帶給她的濃濃溫暖,她選擇了出發。
故事發展到這里,崔斯坦和迪倫的身份已經發生奇妙的轉換,崔斯坦曾帶領迪倫穿越荒原,抵達人們心中所向往的美麗天堂。而這個女孩卻執意放棄輕松的生活,重回險象環生的荒原,只是為了找到他,和他廝守終生。
他們之中到底誰才是真正的擺渡人?究竟是循規蹈矩,一成不變的崔斯坦?還是古靈精怪,永遠充滿奇思妙想的迪倫?也許,每個人需要的那個人,都會是自己的擺渡人吧。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中說,“怯懦囚禁人的靈魂,希望令你感受自由。強者自救,圣人渡人。”
而迪倫用生命與靈魂的不懈追求告訴我們,禁錮我們的從來都不是有形的枷鎖或隔門,而是來自我們心底的怯懦,對未知世界的恐懼與擔憂。你的信念決定自己的人生,只有無所畏懼的自由靈魂,才能抵達甚至改變美好的彼岸。真正的救贖,來自心靈的自我成長與非凡勇氣。
初讀之下,感覺這是一部關于愛情的小說,細細咀嚼,它是一個小女孩心靈的成長史。因為愛的匱乏,她的心是一片荒原;因為愛的豐盛,她蛻變成一個勇敢堅強的人。有愛的陽光,即使是荒原,也會生長出綠色。
擺渡人的讀后感 篇2
《擺渡人》這部心靈救贖的小說,是講述了迪倫和崔斯坦的相互靈魂救贖的愛情故事。迪倫是一個在單親家庭長大的性格內向的女孩,母親是一個缺乏安全感比較焦慮且不理解她內心的需要的媽媽,在校經常被同學捉弄,還被他人看似有些不合群。她一直想去看看爸爸,在學校最好的朋友轉學后決定一定要去看看爸爸.她已經很久沒見爸爸了,記憶中的爸爸有些模糊了,那種急切想見父親的復雜的心情,在去見父親的路上不停地浮現見到父親的各種情景;既期待興奮又緊張害怕。在沒有遇到崔斯坦之前父親似乎是那個唯一能填滿她心靈空缺的人。
人的命運總是難以預測的,迪倫也不例外。在通往渴望而又期待生活的路途上充滿著曲折坎坷;在去見父親的火車上發生的事故,車上幾乎所有的人都困在火車上,那種掙扎,痛苦和慘叫在她腦海晃蕩著,過了好一陣子,那種恐懼終于平靜下來了。她的靈魂也走出了車廂,接著遇見一個男孩-崔斯坦,找到了她的靈魂擺渡人,她從陌生,猜疑,甚至厭惡崔斯坦,到接受,理解,欣賞,信任,并深深地愛上了他。
在崔斯坦擺渡迪倫的靈魂的路途上,他們一起經歷了各種風險和磨難,在一起和惡魔戰斗時發現了對方的勇敢和堅強,發現對方是如此搏命地保護自己,那種用行動和生命來證明對方的愛是如此的真實和珍貴。在和崔斯坦一起歷盡千辛萬苦終于穿越了荒原到達一個所謂沒有痛苦沒有死亡的天堂時,迪倫才意識到她想要的不是天堂的那種無憂無慮的生活,她發現自己之前尋尋覓覓中想要尋找的生命里的空缺原來就是崔斯坦。沒有和崔斯坦在一起,她在天堂也沒有存在的意義。于是詢問許多想從天堂返回人間的靈魂和長者之后,決定冒著生命危險重返沼澤地去尋找崔斯坦,接受比來天堂之時更加不可意料的挑戰和風險。值得欣慰的是他們有個完美的結局,他們返回了人間,兩人都獲得了重生。
故事的感觸之一:現實生活中的我們,其實遇見崔斯坦這樣的人物被他救贖從而讓自己改變了現狀得到寧靜而富有的生活的人不少,卻很少能像迪倫這樣善良勇敢執著地追隨自己的靈魂所在,很多人自己的靈魂被他人擺渡到一個可以安寧的地方就開始安心享受著天堂一樣無憂無慮的生活,很少會去想自己曾經的擺渡人的生活和命運。可迪倫卻不同,為了自己的擺渡人能逃離那種輪回擺渡靈魂的生活而冒生命危險去解救自己的擺渡人,讓自己也成為他人靈魂的擺渡人,這就是這部小說的經典所在靈魂所在!
因為現實生活中的人很難像迪倫一樣做到善良,勇敢和堅定地追隨自己的靈魂所在,所以喜歡在書里找到一個迪倫這樣的人物來填滿現實心靈的空缺。其實迪倫幫助崔斯坦成功逃脫擺渡人的命運后,也是她自己的靈魂真正得到解脫得到安定。因為每個人的內心深處對于曾經幫助我們的人,曾經一起冒過險吃過苦的人,曾經一起奮斗過的人,曾經擺渡過我們靈魂的人;也想自己能幫助他們一次,也想自己能為他們冒險一次,也想自己能為他們吃苦一次,也想自己也能成為他們的靈魂的擺渡人。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意義讓自己靈魂得到解脫得到回歸和安定。就拿現實中父母對我們的愛和我們對父母的孝敬來說,當我們年齡越來越年長的時候,我們對父母曾經對我們的付出和愛會越來越想為父母做點什么一樣。某種程度上說這也是心靈上的一種救贖。
故事的感觸之二:我們會發現在迪倫和崔斯坦在來回的路途上,其實真正的惡魔是藏在心底里的那些恐懼,只要不放棄,擁有足夠的勇氣堅強地面對和拼搏,完全可以戰勝那些代表恐懼的惡魔們。那些惡魔其實也代表我們在完成某項任務和達成某項目標時會遇到的困難,恐懼,誘惑和阻礙等,只要我們自己一心專注在共同目標上一直往前奔,那些困難,恐懼,阻礙等等并不可怕;這點是特別值得我們學習的。
《擺渡人》的作者是英國實力作家克萊爾麥克福爾,她的作品出名在出其不意的情節架構中感人至深的真情。這部作品讓她獲得了五項世界文學大獎,版權銷售33個國家,是千萬讀者的心靈治愈小說。個人覺得若情緒煩躁不安的時候適合讀這些心靈治愈小說。如果睡前有看書的習慣,還沒有讀過這些書籍的朋友們可以擺在床頭看看哦
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的靈魂擺渡人呢?而你又能成為誰的擺渡人呢?
擺渡人的讀后感 篇3
黑暗,無盡的黑暗。她摸索著,走著。她不想,也不敢去想腳下粘稠的液體是什么。下了火車,終于走出了漫長的隧道,她看到了一個男孩兒。
十五歲的迪倫生活在單親家庭。尖酸刻薄的母親,嘲諷她的老師和同學。她受夠了這一切,決定去找她的父親。
一場火車車禍后,迪倫在爬出火車后遇到了一個男孩兒。這場相遇,讓迪倫平靜而枯燥的生活掀起了驚濤駭浪。
擺渡人為穿越荒原的靈魂提供保護。崔斯坦是迪倫的擺渡人,他心地善良,卻疏于表達。他不知道,這個叫迪倫的女孩兒將會使他的命運發生巨大的改變。
人死后會是什么樣子?意識喪失,無法思考,無法行動?迪倫的靈魂逸出軀體,被崔斯坦引導著,去尋找荒原盡頭的“家”。這次的路途中,有信任,有猜疑,有恐懼,有離別。崔斯坦不知已經引導了多少個靈魂。但他從來沒有像對待迪倫這樣,真正全心全意地去引導過一個靈魂。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影響著對方。
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迪倫終要到達目的地,那個被稱為“家”的地方。那是崔斯坦不能逾越的禁地。崔斯坦為了讓迪倫有勇氣獨自越過那道屏障,告訴迪倫,他會陪著她。這是為迪倫編織出的“善意的謊言”嗎?還是因為心中不安而說出的話?或許都不是……
這是一本關于抉擇的書。面對死亡、生存和信任,你會做出怎樣的抉擇?
在生死抉擇面前,相信心中的直覺,不被恐懼蒙蔽內心;在殘酷的現實面前,也要保留最初的信任,不在黑暗中迷失方向。
擺渡人像一座燈塔,靈魂像迷失的內心。燈塔引導迷失的內心,去尋找那個最初的內心。有時找到方向的內心,也能夠讓燈塔的光去照亮更多的地方。
《擺渡人》像一束光,能夠照亮人的心中那灰暗的空間。它教會人們愛,怎樣去接受愛,怎樣去回報愛。它讓我學會如何抉擇,如何接納他人的內心世界。
《擺渡人》震撼心靈,感人至深。他敢于去挖掘人內心的黑暗,也能夠用獨特的文字去照亮人們的思想,讓我們學會抉擇,學會信任,學會去愛。
擺渡人就是那片海中的燈塔……
擺渡人的讀后感 篇4
在陰云密布的天空中,透出一片璀璨的光芒,這道金黃色耀眼的光照亮了幽靜的河流,照亮了灰暗的天空,照在了一位擺渡人的身上,他劃著一葉小舟,正穿過那條孤獨的河流。這樣一幅童話般的場景,就是《擺渡人》的封面,也許這就是我們每個人心里的場景,是我們靈魂里的河流,而你的那位助你走過困境擺渡人又在哪里?
“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的靈魂擺渡人?”
這個美妙的故事是因這樣而發生的:迪倫要去探望久未謀面的父親,卻在火車上遇難,醒來后驚奇地發現自己來到了一片荒原,還遇到了崔斯坦,他是她的靈魂擺渡人,要保護她度過荒原,去到另一個世界……迪倫的荒原,是她的心像投射,天氣隨她的心情而變,地形隨她的性情而成立,迪倫的心情也決定著他們命運的一部分。
在崔斯坦和迪倫穿越荒原的路途中,不得不時時刻刻防備著突如其來的惡魔和災難,但是崔斯坦每一句溫馨的話語,都是迪倫的動力;他那鈷藍色的雙眸,能夠點燃她心中的希望。即使有惡魔的進攻,但是只要有崔斯坦在陪在她身邊,迪倫就能綻開笑臉,勇敢面對困境。就像我們內心的荒原,有惡魔,有坎坷,有磨難,但是只要擁有朋友的陪伴,我們就能擊免受惡魔的傷害,就能完成一趟又一趟的旅程。
當快到達邊界時,他們終于決定在一起,但卻因現實而不得分開,本以為故事在這里就遺憾的戛然而止了,卻不曾想到勇敢的迪倫因為愛,獨自一人重新踏上恐怖之及的返回之路,尋找崔斯坦。迪倫每到達一個小屋,我心里都默默希望崔斯坦你趕快出現吧,前面的路太兇險了,迪倫一個人會有危險的,可他有他自己的使命,一直沒能出現。迪倫無畏的往下一個安全屋趕,去找尋崔斯坦,激動的最后是他們終于在命運的安排下相遇了!
迪倫的心中有一輪太陽,一輪信念和愛的太陽,這份愛指引著他們,義無反顧地穿過了那茫茫荒原,回到了迪倫遇難的火車。迪倫經過了生與死,她又回來了,崔斯坦也陪著她。兩人一句簡單的問候:“嗨,原來你在這里。”“我在這里。”讓人淚目。
以前因為愛的匱乏,迪倫的心是一片無盡的荒原;但穿越這片荒原之后,因為愛的豐盛,她蛻變成一個勇敢堅強的擺渡人,將自己的愛人引領回家,脫離無形的控制。猶如書的封面,無論如何黑暗,只要有愛的陽光,一切都會好的。即使是荒原,也會肆意長滿茂盛的綠色,而你愛的人,心愛的朋友和摯愛的家人,都是最長情的陪伴,愛你的人永遠都在這里,在心里陪伴著你。
擺渡人的讀后感 篇5
想看《擺渡人》很久了,暑假里完成了大部分作業后,終于拿到這兩本書。每天晚上入睡前看一看,從一開始的“初嘗”到被故事主人公鍥而不舍的精神所打動。
15歲的迪倫在學校里不如意,好友又轉學,加上和母親關系太過一般,她才想去尋找自己的父親,其實是為了脫離這種生活現狀。她踏上火車的那一刻,她還心情激動地想象著和父親見面時的場景,但是很不幸,途中發生了意外。當迪倫從出事的火車爬出,想找著列車上其他幸存者時,她看到了她的擺渡人——崔斯坦。
崔斯坦是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人物,他有著一頭淡茶色的卷發,鉆石般藍色的眼睛,鼻子上還有一排可愛的小雀斑。當迪倫以為自己還活著的時候,是崔斯坦帶著她走過山峰,也闖過了山谷,還有那深不見底的發出惡臭的湖水,躲過無數惡魔。崔斯坦具有非凡的智慧,也有過人的膽識。
于是,善良的姑娘和英勇的擺渡人相愛了。
但畢竟崔斯坦是一個屬于千萬靈魂的擺渡人,而因為事故已經去世的迪倫要去天堂等待她的家人。原本就要因此分開的兩個年輕人,卻用彼此純潔的愛情向對方走去。
雖然小說只是虛構的情節和故事,但是主人公面對困難不退縮,遇到事情不急躁,敢于嘗試的積極樂觀心態感染了我。正是因為迪倫的堅持,崔斯坦最終才能和她來到同一個世界,完成自己的夢想。
就像我,就是通過了整整三個暑假讓自己從一個怕水的“旱鴨子”變成了“小魚兒”。其實最初決定學游泳時,我的內心是抗拒的,因為我看到水就會恐懼,甚至擔心自己會溺水。從最初80厘米小池到120厘米的淺水區,再到160厘米的深水區,我一次次克服內心的恐懼。有時候真的不想下水,爸爸、妹妹和教練就在邊上不停地鼓勵我,讓我拿著浮板,然后慢慢地拿掉了浮板。
我發現,我居然真的可以游起來了,再也不怕水了。盡管現在我還是會有一點點懼怕,但我還是不停地告訴自己,學習游泳是為了學會一項技能,假如某一天遇到困難,至少我可以自救,甚至可以救助別人。
又比如在平時在學習中,我也經常遇到題目不會解答,但是我從不抱怨,而是想一想:這種方法不行,那換一種呢?結果就出來了,這真是“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機會總是給有準備的人,在往后的人生里,我不會像崔斯坦那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生活著。我要堅持我的夢想,就算遇到再多的困難和挫折,我也會告訴自己,我要做一個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的漫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