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沒有悲傷的城市》有感
最后,祥弟與古蒂坐在海堤邊,凝視著海水,想著桑迪曾經(jīng)渴望飛翔的夢。祥弟相信,只要在古蒂的歌聲中等待下去,就會等到悲傷告別城市的那一天。
越是往下讀,心情越是沉重,每每以為悲傷該到停的時候了,甚至期盼會有轉(zhuǎn)機出現(xiàn),可以有撫慰人心的救贖出現(xiàn)。但沒有!即便是最后小男孩與小女孩坐在海堤,象征自由的鴿子從他們身后振翅飛起,但小男孩一直夢想的卡洪沙仍是那么的遙遠,遙遠到好似永遠不會實現(xiàn),沒有未來。我的心被那些殘忍的細(xì)節(jié)揪得很疼,我感到了滿眼不屬于祥弟這個年齡該有的悲傷。我不敢想象他們的生活,我感到了窒息,現(xiàn)實與夢想強烈反差令我不寒而栗。如果我是祥弟,這種種的一切又如何讓我能心懷夢想?幸福真的太遙不可企及了。這本書讓人感到壓抑,讓人感覺很痛楚,很無情,很恐怖。它并沒有多么煽情的語言可以讓我淚流滿面,但它所描繪的這幅簡單又感人的畫卷,讓人傷心酸楚,讓人無法抗拒。那種震撼將時不時地出現(xiàn)在你的夢中,讓你難以釋懷。
合上書,重新觀察封面,這時,我才明白那不是淚,而是淡紅色的血滴。這個城市里流的血比淚更多。
這不僅不是一個沒有悲傷的城市,反而整個城市充滿了死亡和腐爛的氣息。這是一個沒有快樂的城市, 一個充滿不幸與悲傷的城市, 一個充滿饑餓、種族沖突與死亡的城市, 滿城都是悲傷的人,悲傷的景:孤兒院院長薩迪克夫人被丈夫趕出家門,傾注她全部心力寄托她全部希望的孤兒院又要拆除;孤兒院女工吉奧蒂有個酗酒常常醉倒在廁所里的酒鬼丈夫;桑迪和他妹妹古蒂;無腿男孩“頭獎”,瞎子喬都,眼睛上有個洞沒腿老乞丐“帥哥”,被切掉手腳的達巴,互相殘殺的印度教和穆斯林教徒、血肉橫飛的街道……用慘絕人寰來形容也不過分。
作者以一種明亮又憂郁的曲調(diào),渲染了一種令人心碎的美。這份純真的夢,在祥弟的心中堅不可摧,無論身處何種困境,他始終相信卡洪莎確定的存在,只要他不停的追尋,就終究會出現(xiàn)。為此,他選擇了用堅定和智慧去捍衛(wèi),矢志不移。
沒有華麗的語言,質(zhì)樸而潔浄,宗教的信仰成為了成人尋找勇氣的一個出口,即使像泡沫一樣虛無,像借口一樣荒唐,但是依然是一種寄托,甚至演變成另一種傷害。就像被稱之為圣地的耶路撒冷,陰寒之氣不期而至,在孟買這座城市亦然,有的戰(zhàn)爭是因為政治,有的廝殺卻是因為信仰,當(dāng)印度教遇上了伊斯蘭教,在這片本就渾濁的天空里增染了紅色的血光。
孩子的世界本該簡單而純潔。在街道上赤腳奔跑的孩子,在饑餓里食不果腹的乞討,在凌辱下支離破碎的身體,再次驗證著世界的殘酷與無情。
孩子,即使一無所有,至少也還能做夢。但是當(dāng)孩子連做夢的權(quán)利都失去了,不得不面對現(xiàn)實時,他們選擇逃避這種生活重?fù)?dān)的惟一方式,就是忘掉所有的夢想。那些一無所有的孩子創(chuàng)造出來的夢想最終也會告訴他,他們的夢想是多么的渺小和無足輕重,以至于在現(xiàn)實世界中輕而易舉地就被碾成玻璃般的碎片。而那些為了逃避現(xiàn)實而繼續(xù)做夢的孩子們,則會被這些碎片割得體無完膚。
當(dāng)祥弟向桑迪和谷蒂描述他理想中的樂土?xí)r,桑迪和谷蒂才發(fā)現(xiàn)自己已經(jīng)多久沒有這種作為兒童所應(yīng)有的奢侈夢想了,以至于他們幾乎快忘記了,他們原來也可以擁有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