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的代表作《活法》讀后感(通用3篇)
稻盛和夫的代表作《活法》讀后感 篇1
我每次乘飛機習慣帶本書以便無聊時打發時間,一天出差前向同事借書,他隨手拿起一本稻盛和夫的《活法》,感覺薄薄的一本小冊子倒方便攜帶。閱讀本書如身邊一位長者語重心長的對我講解人生的真諦。曾經我也為哲學老師講人生觀價值觀如何重要而覺得可笑,可如今隨著年齡的增長,遇到一些人遇到一些事,愈發覺得自己年幼的無知和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而本書每一標題的內容都值得我們深思,反省。
稻盛和夫的哲學就是要我們懂得,人類活著的意義和人生的價值就是提高身心修養,磨練靈魂,要課以自己比他人更為艱苦的人生,并不斷嚴格要求自己,遵守努力、誠實、認真、正直的道德觀和倫理觀,學會知足,以利他之心生活,不斷積累善行,樹立正確的人生態度和人生哲學并貫徹始終,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們每一個人的人生走向成功和輝煌,同時也是人類走向和平幸福的王道。
追求正確人生態度和人類應有的狀態已經不是我們個人問題了,稻盛和夫的哲學為了把人類引向正確的方向,要求我們每個人都必須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哲學。我們有義務認識自己的責任,終其一生去努力磨練靈魂,使靈魂更高尚,一點點反復精進。努力勤奮地工作、心懷感恩之心。善思善行、誠懇地反省并約束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持續磨練心智、提高人格,努力做到這些看似理所當然的事情才是真正的人生意義,才是稻盛和夫哲學闡述的真實的活法
稻盛和夫提出以原則思考,化繁就簡是做人和做事的原則,我非常贊同他的觀點,我認為作為個體我們做人做事都要有一把尺子,超出了自己所能承受的度,就要明確告訴自己不能做。
真理是一根線織成的布。所以,所有事情越單純越接近它本來的狀態,也就是說越接近真理。于是用簡單的方法去對待復雜的事情,這種思維方式很重要。其實用最樸素的原理卻能解決大問題,很多問題是我們想復雜了。人生的原則如此,工作的原則亦相通,很多看似復雜的問題認真分解,然后找到相互之間的聯系,從整體局部整體的方式去思考問題,往往遇到的難題也能解決。
該書以稻盛和夫本人的成長歷程來給予勸告,當我們用他的哲學觀來看待事情時,所有的困難都會突然出現簡單有效的解決之道。他認為:工作現場有神靈之聲。當我們工作中遇到困難無論怎么想辦法、反復試驗不斷摸索、處處碰壁,無計可施,認為自己無能為力時,此時事情才剛剛開始,此時,應該恢復冷靜,然后面對現實對產品和現場,重新審視、體察、傾聽,才能聽到產品對我們的私語,找到解決問題的對策。
其實我工作亦經常遇到困難,面對困難百思不得其解,而此時我一貫的做法也是不作為,認真反省自己,把思路方法過濾一遍,如有可能盡量去現場,在現場中仔細觀察、善于分析,以現場發生的現象及收集的數據來分析問題,難題往往也能解決。當我們遇到困難僅憑想象和經驗往往不能解決問題,尤其當我們面對的產品有其獨特性時,這種面對 產品,親臨現場掌握該產品的特性變得尤為重要。xx年,我負責電廠600MW超臨界機組鍋爐燃燒調整試驗,在提供試驗大綱時心理很害怕,因為以前沒有做過類似的試驗且對該類型超臨界機組不了解,但項目立了總要做吧,多方查資料并向前輩學習還是心理沒底。在做試驗前一個禮拜我去電廠熟悉情況,每天對著IP系統看,與運行人員交流機組運行情況,慢慢的了解了該機組的特性,到做試驗時也就有信心了,項目可以順利進展。
通過本書的閱讀,感覺與智者進行了一番長談,對此受益頗多。
稻盛和夫的代表作《活法》讀后感 篇2
近日,品讀了日本作家稻盛和夫作品《活法》。讀書時刻,心里猶如春風拂過,清水潺潺,對靈魂是一次潛心的修煉,對生活是一次真切的回答,對未來是一次完美的冀望!
每一個人都潛藏著偉大的力量,能否把自身潛在的潛力挖掘出來,是人與人活的精彩與否的差異所在。如何實現呢?我認為關鍵在于改變自我,改變自我首先在于改變自己的心態,建立一種用心、正確的心態必須會為你的人生之路助力許多。
好心態,好未來。稻盛和夫曾說“總是用心向前,有一顆感恩的心,樂觀的理解,充滿善意,有理想,不惜努力……”。用心的心態是非凡人生成功的起點,在我未進入之前,我時而彷徨,時而迷茫,找不準人生的航向,不明白該干什么行業,高不成低不就。入職以后在公司領導的指導和鼓勵下,在同事的幫忙和激勵下,漸漸地我發現自己的目標越發地清晰了起來,隨之胸襟也開闊了,心態也變得陽光了,凡是總往好的方面想,用用心的心態去迎接每日的朝陽,潛移默化中我的性格也變得大氣而開朗,隨之工作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工作效率也得到了大幅提升,家庭也愈加和睦而溫馨。作為一名合格的企業員工,我認為還就應具備五種心態:
一是感恩的心態
感恩的原因其實很簡單。感謝公司、同事和家人。我們相聚到,不僅僅僅是選取的一份養家糊口的工作,更是一個展現自我潛力、實現自我價值的平臺。要感謝公司、包括公司的領導、同事,因為是由于他們對自己的認可才來到了公司,我的入職年齡比較小,缺乏經驗,感謝公司和領導給予我的機會,讓我有展示自己的平臺,同事們在工作中給予的指導、幫忙和協助,讓我更好的適應工作和公司,讓我得到成長,更要感謝我的家人給予我理解和支持。
二是簡單的心態
有一句話叫做“活在當下”,理解了這句話,你會活得更健康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力爭做到:靜下心、沉住氣、耐住寂寞,把工作做的盡善盡美。
當讀到年輕的稻盛和夫在瀕臨倒閉的京瓷制造出在剛剛才在美國的大企業研發出的新材料時,我第一個反應是這老兄真了不起,水平真高。但是我很快想到,稻盛和夫僅僅是水平高嗎?僅僅是技術好嗎?試問,在他試制這種新材料時,真的有人要求他必須要造出來嗎?我想除了他自己以外,誰要是提這樣的要求都是過分的。指望一個瀕臨倒閉的小作坊造出美國大公司投入巨資才研發出的材料,這根本就是天方夜譚,只有稻盛和夫自己才清楚能不能做,怎樣才能做出來,真正的動力與壓力其實來自稻盛和夫自己,即使他當時做不出這種新材料,也沒有任何人能夠指責他。
由此,我悟到了:對員工個人來說,真正對自己起作用的動力與壓力來自自身,不要指望公司領導像小時候的父母和老師那樣對自己提各種各樣的要求,指明自己前進的方向。如果自己采取懶散的工作態度,在這樣的企業雖然不必須會被裁撤,但這樣的帶來的也就是個人發展與前途的渺茫,這樣的一種局面是我絕對不想應對的。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除開努力踏實的工作以后,還就應做一個有思想的人,如何在工作中提高效率,是我要用心努力想辦法的,同時也要加強建造師的學習和考試,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水平,用心的應對目前的工作狀態,做好有效的應對措施。
三是敬業
要相信天道酬勤,努力就會有回報,暫時的失敗和不成功,是還沒有努力到老天爺感動的程度。
像這樣的國有企業,領導對員工不會提太多的要求,這并不是說員工的工作能夠隨心所欲,其實公司領導是想透過這樣的方式讓員工自己鍛煉自己,自己透過個人努力尋找適合自己的發展之路。畢竟,領導不能代替員工去思考,只有充分的發揮廣大員工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才能保證企業的活力。而恰恰是這樣一種寬松的環境帶來了員工工作態度上的巨大差別,有的人勤奮認真,有的人自由散漫。但是無論身邊有怎樣自由散漫的人,他們都不是我能夠懈怠的理由,畢竟為我負責的人只有我自己,看看此刻大到老總,小到主管,無不是當年工作勤奮認真,在自己的崗位上干出一番業績的人,他們是我的榜樣,而那些不努力的則是反面教材,絕不是能夠懈怠的理由。
平時對自己要求嚴格,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當我們的客戶提出較高任務要求的時候,就容易適應。稻盛和夫能滿足IBM提出的在其他公司看來難以理解的苛刻要求,其實是基于其平時他和他的團隊對自己的嚴格要求。平時對自己要求高,在應對難題的時候就不會心虛,別人不敢做的高難度工作自己敢做,對于我來說,當工作完成的時候,我收獲的僅僅是公司的一句表揚嗎?其實,我此刻才發現,在工作中,我才是最大的受益者。我收獲了良好的工作習慣,認識到了認真嚴格工作必要性,這兩點都是對我今后工作極有幫忙的。
四是空己
做個有職業精神的員工,工作時間內要放空自己,一切以做好工作為依歸,工作上不夾雜個人感情色彩。如此,才能成為一名合格高效的員工。
工作為了什么:掙錢養家糊口。我想這是不少人的答案,也是最樸實最實際的答案。如果境界在高一些,也是為了體現人生價值。但是在《活法》中,工作還有更高尚的目的,那就是修煉,在工作的修煉中提高人的靈魂。工作不僅僅僅是為了獲得物質上的獎勵,其實也是對人類精神生活的提升,人在工作的時候,工作也在改變人。
僅僅將工作視為獲利手段的人,在職場上容易急功近利患得患失。我反思自己,感覺自己或多或少也有這樣的缺點,僅僅只滿足公司對我們的要求,無論自己做的怎樣樣,只要公司透過就心安理得是我在前期工作中表現出來的缺點。但是,我想如果將工作視為修行,視為通向靈魂更高層次的階梯,那這些缺點就變得容易克服了。《活法》一書為迷茫的我打開了一扇窗,窗開了,照亮了房間,但是路是要自己走出來的,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活法》更多的是帶給一個很好的思路,以后的成績還是要透過自己的努力與修行才能換來的。
五是利他
所謂利他精神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本性。聰明的人就應能注意到,奉獻于他人并不僅僅僅只是對他人有利,終究還將有利于自己。
欲望不能只停留在利己的范圍內,同時也要有利于他人的“欲壑”并謀求公共利益。因為利他精神終究也將有利于自己,而且,該利還將繼續擴大。這樣,就能從渺小的自我擴大到更大視野,就能關注到周圍各種各樣的事物。這樣,就能客觀地做出正確決定,同時也能規避失敗,F今,大部分的工作需要團隊協作才能完成,良好的合作氛圍需要利他精神的支撐。經常能夠換位思考,提高自己的情商,摒棄狹隘,決定你自己的工作環境和工作狀態。給予別人理解和支持,即是給予自己的幫忙。
一是本書意境悠遠博大精深,以我僅僅20xx年的人生閱歷只能理解其中一小部分,二是在閱讀時,我反省我對工作的態度實在是與書中提出的要求相距甚遠,我為此感到十分的慚愧。
努力勤奮地工作、心懷感恩之心、善思善行、誠懇地反省并約束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持續磨煉心智、提高人格。努力做到這些看似理所當然的事情才正是人生的好處!
稻盛和夫的代表作《活法》讀后感 篇3
“應在追求全體員工的物質和精神幸福的同時,為人類和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做出貢獻!边@是京瓷的企業經營理念。
企業經營不僅需要考慮盈利模式,還需要有明確的經營理念。公司不能一味擴張而忽視員工,包括創業者自己,的現實需求。先小家,才能后大家。一口氣吃不成一個大胖子,企業的發展也應該是一步一步地走;積極向上的心態和日益煥發的員工自信是企業穩步發展的基石。員工進入一家公司并留下來工作,是把自身的前途和命運與這家公司綁定在一起。企業應該為員工的物質和精神兩方面著想。為了企業的擴張,滾動投入,創業者和員工都緊吧地過日子,日子久了,會讓人懷疑創業的真正目的。大哥都能讓個個小弟過得揚眉吐氣,耀武揚威。成功的男人得讓家人一天比一天過得開心、自信。有個成功人士講:創業型企業每年都要給股東分紅! 智慧呀。絕不能讓員工只經歷風雨,久久不見彩虹。為了保障全體員工的物質幸福,企業需要充分盈利,并“舍得”與員工分享。如此,需要將企業銷售額做得最大,同時提升企業效率,將所有的費用降到最低,以獲取最大的利潤。這也是稻盛和夫的經營智慧。
企業經營需要想清楚贏利模式,但“應”在追求全體員工的物質和精神幸福的前提之下。這是學習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