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吉訶德讀后感
羊是鄉村最常見的一種家畜,可堂吉訶德路見兩隊羊群由遠及近,卻認定那是兩支交戰的大軍,便向其中的一隊沖了過去,奮力搏殺,一連砍死七八只羊,給素不相識的牧羊人造成不應有的財產損失。牧羊人被迫還手,用彈弓擊傷了堂吉訶德的肋骨,打掉了幾顆牙齒,讓他以血的代價作了補償。堂吉訶德吃了大虧仍不醒悟,總說是魔術師與他作對。過分自信使他帶上偏執,繼而產生異乎尋常的瘋狂。
這兩個故事十分精彩,既帶有諷刺的夸張,又帶有嚴謹的寫實,使人們看到塞萬提斯筆下的堂吉訶德滿腦子充斥著騎士傳奇中的事物,脫離實際,富于幻想,整天干著各種稀奇古怪的事情。他與風車開戰,與羊群拼殺,這種奮不顧身的鹵莽行為,鮮活逼真,栩栩如生。使人掩卷不忘,進而沉思:堂吉訶德做騎士不是開玩笑,他是在死心踏地、舍生忘死地做。他寧可舍棄性命,卻從不放棄理想。
思維決定行為,空想必然產生盲動。堂吉訶德騎士小說中毒太深,想象偏離實際,所以才盲目砍殺,到處碰壁。他把自己出的汗說成受傷后流的血,把涼水當成魔法師送的仙水,把客店當成貴族的城堡……不論什么東西,在他的眼中都變了模樣,引發神經質的反應。他把理發師的銅臉盆當成曼布利諾的頭盔,策馬舞槍,奮力奪回。他認定教士送葬的死者是個騎士,教士是來自另一個世界的鬼怪,勇猛刺殺,傷害無辜。
作者諷刺騎士精神,不僅描寫堂吉訶德指鹿為馬,與自然風物交戰,而且描寫堂吉訶德自命不凡和自我作踐。當他被人打傷躺在地上呻吟時,口中念叨的仍是游俠騎士的驚句名言。當他身負重傷后,仍學著騎士小說主人公受傷后想念意中人幾夜不睡覺的作法,自己也一心想念杜爾西內婭。他還學著“悶悶不樂的美男子”阿瑪迪斯失戀的樣子發起瘋來:扒下褲子,下身一絲不掛,蹦跳一番后,又倒立起來。作者醉翁之意不在酒,旨在提醒讀者,騎士小說是毒害人們靈魂的鴉片。它居然把一個安分守己的老鄉紳弄得神不守舍,瘋瘋癲癲,進而刻畫一個大活寶從反面給人以警示。塞萬提斯在《堂吉訶德》第二部前言中說得好:“好東西太多了就沒有價值,糟東西稀少了也會可貴。”
《堂吉訶德》產生的時代,盡管封建制度的喪鐘已經敲響,但資本主義的發展仍十分緩慢。在這個時代,出現堂吉訶德這樣怪異離奇的畸形人物并不奇怪。堂吉訶德堅信,世上最需要的是游俠騎士,而游俠騎士的復興全靠他一人。堂吉訶德固執地認為處處有巨人逞強,妖魔作亂,并自不量力,盲目沖殺,企圖恢復“財產不分你我,東西全歸公有”的太古黃金時代,恢復封建腐朽的騎士制度,這無疑違反了歷史發展的規律,到頭來只能以失敗而告終。作者正是通過堂吉訶德這個思想激進而又不識時務的典型人物表面的滑稽,顯露社會深層次的悲愴,揭露騎士文學的危害。
《堂吉訶德》運用諷刺手法,通過對堂吉訶德三次出行的生動描寫,把騎士小說批得體無完膚、無地自容。自此,騎士小說便在西班牙銷聲匿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