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薔薇求救訊號》讀后感
時至今日,我不得不承認,我們每個人的內心都有最為柔弱的一隅,只是有的時候我們并沒有表現出來。而那些在別人眼中看似無意的傷害,都曾經,或者正在,一點一點地朝著我們的心臟鑿開一個又一個絕望又無形的洞。
那便是傷害。lily說,傷害這種東西,無論加諸于誰的身上,都是一樣的。生活總會賦予我們漫無邊際的痛苦,某些時刻,當我們的內心沉重至無法負荷的時候,是的確有這樣的,想要放棄生命的想法。想要逃避這樣千瘡百孔的現實,因為已經無力在承受。我們是人,不是神,之于這殘酷的世間,總有壓抑得疲憊不堪的時候。
而名為自殺宣言的這樣的一個網站,便是寄居絕望的靈魂的最佳居所。這世上有太多失意的人,找不到工作的、失去親人的、失戀的、受盡欺凌的、身患絕癥的,他們擁有各種各樣的絕望的理由,去結束自己的生命。因為我已生無可眷,因為我已經無力抗衡。
而對于這類的人們,社會更多的是責備、冷漠和嗤之以鼻。
——心理承受力竟然如此脆弱。
——溫室里的花朵。
——那么你去死好了。
——你去死吧。
這樣的話語更多的出現在我們的耳朵里,聽多了,也自然而然地覺得,的確沒有太多活下去的希望了。
——你不是想讓我死嗎。
——那我就去死。
——死給你看!
這樣的決絕極端的,讓很多人不理解的過激行為,實際上,已經越來越多的泛濫于80后以及90后年輕人的身上。
作品中對于人物的心理描寫拿捏的極為到位,譬如林建國沉溺于網游那一段的描述,精妙而準確地反映了網迷們真實的內心,宛如一棟殘破的廢墟,沉溺在無盡的虛妄里,網絡里的風生水起,只因了現實生活中的一敗涂地。
對于學校里面人際交往的描寫。尤其是真培、張棟、胡文這些人物的描寫,雖然有些文學上夸張的成分,但也的確是真實的反映了當下校園里尤其是90后當中廣泛存在的校園暴力、校園歧視的現象。我相信,這些人物也都有各自真實的原型,他們活在壓抑的痛苦里得不到一絲喘息,所以覺得生無可戀,被逼上走投無路的絕境。也許在現實生活中并沒有小說當中那么殘酷,可是中學生自殺的事件也并不是沒有發生過,甚至可以說,已經屢見不鮮了。終究還是必須歸咎于應試教育,我也從中隱隱讀到了作者對于應試教育的批判,老師不過是要求分數分數,還是分數,把學生當成利益的工具,而真正重要的身心健康卻并沒有得到教育引導和培養。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主人公的命運。
至于教育,我無法多說些什么。不斷攀升的中學生自殺率便是最好的解答,有的時候,譬如“精神敏感”、“心理承受力脆弱”這樣的言辭,不過是一種推脫和逃避。
——來自于,并不了解80、90后真實想法的成人世界。
另外,本人比較感動于宋佳島和游息宴的愛情。一個從學生時代堅持到30歲的夢想,由一個小姑娘來完成,她希望憑借一己之力挽救這個黑暗崩壞的世界,她做了很多很多的事情,希望換來息宴的蘇醒,并且一直堅持著照顧他直到中年,只為了一個學生時代的一個約定。可能很多人覺得不可置信,認為那些都是小說中虛構的,現實生活中怎么可能存在那樣矢志不渝的女孩。可我寧愿相信那些都是真實的,有時候,愛就是有這么純凈。只是很多時候,并不為別人所接受。畢竟生活太過于殘酷,小說給了息宴蘇醒的機會,給了我們黑暗盡頭的一絲光芒,我想,那一縷光芒也是作者心里的一絲渴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