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紅樓夢有感
“靈魂”,可以是種學說,可以是條準則,可以是種美德,也可以是種純粹的心靈。以此獲得的途徑,無非兩種,一是教化宣揚,一是媒介引導。但首先,得有適用于今人、能引起共鳴的基礎;還要有不含雜質的傳播環境。找回失落的靈魂,是個艱辛而漫長的過程,需要可凌駕一切的傳播者,更需要持之以恒的行動、和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貢獻的決心。
讀紅樓夢有感(二)
“冷香丸”是薛寶釵形象塑造中的點睛之筆。它將其冷艷無情的形象表現的淋漓盡致。無疑,寶釵是美的。首先是表現在外貌上,她容貌豐美“眼如水杏,臉如銀盆,眉不畫而翠,唇不點而紅”,又“肌骨瑩潤,肌膚豐澤”卻是天生麗質,而且正當錦瑟年華顯出青春的鮮艷。但她更有自己的理想與追求。她懂得淡極始知花更艷,又去追求素凈淡雅的美。她不施粉黛,不熏香,沒有胭脂氣,但卻富貴而舉止嫻雅。它的居處也是這樣“及至了房屋,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無,案上只有一個土定瓶供著數只菊花,兩部書,茶茶具而已。她的這番床上吊著青紗帳幔,衾褥也十分樸素。”這一番描寫使我們不得不承認她的這番審美趣味是高雅的,而她的外形也成為淡雅而艷麗的了。她的寓所蘅蕪苑給人的第一印象便可用淡雅二字概括,一如蘅蕪君本人。
寶釵天資聰慧,博學宏覽。幼年時富有文化教養的家庭環境和聰慧的心靈,形成她深厚的藝術修養和廣博的知識。她尤其深得中國傳統文化清空淡雅之趣。其言,其行,其貌,其行無不顯示出這一審美情趣……但是,蘅蕪苑里的滿院的蘼蕪同樣隱藏著巨大的秘密。在蘅蕪苑里只見異藤香草,絕無凡花俗粉。這些香草來形容寶釵十分契合。但是這些香草除了磬香奇異之外還有一種特性:皆是爬藤植物。這些攀援植物皆有柔曲盤卷,隨緣自適,攀附她物橫亙而上的特性。以藏存身,以蓄媚俗。壓抑個性以適應社會法則,這是寶釵性格的另一面。
寶釵希望讀書明理,做個眼前道路有經緯的人。所以她受封建制度和思想的束縛不得從政,且待選入宮的路絕了之后,便把希望寄托在夫貴妻榮上,勸導寶玉走讀書上進求取功名的路。這就與她一貫的冷相違背了,這是因為那顆熱衷功名的心。因此說寶釵是形“冷”心“熱”。
此外,寶釵在人際交往方面也不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她孜孜以求的是甜如蜜的小人之交。她常使用小惠的手段來拉攏人心。她送藥給寶玉時用“托”一字,說明她的動機十分復雜,首先是求有德的美名,其次才是同情之心這也是證明寶釵并非冷美人的有力證據。
她審時度勢,體察人心,常常能把恩的心思揣摩透。這并非壞事,究其本身來說倒是優勢,但是她若是只將這些用于奉承上未免有點庸俗。
我個人覺得,再寶釵身上凝聚著許多智慧與傳統美德。試想我們在那人口眾多明爭暗斗的大觀園中得以生存發展,她的處事方法是必要的,結果也證明她的一套是卓有成效的。既然如此,在當今競爭如此激烈的時代,我們何不欣賞?何不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