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濱遜漂流記》讀書筆記
他開始在島上種植大麥和稻子,自制木臼、木杵、篩子,加工面粉,烘出了粗糙的面包。他捕捉并馴養(yǎng)野山羊,讓其繁殖。他還制作陶器等等,保證了自己的生活需要。雖然這樣,魯濱孫一直沒有放棄尋找離開孤島的辦法。他砍倒一棵大樹,花了五六個月的時間做成了一只獨木舟,但船實在太重,無法拖下海去,只好前功盡棄,重新另造一只小的。
魯濱孫在島上獨自生活了17年后,一天,他發(fā)現(xiàn)島邊海岸上都是人骨,生過火,原來外島的一群野人曾在這里舉行過人肉宴。魯濱孫驚愕萬分。此后他便一直保持警惕,更加留心周圍的事物。直到第24年,島上又來了一群野人,帶著準(zhǔn)備殺死、吃掉的俘虜。魯濱孫發(fā)現(xiàn)后,救出了其中的一個。魯濱孫把被救的土人取名為"星期五"。此后,"星期五"成了魯濱孫忠實的仆人和朋友。接著,魯濱孫帶著"星期五"救出了一個西班牙人和"星期五"的父親。不久有條英國船在島附近停泊,船上水手鬧事,把船長等三人拋棄在島上,魯濱孫與"星期五"幫助船長制服了那幫水手,奪回了船只。他把那幫水手留在島上,自己帶著"星期五"和船長等離開荒島回到英國。此時魯濱孫已離家35年。他在英國結(jié)了婚,生了三個孩子。妻子死后,魯濱孫又一次出海經(jīng)商,路經(jīng)他住過的荒島,這時留在島上的水手和西班牙人都已安家繁衍生息。魯濱孫又送去新的移民,將島上的土地分給他們,并留給他們各種日用必需品,滿意地離開了小島。
范文二:
英國青年魯濱遜從小喜歡航海,曾三次離家到南美各地旅行。一日他懷著云游四海的高遠(yuǎn)志向,告別家人,越過大西洋和太平洋,在驚心動魄的航海中經(jīng)歷無數(shù)險情,后來整條船在太平洋上不幸罹難,船上的人都葬身海底,惟有他一人得以奇跡般地活下來,并只身來到一座荒無人煙島上。他從絕望的縫隙中得到了生命的啟示,性格堅強的魯濱遜在島上獨立生活了28年。他在孤島上勞作生息,開拓荒地,圈養(yǎng)牲畜,生產(chǎn)水稻和小麥,年復(fù)一年與孤獨為伴,克服了種種常人難以克服的困難。《圣經(jīng)》成為他的精神支柱,憑著驚人的毅力和頑強不息的勞動,他蓋起了房子,收獲谷物,馴養(yǎng)山羊,用獸皮制作衣物。他曾與野獸斗智,也曾與吃人肉的野人斗勇。后來他搭救了一個土人,稱他為"星期五",把他收作仆人。他以非同尋常的毅力和勇氣,克服了難以想象的艱難困苦,用勤勞的雙手,為自己創(chuàng)造了一個生存的家園。一直到第28個年頭一艘英國船來到該島附近,魯濱遜幫助船長制服了叛亂的水手,才返回英國。這時他父母雙亡,魯濱遜收回他巴西莊園的全部受益,并把一部分贈給那些幫助過他的人們。
讀后感:(范文一)
讀了笛福的《魯濱遜漂流記》,讓我想起一句話:知識就是力量。魯濱遜能在一個荒無人煙的孤島上獨自生存二十八年,靠的就是他的智慧和勞動:假如他不去勞動,那么他只有被食人族吃掉的可能;假如他沒有知識,那么他只有在荒島上病死的可能。
魯濱遜用自己的雙手在荒野中搭帳篷,掘山洞,打圍墻,為自己筑起一個安全堅固的"城堡",免受食人族的侵害。有了住,還得有吃。從船上運下來的食品雖然不少,但確是有限的,如果不自力更生,就會坐吃山空。于是魯濱遜又開始自己種莊稼,圈養(yǎng)家畜。荒島上的天氣變化無常,魯濱遜上荒島的第一年就病倒了,病得很重,一天到晚都昏昏沉沉。這是他運用了巴西人無論得什么病都不吃藥而吃煙葉這個實例,成功地救了自己一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