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球上的五星期讀后感(精選3篇)
氣球上的五星期讀后感 篇1
懷著激動的心情,我讀完了法國凡卡納烏的長篇小說《氣球上的五星期》。這本書寫得是弗格森博士和他的兩個伙伴乘坐熱氣球橫穿非洲大陸的探險故事。書中那曲折故事情節讓人拍手叫好。
使我印象最深刻的,不是非洲的風情,大陸的富饒和景色的美麗,也不是粉紅色的河馬,強壯的非洲象,而是探險家們團結一致,舍己為人的精神力量。
我清楚的記著,書中的喬,是一個忠誠的小伙子。他身體素質好,更重要的是他具備舍己為人的美好品質。熱氣球即將墜入乍得湖的千鈞一發之際,是他,義無反顧地跳下熱氣球,落入了乍得湖,犧牲了自己,同時也拯救了弗格森博士和他的同伴。這個片段使我感動不已。我往下讀,當 “喬跳進湖里后鉆出水面的第一個動作就是仰臉朝天上望”這一行字映入我的眼簾后,我的眼淚奪眶而出。喬,在墜入乍得湖里自身的生死難保之際還不忘關心他人,心里還惦記著博士和他的同伴,這種舍己為人的精神太可貴了。沒有喬的犧牲,哪能有博士的得救,哪能有博士的這次探險成功。
這又使我不禁又想起了螞蟻家族逃離火海的的方法。他們那抱一團滾動的火海,最外層的螞蟻一定會被燒焦,如果沒有最外層螞蟻的犧牲,恐怕所有的螞蟻都會葬生在大火中。無論是最外層螞蟻的犧牲,還是喬的犧牲,折射出的不都是舍已為人的純潔品質嗎?這種團結一致、互愛互動舍已為人的精神在當今個性張揚的時代是非常值得我們珍惜、學習和發揚的。乍得湖上危急時刻喬那奮不顧身的一躍,定格在我的記憶中,成為了永恒,就像一輪太陽,照耀我成長。
氣球上的五星期讀后感 篇2
最近,我看了一本書,這本書就是法國的凡爾納先生寫的,名字叫《氣球上的五星期》。這本書中蘊含了一些道理。作者在這本書中寫了19世紀上旬,許多探險家、地理學家、旅行家雖然對非洲進行了艱難而卓絕的探險,留下了許多珍貴的資料和地圖,卻始終無法探明東經14度與33度之間的非洲地區;而就在此時,英國旅行家塞繆爾·弗格森決定核實前人探險的成果,對非洲這個地區進行考察。雖然遭到眾人的懷疑,他還是伙同他的朋友肯尼迪和他的仆人喬從非洲的桑給巴爾出發,乘坐他自行設計的熱氣球,向北一路經歷了無數的艱難險阻,最后終于到達了法國駐塞內加爾河的屬地,從而完成了前人未竟的事業,打破了眾人的猜測和疑惑。
這本書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們三人一起為了一個目的地或目標而努力的幾十個事件:他們面對著被野人、野獸襲擊、面對著拯救一個法國傳教士而被野人阻擋的困難、面對著沒水可喝和面對著熱氣球缺少氫氣的情況下,團結著,把困難化險為夷。團結,便是這次探險的關鍵詞。
然而,這個故事讓我想起了我們的生活,不也是這樣么?團結,讓我們可以突破重重困難,向著勝利一步步前進;團結,讓我們可以丟掉所有的懼怕,勇敢的對自己說:我能行!就是這兩個字,卻可以讓一切困難落荒而逃。但是,如果我們不團結,那么不但我們做事時會比團結起來做事時困難得多,做出來效率肯定也會很低。
然而,光有團結還是不夠的,還要具備塞繆爾·弗格森在倫敦皇家地理學會上說的“excelsio-r”(精益求精的,不斷向上的)這種精神,這種精神對于我們走向成功也是十分重要的。精益求精,即使本來已經做得十分出色了,可還要追求更完美的。不斷向上,便是不斷追求上進的意思。這點主要體現在了第21章他們制作取水器的時候:他們不僅僅做出了一個簡易的取水器,還用很長的時間來研制一個可取更多水的取水器,并把這個取水器給寫和畫下來,以使后人明白,并在沒水的時候用上這個工具。
總而言之,我相信,只要我們可以按著這兩個詞去做,一切困難都不會阻擋得了我們!
氣球上的五星期讀后感 篇3
最近,我讀了一本科幻小說——《氣球上的五星期》。這是法國作家儒勒·凡爾納的巨作。我流連于一處處驚險的情節,癡迷書中一個個引人入勝的故事,更感慨作家獨具匠心的寫作方法和語言表達。全書講述了三個英國人乘坐氣球穿越非洲的神奇探險故事。路途中困難重重,如氣球泄氣、遭到禿鷲襲擊、在沙漠中缺水等。這些考驗著探險者的智慧和勇氣。主人公弗格森博士一次次帶領大家化險為夷。他面對困難時的冷靜和睿智讓大家無比敬佩。
書中最打動我的是他們之間的友誼。每當他們遇到危險時,總能互相幫助,同舟共濟。特別是喬,他在沙漠中救了肯尼迪和弗格森博士。當氣球墜落時,他勇敢地跳下了吊籃,讓朋友脫離了危險。在困難中,來自朋友的幫助顯得特別寶貴。有時哪怕是一個關切的眼神,也像是一簇火焰,在冰天雪地中給人以溫暖。
《氣球上的五星期》讓我更堅信友誼的珍貴和友誼的力量。我一定讓萬金難買的珍貴友誼充盈自己生活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