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物讀后感(精選3篇)
禮物讀后感 篇1
《麥琪的禮物》是歐·亨利寫的一篇搞笑的文章。它主要講述了圣誕節的前一天,住在公寓里的貧窮的德拉想給丈夫吉姆一個驚喜,但是她只有一元八角七,她明白這點錢根本不夠買什么好的禮物,于是她把引以自豪的褐色瀑布似的秀發剪下來,賣了,換來了20美元。找遍了各家商店,德拉花去21美元,最后買到一條樸素的白金表鏈,這能夠配上吉姆的那塊金表。而吉姆也想給老婆一個驚喜,他同樣賣掉了引以自豪的金表,買了德拉羨慕渴望已久的全套漂亮的梳子作圣誕禮物。
從這篇文章里,雖然表面上看他們極不明智地為了對方而犧牲了他們家各自最寶貴的東西,但我深深地感到,他們彼此深愛著對方。他們能犧牲自己最貴重的物品,為的是給對方買來最好的禮物。但是雙方賣掉了自己貴重的物品,那么對方的禮物已經不適合自己了,而他們做這些事的時候,都是為了對方著想,根本沒有思考自己。正是因為他們互相愛著,而且是深深地愛著對方,才會有這樣搞笑的結局。
讀完這篇文章,我懂得了我們要去關愛別人,這樣別人才會愛我們,正是有了愛,人與人之間才會相互理解,人與人之間才有溫情。人與動物之間也是因為有了愛,動物才會信任人類,不傷害人類,與人類和平相處。愛的力量真的是很偉大的,有一首歌里面就唱到了: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轉成完美的人間。在去年印度洋海嘯發生的時候,就有全世界各國的人民伸出援助之手,捐款捐物幫忙受難的災民重建家園,使失散的親人團聚,從這件事中,我感受到了各國人民之間的純潔友誼。我相信:只要我們心中充滿愛,我們的世界會有更加完美的明天!
禮物讀后感 篇2
歐亨利的微型小說《麥琪的禮物》中所講述的,是一個圣誕節里發生在社會下層的小家庭中荒唐卻感人的故事。男主人公吉姆是一位薪金僅夠維持生活的小職員,女主人公德拉是一位賢惠善良的主婦。
他們的生活貧窮,但吉姆和德拉各自擁有一樣極珍貴的寶物——吉姆祖傳的一塊金表就算“地下室堆滿金銀財寶、所羅門王又是守門人的話,每當吉姆飄過那兒,準會摸出金表,好讓那所羅門王忌妒得吹胡子瞪眼睛”;德拉一頭秀麗的瀑布般的秀發則能夠“使那巴示女王的珍珠寶貝黔然失色”。
為了能在圣誕節送給對方一件禮物,吉姆賣掉了他的金表為德拉買了一套“純玳瑁做的,邊上鑲著珠寶”的梳子;德拉賣掉了自己的長發為吉姆買了一條白金表鏈。頭次明白這個文章的時候是在收音機里聽到的。那時候年紀很小收聽的時候沒有什么感覺,只是有個困惑讓我百思不得其解,為什么小說里面的主人公表帶和梳子都買不起直到之后看到原著才明白那是鑲滿寶石的梳子和白金的表帶。當時電臺選用這個小說播放也是為了當時的政治需要,好讓我們感受到社會主義的溫暖資本階級社會的丑惡,當然了這些都是長大以后才慢慢明白的。自從接觸到這個原作之后,這個小說就一向伴隨著我。時不時的拿出來溫習下里面的情節,故事雖小但是處處閃爍著人性的光輝,溫暖親情、至愛、忠貞。在艱難困苦環境下一對相愛相依的夫妻,用自己最珍惜的東西去換取對方所心愛的禮物。
故事雖說是有些杯具性的色彩但是烘托出來的卻是比萬金更要貴重的人與人之間的關愛。在文章當中作者并沒有進行什么說教評論式的敘述,而是對周圍環境的細致刻畫及其家庭狀況的詳細描述,使之人物呼之欲出,仿佛這樣的事情就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城市。古語云:患難時刻見真情。縱觀我們當今的環境名利當頭,人與人之間的冷漠,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完全以利益為重。道德、親情、感情被金錢沖散的支離破碎。為了利益與金錢夫妻分道揚鑣,兄弟反目,朋友相互猜疑,仿佛只有功利才是第一位的。
而目前評判一個人的價值成功與否,都是以他擁有多少的財富與地位的高低掛鉤。無論這個人的心地多么的善良已經無關輕重,以貌取人成為了我們衡量一個人的標準。中國自古以來的謙卑、道德準則至于腦后。人們有時看到公共場合的不端作為竟已然無動于衷,處處充滿了麻木。反而對出現的一些擁有奉獻精神的行為嗤之以鼻,到達了劣幣逐良的程度。正如柏楊及其魯迅先生所說這個社會就是一個大染缸,任何一種異質的文化到了這個大染缸里就失去了原先的本性。而然這篇文章卻能時時喚起人們內心的本善,使之能夠讓人還能夠體會到世間真情的祥和與溫暖,主導的人性并不是爾虞我詐,見利忘意。正如諾貝爾獎獲得者特雷莎修女所說:“我們常常無法做偉大的事,但我們能夠用偉大的愛去做些小事。”
"讓我來愛,直到受傷."我們每個人就應發揚自己奉獻的愛心,去關愛世人讓這個世間變的更加完美。
禮物讀后感 篇3
我一直在想一個問題:什么才是我最想要的禮物?毛絨熊、小狗、漂亮的花裙子……這些好像都是正確的答案,又好像不是。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在我讀了《最想要的禮物》這本書后,我終于找到了滿意的答案!
這本書主要講了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這家里有姐妹兩個:姐姐尹小碗和妹妹尹小碟。雖然出生在同一個家庭,但小碗和小碟的性格卻截然不同:小碗性格十分倔強,有點像小男生與媽媽心目中的小公主形象大相徑庭。而小碟呢?會撒嬌,樣子長得也漂亮,所以媽媽理所當然地將小碟當作公主加倍寵愛。性格南轅北轍的小碗和小碟時常鬧出令人意想不到的矛盾,有一次,因為小碟非要出去玩,小碗被迫與小碟一同前往嘉年華,可是嬌生慣養的小碟哪里受得了嘉年華里刺激的項目?回來后便得了急性闌尾炎,看到父母焦急的神態,小碟知道大事不好,她不想讓父母知道是因為自己偷偷拉著姐姐跑出去玩了,于是“聰明”的她決定嫁禍姐姐小碗,小碗因此被送到了遙遠的寄宿學校----黑橄欖學校。在學校剛開學不久,媽媽突然打電話叫小碗回家過十三歲生日,小碗雖然滿心不情愿,但還是踏上了回家的旅程。回到家以后,爸爸、媽媽和小碟分別給她送上了美好的禮物和深深的祝福,這些禮物一點點融合了小碗那顆冰冷的心,同時她也明白了一個道理:自己最想要的禮物其實就是家人的愛。
讀了這本書,我的腦海中不由自主的浮現出了一幕幕感人的場景:風雨中,父親把他的傘遞給了我;母親即使身體不適還依然為我拖著病體做出我最喜歡吃的可口飯菜;父母為了讓我生活的幸福而不畏艱辛地工作……等等。而我依然不懂得去體諒他們,無休止地向他們索取。殊不知,這平凡的生活中,蘊含著父母對我的愛啊!
在此,我想向同學們發出號召:請大家體諒自己的父母吧!他們為了讓自己的孩子能生活的更加幸福,付出了無盡的艱辛和勞苦,作為兒女,我們一定要關愛父母!