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的毀滅》讀后感
士兵害怕了,皇帝驚慌了,大地沉默了,被毀的圓明園到處殘留著灼燒的痕跡,被雪亮刺刀割損得面目全非的珍寶刺痛了人們的雙眼。那些不能愈合的傷口,在風中輕聲地嗚咽,告誡著后來者:奴顏媚骨,自恃高大,守舊封建的中國人,永遠只能定格在歷史里,屈辱的歲月,絕對不能再次上演!
這種告誡刻在每個中國人的心里,于是就有了在抗日戰爭中,中國人經受日本人侵略暴行時,仇恨的目光;在奮起反抗時,他們閃亮的雙眸;在面對死亡時,他們淡然而輕蔑的眼神。因為,圓明園告訴我們:民族的脊梁不能彎!
也造就了新中國在成立不久,謙虛友好地與眾多國家建立外交關系,虛心納百家之長,補己之短,一步一步復蘇經濟。因為,圓明園告訴我們,自恃過高必自取滅亡!
更使得經歷文化大革命的摧殘后的中國,迅速轉移工作重心,加強經濟建設,打開國門,與外貿易互通。此時再無過去的無知與封閉,如今中國只求共同繁榮。因為,圓明園告訴我們:落后就要挨打!
《圓明圓》,讓我們,沉重嘆息。然而我們深知,我們所需要的,不應僅僅是嘆息,更是警醒與責任。在教訓中前進,在歷史中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