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拜師項橐讀后感(精選6篇)
孔子拜師項橐讀后感 篇1
孔子是我國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我讀了《孔子拜師》這篇課文,受到了很大的啟發。
孔子是一個很愛學習的人,他的知識已經很多了,已經是很有名的老師,還要不遠千里,風餐露宿,日夜兼程,來到洛陽,終于拜了老子為師。老子問孔子:“研究學問你不比我差,為什么還要拜我為師呢?”孔子說:“學習是沒有止境的,您的學問淵博,跟您學習,一定會大有長進的。”從此,孔子每天不離老師左右,隨時請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學問毫無保留的傳授給他.
在沒有學這篇課文之前,我就已經知道無論自己有多深的學問,都不要驕傲這個道理。學習《孔子拜師》一文后,我更感受到了孔子是一個謙虛好學的老師,非常佩服孔子的學問,同時也很敬重他的品行.我和孔子一樣有同感,學問就象大海一樣無邊無際沒有止境,只要我們虛心向別人學習,相信最終總會有收獲的。
今后,我要牢記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不怕苦不怕累,虛心好學,長大要和孔子一樣做一個有學問的人。
孔子拜師項橐讀后感 篇2
課文《孔子拜師》主要講述了孔子30多歲的時候,感覺自己的知識不夠淵博,離開家鄉曲阜,到洛陽拜大思想家老子為師的故事。在這個故事里,我看到了孔子謙虛好學,彬彬有禮,老子禮節高超,謙虛謹慎。
孔子已經是當時非常有名的學者和教育家,但是他并不滿足,還要學習的知識,并且不畏艱險、跋山涉水來到千里之外,向老子學習。我要向孔子學習,學習他謙虛好學、彬彬有禮的精神品質。我有時候考試成績比較好,就沾沾自喜、驕傲自滿。通過學習課文,我知道了學習是沒有止盡的,偉大的教育家孔子都能認真求學,更何況我們這些剛剛步入知識殿堂的小學生呢?在今后的學習中,
我一定要學習孔子的學習態度,認認真真學習、踏踏實實做人,長大后成為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主要寫了孔子年輕的時候就已經是遠近聞名的老師了,可他覺得自己的知識還不夠淵博,于是三十歲的時候,他離開家鄉曲阜去洛陽拜大思想家老子為師,幾個月后來到了洛陽,在城外,孔子看見一架馬車,車旁站著一位70多歲的老人,孔子想這位老人可能就是我要拜訪的老師吧?于是上前行禮,問到:“老人家,您就是老蚺先生吧?”“你是——”孔子連忙說:“學生孔丘特地來拜見老師,請老師收下我這個學生吧?”老子說:“研究學問你不比我差,為什么還要拜我為師呢?”
孔子說:“學無止境!” 這充分說明了老子、孔子都很謙虛,禮貌待人,而且表明學習是沒有盡頭的,值得我們學習。我還認識到“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的真正含義,這將激勵我努力學習。
孔子拜師讀后感400字
孔子已經是當時非常有名的學者和教育家,但是他并不滿足,還要學習的知識,并且不畏艱險、跋山涉水來到千里之外,向老子學習。我要向孔子學習,學習他謙虛好學、彬彬有禮的精神品質。我有時候考試成績比較好,就沾沾自喜、驕傲自滿。
主要寫了孔子年輕的時候就已經是遠近聞名的老師了,可他覺得自己的知識還不夠淵博,于是三十歲的時候,他離開家鄉曲阜去洛陽拜大思想家老子為師,幾個月后來到了洛陽,在城外,孔子看見一架馬車,車旁站著一位70多歲的老人,孔子想這位老人可能就是我要拜訪的老師吧?于是上前行禮,問到:“老人家,您就是老蚺先生吧?”“你是——”孔子連忙說:“學生孔丘特地來拜見老師,請老師收下我這個學生吧?”老子說:“研究學問你不比我差,為什么還要拜我為師呢?”孔子說:“學無止境!” 這充分說明了老子、孔子都很謙虛,禮貌待人,而且表明學習是沒有盡頭的,值得我們學習。我還認識到“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的真正含義,這將激勵我努力學習。
通過學習課文,我知道了學習是沒有止盡的,偉大的教育家孔子都能認真求學,更何況我們這些剛剛步入知識殿堂的小學生呢?在今后的學習中,我一定要學習孔子的學習態度,認認真真學習、踏踏實實做人,長大后成為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孔子拜師項橐讀后感 篇3
寒假期間,我重溫了《孔子拜師》這篇課文。它很有教育意義,使我感觸頗深。
孔子年輕時就已經是遠近聞名的老師了,但他仍然覺得自己的知識還不夠淵博,三十歲時他離開家鄉曲阜到洛陽拜大思想家老子為師。曲阜距洛陽有上千里,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花了幾個月終于到達洛陽。見到老子后,他謙遜有禮,老子欣然收他為徒。從此孔子每天不離老子左右,隨時請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學問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孔子。人們敬重孔子和老子的學問,也敬重他們的人品。
孔子真誠求學、謙虛好學的品質深深地打動了我。看看孔子,再想想自己,我覺得很慚愧。比起孔子,我主動學習、刻苦學習、謙虛學習的精神實在差遠了。看動畫片、玩電腦游戲、讀課外書的興趣遠遠大于學習的興趣。爸爸媽媽督促我學習,有時也是一副極不情愿的樣子。考試成績好了,愛“翹尾巴”;成績差了,愛“發脾氣”;成績不好不壞時,有時還“無所謂”。就說這次語文,雖然得了全班第一,但也只有89分。這說明我還有一些基礎知識沒有掌握,作文水平還需要不斷提高,粗心的毛病還沒完全改掉。
學海無涯,學無止境。千古圣人孔子都能謙虛求學,我想我通過勤奮努力也能做到。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以后,我也要像孔子一樣謙虛好學,孜孜以求,主動學習,刻苦學習,快樂學習,爭取長大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孔子拜師項橐讀后感 篇4
孔子是中國偉大的圣人。
上月我們學習了《孔子拜師》這篇文章,從文章里我讀到了:孔子小時候家里很窮,他很愛讀書,在他三十歲的時候,他就成為了遠近聞名的老師,有三千弟子在接受他的教育。可是孔子還很虛心,他還想更上一層樓,他聽說比他大三十歲左右的老子是一個德高望眾的老人,于是他離開曲阜去求學。在老子那里他每天不離老師左右,隨時請教。老子把所有的知識都毫無保留的教給了他。他們都是學問很高的圣人!
孔子說: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這都是流傳至今的學習名言。孔子那么高的學問了,還仍然很謙虛,我的成績還不是太好,又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呢。孔子讀書的時候環境很差,還要刻苦讀書,三十歲了還繼續學習,一直不放棄學習好的品德,每天要求自己進步一些,我要向孔子學習,考上中國最高學府北大,做一個對作為的人!
孔子拜師項橐讀后感 篇5
今天,放學回家后,我從書柜里拿出李一本寫的<<孔子拜師>>這本書認真地閱讀起來,書中的內容深深地吸引了我。
這本書講述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拜師的故事。孔子是一位對知識孜孜以求的人,他一生熱愛學習,到處向人請教,從不放過任何一個學習機會。由于孔子虛心學習、勤奮鉆研學問,他年輕時就已經成為很有名氣的老師了,但他從不滿足在學問上所取得的成就。他認為學無止境,覺得自己的知識還不夠淵博。三十歲時,他決心再拜老師,繼續學習。于是,他離開自己的家鄉曲阜,來到距家鄉上千里的洛陽,拜當時的大思想家——老子為師。歷盡千辛萬苦,他終于找到了老子。可老子對他說:“你就是孔子啊!研究學問你不比我差,為什么還要拜我為師呢?”孔子說:“您的學問很深,跟您學習,必有長進。再說,越是研究學問,越應學習更多的知識。”老子很感動,就收了他這位學生。此后,孔子每天不離開老師左右,虛心學習,隨時請教。老子就把自己的知識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他。學習結束了,辭行時,孔子懇求老師給予臨別的教誨。老子拉著他的手,情真意切地說:“有學問不淺露于外表,講道德不分貧富,你就是這樣一位品德高尚的人。你對我的尊敬叫我感動。”孔子聽了老子的話,連忙行禮。回到家鄉。孔子在事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人們稱贊孔子的學問,也很尊重他。
我喜歡這本書的原因是:孔子是一位熱愛學習、知識淵博、品德高尚的人。《孔子拜師》的故事告訴我們:知識是學無止境的,因此學習知識必須孜孜以求,不要放棄任何學習的機會。只有這樣,才能成為一位對國家和社會有用的人。我們應該學習孔子這種熱愛學習、虛心學習的精神和有學問不淺露于外表,講道德不分貧富的高尚品德。
孔子拜師項橐讀后感 篇6
今天,我讀完《孔子拜師》的故事,對我的啟發教育特別深。
這個故事介紹了孔子好學的精神。孔子三十歲了,還要拜師學習。他學習與別人不同,別人總是學一兩天都堅持不住回家了,而孔子跟老子學時,不懂就問,謙虛好學,一步一個腳印,只有堅持才會勝利,老子也把自己的學問毫不保留的傳授給他。孔子好學的精神,深深的感動了他的老師—老子。孔子謙虛好學,就因為它說的一句話:學習是沒有止境的。所以人們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學問,也敬重他們的品行。
想想自己,感到慚愧。有一次,我遇到一道難題,怎么也做不出來,我到了班里趕緊抄學習委員王薇的。結果,我得了個優,這個優上面好像有個小黑點,似乎在說:“你會了嗎?”今天讀了《孔子拜師》的故事,提醒了我,作為一個班長,在班里要起好帶頭作用,對待學習不能不懂裝懂,碰到困難應該虛心向老師請教。
讀了這個故事,使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學習,是進步的階梯,成功的基石,只有勤學,好學,不弄虛作假才能取得成功。我們現在正是讀書的大好時光,就更應該努力學習,長大后為祖國做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