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興之路觀后感范文
在經濟體制轉型中,廣大下崗工人付出了巨大的犧牲,為改革的順利推進做出了重要貢獻,面對短時間內出現的成千上萬的下崗工人,黨和政府沒有坐視不管,而是想盡辦法加大再就業的培訓力度,積極創造新的就業崗位,國有企業改革的步伐也在不斷加快,調整產業結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轉換經營機制,強化企業管理,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得到了進一步加強。
10多年前的中國,處在一個極為特殊的時期,新體制正在建立之中而舊體制仍在運行。20世紀90年代中期,無論是國有企業改革還是民營企業的發展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過程中的積極探索,使我們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認識一步步深化。
1997年2月19日,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去世,聯合國為這位老人降半旗志哀,百姓們自發前來送行,感謝他為國家和人民做出的卓越貢獻,感謝他帶領中國人走上富強的道路,這一年全世界都聽到了一個堅定的聲音,中國將沿著鄧小平開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繼續前進。
我們這次大會的靈魂就是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xx大將無疑以這一點為標志堅持鄧小平理論,在實踐中繼續豐富和創造性地發展這個理論,這是黨中央領導集體和全黨同志的莊嚴歷史責任。xx大把鄧小平理論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一道確立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并寫入修改后的《中國共產黨章程》,在經濟體制改革方面也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
xx大更進一步提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明確了中國跨世紀發展的戰略部署,并對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等問題作出了新的論斷。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國運興衰,系于教育。大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努力把經濟建設轉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這是意義深遠的重大戰略決策。
經過五年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探索,1997年時的中國人擁有了許許多多值得珍藏的記憶,這一年中國創造了15000億的國內生產總值,外匯儲備也紀錄地達到近1400億美元,并成為世界排名第十的貿易大國。這一年,中國告別了短缺經濟,人們開始體會幾千年來所向往的小康生活。這一年,中國國旗在香港冉冉升起,這片一百年前被迫割讓的國土重新回到祖國,兩年后,澳門也順利回歸祖國,作為世界上發展最快的發展中國家,中國越來越成為國際舞臺上一個重要而積極的力量,在一場不期而遇的危機中這份力量更是贏得了世人的尊重。1997年7月2日亞洲金融危機暴發,這場金融危機迅速波及東南亞各國和日本、韓國等地,為了擴大出口,緩解危機,不少亞洲國家的貨幣大幅度貶值,這使得中國出口商品的價格高出,外貿出口遭遇巨大的壓力。此時,如果人民幣貶值中國商品就能加大國際競爭力,但這將會使整個亞洲地區的危機升級,世界注視著中國。中國承諾:人民幣不貶值。中國領導人向世界傳達了堅定的信號,這讓許多外國觀察者對負責任的中國刮目相看。就在亞洲金融危機的余震還未完全消散的時候,考驗就接踵而至。1998年夏天,中國遭遇了又一次嚴峻的挑戰,那是一場來自自然界的災難。長江爆發全流域性大洪水。
20世紀末,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經濟全球化的進程再次提速,世界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變小,市場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變大,全球競爭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激烈態勢。如何才能盡快完善國內體制應對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巨大挑戰呢?早在1986年,中國就開始了回復關貿總協定締約方的努力,十幾年過去了,世界貿易組織取代了關貿總協定,中國的復關申請變成了“入世”談判,但距離成功卻依然路途迢迢。面對入世將會付出的代價,國內也不時傳出憂慮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