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意林》有感500字(通用3篇)
讀《意林》有感500字 篇1
我一個不愛看書的人也拿起了書,一本《意林》,看這本書的最初原因是因為這里面的故事短小,我是一個沒太多耐性看長篇大論的人,但是一看就放不下了。
我認為《意林》是一本啟迪思想、凈化心靈的書。書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每個作者對生活的真實感悟。它告訴我們怎么樣才能擁有真實的快樂,讓我們感動的同時,也教會我們做人的道理。
記得書中有《給別人的幸福讓道》這樣一個小故事:那天早上,一輛公交車正在行駛,車上都是去上班的人。忽然,一旁的馬路上沖出一輛車,公交車一個急剎車停住了。那是一輛婚禮的攝像車,后面是一列長長的迎親車隊。乘客開始抱怨上班要遲到了,公交車司機卻靜靜地坐在位子上,不時按一下喇叭。有人對司機說:“你光按喇叭不行,他們不會給你讓道的,不如從車隊的空隙沖過去。”司機回過頭,笑著說:“我按喇叭不是催他們給我讓道,我是為他們祝福呢!”頓了頓,他又說:“別人結婚是件幸福的事,我們有機會為別人的幸福讓一次道,這不也是一件幸福的事嗎?”滿車的乘客霎時安靜下來。
給別人的幸福讓道,是一件幸福的事;有這種心情的人,必定也是一個幸福的人。做為教師不也應該具有此種心態嗎?以一個健康快樂的心態面對每一天,枯燥的工作也會變得生動。
靜下心來,細細地品味此書,你會發現,這是一把打開你幸福大門的鑰匙;研讀此書,你會明白,做一個自己快樂并給別人帶來快樂的人,是幸福的;能把快樂傳遞更是最大的幸福。讓我們共同把快樂傳遞給每一個人!
讀《意林》有感500字 篇2
這段時間,我一直在讀意林之《采得百花方成蜜》這本書。里面有一篇名叫《兩種鳥,兩種境遇》的短文,讀過后令我深受感觸。
這篇短文的大概內容是:伊拉克本茲堡地區有一種鳥。因為能收糧食,人們管它叫“收糧鳥”。到了糧食收獲的季節,它將人們收糧食時掉下的殘碎的糧食用嘴一粒粒拾起來,吞進自己脖子底下特有的小袋子里面(注:不是自己吃哦!)它每次可以吞60至70粒,裝滿后,就將糧食吐到固定的容器里面。一只鳥一天能飛幾十次,能收集200克糧食呢!
但本茲堡都不馴養超過30只,是因為收糧鳥一年的消耗量太大,以至于超出秋天所創造的價值。
在美洲玻利維亞森林里,有一種奇特的送奶鳥。鳥不是哺乳動物,所以不需要乳汁。它經常到村莊讓村民們擠出乳汁。有的人產生了歪念,導致好多鳥死亡,沒死的奶質發生了問題,讓嬰兒的健康出了問題。
這兩種鳥讓我們知道,追求幸福的前提是尊重規律,講究科學,而影響幸福的就是人類的貪婪欲望!我們還要保護大自然賜予我們的事物。千萬不要破壞了哦!
讀《意林》有感500字 篇3
在《意林》里另我感受最深的還是‘想做一棵樹’。
小鳥想變成老鷹;小魚想變成大魚;我們想長大;當然小草就會想變成大樹!
沒錯故事的主人公想變成萬眾矚目的“大樹”可是他又怕別人笑他,所以他放棄了。可是在和老師的一次談話中,他醒悟了,其實自己是可以的,之后他真的成功了,成為了全校矚目的好學生!
讓我來告訴大家老師講了什么吧!“你的心靈如果是草的種子,你就永遠是一棵不起眼的草;你的心如果是一顆樹的種子,你早晚有一天會長成蒼天大樹。即使在很遠的地方,別人也會看到你,并且欣賞你,應為你是一棵樹”
這句話讓我明白別把自己看得太低賤,“其實自己也是可以長成蒼天大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