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精選8篇)
我讀 篇1
近日,工作之余,我讀了一本書。它記錄了一個韓國女人的成長、成才、成功的傳奇故事。這是一本自傳,相信大家對于作者必須很熟悉。她是大韓民國的總統——樸槿惠。我無法想象是什么樣的境遇讓她用絕望來形容。當我認真的讀完整本書以后,體會到也正如書名的寓意一樣,她是一個從絕望中成長的女人。
韓國總統樸正熙是她的父親,她是青瓦臺的公主。作為韓國第一家庭的女兒,她是幸福的。書中有著她偉大的父親,善良的母親以及可愛的弟弟妹妹的照片,能夠看出那是一幅其樂融融的美卷。少年時代的她在快樂中成長著,母親和自我一樣,都期望她能夠做個平凡人。但是,命運就是這樣悄無聲息的改變著。她向往平凡,但終究要過著不平凡的人生。“瞬間全身就像被數萬伏電流擊中一般,心臟則像是被尖銳的利刃深深刺進般疼痛”在得知母親被害后她這樣形容著。當時22歲的她就是在這般痛苦下,接過母親“第一夫人”的重任,輔佐父親完成許多外交工作。讀到這我的心被觸動了,22歲的她是那么堅強,內心是有多么強大才能承受這樣的打擊。我無法想象如果是我,我會怎樣樣,也許我會退縮,會懦弱的哭泣?是啊,或許很多人會是那樣!但是困難不會因為我們的退宿而產生憐憫之心,也不會因為我們勇敢而畏懼,它像巨浪般又一次打擊了27歲的她,就在她還沒有走出失去母親的痛苦中時,她的父親遭遇不測身亡。她幾乎崩潰,在悲痛的絕望中,她退隱了20xx年,但是她沒有逃避,在這其間,應對著毀謗父親的流言傳的沸沸揚揚時,有人讓勸她暫時離開,可她說:“不管走到哪個國家,都比不上住在自我國家理直氣壯又幸福啊”。她就是這樣
,即使周圍的壓力、輿論再大再瘋狂,她依然覺得自我生活的國家是幸福的,無可代替的。這無助的20xx年讓她對人性,人生,權利有了深刻的認識。她說,是質樸的人們用溫暖的雙手給予她勇氣和力量,是那些無名的愛讓她度過了那黑暗的時光。在應對這大韓國經濟危機的時候她決定站出來,來擔負起本就應按順序展開的屬于她的人生旅程,她要為人民創造期望。就這樣,她把余生奉獻給了大韓民國,即使那次演講時遭人刀割她也沒有退縮,那次她與死神擦肩而過。
她的遭遇就應是普通人都無法承受的吧!可即便如此,她書中完全沒有怨天尤人。她很坦然并勇敢的理解了生活給予她的不幸、命運給予她的波折,應對這種種的壓力她很冷靜,這足以證明她是個內心強大同樣有著大愛的女人。她在后記里這樣寫道“在不短的人生中,一向堅持的走下去絕非靠自我一人的努力,應對絕望的瞬間,之所以撐過來了主要原因在于我的人生終究不屬于我一個人”。是的,她是大韓民國第一位女總統,同樣也是大韓民國第一個未婚總統,她向往平凡,但是卻帶著她的職責和信念嫁給了她愛的并且也深愛著她的國家。她終究屬于整個大韓民國。
仔細想想,每一個生命中都有不幸,都有逆境,都有這樣那樣的不如意,應對這些困難的時候我們的心態就決定了我們的人生;蛟S我們也絕望過,在那瞬間有人選取應對,有人選取逃避。我們不能說逃避就代表懦弱,但至少他的人生不夠完美,F實生活中,不如意的事十有八九,我們不可能遇到點困難就不繼續過我們的日子啊,日子要照常的過,事情也要坦然的應對,生活不就是這樣苦辣酸甜的過來的嘛,這樣的日子才會更加有味道,不是嗎?再想想我此刻的工作,試驗室的工作就是工程施工的眼睛啊!作為試驗室的一員我們不僅僅要認真嚴謹,還要一絲不茍,更要實事求是,那么我們就要有一顆執著的心,這樣才能保證實驗的質量。遇到試驗失敗、試驗不合格時我們更要有著堅持不懈的態度,細心的檢查問題所在,這樣試驗后的結果才會更加準確。有我們的細心檢驗,才會有后面的放心施工,才能安心使用。
在失敗后能堅強的積累成功的經驗,讓自我變得更加強大,知識變得更加豐富,這才是試驗人員該有的工作態度。工作中會遇到好多的事情,我們不可能預測到將會發生什么,但是我們要明白遇到了這些事情時自我的態度。此刻,我應對困難不能說必須不畏懼,但至少不會逃避。和樸槿惠相比,此刻的我還沒有應對什么讓我絕望的不幸,即便是真有那樣的時刻,我想我會像她一樣勇敢理解并敢于克服一切,用一種陽光的心態去理解它,相信陽光過后有彩虹。那時我必須會驕傲的告訴自我:你是個好樣的女孩,人生最完美的結局永遠屬于堅強者,你值得擁有精彩的人生!
世上沒有相同的兩片葉子,更不會有相同的兩個人。那么一萬個讀者就有一萬個樸槿惠。每個讀者都能體會到不一樣的感受,都會讀出不一樣的資料,心中感觸自然不一樣。我是個正在成長中的女孩,生活中還會經歷很多事情在。相信人生自然不會平平淡淡的過下去。有一天,當困難的大浪沖擊到我的時候,我相信自我表現出來的必須不會是懦弱、退縮。在今后的生活中、工作中更加不會抱怨,與其在順境中靠運氣獲得成功,不如在坎坷中學會堅韌戰勝困難,不斷的升華自我。
我讀 篇2
因為國慶大閱兵的時候,樸槿惠頂著美日的壓力毅然來到中國,讓我注意到了這個不尋常的女子,偶然看到這本《絕望鍛煉了我》,據說是她的自傳,便興起了想要了解她的沖動。
整本書來看,雖然有一些大國家黨的篇幅,但是作為政治人物,我覺得情有可原,整體來說還是比較寫實的。
權力,職責,潛力,在政治界一向都是“三角戀”關系,這之間很微妙,稍微有一點差池,就可能造成災難性的后果。但是,要持續三者的平衡,背后要付出多少辛勞啊。樸女士這一生的付出,令人動容。
然而,與她的付出相比,我更加佩服的是她堅韌不拔的意志。在權力的誘惑下,她沒有動搖,始終邁著不屈的步伐,前進,前進,其一往無前的氣概,不知讓多少男兒羞愧。
我讀 篇3
因為國慶大閱兵的時候,樸槿惠頂著美日的壓力毅然來到中國,讓我注意到了這個不尋常的女子,偶然看到這本《絕望鍛煉了我》,據說是她的自傳,便興起了想要了解她的沖動。
整本書來看,雖然有一些大國家黨的篇幅,但是作為政治人物,我覺得情有可原,整體來說還是比較寫實的。
權力,職責,潛力,在政治界一向都是“三角戀”關系,這之間很微妙,稍微有一點差池,就可能造成災難性的后果。但是,要持續三者的平衡,背后要付出多少辛勞啊。樸女士這一生的付出,令人動容。
然而,與她的付出相比,我更加佩服的是她堅韌不拔的意志。在權力的誘惑下,她沒有動搖,始終邁著不屈的步伐,前進,前進,其一往無前的氣概,不知讓多少男兒羞愧。
因為,她的心中有愛,大愛。
我讀 篇4
二十年前,身患重癥的中國圍棋國手陳祖德在病榻上出版了個人自傳《超越自我》,這本書問世后產生了強大的震撼,影響了一兩代人。他說的既是圍棋,也是人生;是棋道,更是人道。超越自我成了許多人的座右銘。他不僅戰勝了病魔,也成為中國棋院的院長,為中國的圍棋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
幾年前買了陳祖德的《超越自我》——我的黑白世界,看了以后,很受感動,推薦兒子讀了。閑來再翻,又有了新的感悟。
陳祖德曾在給一位友人的信中寫道:我認為無論一個圍棋手,或任何一個運動員,要奪取桂冠就需要超越自我。比賽什么雜念都不能有:作為棋手,要不斷提高,不斷突破,也必須超越自我;一個棋手在后起之秀要戰勝自己時,同樣需要超越自我,才能大度地歡迎別人戰勝自己;人的一生也正是在不斷地發現自己的缺點、弱點,不斷戰勝自己、超越自己的過程中得以進步的;就是生死問題,也得有超越自我的精神,才能抱樂觀主義的態度。這段話正是陳祖德同志幾十年圍棋生涯的生動寫照。
托爾斯泰說:成功來自于強烈的企盼,孕育于痛苦的掙扎,是追尋自我,敢于冒險,最終超越自我的一種必然。超越自我是一種只有不倦追求才能觸及的很高的精神境界,又是一個幾乎沒有止境的困難歷程。明知山有虎,便向虎中行。
超越自我是對自身能力或素質的突破,這不僅僅是心理潛能的激發,更多的是人性的完善、境界的提高、智慧的凝結。
超越自我的途徑:
超越自我一般都要通過自我調節才能順利實現,特別是心態的調節。
有時候,自我超越和自我調節并不能很嚴格地區分。自我調節可以看是短期的行為,以暫時應對心靈的失衡與變化。自我超越的效應則更傾向于長期,那不僅僅依靠心理調適,還融合了充分的知識、條件,是心態的更好,是水平、境界、資源和能力的更高。可以說,自我超越少不了自我調節,因為個體需要磨合,不斷調整、不斷感覺,與自然和社會相應;但是自我調節未必能夠促成自我超越,因為自我超越要復雜得多,那往往以自我突破為表現,再上一個臺階。
超越自我需要人積極不懈的努力。Gopla研究發現,堅持和積累比素質和技巧都重要得多。水滴石穿的道理是通用的。我不否認天才,但是效率也可以通過學習改善;對于同一件事,效率高能進展快,但如果堅持和積累不夠,離成功也許就只是一步之遙。對于我們大多數人,智力和能力的差距并不大,知識和技巧也差不多,這時自我超越的重點,更應該傾向于堅持和積累。
在任何時候,我們都可以回味這幾句話:決心就是力量,信心就是成功,灰心就是衰弱,死心就是失敗。
我讀 篇5
假期里,我有幸拜讀了世界偉大的成功導師戴爾·卡耐基的著作《超越自我》,初看此書,心里覺得這和別的教育類書籍沒有什么不同之處,竟講些大道理,可是后來越看越想看,書中的每一個策略對我都啟發極深,每一個事例都深深的影響著我,可謂是我的救命稻草。下面,我就談一談我的感受。
這本書用八個章節為我們提供了答案:第一、視敬業為使命,干一行,愛一行;第二、要具有強烈的責任感,盡職盡責做好本職工作;第三、要永保工作熱情,把工作當成一種樂趣;第四、要不斷地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提升自身的競爭力;第五、要提升自身的執行能力,專注自己的工作,勇于負責,不找借口;第六、全面造就自己,追求卓越,超越自我。這其中最讓我深受啟發的就是視敬業為使命章節。
如何才能做到敬業
一、要有責任感,敢于承擔責任。一個人無論從事何種職業,都應該心中常存責任感,敬重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中表現出忠于職守、盡心盡責的精神,這才是真正的敬業。單位是每個人的,責任不分你我,在責任面前,每個人都應該多一些擔當,少一些推諉。
二、要少找借口,多找辦法。敬業的核心素質是:當遇到問題和困難時,能夠主動去找方法解決,而不是找借口逃避責任、找理由為失敗辯解。也就是說,敬業的人要富有開拓和創新精神。不管什么困難,只要我們努力去找,總會找到辦法的。因此今后在困難面前,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多一些辦法,少一些借口,逃避和退卻都是沒用的。
三、對待工作要認真盡職,要有工作中無小事的心態。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在工作中,沒有任何一件事情,小到可以被拋棄;沒有任何一個細節,細到應該被忽略。,把各項工作作為鍛煉自己、加強業務知識、熟悉從小事開始,逐漸鍛煉意志,增長智慧。
四、要腳踏實地、務實進取。務實是成就一切事業的前提,成功必須靠務實努力來實現。成功的道路是靠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從沒有一蹴而就的成功。必須樹立務實進取的意識,仔細查找工作作風、思想作風和學風方面存在的不足與問題,深入剖析作風浮燥的根源,務實做事,務實做人。
總之,《超越自我》激人奮發,在今后的日常生活、工作中,將保持飽滿的工作熱情,積極的工作態度,從點滴做起,認真做好每一件事,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對工作保持忠誠,將熱情和勤奮融入每天工作中,不斷提升自己在各方面的能力,全面造就自己,真正實現超越自我。
我讀 篇6
書中有很多打動人心的地方:少年時代父母健在時的幸福生活,父親去世后的絕望和堅強以及她重回政壇后對于政治理想的堅持和對于民眾支持的感恩。在她的身上能夠體現出東方女政治家所具有的堅韌和勇敢,以及柔與剛的完美結合。
但是,不得不說,這本書不僅僅是她個人生活的傳記,更包內含她的政治訴求。書中不乏對于執政理念的闡釋以及政治決策的解釋。在她擁有政治地位的前提下,這不免有目的不純之嫌。也許,當她完全退出政治舞臺后,再來回憶和記錄自我經歷過的人生,視角和資料會有所不一樣。畢竟,政治真的太復雜,多少真真與假假又豈是我們這些平凡人能分的清的。
讀過這本書,我對于樸正熙總統執政期間的功與過產生了很濃厚的興趣。畢竟,從一個女兒的視角出發,書中給予了自我的父親太多正面的評價。另一方面,我也很好奇,在樸槿惠以一個平凡人的身份生活的十八年中,她是何以營生的呢?
在這本書中我感觸最深的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當父母遭槍擊去世,她和弟弟妹妹離開青瓦臺后所感受到的人情冷暖,另一方面是在本書后記中,她對于國家未來的闡述。
她以前感慨:“原先世上的人心一天就能改變。”“人們在沒有明確的信念之下,為了追隨權力甚至能夠隨意改變自我的主張,彼此沒有信義只有算計。能夠遵守原則和信念,用一貫的哲學開拓政策的政治家,簡直少之又少。”“一旦嘗到權力滋味的人,就會成天為了不失去權力而戰戰兢兢,他們不會選取險峻艱辛的道路,反而會找尋快捷方式,想要快速成為政壇上的明星。權力這種東西感覺一輩子都能握在手里,但其實某天會突然像風一樣消失。”“多年來我忍受了無數的出賣,簡直就像是站在山崖的邊緣般岌岌可危。被以前信賴的人背叛,讓我看清了人類對于欲望和權力的執著。那是一段十分苦澀的經驗,但也是人生中最昂貴的教訓。”這些對于信任、背叛、權力和人性的闡釋,也只有經歷過并感受到切膚之痛后,才能如此準確和生動的表述出來。
在書的后記中,她寫道:“當我們的孩子長大成人后,他們生長的國家將會是什么樣貌?我期望今后這片土地上,所有年輕人畢業離開學校后,都能擁有自我的理想工作,付出多少努力就能得到多少回報,遵守法律及原則的人們也能夠成功。我期望建立這樣的國家。”這讓我不禁聯想到馬丁·路德·金《我有一個夢想》的演講。這同樣是對社會公平、正義的追求。隨著自我社會閱歷的加深,多少看過或聽過各種蠅營狗茍,這段語句一下子打動了我,讓我有把它記下來的沖動。
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同樣一本書,每個人都會讀出不一樣的資料,一個人在不一樣的人生階段也會對書中資料有不一樣的感觸和解讀。我正處于一個理想與懷疑并存的時期,對于書中資料的理解和體會,的確與我已有的經歷和目前的心境有關。
我讀 篇7
今年寒假,我讀了一本叫做《本和我》的書,書中的主人公分別是美國的富蘭克林博士和一只有許多優秀品質的小老鼠艾莫斯。這本書講了艾莫斯有一次離家出走的時候,偶然認識了本杰明?富蘭克林博士,他們經歷了許多驚心動魄的冒險,經歷了許多稀奇古怪的事情,還發現了電、發明了富蘭克林爐、避雷針、富蘭克林博士真是一位偉大的發明家!所以我非常喜歡這本書!富蘭克林博士的優點是:充滿發明熱情、只要有這個想法,就絕不放棄!小老鼠艾莫斯的優點:聰明、腦子里總有一些好主意。他們的冒險精神和學習熱情都值得我們好好學習。
我讀 篇8
假期中我興致盎然地讀完了《超越自我》這本書,書中對責任一詞進行了闡述,讓我對責任一詞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責任就是對自己所負使命的忠誠和信守,責任就是對自己工作出色的完成,責任就是忘我的堅守,責任就是人性的升華。
是的,責任是無處不在的。責任心對教師而言,是師德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師德的外在表現。教師的教育責任心,體現在對待教育事業、對待學校、對待學生的工作態度與教育實踐中,體現在自身的教育業績中。沒有教育責任心,也就沒有真正的教育。
教師應該具有怎樣的責任心呢?作為父母,把自己的孩子交給學校、教師,都希望孩子能有較好的發展,這就要求教師有高度的責任心。教師應熱愛、尊重、關心、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教師的職責,除了授惑、解疑,放在首位的是傳道,教學生做一個坦坦蕩蕩、光明磊落的人不是教思品課教師的責任,而是每個教師所必須擔負的責任。
缺乏責任心的教師不可能有嚴謹治學的積極性。我認為從某些方面可以把責任心理解為愛崗、敬業和精業。愛崗與敬業,愛崗就是愛教育,愛學生,愛自己的本職工作。敬業就是恪盡職守,教書育人。教師的責任心是職業情感的基礎。一個教師只有把教書這個職業確認為自己的道德原則,確認為自己的人生最高理想時,他對自己的本職工作才會產生自豪感,只有有了這種重要的情感,才會使教師對教書這一工作表現出熱忱和全力以赴的態度。敬業,就是要不斷的掌握廣泛適合于現代教育的的文化科學知識,不斷的更新知識結構;不斷的學習適應當代教育技術,不斷的反思總結。教師還必須使自己的專業更精,在理論的指導下大膽實踐、勇于探索,只有這樣子才能用更為適合的方式去指導自己的學生,使他們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對我們教師來說,一屆學生未教好,還會有下一屆,還可以重頭再來;而對于家長,只有一個孩子,根本不可能重頭再來。也就是說一個學生對于我們來說可能是百分之一,可對于家庭來說他就是百分之百。家長把孩子交給我們,就對我們報有希望。我們要想贏得家長的信任,贏得社會的贊譽,實現學校的發展和老師的自身價值提升,就必須把我們的責任心分解在在平凡、普通、細微甚至瑣碎的日常教學每一個細節之中去,讓每一個孩子在我們的手中都得到發展,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健康成長,讓每一個孩子都享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